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蔡英文通話,臺學者:臺海關係不會出現大變動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圖片:川普與蔡英文

川普與蔡英文通電,引發臺灣島內議論紛紛。但島內學者多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未來臺海關係會出現大的變動。

國際政治學者、前臺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提醒說,川普是個商人,其立場可以「隨時換」。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被稱為洪秀柱最重要「智囊」的張亞中認為,臺灣會成為中美關係的棋子。而臺灣《今日導報》主筆張百達則表示,這則通電「不必過度解讀,後續還有待觀察」。

川普為何要與蔡英文通話?

在國際政治學者、前臺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看來,川普與蔡英文通話,主要是一種表態。因為此前希拉蕊批評他「又跟普京好,又跟北京好」。如今對川普來說,最重要的是美國國內經濟的提升,外交其次。即使在外交上,最重要的也是伊斯蘭國等問題,而處理伊斯蘭國等問題必須得到俄羅斯的幫助,因此川普要與普京「眉來眼去」。

「跟普京合作,在美國國內就會受到人家批評,人家覺得你又跟普京合作,又跟北京合作。那川普就要吃不消了。所以他目前必須要有所選擇,要跟北京有一個區隔,有一個距離。」

與蔡英文的通話,就是為了顯示這種與北京的「區隔」和「距離」。林中斌還提醒說,從歷史上看,美國前總統裡根,上臺之前曾是有名的「反共領袖」,但在他任內的1982年,出現了最有名的上海公報。柯林頓在競選時也說過反對北京的話,但上任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被稱為洪秀柱最重要「智囊」的張亞中認為,從川普在推特上的發言看,川普並不是針對中國大陸。「他只是希望透過與蔡英文對話,表達對中國大陸的一些不滿,或者施加一些壓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蔡英文這次對話並不是臺灣對美『外交』上的一個得分,而是再一次讓臺灣成為美中關係的棋子。長久下去這對臺灣比較不利。」

張亞中稱,川普作為一個「生意人」,在推特上說:「臺灣買了我們數十億的軍購,為什麼通一個電話都不可以?」「換句話說他是把所謂通話跟軍購是劃等號的,他並不是說因為臺灣是美國長期的朋友,或者臺灣堅持所謂民主自由這個價值,而是因為臺灣買了美國的軍購。你可以看出來,他完全是從商業利益的角度來思考這次通話。」

因此,張亞中認為川普未來與臺灣建立的關係更多是「從商業角度」。「他或許為了對中國大陸施壓,會賣更多的武器,但前提是臺灣付更多金錢。他是商業的考量,不是對臺戰略的思考,而是作為對中國大陸的『壓力』。臺灣也會為作為籌碼、作為棋子付出更多經濟方面的代價。所以這次跟川普的對話,看起來是蔡英文在『外交』上得分,其實她也把臺灣帶進了一個更兇險的局面:作為川普手上一個完全從經濟利害去考慮的棋子;而並不是像以前美國在冷戰時候的盟國,需要去保護防衛的。」

臺海的「遊戲規則」會大變嗎?

有人認為,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有可能意味著臺海關係將出現「大的顛簸」。但數位學者都認為,美國對臺政策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從整個大結構來看,規範美國跟兩岸關係還是美中三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張亞中說,「這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再怎麼挑唆,美國基本上還是『一個中國』的政策。但是它會把臺灣變成一個棋子,這個棋子不會撼動美中臺三角關係這個結構,可是它會在鼓動過程中不斷讓大陸感覺不舒服。沒事刺激一下,沒事讓你難堪一下,這次電話通話就是這個樣子。它還沒有到撼動大結構的階段,但它會更多地被美國用來向中國大陸叫板,或者給中國大陸施壓,這是美國會做的事情。」

林中斌則提到,基辛格訪華後回到美國,對記者說,蔡英文跟川普電話之後,習近平所表現出來的平淡跟鎮定,令基辛格印象深刻。基辛格這樣的「老手」都作出這樣的判斷,林中斌認為臺海起大波瀾的可能性不大。

臺灣《今日導報》主筆張百達也認為,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三報一法」的中國政策,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另外,川普打算提名愛荷華州州長布蘭斯塔德為美國駐華大使,這個人與習近平有將近三十年的交情。「川普請這位州長作為駐華大使,也表示他對中美關係相當重視。所以並不能從他與蔡英文的單個通話過度解讀,畢竟他只是打一個電話而已。臺灣民眾對這個電話當然很樂見,但這個通話有什麼政治意涵,後續還要觀察。」

「從各方反應來看,包括蔡英文和一些親共和黨智庫的顧問人士來看,他們並沒有過度凸現這次談話的特殊性,也不認為美國對臺政策有大的改變,」張百達說。

川普的外交戰略會不斷搖擺

幾位學者都強調,川普現在的身份還不是美國的總統。「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他的空間是比他當美國總統還更大的。現在是一個灰色地帶,他是放一些訊號給中國大陸,也放一些訊號給臺灣。這個訊號北京接收到以後怎麼反應,會決定他當總統以後會怎麼做,」張亞中說。

目前來看,川普的外交戰略還不明晰。「他會隨著美國利益不斷地去搖擺,這是川普最大的一個特質;蔡英文要配合的話,她的成本會增加,」張亞中說,「另外蔡英文必須加強對日本的依賴,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好像蔡英文政府並沒有辦法去阻擋日本核食產品進入臺灣。另外在衝之鳥礁的問題上,蔡英文的立場也並不堅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附和了日本認為衝之鳥是一個島的主張,要跟日本就衝之鳥礁附近的經濟捕魚進行對話。所以我個人看法是:蔡英文不會變的,她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是不會變的,她繼續強化對美國、日本的戰略依賴,這也是不會變的。她必須付出更多的戰略成本,而這個戰略成本必須要臺灣老百姓來付。」

林中斌也提醒說,川普是一個「兩面人」,其立場是可以「隨時換」的。「他今年1月在美國西部競選時說,中國很偉大,我愛中國,我在中國做生意賺了幾百萬美金,我們跟中國可以和平相處。這是他對中國的兩面說法之一。另外一種說法,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最早說,中國操縱匯率,將來中國進口到美國的東西要給它加35%到45%的稅,後來這個事情不大提了,最近又提出來。這一點很重要,他有兩面性。」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中國有很多的投資,房地產等等。《紐約時報》也登過,中國銀行是川普大廈的一個租戶,中國銀行也借錢給他,在紐約曼哈頓另外一個地方建大樓。川普是個生意人,他不會忘。目前雖然說我做總統,跟這些東西要切割,不要讓它影響我執政,但這是不可能的。我想總有一天他會跟北京談判,或許謀和,那個時候之前,他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先提高自己的價碼。他跟蔡英文的合作,是價碼之一。」

未來臺海關係的危與機

蔡英文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動作呢?「從她5月20日就任講話到現在,所有人都知道,蔡英文不會接受九二共識,這是非常肯定的,」張亞中說,「她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兩岸的政治關係不可能會改善,那她怎麼去彌補兩岸關係不改善的後果?我想她會加強跟美國、日本的所謂友好結盟關係,所以她會對美國、日本做更大的一些讓步。在美國,她必須付出更高的戰略成本,也就是經濟方面的成本。」

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有什麼牌可以打?

「北京可能會加速外交上對臺灣的杯葛,會嘗試讓幾個與臺灣有邦交的國家斷交。對美國,現在還看不出來大陸會有怎樣的全盤思維,但北京必須要面對一個對它不太友善、要走經濟保護主義的美國,」張亞中認為,這也是一個機會。因為美國以前作為全球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它願意釋放「公共財」(經濟學概念,又稱「公共財產」、「公共物品」),但如今美國的態度有所轉變,希望其盟友如日本、韓國等能負擔更多。「川普不願意釋放更多『公共財』的話,請問一下你怎麼做這個地方的老大?所以這對中國大陸來講,反而是一個機會,就是美國自動從所謂老大的位置上,它自己要轉換成一個跟所有夥伴平起平坐這樣一個關係。」

張百達則提醒說,臺灣不可能只重視兩岸關係,不發展與「其他國際社會各方面的關係」。但他認為,臺灣發展「其他方面的關係」,跟推動兩岸關係並不對立。「蔡英文從選前到520就職講話,有關兩岸的談話基本上保持一致性,強調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包括她的承諾不變,不對抗不衝突,」因此他認為,對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不需要過度解讀,後續還有待觀察」。

張百達強調,臺灣不可能放棄經營與美國的關係。「臺灣社會是一個比較親美的社會,這是歷史背景決定的。所以臺灣社會基本上會非常希望各種形式的交流都能夠進一步升華,但這不表示兩岸關係就不重要,或者說臺美關係作為跟大陸關係的對抗。尤其是蔡英文談話,她一直強調兩岸關係很重要,我覺得這是她及時釋出的訊息。蔡英文也注意到這個通話本身可能對兩岸關係造成一些誤解和誤判,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所以她很快在第一時間,不止她本人強調兩岸關係重要性,陸委會也有類似的表述。」

最後,張百達提醒說:「與其關注這通電話,還不如重點關注接下來兩岸關係該怎麼辦,保持這樣一個僵局究竟對兩岸雙方是不是有利?」

相關焦點

  • 川普拒與蔡英文再次通話 專家:他不會跨過紅線
    「川普已經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和危險性,」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  信強表示,川普對蔡英文通話建議的拒絕,一方面表明川普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不會為了臺灣問題損害中美關係;另一方面,川普現在已經非常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蔡英文的回應就說明他不會越過這條紅線。
  • 若疫情大暴發,美國在臺海如何抉擇?臺學者一番話戳中蔡英文痛處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蔓延,美軍也遭到了「攻擊」,據悉,美國陸海空三軍都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前部署在亞太地區的美軍「西奧多羅斯福」航空母艦也有大批士兵被感染。可以說,目前的美軍已經「中毒不輕」。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大爆發,華盛頓政府在臺海又會如何抉擇呢?就在最近,臺灣學者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川普拒絕與蔡英文再次通話,專家:他不會跨過臺灣問題紅線
    信強表示,川普對蔡英文通話建議的拒絕,一方面表明川普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不會為了臺灣問題損害中美關係;另一方面,川普現在已經非常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蔡英文的回應就說明他不會越過這條紅線。此外,川普的回應也顯示出川普對臺灣島內的一些小動作的不滿。
  • 臺海是否發生震蕩?臺學者:關鍵看這些
    「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莫健今年3月初竄訪臺灣,傳出曾向多名民代提出「臺海情勢震蕩,臺灣需要備戰」這樣的警訊。臺灣學者柯義龍指出,莫健示警或許是掌握相關信息,但就現況來看,短期內臺海震蕩的可能性低,不過,也並非沒有可能。
  • 蔡英文稱「川普是我們棋子」臺學者譏諷:敢在推特@川普嗎
    臺灣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遊梓翔反諷「蔡英文這句驚人之語,令人肅然起敬,不妨發條英文推特,且標註@POTUS(美國總統),讓川普知道臺灣多強大吧」。據報導,中美爆發貿易戰,蔡英文被問到臺灣是否會成為美總統川普的棋子?蔡英文表示,「會不會變成別人的棋子,我的回答是這樣,你不要小看臺灣2300萬人」,臺灣的經濟和「國防」都有相當的實力。
  • 為臺海降溫?蔡英文召開「國安會」,鞏固「臺美」關係為其一
    導讀:蔡英文召開了一個臨時「國安會議」,在這次的會議當中主要強調了3點政策,第1點是繼續鞏固「臺美」之間的關係;第2點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兩岸之間關係;第3點要求「海巡署」、「 警政署」立馬加強有關治安和巡邏、監控。為臺海降溫?
  • 敏感時刻,蔡英文和川普會不會玩一把大的?
    可是美國總統川普拒不承認這一選舉結果,意味著從現在開始,直到明年1月20日總統權力交接時,美國將會處於一個「多事之期」。這時候,有好事者猜測川普會不會孤注一擲,在臺灣問題上玩一把大的。比如,川普「訪臺」,或者川普邀請蔡英文「訪美」。
  • 蔡英文: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盟友 是臺海穩定重要支柱
    繼昨天蔡英文聲稱要和美國將建立「升級版策略夥伴關係」之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蔡英文今天(23日)又稱,美國是臺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盟友,並稱相信「『臺美關係』可以在變動的國際局勢中,往繁榮發展及和平穩定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據報導,蔡英文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William Perry)一行人。
  • 川普拒與蔡英文再次通話:我不想給習主席添麻煩
    「川普已經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和危險性,」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 信強表示,川普對蔡英文通話建議的拒絕,一方面表明川普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不會為了臺灣問題損害中美關係;另一方面,川普現在已經非常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蔡英文的回應就說明他不會越過這條紅線。
  • 川普染疫、臺版國安法逼著蔡英文低頭?
    ,所以兩岸關係方面已經在步步後退,從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說臺美現階段不會建交;到臺灣的「雙十」蔡英文講話中,提到「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再到最值得討論的是,過去一直幫陳水扁操作「烽火外交」的民進黨大老邱義仁,10月14日竟然在與美國學者的視頻會議中說出:「任何務實的政治人物,除非瘋了,都不會推臺獨」。
  • 蔡英文致電川普被當凱子 未來美臺軍售少不了
    上月底,臺灣《經濟周刊》曾刊文描述蔡英文的窘境:就職半年,各項民調都表明她的滿意度一路下滑,且沒看到谷底的跡象。美國彭博社分析稱,蔡英文在試探北京的容忍度。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聲稱,良好的兩岸關係與良好的對美關係,對臺灣一樣重要,彼此間也互相不違背。臺陸委會甚至宣稱,「中國大陸方面應以平常心看待」。一些「獨派」更是受到鼓舞。
  • 蔡英文低調會川普顧問 學者:要評估通電代價(1)
    原標題:蔡英文低調會川普顧問臺學者:蔡該評估「通話」的代價了[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當局8日證實,美國當選總統川普交接顧問葉望輝(Stephen Yates)已於7日晚和臺灣領導人蔡英文會面,雙方交談3個小時。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蔡英文抱緊美國大腿,是想利用中美關係從中漁利,獲得美國的保護。但如果川普真的訪臺,兩岸勢必陷入危局,大陸勢必對臺灣加大軍事威懾,甚至是直接制裁「臺獨」。這番「地動山搖」,損失最大的肯定是蔡當局。蔡英文是因為「不敢」,所以「不願」闖禍。既然蔡當局置身事外,那到底是誰在炒作?誰希望川普訪臺?炒作為何發端於日本,發酵於島內?
  • 從蔡英文此行看「美臺關係」的上限與底線
    對此,島內有綠營輿論將此行吹噓為「準訪問」,是美臺關係「歷史最高點」,也有輿論不以為然地諷刺此行只不過是蔡的「畢業之旅」,所以美方才給足面子、辦得轟轟烈烈。 如何看待蔡英文此行所反映出的美臺關係現狀與未來趨勢?
  • 求通話被拒不足一月 蔡英文再託人向川普致意
    海外網5月23日電 蔡英文23日接見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裴杜奇,再次聲稱希望未來「讓臺美關係更上一層樓」,並表態「臺灣會持續扮演美國在區域安全可信賴的夥伴」。蔡英文還聲稱,現在的「臺美關係」相當良好,希望「未來能夠持續深化雙邊夥伴關係,展開更具體的合作計劃,讓『臺美關係』更上一層樓。」 最後,蔡英文還請裴杜奇代她向川普總統、以及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致意。事實上,蔡英文在「示好」川普方面可謂百折不撓。
  • 過境美國或才是蔡英文出訪重點 臺學者:川普不可能屈尊見她
    因為尼加拉瓜傳來危機,臺灣駐尼方面連對方由什麼部門接待蔡英文都難確定,蔡英文與奧爾特加的見面時間到現在也沒敲定。報導還說,臺灣與尼加拉瓜的「友邦關係」馬英九時期就已搖搖欲墜,2009年訪尼時馬英九被數次放鴿子,奧爾特加的態度讓人難以捉摸。  「蔡英文出訪行程多處留白,美臺互動成焦點。」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因為蓬佩奧背後有美國軍火商支持,蓬佩奧若訪臺,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對峙,對美臺軍火買賣是有利的。不過,對於這些傳聞,臺外事部門趕緊撇清說,「未曾聽聞,無從回應」。向來高調「提升美臺合作」的蔡當局,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一反常態地小心?其實也不難理解。蔡英文抱緊美國大腿,是想利用中美關係從中漁利,獲得美國的保護。
  • 美方頻頻作妖 蔡英文火上澆油 臺學者:民進黨過度親美讓臺灣風險增大
    臺海網9月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文 網絡圖)近一段時間來,美國在兩岸問題上頻頻小動作「挺臺」,不斷作妖,製造臺海緊張,向民進黨當局發出錯誤訊號,挑釁、逼近中國大陸底線
  • 川普團隊不見蔡英文打臉臺綠媒 訪美住酒店需寫中國臺灣省
    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0日報導稱,佛訥強調自己是以個人身份、接聽老朋友電話,不代表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或川普團隊。」此前,臺灣綠媒稱,蔡英文7日中午與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川普過渡團隊的成員佛訥、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Walter Lohman)、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all G.
  • 臺學者:川普閃電訪臺非空穴來風
    美國總統川普敗選後仍持續升溫中美對抗,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湯紹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川普在美國國內、國際上的動作,都是為了轉輸為贏,藉以扭轉「鬥敗公雞」的形象,伺機東山再起。因此,打「臺灣牌」刺激北京是必要手段,日前傳出川普閃電訪臺的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這件事代表著川普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並給準總統拜登設下框架。湯紹成說,若川普要訪臺,蔡當局籌碼太少、難以拒絕,北京在此美國總統交接期間也難下重手,包括武力攻臺等。畢竟川普即將下臺,下重手等於把未來對拜登的中美關係又搞壞了,反而對北京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