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正孩子粗心的毛病
粗心的孩子,媽媽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寬容,慢慢想辦法,千萬不要瞎指揮、亂批評,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孩子細心的好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養成的。 首先,要找一找孩子形成粗心習慣的客觀原因。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是孩子學習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貪玩等,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長的認知有一些誤區:
誤區一孩子學習主觀上不認真。 其實,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不是他學習不努力,而是他的學習能力發展不平衡,孩子的視覺識別和記憶能力不強,這部分孩子說他們粗心,他們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沒達到,難免出現看錯或看對寫錯的現象。
誤區二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 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不可分,那些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容易粗心。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
誤區三家長任意的懲罰孩子。 比如:抄十遍書每天作50道口算題等,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厭倦,失去學習的興趣,過度單調的重複,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達。
「粗心」其實是平時不良的習慣造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粗心」在數學方面:把符號看混,如「+」看成「-」、把數字看混,如「5」看成「3」、忘了寫答案,抄錯了題,數錯了數等,表現在語文方面:學拼音困難,閱讀能力差,錯別字多,作文偏題等。孩子「粗心」,往往也會表現在生活的許多方面。譬如:上學時忘了帶做好的作業本,開門進屋後忘了把鑰匙拔下來,自己的東西總是丟三落四,到用的時候滿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
1、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
有些同學不重視作業,認為作業是負擔。上課都聽過了,都會了,還做作業,麻煩。作業就是反覆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必須要認真對待、重視。心態擺正了,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就是「雙規作業法」,做作業前,預估一下作業需要的時間,然後象考試一樣開始做作業,定上鬧鐘,鈴聲一響,作業開始,做題、查資料、寫作業、檢查。
2、有時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錯誤,實際上是基礎不夠紮實、知識掌握不牢固、答題技巧不熟練造成的。
3、任務太多,孩子心急,也會造成粗心。
4、孩子沒有責任心,多是不當的教養方式造成的,主要是:過分的照顧、包辦代替、沒有規矩、缺乏要求、溺愛縱容。還有的是小時侯不當一回事,忽略了,待到頭疼時,習慣已經形成了。
5、沒有養成良好的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平時做事情都有老師和家長來協助其檢查錯誤並改正,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及時檢查、及時改錯的習慣
那麼如何改掉學習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呢?那就是養成一種細心嚴謹的學習習慣。
1、不要貼「標籤」動不動就批評
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孩子,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現更多不必要的錯誤。
2、正強化,多鼓勵
對孩子的粗心,家長儘量不要採取正面懲罰的方式,以避免對孩子粗心的強化,而是可以運用正強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時不去批評孩子,但是在孩子細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此時及時表揚孩子,強化他的細心,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接受這種心理暗示,越來越向著細心的方向發展了。
3、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①、放慢作業速度
②、自己必須檢查,檢查方法是做一道檢查一道,確信沒錯再做下一道。
③、可給孩子準備一本錯題集,讓孩子把每次做錯的題目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用紅筆畫出來,然後按正確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錯誤原因進行總結
(很多家長都願意為孩子檢查作業,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殊不知這樣孩子就養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從家長做起。)
4、培養責任感,自己事情自己做,後果自己承擔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裡布置得井井有條,建議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對孩子的依賴,不能認為不照顧孩子,孩子就會受罪,什麼事都是家長大包大攬。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的,他小的時候受到一點挫折,憑藉自己的力量解決,家長放手越早,孩子獨立越早。
總之,孩子的粗心並非罪不可赦,與其一味責備、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倒不如在平時加強對孩子的訓練,幫助孩子克服粗心,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些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