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臺海報告II(一):蔡英文對陸態度可能變強硬_鳳凰網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蔡英文對陸態度將趨強硬

                         又到一年「520」。

                          一年前蔡英文宣誓就職臺灣地區領導人,

                         成為兩岸關係「波峰滑落波谷的分水嶺」。

                         兩岸關係一年來究竟有何變化?

                         未來又會走向何處?

                           --520臺海報告(一)

Ⅰ 蔡英文與大陸愈來愈無模糊空間

又到一年「520」。這是對兩岸關係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一年前的「520」,蔡英文宣誓就職臺灣地區領導人,成為兩岸關係「波峰滑落波谷的分水嶺」。一年過去了,兩岸關係究竟有何變化,未來又會走向何處?

隨著一年的觀察與試探,蔡英文與大陸兩方對於對方的所思所想愈來愈清楚,雙方的模糊空間也逐漸失去。

無疑,蔡英文當局對兩岸的政治定位是影響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具體而言就是對「九二共識」、一中的態度。一年來,兩岸及國際社會均聚焦於此。外界持續關注的是蔡是否、何時會拋出她的「兩岸新主張」,何時交出大陸口中「沒有完成的答卷」。

蔡英文。

但蔡始終存在幻想——認為她就職演說關於「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提法,可以作為啟動兩岸互動和兩岸兩會溝通協商機制的「通關密碼」。即使大陸不認可,也希望可以「有認清現實、回心轉意的時候」。

不過,大陸的立場堅持而且清晰,就是蔡當局必須承認「九二共識」及其一中內涵,否則一切免談。一年來,大陸停掉國臺辦與陸委會、兩岸兩會的溝通聯繫機制,以一中原則收緊臺灣的國際參與。臺被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拒之門外,今年的WHA也將不得其門而入。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斷交,與大陸建交。

在此情況下,蔡當局原有的幻想一點點破滅,上臺之初不挑釁大陸的低調「哀兵姿態」逐漸調整,態度轉趨強硬。標誌性事件有二。

一是去年9月29日蔡給民進黨員公開信喊出「力抗中國壓力」。二是今年4月27日蔡接受英國路透社的專訪。訪問中,蔡再度表示就職演說表達了「臺灣方面可以盡的最大善意」,宣稱「盡了維持和平穩定的一個參與者的責任」,「感受不到大陸有決心要讓兩岸關係往前走」,強調「未完成的答卷非臺灣單方面的」。用白話翻譯過來就是,「兩岸關係惡化都是大陸的錯,你大陸別再指望我調整兩岸立場與政策,我也不會再答卷了」。

這句話對兩岸關係的實質影響其實很大。除非未來事情出現轉圜,否則這就基本等於宣告,未來3年兩岸關係將重複阿扁時期的僵局、難以突破,兩岸兩會互動亦難以重啟。

Ⅱ 兩岸實質較量將升高

關鍵是蔡兩岸上「不再答卷」的情況下,接下來具體會如何做?

蔡首先還是不希望與大陸「撕破臉」,保持戰略彈性。也就是說,她不會重新步上阿扁八年「激進臺獨」的老路,不會撕掉「維持現狀」的面紗,所謂「推動兩岸建設性的交流與對話」這樣的「場面話」還是會繼續講。主要目的是維持兩岸關係不崩塌,以穩定執政,並把兩岸陷入僵局的責任推給大陸。

但隨著民共失去模糊空間、兩岸互動之路幾已堵死,將逼迫蔡重新思考兩岸政策。另一方面,蔡施政滿意度不斷下探,民調顯示不滿意度甚至達到滿意度的2倍,臺南市長賴清德的名字被外界反覆提及,「蔡非2020唯一可能候選人」的聲音從無到有。蔡的危機感可想而知,在執政不佳、中間選民又逐漸流失的情況下,回防「深綠」、擁抱「深綠」就成為蔡一個可能的選項。

因此,未來蔡在兩岸維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可能更加不顧忌大陸、藍營的反彈,「更加我行我素、以我為主」,展開與大陸的全面較量。

簡單講,就是直接的、高敏感的「法理臺獨」我不敢做,但間接的、敏感度低一些的為「臺獨」打基礎的動作我會做,而且會多多地做,快快地做——趁民進黨掌握執政權,且有「立法權」護航。在蔡、民進黨看來,這種「基礎臺獨」無論對「臺獨長遠大計」,還是念茲在茲的「長期執政」都是有益的、重要的,且「過了此村,便無此店」。蔡未來的「基礎臺獨路線圖」大致如下。

一是進一步加強「去中國化」。加快「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通過與施行,繼續以「促進轉型正義」之名推動「去中國化」,「去蔣(介石)化」、「去孫(中山)化」等均是重要內容,以汙名化並清除與「中國」相關的符號與印跡。同時輔以凸顯日本殖民、原住民元素,建構新的「臺獨史觀」,以取代原有的「大中國史觀」。繼續重擊國民黨,希望與大陸有聯接、主張「一中」的政黨在島內再難執政。

二是繼續蠶食「大中國憲政架構」。蔡在去年10月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已宣布,未來的「政府組織再造工作」將裁撤「蒙藏委員會」,精簡福建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及臺灣省諮議會人事。「獨派」還會施壓要求蔡「修憲」以刪除「一國兩區」相關內容,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

三是推動「公投修法」,繼續換上「獨派」色彩的「大法官」,為伺機推動法理「臺獨」鋪路。

四是對大陸的態度可能「由軟變硬」,更加強調「臺灣主體性」,抨擊大陸「打壓」,繼續加強對兩岸經貿人員交流的控制,阻止大陸的融合戰略,同時繼續以「新南向政策」等加大經濟社會層面的「離中遠中」。

五是加大「倒向美日抗衡大陸」的力度。蔡在會見日本訪問團時不斷感謝日方支持、歌頌臺日友誼;在近日接受路透社專訪中稱「希望探索臺美關係新的可能性」,「不排除與川普再通話」,「向美表達購買F-35戰機意願」,顯示其強烈的示好、倒向美日的戰略意圖。此外,蔡在國際參與、「邦交國」等問題上,也會升級與大陸的對抗,並作為大陸「打壓」的例證,以博取外界同情。

Ⅲ 大陸如何辦?

大陸接下來會怎麼做,首先取決於大陸的整體戰略考量,其次取決於對過去一年對臺工作成效的判斷。

在大陸「兩個一百年」戰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目標下,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解決臺灣問題目前仍不具急迫性。依兩岸實力對比,兩岸統一不是問題,時機和代價才是問題。時機越成熟,代價越小。時機不成熟,代價越大。若解決臺灣問題急於求成,兩岸都會付出過大代價。這非兩岸之福,也非大陸之福。這就決定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陸對臺工作的主要任務均是反「獨」與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從過去一年的兩岸關係發展看,臺灣問題的形勢總體是可控的。蔡「基礎臺獨」動作不斷,但絕口不提「法理臺獨」,甚至避之唯恐不及。「『臺獨』幾無實現可能」這一判斷,在民進黨上臺後並無改變。

蔡英文在推特發文。

大陸一年的高壓政策對蔡構成了較大壓力。《美麗島電子報》3月底民調顯示,51.2%的民眾認為蔡上臺後兩岸關係變差,49.1%的民眾認為兩岸關係變差主要責任在於蔡當局。《遠見》雜誌民調顯示,48.5%民眾對蔡處理兩岸關係能力沒有信心。這表明半數臺灣民眾,尤其是泛藍及部分中間選民對蔡的兩岸政策並不認同。與兩岸密切相關的島內旅遊觀光、農漁民等群體利益直接受損,更是走上街頭表達抗議。

實力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的第一原則。一年來,兩岸實力繼續「陸漲臺消」,隨著時間推移,形勢只會對大陸更有利。因此著急的是臺灣,而非大陸。大陸仍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大陸促進兩岸融合的政策更趨積極靈活,臺灣民眾到大陸就業、創業、生活的意願繼續提高。《遠見》民調顯示,51.5%的臺灣民眾願來大陸發展,顯示大陸的「促融」戰略是具有島內民意基礎的。

因此,大陸未來的對臺政策其實還是6個字——「反獨促統促融」。但如何推行更接地氣更有效的具體政策,如何把實力轉化為對臺實質影響力,如何有效遏制「基礎臺獨」,仍是對臺部門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黃浩 資深臺灣問題研究學者)

不接受一中,恢復互動是幻想

作者:王欽

政黨輪替之後的兩岸關係總體呈現冷和平態勢,雖時有齟齬,但雙方都算克制,沒有演變成正面衝突。這一方面當然要歸功於蔡政府的不挑釁、不對抗承諾,雖然民進黨籍立委和深綠人士時有出位言行,但蔡政府並沒有利用許多兩岸糾紛來進行政治炒作,這一點確實值得肯定;

但另一方面,也別忘了大陸方面的自我克制,雖然幾次重要時間節點,蔡英文都未正面回應大陸對兩岸一中的要求,但大陸始終沒有對蔡本人正面批判,同時也一直在維持去年520的基調,那就是等待蔡完成答卷。

事實上,蔡政府也在不斷進行策略調整,面對大陸壓力的不斷湧入,他們的解套之法就是將責任推回去,當然,這不是簡單的踢皮球,而是提出更為堂而皇之的理由,也就是「三新」主張裡的雙方共同面對。這話說的在理,但其實是什麼也沒說,因為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需要雙方共同參與的,不然就不叫關係,因此雙方共同面對本就不是問題。問題只是在於,障礙出自何方?

因果關係其實不言自明,無論是支持統一者還是支持「獨立」者,其實都明白問題在於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的立場相當明確,其實也退無可退。

而對臺灣來說,問題不應該被詮釋成選擇還是拒絕九二共識,而是應該說是推進還是中斷兩岸交流的二者擇一。當然,蔡政府的思路是既不接受九二共識,又要維繫兩岸交流,這等於是修改了考卷,那麼無論是蔡英文單方面作答,還是兩岸雙方共同作答,其實終究不會答對題目。

缺少與大陸直接打交道的經驗

若說蔡英文不了解其中的弔詭,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她在李登輝時代即涉入兩岸政策,又主管扁時代兩岸事務四年,算是當下在位者中兩岸資歷最為豐富之人,自然深諳個中的奧妙。若說她不了解大陸的政策意圖恐怕也是錯怪了她,問題只在於,她確實缺少與大陸直接打交道的經驗,除了當年那次隨辜振甫訪問大陸,她幾乎從來不是兩岸談判一線人員,所以她的兩岸經驗多是來自於他人轉述、政策簡報,以及基於理論和現實經驗的自我理解,至於她的團隊,就更是絕緣於兩岸交流,許多判斷常常基於主觀想像,而這正是民進黨政府與國民黨政府的最大差別。

蔡英文(右三)1998年隨辜振甫訪問大陸,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的歷史照片。

這一年來,兩岸官方互動雖然中斷,但兩岸民間的接觸並未停止,至於所謂的「兩岸人士」穿梭疏通更是不絕於途,這裡面除了空手套白狼者,其實也有真正能夠對決策層產生影響的人物,更何況密使溝通的傳聞時時見諸報端。綠營最愛說的「習辦」主導也是來自於這種經驗,這也讓他們產生一種印象,就是「臺辦」代表不了大陸決策層的意圖。這一年來蔡政府幾次三番指摘臺辦系統,意圖將臺辦與大陸決策層切割,恐怕也都來源於這一判斷。

而上面所說的缺乏兩岸談判經驗,其實就在這一錯誤認知中得到驗證。回顧李扁時代的兩岸密使溝通,密使的特點很清楚,當然就是直達最高層,並繞開兩岸事務主管機關,這在兩岸雙方皆是如此。問題在於,這種溝通在消除誤解、發出倡議、謀求原則性共識的層面上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本質上仍然還是「訊息的傳達」,也就是說,密使本身並無決策權,這樣一來,他們跟兩岸政策執行部門的差別僅在於訊息傳遞的效率上,最多再加上訊息傳遞的準確度。

但密使的問題也很明顯,因為不是兩岸專業,許多接觸常常表現為創新性很高,但變動性也很高,密使接觸達成的初步共識很容易被打回票,這也意味著,兩岸事務的決策終究還是要回到既有的官僚體系之中。

正是因為缺乏兩岸談判經驗,蔡政府的團隊沉迷於這種所謂的高層溝通,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畢其功於一役,甚至認為大陸不斷的主動接觸證明大陸比臺灣有化解兩岸僵局的更大壓力,因此選擇坐地起價,抱有不接受一中就能恢復兩岸互動的幻想,這應該是對政治運作的最大誤解。

蔡英文長於談判,但也讓自己的思維局限於談判,一直認為大陸的一中主張是談判技巧,為了搶佔先機贏得更多戰略迴旋空間,但卻忽視了換位思考,兩岸一中從來不是大陸談判的議題,在兩岸實力差異尚不明顯之際都未曾讓步,現在兩岸差距如此之大,大陸又豈會自失立場?

(王欽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鳳凰大參考專題文章為本欄目特約,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態度變強硬了?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當局「海委會」日前對外宣稱要修改法規,未來東沙、南沙太平島及臺海巡艦艇若遭「武力危害或攻擊」時,可以在必要限度內動用火炮。還特別指出,考慮到海巡艦艇及東沙、南沙地區地理位置較遠,在遭受涉及準軍事性質的武力危害或攻擊,可能面臨突然遭受不明炮擊致重大傷亡或通聯受阻斷等威脅時,有所謂即時自衛反擊及對應處置的必要。還提到,發生狀況時,可以由現場最高指揮官判斷用炮的時機。
  • 蔡英文祭出火炮,她的態度怎麼又強硬了?
    作者:年負12月初,民進黨當局「海委會」發布公告稱,將會修改「法規」,未來假如東沙、南沙太平島或者臺海巡邏艦遭到了「武力危害或攻擊」,那麼將授權指揮官發火炮回擊。「海委會」修改「法規」此舉,說明了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更加強硬。
  • 「520」前夕,島內「獨派」和美國都向蔡英文施壓
    香港中評社6日指出,距離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520」新任期就職,剩下不到兩周。美國不只拋出力挺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更加碼聲援臺灣加入聯合國,以及美國軍艦、軍機頻繁到臺灣周圍等都在拋出信號,島內「獨派」也提出所謂的「制憲公投」,兩股力量似乎都在逼迫蔡英文「520」就職演說提出對大陸更強硬的態度。
  • 臺媒:賴清德態度強硬 蔡英文可能考慮退民進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民進黨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黨內初選協調持續難產,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臺「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英德之爭」持續發酵。臺灣「風傳媒」9日爆料稱,因為賴發言強硬,民進黨黨主席卓榮泰的談話也讓人感到沒有迴旋空間,恐逼使蔡英文考慮是否該離開民進黨。
  • 5月下旬的這4件大事 將深刻影響未來4年臺海局勢
    文/王斌 (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5月的最後2周,國際上重要事件紛至沓來。包括:5月18至19日的世界衛生大會(WHA)、5月2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發表連任就職演說、5月21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22日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本月底前美國將發布新冠肺炎疫情究責報告等。
  • 蔡英文520講話會否極限引爆臺灣問題?
    隨著蔡英文5月20日就職講話的臨近,屆時蔡英文會講什麼,特別是在兩岸政策上會如何定調,引發島內外越來越多關注,因為這將直接關係到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和臺海局勢,因而不可不察。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蔡英文520講話的基調大體已經底定。一是強打「維持現狀」牌。
  • 早安海峽:賴清德過於強硬蔡英文可能考慮退出民進黨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6G時代網速有望達到1Tb/s,或比5G理論傳輸速度快百餘倍,這一預測有科學依據嗎?未來7G、8G時代網速還會繼續上升嗎?9日,香港法院對「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等9人進行宣判,結果他們每人都有一兩項罪名成立。有港媒感慨,裁決或許來得有些晚,但正義不會就此缺席。   香港理工大學學者陳偉強說,被定罪的9人只是「佔中」搞手的一小部分,幕後黑手黎智英及李柱銘等也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黎被視為整個違法行動的「金主」,這些人應一視同仁儘快被檢控。
  • 蔡英文姿態放低,徐宗懋:已知美底線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自從蔡英文上臺以來,對待大陸的態度就格外強硬,瘋狂挑釁大陸的底線,和美方密切交往。而解放軍為了維護國家主權,頻繁在臺海區域開展軍事演習,我國外交部更是直面回應對外宣稱,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民進黨對大陸強硬,大陸對臺灣更加不會退讓,而最近蔡英文卻罕見放低姿態,呼籲臺灣與大陸共同討論和平之道。蔡英文態度放低,徐宗懋:已知美底線蔡英文在公開場合放低姿態,呼籲兩岸和平發展,這些年來實屬罕見。
  • 美報告:蔡英文拒「九二共識」陡增臺海風險 美軍難以協防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臺媒稱,美國軍方智庫蘭德公司近日發表《對華衝突風險再評估》報告書,列舉中美近年來可能發生衝突的原因,在臺灣篇中指出,隨著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發生臺海危機的風險陡增。報告認為,依照解放軍目前的現代化進程,美國協防臺灣的難度愈來愈大,臺海一旦有事,中國大陸可能會先使用「網絡戰」等軟殺傷手段先癱瘓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預警系統,並搶先用地對地飛彈攻擊美軍在亞太區域的重要軍事資產。據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0月7日報導,蘭德公司3日發表受美國軍方委託而撰寫的《對華衝突風險再評估》報告,這是2011年蘭德公司相關報告的續集。
  • 修春萍:日本給蔡英文「定規矩」
    在520前夕扣押臺灣漁船,是日本在為民進黨定規矩。   修春萍說,在涉海問題上,日本對臺灣一直都是很苛刻的。「日本因為擔心兩岸在釣魚島問題上聯合對抗自己,就和臺灣籤訂了漁業協定。但在有可能涉及到主權問題的時候,日本寸步不讓,而且一直還是欺負臺灣的。」   修春萍認為,這次的衝之鳥礁事件,體現了在涉海問題上日本對臺灣的一貫態度。
  • 遠東集團總裁態度強硬大聲呵斥 蔡英文冷靜面對
    華夏經緯網8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將近3年的公道收費員年資與安置爭議在本周落幕,最關鍵的場景就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找來臺「行政院長」林全、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等人,到辦公室當面溝通處理。外傳,徐旭東一開始的態度強硬,甚至對蔡英文大小聲,而蔡英文則是冷靜地把球丟回去給徐旭東,並表示,可以對臺灣地區領導人大聲,但對渺小的收費員要溫柔一點。
  • 明年520蘇貞昌會下臺?謝龍介預言:蔡英文重新上戰場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近來民進黨當局因萊豬進口議題,引發外界反彈,「換內閣」傳聞不斷,國民黨籍臺南市議員謝龍介之前斷言,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會被換掉,但時間點不是過年,是明年的520
  • 國臺辦談蔡英文「520」講話:沒有任何模糊空間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劉潔妍、王楠)在今日上午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蔡英文「520」講話相關內容,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原則問題,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
  • 等待520 蔡英文另只鞋掉下來
    作者 傅建中    大陸一再表明兩岸之間目前能夠和平共存的政治基礎是「九二共識」,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必須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明確表態,舍此,兩岸未來的關係可能會「地動山搖」,可是蔡英文在這一臺灣前途禍福所系的問題上,到現在為止還是打馬虎眼,只說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和九二精神」,但就是不接受「九二共識」,反而要求中共表現更多的善意
  • 川普與蔡英文通話,臺學者:臺海關係不會出現大變動
    所以這次跟川普的對話,看起來是蔡英文在『外交』上得分,其實她也把臺灣帶進了一個更兇險的局面:作為川普手上一個完全從經濟利害去考慮的棋子;而並不是像以前美國在冷戰時候的盟國,需要去保護防衛的。」臺海的「遊戲規則」會大變嗎?有人認為,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有可能意味著臺海關係將出現「大的顛簸」。
  • 中國國民黨態度強硬,蘇恆:蔡英文你怎麼跪下了
    在關於釣魚島的問題上,日本一直都在和中國糾纏,死死賴著釣魚島不放手,為了宣示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日本甚至決定給釣魚島改名,此舉一出,立馬引起了所有中國人的不滿。中國國民黨或將出海保釣據海峽導報社消息,剛安分沒多久的日本又開始不安分起來了,重新挑起釣魚島主權之爭,日本正在謀劃給釣魚島改名。
  • 蔡英文今日就職 媒體稱臺海進入不確定時期
    蔡英文不會公開宣布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這被廣泛認為就是她的實際態度。但她會用一些可做多種解釋的話語「軟化」這一態度,讓她的「維持現狀說」看上去似乎成立。這是與陳水扁不同的策略。陳試圖推動「法理臺獨」,直接衝擊「一個中國」底線。民進黨接下來被普遍推測為會搞「柔性臺獨」,奉行避開大陸鋒芒的迂迴戰術。
  • 蔡英文找臺媒"喝茶"重談"對陸新四不"
    蔡英文(中)和副手陳建仁(左)31日在蔡辦內和媒體茶敘,蔡英文發表年終談話,並接受媒體提問。此言一出,瞬間讓此前外界對「兩岸新共識」的期待全面落空。 「喝茶」過程中,近月島內因蔡當局施政引發巨大爭議的話題都被問及。在回應上臺7個月來,自己不斷雪崩式下跌的民調時,蔡英文回說「不可能永遠在高水準,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蔡英文「520」演說能打開兩岸和解大門嗎?
    據報載,陸委會已透露蔡當局520之後兩岸政策的些許訊息,重申「致力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現狀的政策,立場是一貫堅定的」。同時,針對近日民進黨「立委」提案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家統一」字眼,陸委會也說「捍衛主權」。很明顯,如此表態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不會有重大改變的鋪陳。
  • 蔡英文真的變了!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臺媒)「大華網絡報」18日發表評論說,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走訪彰化時,向基層民眾喊話「拜託大家給我更多時間」;她認為,民進黨當局過去3年為臺灣打基礎,過程中雖然爭吵、有灰塵,但接下來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