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發「新型病毒」? 回應:皰疹性咽峽炎可控

2020-12-24 東北新聞網

  秋冬高發「新型病毒」?朋友圈裡家長們慌了

  疾控中心權威回應:皰疹性咽峽炎可防可控

  於丹丹張敏丁煜軒

  近期,不少家長的微信群裡都在傳這樣的警示信息。「請有孩子的家庭們注意了!近期流行一種皰疹性咽炎,是一種新型病毒,該病傳染性極高……」「皰疹性咽炎的症狀甚至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另外,一些幼託機構也因為皰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停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恐慌。昨天,南京市疾控中心給出了權威回應。通訊員張敏丁煜軒揚子晚報記者於丹丹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有何區別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傳科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該病主要症狀表現為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等重症情況,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而危及生命。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是對症治療。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臨床表現最大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手足口病的除了口腔內有皰疹外,手腳心、臀部甚至軀幹、四肢都有皮疹。

  手足口病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無論是手足口病還是皰疹性咽峽炎,全年都會發生,秋冬季節有時會出現一個小高峰。記者從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南京中小學和幼託機構因病缺課監測系統數據統計來看,今年11月份中小學和幼託機構報告的手足口病(主要是在幼兒園)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0%。

  一方面,報告的發病數量較去年同期要少。另一方面,學校和幼託機構一直嚴格落實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制定的相關防控措施。一般來說,一個班級在一周內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疾控部門會建議班級停課10天。

  孩子患病時咽痛吃不下,家長如何護理

  記者從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了解到,近日來看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幼兒也比前期有增加。該院兒科邱玉芳主任醫師說,皰疹性咽峽炎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家長很容易誤認為是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

  該病主要表現為急驟發熱,可持續高熱或反覆高熱,年齡大的小兒常訴咽痛,吞咽時尤甚,有時訴頭痛、腹痛或肌痛;嬰幼兒則表現為煩躁不安、拒食、流涎、嘔吐等。多數患兒沒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部分患兒可出現頜下淋巴結腫大或壓痛,血常規檢查大多是血細胞計數正常或略低。症狀一般7日內消失。

  患上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後,孩子非常痛苦,因為疾病會導致咽部充血,扁桃體、軟顎等處能看見約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皰疹,2天至3天後逐漸擴大破潰並形成潰瘍。可以用以下方法減輕孩子的不適症狀: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多喝水;可用淡鹽水漱口。飲食上可以選擇吃一些流質,要注意保持清淡,多給孩子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儘可能少吃煎、炸類的油膩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

  家長鬚注意的是,病情起病急,得病後體溫迅速升高,容易導致高熱抽搐。如發現患兒出現異常,請及時就診。邱主任也提醒,生病的孩子要隔離兩周,患兒用過的食具一定要沸水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這種病尚未研製出疫苗,由於腸道病毒有多種,同一患兒可重複多次感染此病。

(責任編輯:萬珍妮)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高發的皰疹性咽峽炎 究竟是什麼鬼?
    >幼兒園高發的皰疹性咽峽炎 究竟是什麼鬼?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病毒是柯薩奇A組病毒(一種腸道病毒),另外埃可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的感染途徑主要為糞-口,常發生於夏季和秋季,5歲以下的孩子是高發人群,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幼兒園如果有一個孩子得皰疹性咽峽炎,就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小孩,造成群體感染流行。
  • 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家長注意防範
    春季空氣中細菌病毒大量增加,對孩子來說,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進入多發期,菏澤市立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家長,避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發病後要及時就醫。「上午還沒看到嘴裡有什麼,下午怎麼就有皰疹了。」在菏澤市立醫院兒科三病區病房,一位家長抱著生病的孩子,焦急地諮詢菏澤市立醫院小兒科三病區主任王翠華,經過檢查,患兒被確診為皰疹性咽峽炎。
  • 小孩皰疹性咽峽炎圖片
    核心提示: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7歲小兒。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兒可重複多次發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 近期皰疹性咽峽炎多發 親吻易讓孩子感染病毒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新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攝氏度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得無法進食。
  • 寶寶遭遇皰疹性咽峽炎,怎麼辦?
    大多數媽媽都會以為孩子是普通的感冒,吃了感冒藥後卻仍不見好轉,這個時候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寶寶很有可能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這種疾病可能聽上去有些陌生,卻是夏秋季兒童常見病。 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主要由柯薩奇病毒 A 組病毒感染所致,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
  • 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 這些防護知識要知道
    換季時刻,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皰疹性咽峽炎這類在孩子中間常見的傳染病也進入高發期,為此,醫生提醒,廣大家長要做好預防工作,如果發現孩子發燒不退,同時口腔裡起水皰,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在河東區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門診前,排滿了帶兒童前來看病的家長,據了解,很大一部分患兒都是因為皰疹性咽峽炎而引起的發燒。市民張瑩瑩告訴記者:「孩子這兩天不舒服發燒,沒想到就是最近流行的那個皰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增多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增多 作者: 2018-06-26 08:17   來源:遼瀋晚報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  昨日從瀋陽軍區總醫院兒科獲悉,門診量顯示,進入6月以來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開始逐漸增多。
  • 當心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這不,鄭州有位寶媽剛經歷過一場皰疹性咽峽炎「大戰」,一周下來,娃瘦了2斤,她瘦了5斤……孩子高燒、哭鬧、拒食,讓家長操碎了心然然今年2歲,上周突然發起了高燒,皰疹從喉嚨深處蔓延到嘴唇,一吃東西就哭鬧,最後直接拒食。去醫院就診,醫生說是皰疹性咽峽炎,目前沒有特效藥,開了一些清熱解毒和霧化的藥之後就讓孩子回家了,並交代家長好好護理,扛過去。
  • 這個季節,還要注意皰疹性咽峽炎
    一進入夏季,這個疾病就可能會"光臨"——皰疹性咽峽炎,孩子出現發熱,伴有咽部疼痛,張開嘴巴後,發現咽部出現一些小皰疹。皰疹性咽峽炎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孩子還會出現哪些症狀?應該如何預防呢?……一般 7 歲以下兒童易患病,本地區 7~9 月份較集中大連市兒童醫院急診室陳海明主任相信家長們通過不同的渠道對皰疹性咽峽炎已經了解了不少,這裡再給捋一下,知其所以才可安心,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皰疹性咽峽炎圖片
    核心提示:急性淋巴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種變異的皰疹性咽峽炎,有如典型咽峽炎同樣的損害,但不進展到水皰和潰瘍,僅存留有淋巴細胞浸潤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圍繞以紅暈。
  • 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雖不是流感,卻堪比流感,做好預防是關鍵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夏秋季為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該病大多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期兒童身上。所以各位家長應該格外注意,皰疹性咽峽炎雖然不是流感,但是卻堪比流感。
  • 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應物理退燒
    深圳晚報訊(記者 周倩) 每年5~7月為深圳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近日,市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接診的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增多,託幼機構也有多起疫情報告。深圳市疾控中心的專家表示,皰疹性咽峽炎也是一種兒童常見病,但尚未列入法定管理傳染病,患病兒童一般無重症表現,但要注意科學降低體溫,避免高熱引發的驚厥。
  • 親孩子就得皰疹性咽峽炎?95%是病毒性感染
    都不要親吻孩子了,換種愛的方式吧 家裡有寶貝的要注意了: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的無法進食。醫生警告家人,不要親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孩子還小,儘量保護吧。希望病毒趕快過去!出份愛心傳遞下!」該消息讓不少家長「如臨大敵」,不知到底該不該和寶寶親密接觸。
  •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最近寶媽們都被朋友圈關於「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生怕寶寶也中招!手足口病(HFMD)和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都是7歲以下兒童中最常見的一種典型輕度但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感染,確實令人害怕!這兩種疾病有共同點,也有區別,下面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 兒科專家: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快 並且可以反覆
    夏秋兩季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尤其是在幼兒園裡,一個孩子生病可能會引起其他孩子的連鎖反應。得了這種病為什麼會發高燒?會不會得過一次就有了免疫力?需不需要用抗生素?為此我們採訪了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兒科主任李麗玖。
  • 親一下寶寶,就能傳染皰疹性咽峽炎麼?
    作者:寶寶知道 阿喵轉自 一小時爸爸秋冬季是很多傳染病高發的階段,最近關於「親吻」傳染皰疹性咽峽炎的傳聞愈演愈烈,每天都有一些讀者將這段話發給我們進行諮詢:好多人都在發,到高發時間了嗎?不親吻孩子,不和孩子用同一餐具,從我做起,家裡有寶貝的要注意了: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的無法進食。醫生警告家人,不要親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孩子還小,儘量保護吧。希望病毒趕快過去!出份愛心傳遞下。
  • 近期皰疹性咽峽炎高發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類似手足口病的常見兒童口腔疾病,該病傳染性較強,在夏節容易爆發,由於該病目前以預防為主,知道該病的發病原因才能更好的做好預防措施,那麼皰疹性咽峽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皰疹性咽峽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免疫力差當身體勞累過度、氣溫突變、身體受涼時,或者某些物理、化學因素刺激,都會使身體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染腸道病毒患皰疹性咽峽炎。
  • 體育與健康——皰疹性咽峽炎,你了解多少?
    入夏以來,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增多。這種病傳染性強、傳播快,通過接觸、飛沫傳播,1-7歲的兒童普遍易感,特別容易在幼兒園流行。患兒會突然高熱,甚至反覆高熱並伴有咽喉紅腫、食欲不振等症狀,無法與普通感冒相區別。 聽說這種病比手足口病還兇殘?聽說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分不清? 別急!
  •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家長們該如何區分和防治呢?
    近日,隨著「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來到,該病毒的「姐妹」「皰疹性咽頰炎」也悄然來襲,深圳龍崗的一家幼兒園多位兒童被傳染,為了控制病毒傳播,該幼兒園「加大力度」進行消毒!皰疹性咽頰炎: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與手足口病是同一類病毒所致!六一前後是它的高發季節,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表現為高熱、咽痛、流口水、厭食、嘔吐等。體檢可發現口腔黏膜上會有數個皰疹,病程在1-2周左右。
  • 皰疹性咽峽炎來襲,家長們務必警惕
    經過兒科副主任白亭文的仔細診斷,陽陽的症狀並非手足口病,而是皰疹性咽峽炎。中醫解析:關於皰疹性咽峽炎的那些事兒科副主任白亭文表示,皰疹性咽峽炎可歸為「口瘡病」、「喉痺」、「喉瘡」等範疇,臨床以發熱、咽痛、厭食、流涎等為主。《小兒衛生總微方論咽喉總論》認為:「小兒咽喉生病者,由風毒性熱博於氣血,隨其經絡虛處所著,則生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