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呢?其他行星有沒有比鈾重的元素

2020-12-14 李論科學

是的!鈾是元素周期表92號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重的天然元素。除了我們在實驗室中創造的那些更重的元素以外,我們還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現任何含有93個質子(錼)、94個質子(鈽)或更多質子元素的礦物。下圖是一個自然元素周期表:

那麼我們肯定會問:為什麼鈾是地球上最重的元素?原因有兩個:一個很明顯,另一個非常微妙。

元素衰變

很明顯的原因是,上圖淺灰色顯示的元素,43-Tc, 61-Pm,以及上面的所有元素,包括93-Np在內這些元素都不穩定。它們和其他元素一樣都在恆星和超新星中產生,但它們會經歷放射性衰變,成為其他穩定的元素(1-42號、44-60號和62-92號)。

但是92號元素鈾,它最穩定的同位素鈾238(92個質子+ 146個中子)的半衰期約為45億年,相當於地球的年齡。這就解釋了我們地球上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鈾,目前只有大約50%的原子有足夠的衰變時間。可裂變類型的鈾235(比鈾238少3個中子),穩定性較差,半衰期為7億年,現在仍然存在。到目前為止,雖然鈾235的比例已經下降了98.8%。然而,元素的總量很大,對我們來說仍然有足夠的剩餘,地球上還有很多鈾235。

但是每一個比鉛重的元素(元素82號)都不穩定,並且最終會發生衰變!在地球上所有不穩定元素中,

奇怪的是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沒有發現比鈾重的鈽(94號)呢?鈽244有94個質子和150個中子,它的半衰期為8300萬年,這意味著在地球上應該還有少量的鈽。在自然界中,它比元素鏷(91號)和錒(89號)更穩定,半衰期更長。但只有一項研究聲稱發現了天然鈽,但其結果並未被普遍接受。那麼,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更微妙的問題:為什麼地球上沒有鈽-244呢?

一開始超新星就沒有為我們提供比鈾更重的元素

我們知道只有在超新星中才能產生比鐵-56更重的元素,當巨大、垂死的恆星坍縮並爆炸時,重元素會被拋灑到星際介質重,並重新坍縮形成新的恆星和行星。這就是地球上所有元素的來源。

但是,產生我們的超新星一定沒有足夠的能量來製造大量的鈽!不然我們地球上肯定還有比鈾更重的鈽存在!

但是在宇宙中有比普通超新星強大100倍的超新星爆發,所以在宇宙中肯定有大量的鈽存在。下圖中的超新星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顆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下一代恆星和行星中,它們最重的元素就不是鈾(92號元素)了,它們會把鈽(94號元素)看作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重元素,甚至可能把鋦-247(96號元素)看作是最重的元素!

但是,從更輕的角度來看,肯定會有一些行星上最重的元素比鈾還要輕,甚至可能比鉛還要輕!

但是,鈾是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最重的自然元素,也許還有更重的元素存在!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相關焦點

  • 組成我們身體的元素是從哪裡來的?
    在沒有燃料和熱量來造成膨脹的情況下,恆星開始冷卻並收縮。在恆星生命的最後階段,由於所有較重的元素都聚集在一個半徑只有10英裡的球體中,所以每立方英寸的恆星,其密度可以達到數百萬噸。然而,進一步的收縮會將恆星壓縮到變成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但在塌縮成黑洞之前,它會以大約一百萬(10^27)枚原子彈的能量劇烈爆炸!
  • [趣味化學]追蹤第94號元素
    文章認為,大部分鈾238的裂變能量即使不能直接利用,也可能間接利用。其原因在於用中子轟擊鈾,存在把部分鈾轉變為鈾後元素這種可能性。當鈾238的一個原子俘獲一粒中子後,就成為同位素鈾239。這種物質也可能裂變,但是無論鈾239裂變與否,它在能量上都是不穩定的,很可能由於放射出β粒子而衰變為幾種比鈾重的新元素,這些新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可能由於慢中子產生裂變,這就使鈾238間接地得到利用。
  • 那宇宙裡比鐵要重的元素是怎麼形成的?
    核聚變到鐵並未停止,只是能核聚變到鐵的恆星,離死就不遠了,隨著臨死前的一場爆炸,是可以聚變出所有自然元素的,這場爆炸稱為「超新星爆發」。自然界元素的由來首先大家要知道整個宇宙中幾乎99%的元素都是氫和氦。這兩種最簡單的元素充斥了整個宇宙空間。
  • 中子星每立方釐米重達億噸,是由什麼特殊未知元素組成的嗎?
    一直有許多人對中子星物質奇高的密度百思不得其解,由此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不相信,二是認為由什麼特殊元素組成,只是人類還沒有發現。這不有人就提出,中子星每立方釐米億噸密度,是不是代表那裡有人類未知元素存在呢?肯定回答:不代表。
  • 網友問:目前的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元素?
    目前,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七族元素(1~118號元素)已經補全,包括了地球上存在的所有元素;而超鈾元素的半衰期非常不穩定,絕大部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只能由人工合成。元素周期律自從一百多年前,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以來,人們已經合成了許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大大擴展了元素周期表的範圍。在2006年,美國國家實驗室合成了118號超重元素,補全了元素周期表中前七族元素的最後一環。
  • 驚喜:宇宙中第三常見的元素與你所認識的不一樣!
    需要留心的是,這不僅僅是大量數量的原子,而且是大量種類的原子,這意味著原子的原子核內質子數量不同,正是這一點區分不同的元素。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需要C、N、O、P、Ca和Fe這些元素。地球地殼則需要矽和大量其他重元素構成,然而為了不斷產生地核內的熱量,需要元素周期表內我們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的最重的元素:釷、鐳、鈾,甚至是痕量的鈽。
  • 驚奇:宇宙中最常見的第三個元素不是你所想的那個
    請注意,不僅是需要大量的原子,而且原子在類型上表現出巨大的多樣性,這意味著原子中存在著質子數量不同的原子核:正是這樣產生了不同的元素。我們的身體本身需要碳、氮、氧、磷、鈣和鐵等元素。我們地球的地殼本身需要矽和許多其他重元素,而地球的核心-為了產生所有的熱量-需要的元素是一直沿著周期表到我們發現的最重的自然存在元素:釷、鐳、鈾,甚至微量鈽。
  • 中子星密度達百萬億噸,這是什么元素?是否表示宇宙還有未知元素
    我們已知的元素總共有118號,一般我們認為自然界中能長期存在的元素是92號鈾之前(包含鈾)的元素,之後則有與半衰期以及自然狀態下沒有生成機制,需要人工合成,元素序號越高,它的半衰期也越短,到了118號元素,半衰期只有12毫秒,它的存在時間極短。什麼才是區分元素的標準?
  • 用星星命名的鈽|元素|英文名稱|放射性同位素_網易新聞
    日前有報導稱,日本在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報告中漏報了640公斤鈽。消息一出,鈽這種可用於製造核彈的放射性元素再次成為新聞焦點,那麼鈽究竟有哪些特點?
  • 有哪些地球上很稀有,在宇宙其他天體卻很常見的元素?
    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是輕元素。重元素基本構成了行星。如果大家了解宇宙的演化史,那肯定可以得知宇宙中氫、氦等輕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基本佔據了宇宙的90%以上的明物質總質量。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算起,宇宙一開始基本全是氫、氦這樣的元素,隨後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聚集。
  • 元素周期表中哪些化學元素以人名命名?
    釒波是一個人工合成元素(須在實驗室中合成,不產生於自然界中),放射性極強,其最穩定的同位素270-Bh的半衰期大約為61秒。釒波的發現者們開始提出的名字為以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名字「Niels Bohr」組成的Nielsbohrium (Ns),IUPAC認為可以以Niels Bohr來命名該元素,但建議用Bohrium,理由是,還從來沒有一個人的first name出現在一個元素的命名中。
  • 怎麼給行星起名字呢?古人認為五行元素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
    你有沒有想過水、金、火、木、土、天、海、冥王星這些大行星、矮行星還有小行星的名字背後到底有什麼規律呢?今天和大家來聊的是怎麼給行星起名字。說到行星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太陽系的大行星,尤其是金、木、水、火、土。為啥叫金木水火土呢?
  • 這兩種元素在地球上極為稀缺,但在其他天體上到處都是
    在地球上很稀有,而在宇宙其他天體中卻很常見的元素中,排名第一的是氦(He)。氦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二,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惰性氣體。氦氣的密度只有大氣層中空氣密度的七分之一,地球的引力不能有效的束縛住它,因此大氣層中的氦氣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中去,這造成了地球的大氣層中氦的含量非常稀少,僅為百萬分之五點二。因為氦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一般不會和其他元素發生反應,所以在地球表面上找不到天然的氦氣礦。
  • 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買1克,需要花費多少錢?
    目前人類共發現118種化學元素,其中1~94號元素在自然界均有發現,而95~118號元素全是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的成本非常之高,有的元素是金錢也買不到的。比爾蓋茨的辦公室有一面牆,牆上根據化學元素周期表來設置,每個格子中都放著對應化學元素的物品或者是信息,當然這裡面不含危害性大的放射性元素,以及需要人工合成的元素。
  • 宇宙特物——鑭系元素與錒系元素,它們為何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價值?
    按照現代科學體系的化學理論,鑭系元素與錒系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地位極為特殊,它們都屬於金屬元素,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但各自獨成一族,性質與其他元素也迥然不同
  • 宇宙中最重的元素會是多少號元素?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宇宙中最重的元素會是多少號元素呢?在原子核的內部一直存在著兩種力的較量,一方是質子與質子之間的電磁力,由於質子都帶正電荷,因此這種力表現為斥力,而另一方是強相互作用力,它負責將原子核內的核子(質子和中子)緊緊地捆在一起。
  • 《流浪地球》中的重元素核聚變技術是什麼?現實中能夠實現嗎?
    怎麼電影中是使用石頭?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電影《流浪地球》中的這種核聚變技術不是我們認為的氫核聚變,而是重元素核聚變。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重元素核聚變。所謂的重元素核聚變其實就是將石頭中所包含的重元素進行核聚變反應,這種技術說起來不複雜,有朋友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用石頭當核聚變燃料,這種技術在現實中真的可以實現嗎?
  • 元素如何在元素周期表中分組
    除少數例外情況外,元素的順序與每個原子的質量增加相對應。該表有七行18列。每行代表一個時期; 元素的周期數表示其能量水平中有多少容納電子。例如,鈉位於第三個時期,這意味著鈉原子通常在前三個能級中具有電子。向下移動,周期更長,因為它需要更多的電子來填充更大和更複雜的外層。表的列表示元素的組或族。
  • 宇宙元素有多少種?研究員給出答案
    宇宙之大,無所不有,因此宇宙中有著許多人類沒有見過的物質或事件。雖說宇宙中的物質極其多,但追究其本源也是元素組合。人類自從有了不同於普通動物的思維後,就開始在思考這世間的組成到底是什麼。直到今天,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118種元素。
  • 被稱為「死亡元素」!氟為什麼還能在尖端科技中受好評?
    撰文/曲建翹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不知各位小夥伴是否還記得之前我們介紹過一種「死亡元素」,它的發現之路可謂曲折又悲壯這個元素厲害了!氟元素很多時候存在於螢石(氟化鈣)中。純的螢石是沒有顏色的,但是由於自然界中的螢石往往都有雜質,所以它們會呈現出綠色、紫色等各種顏色。螢石在加熱之後會發光,像螢火蟲一樣,所以命名為「螢石」。氟最重要的化合物是氟化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