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英國路透社專訪時,回應「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再次直接通話的建議」說,不會在中國幫助美國解決朝鮮問題的時候給中國製造麻煩,並且稱肯定會先與習近平主席談談。
中國外交部28日在就此事做出回應時表示,中方注意到了美方有關反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指出,臺灣方面也應該注意到了美方的這個反應。中方一貫反對同中國建交的國家與臺灣方面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這一立場非常明確,也是非常堅定的。
「川普已經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和危險性,」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
信強表示,川普對蔡英文通話建議的拒絕,一方面表明川普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不會為了臺灣問題損害中美關係;另一方面,川普現在已經非常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蔡英文的回應就說明他不會越過這條紅線。此外,川普的回應也顯示出川普對臺灣島內的一些小動作的不滿。
蔡英文再提通話暗藏三重意圖
「我們有機會與美國政府進行更加直接的溝通,」4月27日早些時候,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英國路透社採訪時聲稱,「我們不排除給川普總統本人打電話的機會,但是這取決於形勢的需要以及美國政府對地區事務的考慮。」
去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曾打破美國四十多年來的外交慣例與蔡英文通話,此後更多次質疑作為中美關係政治基石的「一個中國」原則,一度引起中美關係的緊張。但今年2月9日,川普在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時承諾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4月初,川普與習近平還在美國佛羅裡達海湖莊園舉行了一次十分成功的會晤。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教授認為,蔡英文提出再次與川普通話有三重意圖。首先,兩岸關係目前處於停滯,蔡英文希望有所突破,因此打出「美國牌」。信強教授分析說,蔡英文的邏輯就是向大陸展示美臺關係密切,從而向大陸要價。
信強表示,其二,不排除臺灣地區當局與美國方面已經有所溝通,蔡英文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是要試探在中美元首會晤之後川普在「一個中國」原則上態度的變化,是否還有空間。其三,蔡英文此舉最重要的恐怕是向島內傳遞信息,為島內政治服務。
「蔡英文原先說所謂『維持現狀』,事實上現狀根本無法維持,兩岸關係惡化,對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影響越來越大,」信強教授指出「在島內對其執政表現不滿的情況下,蔡英文唯一能做的就是顯示和美國關係依然良好,給島內吃個所謂的『定心丸』。」
看重中美關係川普拒絕通話對於蔡英文4月27日提出的再次通話的所謂建議,川普並沒有買帳。在蔡英文接受路透社採訪的同一天晚些時候,川普也接受了路透的專訪,並且當場拒絕了蔡英文的所謂建議。
「我的問題是,我與習主席建立了非常好的個人關係。」川普稱,「我真的覺得他在盡他的能力幫我解決一個大問題(註:指朝鮮問題),所以我不想現在給他製造麻煩。」
「我想他作為領導人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工作,我不想做任何阻礙的事情,」川普說「所以,我肯定會首先跟他談談。」
信強教授表示,川普此次回應表明他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不會為了臺灣問題損害中美關係;其次,川普現在已經明白,與蔡英文通話這樣的事情是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挑戰,川普這次表態就是表明自己不會越過這條紅線;最後,信強表示川普的表態也顯示出對臺灣一些小動作的不滿。
「我認為上次與蔡英文的通話川普實際上被利用了,」信強表示,「美國從中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蔡英文從中獲利,而中美關係和美國的利益其實受到了衝擊,我認為川普已經明白這一點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4月28日在回應相關問題時表示,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們始終願意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同美方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這一態度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耿爽說,川普總統就任以來,習近平主席同他通過各種形式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和個人友誼。這對推動雙邊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目前正在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雙邊關係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對臺出售F-35可能性較低
蔡英文在當天路透社的專訪中還提出,臺灣地區需要從美國購買最先進的F-35隱形戰鬥機。目前,美國是臺灣地區唯一的軍火提供者。
「我們不排除任何對我們的防衛以及防衛戰略有意義的項目,F-35(戰鬥機)就是這樣的項目。」蔡英文說。
27日晚些時候,川普也對蔡英文購買F-35的想法做出回應稱:「我還沒有得知這件事。我得考慮一下,我要跟我的人說一下。他們(臺灣當局)確實從我們這裡買了不少裝備。」
4月27日在中國國防部每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表示,中國一貫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任何「以武拒統」的企圖都註定沒有出路。
信強表示,對臺軍售是美國幾十年一以貫之的政策。但這個事情跟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不一樣,通話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是史無前例的,相當於又突破了一條新的紅線。
「雖然川普還是要對臺軍售,不管他如何表態這一點是肯定的,關鍵是下一步對臺軍售的規模數額武器的質量和性能。」信強表示。
此前,日本《讀賣新聞》4月2日援引多個消息來源報導,美國正在考慮一批新的對臺軍售,其中包括過去美國政府未曾同意出售的尖端武器F-35戰機以及最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薩德」,這批軍售最快可能今年夏天就會宣布。
《讀賣新聞》報導稱,這批軍售的價值可能是有史以來美國售臺武器中金額最高的一次,而臺灣當局受到預算限制,可能無法全部購買美國有意出售的武器。
信強也認為,美國對臺灣地區出售F-35戰鬥機的可能性不大,而臺灣恐怕也無力購買。即便這一軍售實現,兩岸的軍力對比也不會因為幾架F-35而實現平衡,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F-35戰機美國自己都沒裝備多少,沒有那麼大的產能。就算美國願意賣、也有的賣,臺灣也買不起。一個是價格高昂,另外那只是飛機,還有武器系統,另外以後的維修保養,飛行員的訓練,這都是巨額花銷。就給臺灣那點防務預算,哪夠買F35?」信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