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川普與蔡英文
川普與蔡英文通電,引發臺灣島內議論紛紛。但島內學者多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未來臺海關係會出現大的變動。
國際政治學者、前臺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提醒說,川普是個商人,其立場可以「隨時換」。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被稱為洪秀柱最重要「智囊」的張亞中認為,臺灣會成為中美關係的棋子。而臺灣《今日導報》主筆張百達則表示,這則通電「不必過度解讀,後續還有待觀察」。
川普為何要與蔡英文通話?
在國際政治學者、前臺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看來,川普與蔡英文通話,主要是一種表態。因為此前希拉蕊批評他「又跟普京好,又跟北京好」。如今對川普來說,最重要的是美國國內經濟的提升,外交其次。即使在外交上,最重要的也是伊斯蘭國等問題,而處理伊斯蘭國等問題必須得到俄羅斯的幫助,因此川普要與普京「眉來眼去」。
「跟普京合作,在美國國內就會受到人家批評,人家覺得你又跟普京合作,又跟北京合作。那川普就要吃不消了。所以他目前必須要有所選擇,要跟北京有一個區隔,有一個距離。」
與蔡英文的通話,就是為了顯示這種與北京的「區隔」和「距離」。林中斌還提醒說,從歷史上看,美國前總統裡根,上臺之前曾是有名的「反共領袖」,但在他任內的1982年,出現了最有名的上海公報。柯林頓在競選時也說過反對北京的話,但上任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被稱為洪秀柱最重要「智囊」的張亞中認為,從川普在推特上的發言看,川普並不是針對中國大陸。「他只是希望透過與蔡英文對話,表達對中國大陸的一些不滿,或者施加一些壓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蔡英文這次對話並不是臺灣對美『外交』上的一個得分,而是再一次讓臺灣成為美中關係的棋子。長久下去這對臺灣比較不利。」
張亞中稱,川普作為一個「生意人」,在推特上說:「臺灣買了我們數十億的軍購,為什麼通一個電話都不可以?」「換句話說他是把所謂通話跟軍購是劃等號的,他並不是說因為臺灣是美國長期的朋友,或者臺灣堅持所謂民主自由這個價值,而是因為臺灣買了美國的軍購。你可以看出來,他完全是從商業利益的角度來思考這次通話。」
因此,張亞中認為川普未來與臺灣建立的關係更多是「從商業角度」。「他或許為了對中國大陸施壓,會賣更多的武器,但前提是臺灣付更多金錢。他是商業的考量,不是對臺戰略的思考,而是作為對中國大陸的『壓力』。臺灣也會為作為籌碼、作為棋子付出更多經濟方面的代價。所以這次跟川普的對話,看起來是蔡英文在『外交』上得分,其實她也把臺灣帶進了一個更兇險的局面:作為川普手上一個完全從經濟利害去考慮的棋子;而並不是像以前美國在冷戰時候的盟國,需要去保護防衛的。」
臺海的「遊戲規則」會大變嗎?
有人認為,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有可能意味著臺海關係將出現「大的顛簸」。但數位學者都認為,美國對臺政策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從整個大結構來看,規範美國跟兩岸關係還是美中三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張亞中說,「這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再怎麼挑唆,美國基本上還是『一個中國』的政策。但是它會把臺灣變成一個棋子,這個棋子不會撼動美中臺三角關係這個結構,可是它會在鼓動過程中不斷讓大陸感覺不舒服。沒事刺激一下,沒事讓你難堪一下,這次電話通話就是這個樣子。它還沒有到撼動大結構的階段,但它會更多地被美國用來向中國大陸叫板,或者給中國大陸施壓,這是美國會做的事情。」
林中斌則提到,基辛格訪華後回到美國,對記者說,蔡英文跟川普電話之後,習近平所表現出來的平淡跟鎮定,令基辛格印象深刻。基辛格這樣的「老手」都作出這樣的判斷,林中斌認為臺海起大波瀾的可能性不大。
臺灣《今日導報》主筆張百達也認為,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三報一法」的中國政策,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另外,川普打算提名愛荷華州州長布蘭斯塔德為美國駐華大使,這個人與習近平有將近三十年的交情。「川普請這位州長作為駐華大使,也表示他對中美關係相當重視。所以並不能從他與蔡英文的單個通話過度解讀,畢竟他只是打一個電話而已。臺灣民眾對這個電話當然很樂見,但這個通話有什麼政治意涵,後續還要觀察。」
「從各方反應來看,包括蔡英文和一些親共和黨智庫的顧問人士來看,他們並沒有過度凸現這次談話的特殊性,也不認為美國對臺政策有大的改變,」張百達說。
川普的外交戰略會不斷搖擺
幾位學者都強調,川普現在的身份還不是美國的總統。「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他的空間是比他當美國總統還更大的。現在是一個灰色地帶,他是放一些訊號給中國大陸,也放一些訊號給臺灣。這個訊號北京接收到以後怎麼反應,會決定他當總統以後會怎麼做,」張亞中說。
目前來看,川普的外交戰略還不明晰。「他會隨著美國利益不斷地去搖擺,這是川普最大的一個特質;蔡英文要配合的話,她的成本會增加,」張亞中說,「另外蔡英文必須加強對日本的依賴,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好像蔡英文政府並沒有辦法去阻擋日本核食產品進入臺灣。另外在衝之鳥礁的問題上,蔡英文的立場也並不堅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附和了日本認為衝之鳥是一個島的主張,要跟日本就衝之鳥礁附近的經濟捕魚進行對話。所以我個人看法是:蔡英文不會變的,她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是不會變的,她繼續強化對美國、日本的戰略依賴,這也是不會變的。她必須付出更多的戰略成本,而這個戰略成本必須要臺灣老百姓來付。」
林中斌也提醒說,川普是一個「兩面人」,其立場是可以「隨時換」的。「他今年1月在美國西部競選時說,中國很偉大,我愛中國,我在中國做生意賺了幾百萬美金,我們跟中國可以和平相處。這是他對中國的兩面說法之一。另外一種說法,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最早說,中國操縱匯率,將來中國進口到美國的東西要給它加35%到45%的稅,後來這個事情不大提了,最近又提出來。這一點很重要,他有兩面性。」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中國有很多的投資,房地產等等。《紐約時報》也登過,中國銀行是川普大廈的一個租戶,中國銀行也借錢給他,在紐約曼哈頓另外一個地方建大樓。川普是個生意人,他不會忘。目前雖然說我做總統,跟這些東西要切割,不要讓它影響我執政,但這是不可能的。我想總有一天他會跟北京談判,或許謀和,那個時候之前,他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先提高自己的價碼。他跟蔡英文的合作,是價碼之一。」
未來臺海關係的危與機
蔡英文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動作呢?「從她5月20日就任講話到現在,所有人都知道,蔡英文不會接受九二共識,這是非常肯定的,」張亞中說,「她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兩岸的政治關係不可能會改善,那她怎麼去彌補兩岸關係不改善的後果?我想她會加強跟美國、日本的所謂友好結盟關係,所以她會對美國、日本做更大的一些讓步。在美國,她必須付出更高的戰略成本,也就是經濟方面的成本。」
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有什麼牌可以打?
「北京可能會加速外交上對臺灣的杯葛,會嘗試讓幾個與臺灣有邦交的國家斷交。對美國,現在還看不出來大陸會有怎樣的全盤思維,但北京必須要面對一個對它不太友善、要走經濟保護主義的美國,」張亞中認為,這也是一個機會。因為美國以前作為全球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它願意釋放「公共財」(經濟學概念,又稱「公共財產」、「公共物品」),但如今美國的態度有所轉變,希望其盟友如日本、韓國等能負擔更多。「川普不願意釋放更多『公共財』的話,請問一下你怎麼做這個地方的老大?所以這對中國大陸來講,反而是一個機會,就是美國自動從所謂老大的位置上,它自己要轉換成一個跟所有夥伴平起平坐這樣一個關係。」
張百達則提醒說,臺灣不可能只重視兩岸關係,不發展與「其他國際社會各方面的關係」。但他認為,臺灣發展「其他方面的關係」,跟推動兩岸關係並不對立。「蔡英文從選前到520就職講話,有關兩岸的談話基本上保持一致性,強調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包括她的承諾不變,不對抗不衝突,」因此他認為,對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不需要過度解讀,後續還有待觀察」。
張百達強調,臺灣不可能放棄經營與美國的關係。「臺灣社會是一個比較親美的社會,這是歷史背景決定的。所以臺灣社會基本上會非常希望各種形式的交流都能夠進一步升華,但這不表示兩岸關係就不重要,或者說臺美關係作為跟大陸關係的對抗。尤其是蔡英文談話,她一直強調兩岸關係很重要,我覺得這是她及時釋出的訊息。蔡英文也注意到這個通話本身可能對兩岸關係造成一些誤解和誤判,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所以她很快在第一時間,不止她本人強調兩岸關係重要性,陸委會也有類似的表述。」
最後,張百達提醒說:「與其關注這通電話,還不如重點關注接下來兩岸關係該怎麼辦,保持這樣一個僵局究竟對兩岸雙方是不是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