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布
2020年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表示,15個成員國將在周日正式籤署RCEP。中國和其他14個成員國都希望共建這個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機制,來克服疫情負面影響,推動經濟儘快復甦。但美國卻突然挑撥離間,要求日本和韓國不要籤字。結果,美國自然是被這兩個盟國直接「無視」了。此外,去年退出RCEP談判的印度態度依舊強硬,拒絕15國的邀約、拒絕重返RCEP,但日本藉機賣起了人情。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五在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上發表的視頻致辭中表示,RCEP將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發出積極、明確信號。中方願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同東協國家加強發展戰略銜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分析指出,在中國經濟成功克服疫情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中方在RCEP籤署前夕再次釋放願意與各國分享發展紅利、支持全球自貿體系的重要信號。全球商業諮詢公司IHS Markit的研究報告指出,以GDP衡量,RCEP將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約為23萬億美元,佔全球三分之一強。該報告還將RCEP籤署認為是2020年最重要的全球貿易大事件。
但是,在距離籤署RCEP僅有2天之際,美國突然再次跳出來表示反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馬克·卡納布周五在出席智庫機構布魯金斯學會的視頻會議時,再拿所謂的人權和「數據隱私安全」說事,「希望日本和韓國作為盟友站出來大聲疾呼」,暗示日本和韓國應該與RCEP「脫鉤」。事實上,這已經是美方5天內第二次對日韓施壓。上周舉行的「第三次韓美官民聯合經濟論壇」上,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克拉克直接以安全議題綁定RCEP來施壓韓方,要求韓國「封殺」RCEP,並妄稱,讓中國參加任何形式的貿易協定都是「最壞的決定」。
但這種企圖幹涉別國內政的說辭被日本和韓國雙雙「無視」了。韓國總統府青瓦臺曾多次發聲明指出,RCEP對以出口為導向的韓國經濟是重大利好。日本的情況也類似,但日本受到美國的壓力更大。因此,在今年6月的世貿組織會議上,日方代表外務省經濟局參事官曾根健孝代表日本政府作出承諾:日本將爭取在年內籤署RCEP。
分析認為,日本原本不必要在非RCEP談判的國際場合作出相關承諾,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排除一些可以預見得到的外部阻力。《日本經濟新聞》發文稱,日本對RCEP非常重視,因為這是「與主要貿易夥伴中國、韓國締結的第一個貿易協定」。日方還對RCEP規定的某些領域的比CPTPP和日本-歐盟自貿協定更低的關稅稅率表示歡迎。
有觀察指出,RCEP的籤署放大了美國主導的「五眼情報聯盟」以及正在極力推動的所謂「亞洲小北約」的裂痕,美國以安全議題綁架經濟的做法並未得到其最忠實的幾個盟友的認可。而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正是上述機製成員。西澳大利亞大學珀斯美國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傑弗裡·威爾遜近日在《坎培拉時報》發表的文章揭露了澳大利亞的心態。文中表示,亞太地區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目前全球範圍內確定性最強的事件之一,RCEP的貿易規模將超越歐盟。
事實上,自去年曼谷峰會宣布15國完成RCEP談判之後,各談判方就約定在交回國內議事機構批准後,於2020年籤署協議。2020年是越南的東協輪值主席年。越南從接棒之日起就將促成RCEP的籤署作為「首要優先」事務,並將此視為提高越南在東協中地位的外交機遇。
東協國家非常希望早日籤署RCEP。馬來西亞貿易部長阿里毫不掩飾對RCEP的期待,他表示「經過八年的血汗和淚水的談判,我們終於到了本周日將籤署RCEP協議的時刻」。印尼智庫機構哈比比中心東協研究項目負責人阿爾穆塔格奇指出,東協視RCEP為「促進東協大發展的項目」。德國之聲電臺認為,RCEP承載著15個籤約國對重振遭受疫情重創的經濟的希望。
事實上,美國政府對RCEP暗中作梗,對東協的態度則非常傲慢。川普從未參加過東協峰會,2018年由副總統彭斯參會,2019年和今年甚至更為降級,僅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參會。
美國原定今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東協領導人特別峰會臨時被美方取消,新的安排也遙遙無期。有東協外交圈人士透露,東協國家對美方輕視東協峰會一直非常不滿,今年奧布萊恩通過視頻會議又老調重彈東協是「自由開放印太」的核心,但東協國家代表普遍認為,由於川普在大選中處於不利位置,美方代表的發言將很快「煙消雲散」。
也有分析指出,川普政府推動的「印太戰略」是將印度作為最重要的「押寶」對象,美國政府因此輕視東協,不僅減少外交資源的投入,其它方面也往往「口惠而實不至」。在今年的東協峰會前,美國大使竟然批評柬埔寨「未經美國允許」就拆除一處美方援建的小型海軍設施。在柬埔寨解釋是因為「基地擴建」需要後,美方仍不依不饒引發東協國家輿論譁然。贈送者對贈送給別人的東西沒有「物權」是國際慣例,美方的霸道被東協國家看在眼裡。
有觀察指出,正是美國的重壓,才促成了RCEP的最終成型。歐巴馬政府時代推出的「重返亞太」戰略,其後美國主導了TPP,以及川普的「印太戰略」,不斷在南海「攪渾水」,並事實上「癱瘓」了世貿組織,其目的都是希望將亞太國家拉攏在美國的亞太霸權體系下,並以此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
但是美國的不斷施壓和挑唆反而更令域內國家意識到,美國的霸權主義是無法接受的。越來越多的國家拒絕美方強制「選邊站隊」的無理要求。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引擎提供的強大動力讓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而中國又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可以說,國際局勢越是風雲變幻,亞太國家就越是渴望有一個穩定的自由貿易體系,RCEP也就水到渠成。
外界常拿TPP與RCEP作為對比。值得指出的是,川普上臺後宣布美國退出TPP,主要原因是TPP的步子邁得太大,超低關稅的概念將徹底扼殺美國的許多產業,因此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相比之下,RCEP要穩健得多。現在美國與RCEP、TPP這兩個全球最大的新興自由貿易協議「脫鉤」,是美國政客為了國內選票迎合國內政治勢力的必然結果,符合美國政客推動所謂「逆全球化」的政治口號。但外界就認為,這將美國將在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中進一步陷入「孤立」。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還指出,RCEP甚至將導致川普的「製造業回流」計劃進一步化為泡影,因為美國不是RCEP成員,美國的跨國企業想獲得貿易優勢的唯一途徑就是在RCEP成員國內加大投資,以享受低關稅紅利。
此外,去年突然宣布退出RCEP談判的印度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印度多次被美國總統川普點名是「關稅之王」。按照世貿組織統計口徑,印度2019年的約束關稅平均稅率高達51%。美國多次要求印度降稅,外界也曾一度希望印度通過加入RCEP來降低關稅。但實際上,印度對RCEP興趣不大更多的是由於生產力水平現狀的國情所制約,總理莫迪無法保證RCEP要求的低關稅能給印度國內產業帶來紅利。因此,印度雖然參與了RCEP談判過程,但由於其國內生產力水平狀況,一直對自由貿易興趣不大,尤其是在美國宣布所謂「印太戰略」之後,更加意興闌珊,因此被東協輿論認為是阻礙RCEP的「負面作用力」。
一個小插曲是,印度在去年的曼谷峰會上宣布退出RCEP談判時,有馬來西亞媒體記者向一起採訪的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終於鬆了一口氣,這下RCEP終於有希望落地了」。
實際上,中國一直對印度重返RCEP持開放態度,歡迎印度參與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今年5月,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就表示,理解印度「有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解決,所有RCEP成員將共同努力以彼此滿意的方式解決這些未決問題」。王受文還透露,15國已通過RCEP貿易談判委員會主席,向印度發出重返談判的邀請,但印度再一次拒絕了。
值得指出的是,RCEP協議文本此前規定,一旦籤署生效,在一定時間內將不允許新的成員方加入。但日方代表在本屆東協峰會上推動新增條款,以便印度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無條件加入」,這與日本在牽頭CPTPP談判時為美國增加類似條款如出一轍。外界認為,這是日本為自己「賣人情」留下伏筆。事實上,印度此前參加RCEP談判也是日本遊說的。日本還一度聲稱要與印度「共同進退」,表示「沒有印度的話,日本也不會籤署RCEP」,外界認為,日本是想完成美國「印太戰略」的任務,也為自己在RCEP中找一個「依靠」。但目前來看,日本是要食言了。日本智庫機構瑞穗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透露,在日本意識到所有東協國家都堅定強調即使沒有印度也要達成RCEP之後,日本也只好「隨大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