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2集:RCEP:世界向東方傾斜

2020-12-14 觀察者網

「經歷了長達八年的艱苦談判,最終15個亞太國家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RCEP將永遠改變世界經濟和貿易的格局!」

「RCEP是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個重大成就,對中國,對我們地區也是利大於弊。」

「RCEP和CPTPP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RCEP籤署的意義與之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今年疫情期間,《這就是中國》節目專門有一期聚焦中日韓的合作和「亞洲世紀」。我們當時是這樣說的:過去十來年,全世界都在談論「亞洲世紀」,現在這個「亞洲世紀」的圖象越來越清晰。「亞洲世紀」的主要推動者是東協十國和中日韓三國,也就是我們講的10+3機制。這個機制同時也是推動RCEP,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最大的動力。如果RCEP能夠按原計劃於今年籤署的話,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成為「亞洲世紀」的一張名片。

大家知道,RCEP的推動進程並非一帆風順。去年11月,印度表示不再參加RCEP談判,日本表示如果印度不參加,日本也不參加。而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不久前的11月15日,上述的東協十國和中日韓,再加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同籤署了RCEP協議。待各成員國的立法機構正式批准後,一個沒有美國和歐洲參加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將誕生。某種意義上,它印證了我們節目做出的另一個判斷: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人類歷史上的其它大疫情一樣,可能改變歷史進程。從大勢來看,雖然還會有溝溝坎坎,甚至驚濤駭浪,但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東方和中國傾斜。這次疫情的「世界大戰」是這種傾斜的催化劑。

簡而言之,東亞國家更加自信了。應該說,在疫情的應對上,東亞國家表現得普遍好於歐美國家。而中國以自己獨特的社會主義模式率先走出疫情,國民經濟滿血復活,正帶動整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東協十國也在這個過程中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抗疫過程中,中日韓之間,中國與東協之間,都盡力互相幫助,共渡難關。西方專家注意到,在RCEP協議中,沒有西方類似協議中關於國有企業、政府補貼或者獨立工會等內容,認為這默認了中國模式。

RCEP是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大致可以用三個30%來概括:人口佔世界人口的30%左右、GDP約是世界的30%、區域內貿易額也是全球貿易額的大約30%。RCEP成員國雖然只有15個,但中國的GDP佔比超過一半,也就是55%左右。中日韓三國的GDP加在一起佔比超過整個RCEP的80%。所以RCEP是東協牽頭推動的,但中國顯然是分量最重的國家,而中日韓合作又是RCEP未來成功的關鍵所在。

中日韓三方的經濟關係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早就想打造三國自貿區,但美國一直進行阻撓。我們在三月的節目中曾經指出,由於美國因素的制約,中日韓經濟一體化一直磕磕碰碰。但隨著美國國力不斷走衰,日本和韓國都顯示了擺脫美國控制的各種跡象。顯然,這次疫情襲來,加上美國大選的亂局,日韓果斷抓住了美國無暇他顧的歷史性機遇,籤署了RCEP,可以算是以間接的方式實現了某種形式的「中日韓自貿區」。

RCEP的成員也通過這場疫情的「世界大戰」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加強亞洲區域合作的重大意義。他們或多或少看清楚了中國經濟滿血復活的實力,也看到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勃勃生機。看來,面對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光是中國從中看到了機遇,其它許多國家也看到了機遇,大家都積極行動,一舉完成了構建世界最大自貿區的壯舉。

中國總理李克強非常高興地說,RCEP的籤署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一個「勝利」、一個「光明」、一個「希望」,李總理連著用了三個分量極重的詞彙,可見他也難掩內心的激動。經歷了長達八年的艱苦談判,經歷了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跌宕起伏,經歷了美國設置的各種阻擾,經歷了驚心動魄的2020年,最終15個亞太國家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我想這個協議將永遠改變世界經濟和貿易的格局。

11月1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圖源:新華網)

對於RCEP,《紐約時報》是這樣評論的:「當美國忙於處理大選、疫情、經濟衰退等問題,RCEP的成功籤署表明世界不會再等待美國了。」俄羅斯自由媒體網評論道:「這是中國給予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的非對稱回應,它向這個發展最為蓬勃的地區提供自由貿易,包括進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誰會拒絕呢?」文章繼續說:「中國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一直有計劃地擴大與東協國家的貿易和投資。東協現在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的『美國優先』做法使華盛頓失去了自己的優勢。美國目前無法提供任何擺脫危機的機會,中國以此宣告自己是世界經濟的實際領導者。」文章還表示:「(中國)將那些不願再跟隨日漸衰落的美國的國家都團結在自己周圍」。

RCEP有哪些特別的意義呢?我想首先,它總體上有利於促進各個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個協議的核心是削減關稅和非關稅的壁壘,統一區域內的經貿規則,推動亞太經濟的一體化。所有成員國都承諾通過立即降稅、或10年內逐步降稅的方法最終實現區域內90%以上貨物在貿易中的零關稅。現在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互補性很強,特別是中日韓之間,以及中澳新之間。

降低關稅對於企業和消費者總體上都是有利的。這個區域終將變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資源、商品、服務、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區域內將更加便利地流動,經濟活力將更加強大。相對於區域外來說,它將更有競爭力,特別是對這個區域的製造業而言。RCEP成員國的製造業佔世界一半以上,中國本身就佔世界的三分之一。 對於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韓國的晶片、日本的汽車、馬來西亞的橡膠、新加坡的轉口貿易、泰國的旅遊、菲律賓的水果、越南的低端製造業產品、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和煤炭等都會變得更加便宜。

第二,美國對華貿易戰將更加難打,它對中國的經濟制裁能力將進一步被削弱。有了RCEP,中國經濟戰略的迴旋空間更大。RCEP是一個22億人口的市場,比美國3.3億人口的市場大很多。美國市場,除了極少數產品,多數都可以被替代。美國企業也可能更不願意遷回美國,因為這裡將是世界最大的、統一的市場。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貿易戰和各種制裁還能發揮多少作用呢?

其實,川普政府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已經打了兩年,結果是悽悽慘慘。不久前,前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川普上任後宣布他將結束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但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赤字還是有3460億美元,與2016年的赤字是大致相當的。也就是說,即使在疫情暴發之前,美國對華貿易赤字也沒有減少。到今年8月,美國對華貿易赤字進一步增加了,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了20%。現在又有了RCEP,美國將更加沒有能力發動對華貿易戰了。

第三,中國與歐洲直接的經貿合作可能也會加強。 中歐投資協定今年已經舉行了9次正式談判,也許到年底就能有積極成果。中歐也在考慮早日啟動雙方的自貿協定進程。我個人估計,由於中國本身製造業的飛速進步,以及RCEP成員中有日本這樣的高端製造業強國,如果歐盟不能抓緊推進與中國的自貿談判,未來歐盟的產品將在RCEP成員國失去很多市場。

相關焦點

  • 張維為: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東方、向中國、向社會主義傾斜
    張維為:大家好,今天我們這麼多人在這裡歡聚一堂,參加觀傳媒的年終秀,在這個新冠疫情肆虐的的世界上,坦率地講,這是一種奢侈呀。14億人的中國是這個世界為數不多的一塊淨土,經濟社會生活已經滿血復活。去年1月我們開始做《這就是中國》,它實際上是2018年12月錄製的,當時正好趕上中國華為公司高管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非法扣留,在《這就是中國》第一期節目中,我說了這麼一句話,美國已經開始採取下三濫的手段,我們要知道怎麼應對。我說好在中國領導人是經歷過「文革」亂世的,我們知道怎麼對付流氓。當時我們內部有爭議,這句話能否播出,我堅持這句話一定要播出,最後播出的效果非常之好。
  • 張維為:我們正見證人類歷史大轉折,世界快速向中國傾斜
    張維為:一年前的國慶慶典十分難忘。那天我是作為思想理論界的代表,登上彩車參加了這場盛典,它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人們洶湧澎湃的愛國熱情。那天上午9點,我們就抵達了北京建國門外彩車集合區,緊挨著我們「凝心鑄魂」彩車是「中華文藝」彩車。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4集:對話斯蒂格利茨
    「當社會不平等現象過於突出,制衡系統是起不了作用的,這就是美國今天的困境。」 「美國的病症不是個人造成的,簡簡單單把問題歸到一個人,這種反思太膚淺了。」 「當前川普面臨敗選,他是否可能會製造國際緊張局勢?」
  • 報名|聽張維為分享《這就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力量》
    報名|聽張維為分享《這就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力量》 2019-09-1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三集張維為精彩對答:如何看待中國的貧富...
    【整理/觀察者網 韓京霏】 「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很精彩的,可以採取積極一點的態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國模式想透,實事求是,一定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清楚。但需要一點勇氣,需要一點魄力。」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 第47集:防控中的經濟保衛戰
    【「一般談經濟,多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切入,或者從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切入,這些都有道理,網上也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和文章,但我今天想換一個視角,從中國領導人對經濟發展大思路的角度出發,談一些個人看法。」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中,與此同時,另一場戰役也在打響,那就是經濟方面的復工、復產、復市。如何做到既能做好防控,又能兼顧經濟發展,儘快恢復。
  • 《這就是中國》開播,張維為談中國從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
    澎湃新聞 1月7日,由東方衛視出品,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聯合支持的全新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迎來首播。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2014年的時候,我在上海社科聯做過一個講座。
  • 《這就是中國》開播 張維為談中國「四十而不惑」
    1月7日,由東方衛視出品,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聯合支持的全新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迎來首播。該節目創新性地採用「演講+真人秀」的模式,從當下國內外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個熱點、難點時政問題切入討論,作為主講人的張維為教授,則以自己深刻的政治觀和獨到的視角,通過演講的方式為觀眾答疑解惑,並在現場與年輕人們展開熱烈討論甚至辯論,最終把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先進性講清楚,傳達出「民族自信」的相關核心精神。節目自1月7日起,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
  • 張維為院長主講《這就是中國》,打造生機勃勃的思想政論節目
    張維為擁有篤厚而精深的思想和學理,他的「中國三部曲」《中國震撼》《中國觸動》《中國超越》銷量過百萬。《中國震撼》一書在2011年9月被推薦給來華訪問的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並被譯成英語、阿拉伯語等多種文字出版。張維為的演講同樣令國際學界、思想界矚目。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4集:萬裡長徵到星辰大海
    4月14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54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國防大學的金一南教授為大家解讀長徵精神。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毛主席還說,長徵「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 。真正偉大的東西一定是超越國界的,有兩位美國人也被長徵精神所震撼,一位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在1937年時出版了一本轟動世界的著作《紅星照耀下的中國》,又翻譯成《西行漫記》。
  • 張維為《中國戰疫!》2020上海書展籤售
    在這場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大考下,中國交出的答卷讓世界矚目。 8月17日上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新作《中國戰疫!》亮相2020上海書展,本書是作者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口進行中西制度比較的最新研究成果。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1期:民調看民主
    「那麼,中國能否產生一個本土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民調機構?」8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0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先生,共同探討西方民調所反映的民主。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張維為:西方民主模式一路走衰是不爭的事實,也有一些西方政客想要挽回西方民主頹勢。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七期:中國突破依附體系的意義
    【在「中心-外圍-中國」這一「三元互動格局」中,中國處於一個極為特殊的重要位置,這個最能實質性促進世界各國利益匯合的國家,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具備重塑國際秩序的可能性。 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7期:來自西方的反思
    7月2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7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探討西方社會對疫情、國家治理能力的反思。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9期:變局中的中國策
    8月7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9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資深政治學者寒竹先生,共同探討如何用「中國就是一個世界」的概念解讀中國。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張維為: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用中國標準看外部世界,很難樂觀起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
    【《這就是中國》是由東方衛視出品,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聯合支持的一檔思想政論節目,創新性地採用「演講+真人秀」的模式,從當下國內外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個熱點、難點時政問題切入討論。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作為主講人,以自己深刻的政治觀和獨到的視角,通過演講的方式為觀眾答疑解惑,並與現場觀眾展開熱烈討論甚至辯論,力圖把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先進性傳遞給觀眾的同時,傳達「民族自信」的相關核心精神。該節目於1月7日起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 以下是《這就是中國》第一集的演講稿全文。】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2期:談談言論自由
    即使有一些人或多或少讀懂了,他也不敢說出來,因為控制他飯碗的老闆,也就是資本的力量,不允許他說出真相,一旦說出來,肯定要被炒魷魚。 12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2期節目中,節目主講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臺灣政治評論者黃智賢共同探討言論自由。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亞洲世紀」加速到來;金燦榮:但中國就是不談它
    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RCEP籤署的意義與之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4期:香港,明天會更好
    美國從來都不掩飾自己想把香港作為一個「反中」基地,包括美國竊取中國國家機密的一個基地。早在1960年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發布一份文件,其中對香港的定位是所謂的「自由世界前哨」,就是美國的前哨,同時香港是美國信息項目的基地,其實就是間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