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算命是迷信還是科學
《周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說《周易》是封建迷信,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這種說法帶有很深的偏見甚至是玷汙。《周易》理論思想是我國文化的起源,是我國漢民族文化、文明的開拓和先驅,簡單地講:就從八卦的符號就可以得出其結論。所以,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周易》,走向世界是歷史的必然。《周易》文化產生於中國,但它早已屬於世界。其發展是「中國之易學」,「亞洲之易學」和「世界之易學」。在秦漢時期《周易》隨著儒學的外傳而開始走出中國,自唐代以來則成為亞洲鄰國知識分子研習的經典,到明清之際又從歐亞大陸的東端走向它的西端。在這一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易學通過文化融合而奉獻給世界。正當中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之際,我們及時地提出大力發展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任務,目的是為了建立科學的發展觀,把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引向正確的軌道,避免走彎路。
同時,在我國大量引進西方科學文化的資訊時代,也要研究《周易》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推向世界的問題。人類認識世界有四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即直觀的和思辨的思維方式;實證的和邏輯的思維方式;概率和統計的思維方式;開放的和非線性的思維方式。它們分別認識客觀世界的四個不同的側面,即現象世界,因果世界,概率世界和開放世界。分別建立四種不同層次的科學體系,即經驗科學或者自然哲學,實驗科學,理論自然科學,開放的自然科學體系,反映人類認識從現象到本質,從因果關係的本質到或然關係,混沌關係的本質,從封閉的孤立系統到開放系統的本質。這種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有利於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適應自然。認識四個世界的四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分別建立在不同的科學技術水平上,探索不同範疇,不同層次的科學問題。它們之間有一個認識深化的關係,應當根據不同的認識對象,選擇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認識方法。
但是,它們之間不存在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也就是說在具體的認識過程中,首選使用直觀的思維方式認識現象,取得感性認識,然後進行聯想、類比,提出一些設想,在實踐中加以證實或者證偽,成為反映因果世界的科學理論這。種理論用於或然世界,就要用概率統計的思維方式加以修,用於開放世界,也要用非線性思維方式加以補充應當指出,周易文化是直觀的和思辨的思維方式的產物,是屬於經驗科學的範疇。而西方文明是實證的和邏輯的思維方式,概率的和統計的思維方式,開放的和非線性的思維方式的產物,屬於實驗自然科學,理論自然科學,開放自然科學體系。《周易》人微言輕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結合點吸引著海內外的眾多學者。因此,周易和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面臨著經受科學論證的考驗,都能取得現代世界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