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不是幫人算命,看風水,而是一門科學。如果你認為《周易》是一本算卦的書,那這是嚴重的誤解,是對古人智慧的不尊重。
通俗講,《周易》就是一部筮官佔卜之書,其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繁衍生息,避開自然災禍。
中國的遠古文化發展,是一個從荒蠻到半文明的進程。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讓人們逐漸認識到大自然的力量,只有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認為天、地是這個社會的主宰,天地是有靈性的,受諸神統治。
從《山海經》的故事中我們了解到,人們對遠古早期大自然的認識,以及與大自然不屈的鬥爭,包括對氏族部落社會充滿奇幻的描述,都寄託了當時生活在現實中人們的一種願望。這種對天地敬仰,以及企求諸神保佑的心理,形成了後天對神的崇拜思想。
伏羲為福祐社稷,演先天八卦,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把天地神明,自然現象,與人類萬物結合起來,尋找其變化發展的自然規律,這就是先天八卦的內在精要。 由此,揭開了《周易》八卦的神秘面紗。
後來,八卦經文王進行了更替和修改。孔子對易學的治學註解,使《周易》成為六經之首。
《周易》研究,在社會科學類別中,歸為哲學範疇。其實質是古代勞動人民對社會、自然變化的一種認知,並用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總結的內在規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其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唯心主義的萌芽和虛擬的唯神思想。一些學者藉此無限擴大其外延和內涵,並將歷朝歷代其他學說,強拉硬拽進《周易》當今文化中,用《周易》代表萬全之說,解釋社會與自然萬象。他們變著法與周易沾上邊,來推廣自己的高論。什麼周易與管理、周易與經濟學、周易與人生、周易與商道等,似乎一旦貼上周易的標籤就是聖言、聖道。這其實已經遠離了孔子的初心。
面對古人智慧思想,一切歸納總有不全的東西,《周易》也不例外。只有用嚴謹的治學精神,去客觀的審視,不迷信、不盲從。
有人說,香港、東南亞的許多商賈貴富,對周易之說頂禮膜拜,虔誠之極,每遇重大決策,總請高人指點。這是一種易經泛濫文化甚至亂用的現象,這其實不是真正的宣揚中華文化,而是劍走偏鋒把周易文化弄得烏煙瘴氣的一種小伎倆。
《周易》原本是古人為了推演天象農時,春耕秋收,為了避開大自然對人們的殘酷摧殘,如果我們把它與神秘的算命玄學混為一談,這其實已經遠離了《周易》的核心本質。
樹欲靜而風不止,民間總是有些奇談怪論,甚至有人說,就連華爾街的那些銀行家和財團都篤信命運與風水,請大師用易經八卦來解局。還有《封神榜》中的呂尚,用八卦預測了一個王朝的興衰。凡此現象,似乎人們把八卦看的是真的無所不能,人的命運真的能用《周易》來解開。
其實,以上對待《周易》的態度都是錯誤的,也是淺顯的,大家都在以訛傳訛的做著惡性循環。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這本群經之首呢?網友的答案給我們提供的不錯的參考。
他認為,周易八卦是古人對自然與社會的一種認知,是一本對已有實踐經驗的智慧總結並找出其變化的因由以便後人掌握其規律的工具書。這與我們通常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並無二致。只是在檢測方法與手段上,有一種遠古未開化的原始和質樸。
《周易》是古人必讀之書,歷代研究,門派眾多,著書頗豐。傳承至今天,對周易之要髓,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訛傳訛,誤讀歪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