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儀式和禮文 | 第二章 主要節日崇拜禮儀 —— 第三節 教牧人員的服飾

2021-02-08 涼州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第三節  教牧人員的服飾

在某一個特定的場合穿著某種特定的服飾看來是普世性的,因為特定的服飾反映並顯示出該特定場合之意義,是自有其作用在其中。在崇拜中,歷代教會都有以獨特的服飾用於表達崇拜之意和增加崇拜之莊嚴與華美,其中亦帶有象徵性的意義。基督教新教有以下兩個主要教職:一是主教,是對教會進行監督管理的人,一般為教會的負責人,有權封立牧師;二是牧師,意為牧羊人,是負責主持基督教禮儀和管理教務的人,通常負責一個教堂的活動。教會中,除主教、牧師、長老外,還有一些非神職人員,如執事、傳道員等。長老在教會中,在一般教徒中深受尊重而有威望。加爾文宗實行長老制,長老從一般教徒中選舉產生的,他們參加教會管理工作,但可以不作為專職的神職人員,仍繼續從事社會職業;執事,是從一般教徒中選舉產生,他們協助長老和牧師管理教會事務工作,但不是神職人員,一般不放棄世俗職業,也不是終身任職;傳道員,乃指未受神職,在牧師指導下從事傳道活動,或向願意入教者和新入教者講解《聖經》及教義的人。

聖衣(Vestment)是基督教神職人員或教牧人員舉行宗教儀式時所穿的禮服。天主教稱祭服,意為行祭獻時所穿。主要有祭披、長白衣、內袍和聖帶等,原為古代羅馬帝國俗人服飾,6、7世紀後漸為教會所專用,10世紀後始漸定型化。各派間聖衣樣式不盡相同。新教有些宗派不主張穿聖衣,其宗教服飾也無統一規定。在舉行儀式時,新教教士在衣著裝扮上不強調一律,比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聖袍、戴聖帶,有的教派教土只穿普通服裝(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就可以了。

如新教教派之一的聖公會,其崇拜服飾一方面承襲了第六世紀羅馬帝國平民服飾中長達膝蓋的短袖束腰外衣(tunic)及白長袍(alb)。這乃是謙卑與純潔的象徵,亦是當時教會著令領洗者穿著在洗禮時用的白短束腰外袍。在中世紀時代,人們追溯到舊約聖經中祭司之服飾,並加以修改或添加,特別要在聖餐禮中的服飾顯示恩典與德行之象徵,並且,要顯示它的學術性的地位。故在服飾中,中世紀大學的服飾亦在崇拜中使用。基於教士的服飾與學術性的服飾兩者結合與發展,就產生了我們所稱作的「詩班衣著」和「牧師服飾」。歷代以來,在崇拜服飾上都有加減或修訂,但其功能都是一樣的。一是表現出當時的崇拜目的;二是要有歷史的根據和神學根據;三是要有職務上的需要。所以在聖公會崇拜之中,從當時牧師的服飾之中,一看便知是早晚禱崇拜或是聖餐崇拜。

主教在宗教儀式中也有特定的服飾,比較有特色的飾物是主教冠和主教權杖。主教冠(Miter)是基督教實行主教制各教會的主教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所戴的冠冕。天主教的式樣一般呈尖角盾形,上繡金絲、銀絲或各種彩色絲線,後垂兩條穗帶。東正教的式樣多呈圓筒形,帽後有風鬥,有的冠頂有十字架。新教主教使用的主教冠,式樣多近於天主教。主教權杖(Crosier,Pastoral staff)是主教在舉行宗教儀式中顯示其神權所用的手杖。長度略超人身,上部彎曲,飾有各種雕花,一般用金屬製造且表面鍍金。傳系由古代歐洲王公的權杖演變而來。天主教拉丁教會與東正教以及其他東方教會所有權杖,外形略異,前者頂部為鉤形,後者為球形或十字架。新教聖公會主教已不用,但唯高教派仍使用。各派教會級別相當於主教的隱修院長,一般亦可使用權杖。

在進行宗教儀式時,禮儀色彩更能表達出教會節期與崇拜性質,它們的象徵性作用使得歷代教會都用禮儀色彩去表達該次崇拜之意義和代表崇拜者的情感之抒發。在早晚禱、婚禮、喪禮等禮拜之中牧師穿的聖衣和聖帶顏色都有其特殊意義。

(1)紫色、藍色或深紫色(purple,blue,violet):在降節臨大齋期使用,代表悔罪、禱告、節制等意。

(2)綠色:在顯現節和聖靈降臨節後(三一主日後)使用,象徵希望、再生和永恆。

牧師聖衣(白色聖帶)

(3)紅色:使用於聖誕節、按手禮、封立聖職禮、聖徒及殉道者紀念日、聖神降臨(五旬節)日,象徵上主的愛和聖靈如火般的降臨。

(4)白色:用於聖誕節(有時用紅色)、復活節、顯現節(或綠色)、封立聖職(或用紅色)按手、洗禮、結婚、喪禮,象徵純潔及完美。

(5)黑色:用於受難節、喪禮(注意早晚禱用黑色的肩帶)。雖常用於喪禮,但在早晚禱崇拜中並不表示憂愁及悲傷。

相關焦點

  • 香港有曾參與「教牧同工聯合聖餐崇拜」之教牧確診新型肺炎
    2月11日,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發出緊急通知,一位曾參與「教牧同工聯合聖餐崇拜」的教牧後確診新型肺炎,提醒當天的出席者留意此事,如有不適馬上求醫。
  • 基督教弟兄姊妹的生活禁忌
    他們創立的新教分別稱為路德宗和加爾文宗,是新教中最大的兩個教派。由於交織著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衝突,新教各派建立獨立教會後,在西歐許多國家與天主教派進行了多年殘酷的宗教戰爭,甚至演化為國際戰爭。1781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頒布「寬容敕令」,承認新教徒有信仰自由以後,新舊教之間的衝突才逐漸消逝。基督教的教義主要來源於《聖經》。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衊說:「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衊的宣傳的誤導,寧人遺憾。
  • 基督教不只是簡單地做禮拜,中世紀以後所產生的禮儀流傳至今
    通常我們都知道基督教與佛教和伊斯蘭教並成為世界三大宗教,可能還會知道基督教徒每周都去做禮拜,甚至有的還知道虔誠的基督教徒是不允許婚前性行為發生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基督教中還有很多禮儀的存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的了解一下基督教中常見的7種禮儀。
  • 雲南省基督教兩會舉辦基督教中國化暨第十六期教牧培訓班
    本報訊(邵立良) 為積極探索具有雲南特點的基督教中國化道路,深化雲南基督教教牧人員對我國宗教中國化的認識和理解,推進雲南基督教健康發展,日前,雲南省基督教兩會舉辦了「2020年基督教中國化暨第十六期教牧培訓班」。
  • 簡析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
    為了保佑四季豐收與平安,他們『祭天祭地,供奉龍王,禮遇一切與農耕生活有關的神靈』……」  民眾認為人有身體和靈魂,人死以後靈魂依然存在,他們祭拜祖先的亡靈,祈福消災,因他們相信祖先的亡靈「仍在冥冥之中左右著家族的衰旺興替」。「另一方面,中國家族制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使祖先崇拜被打上儒家倫理思想的深刻烙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九月各國節日與禮儀禁忌總覽
    今天說一下各國在9月的節日和需要了解的禮儀禁忌亞洲土庫曼斯坦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2020-09-27每逢獨立日,土庫曼斯坦都會舉行閱兵儀式,陸軍、海軍、空軍、邊防軍和特種部隊等向全國人民展示軍容軍貌以及各類武器裝備。禮儀與禁忌:土庫曼是個講究文明禮儀的民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多以握手為禮。人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 基督教的常識與禁忌,作為基督徒你應該知道
    1781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頒布「寬容敕令」,承認新教徒有信仰自由以後,新舊教之間的衝突才逐漸消逝。 二、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主要來源於《聖經》。 三、基督教的禮儀 基督教的重要禮儀有以下幾種聖事,也稱聖禮。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親自製定的禮儀,是具有法術性質的崇拜禮儀。根據基督教教義,舉行聖事可使人獲得某種超自然的神奇力量——神恩和保佑。凡誠心領受者,皆能獲得。聖禮是基督教鞏固和發展宗教信仰的手段。
  • 【原創】崇拜Q&A:經課表與經課講道(一)
    崇拜Q&A:經課表與經課講道(一)by  Asaph Wang 教會禮儀專家詹姆斯·懷特論到經課表這樣說:「若說(教會)年曆是基督教崇拜的基石,那麼第一層建築必然是根據基督教年曆編排的經課集。」因此,建議大家在進入本篇之前,先閱讀【原創】崇拜Q&A:基督年。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每一種宗教都強調人類的改善、愛心、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在這方面,各種教的看法和目標都大致相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有了眾多的共同點各宗教都在努力實現同歸一牧同屬一棧的理想。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衊說:「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衊的宣傳的誤導,寧人遺憾。
  • 江蘇神學院舉辦成立20周年慶典暨感恩崇拜
    中國基督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單渭祥牧師代表中國基督教兩會致辭,他說,中國基督教神學院校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所發展到了現在的22所,軟硬體和師生資源等方面都有極大改善。單牧師肯定了江蘇神學院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推進神學思想建設、深化學校與教會和學校與地方的辦學合作、發揮教牧實踐基地和「善牧行動」的作用,以及促進教會與神學院之間的彼此了解與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 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到底有什麼恩怨?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但就數量、規模和對人類歷史的影響而言,基督教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大的宗教。而猶太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猶太教的主要戒律和教義來自於《聖經》的前五卷《託辣》。歷史上,猶太人面臨過許多毀滅性的災難和迫害。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按聖經的記載馬利亞和主耶穌除了在肉身的關係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樣只是一個人而已,如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十四節記載馬利亞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樣的向主禱告,馬利亞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樣不同,就是她把身體獻上被主使用,讓主道成肉身到世上來。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五節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 西方節日與基督教的關係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基督教信仰不僅發展成為一套存在於西方人頭腦中的思想觀念體系,還成為主導西方社會日常生活制度與禮儀的規範。通過簡要介紹基督教的一些重要節日,檢視西方生活方式與基督教之間的密切關係。在復活節後的第50天,是聖靈降臨節,又稱五旬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上帝將聖靈賜給信徒。在新約《聖經》中,上帝賜下聖靈是在耶穌基督不再以有形的方式向門徒顯現之後,目的是讓門徒記住耶穌基督的話語和工作。
  • 【漲知識】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每一種宗教都強調人類的改善、愛心、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在這方面,各種教的看法和目標都大致相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有了眾多的共同點各宗教都在努力實現同歸一牧同屬一棧的理想。基督教各教派反對舉行祭祖典禮,認為在祖先碑位前舉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惡罪行為。▷ 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面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面則譯為「聖靈」。
  • 新加入的弟兄姊妹,看這裡:基督教弟兄姊妹的生活禁忌
    二、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主要來源於《聖經》。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親自製定的禮儀,是具有法術性質的崇拜禮儀。根據基督教教義,舉行聖事可使人獲得某種超自然的神奇力量——神恩和保佑。凡誠心領受者,皆能獲得。聖禮是基督教鞏固和發展宗教信仰的手段。  (一)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基督教認為,領受洗禮可免除入教人的原罪和本罪,並賦予恩寵和印記,使其成為教徒,以後有權領受其他聖事。
  • 基督教的聖周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習俗活動?
    - 聖周的基本介紹聖周天主教和東正教名詞。復活節前的一周七天。為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一周的事跡。主要安排為:四旬期第五主日之後是基督苦難主日,為聖周揭起序幕。其特別的禮儀是「聖枝遊行」,但聖枝的祝聖及遊行僅是附屬性的,即以一個比較「戲劇化」的儀式紀念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的事跡,是基督接受苦難的前奏;這本來是獨立的儀式已變成了今日感恩祭的進堂禮;聖周四早上祝聖為施行聖事用的聖油後,為準備逾越節的四旬期便已達至高峰;聖周四晚上紀念最後的晚餐,行洗腳禮;當晚禮儀的另一特點是感恩祭之後把聖體移供到教堂外的地方(如小聖堂),刻意要為教堂營造一個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之最準確回答】
    每一種宗教都強調人類的改善、愛心、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在這方面,各種教的看法和目標都大致相同。有了眾多的共同點各宗教都在努力實現同歸一牧同屬一棧的理想。基督教各教派反對供奉聖像,認為是崇拜偶像,罪惡行為;不過他們卻把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認為是偶像崇拜,這種矛盾作風,令人莫解。  ·關於祭祖之事,天主教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祭祖典禮,因為按先哲立禮之本意,祭祖乃為提倡孝道,發揚祖先遺留美德,以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目的。
  • 雲南保山市基督教會舉行按牧典禮 3萬信徒需更多教牧人員
    雲南省基督教協會在保山市舉行按牧典禮(圖:中國基督教兩會網站) 9月14日,雲南省基督教協會在保山市基督教兩會培訓中心感恩堂舉行按牧典禮保山市基督教兩會教牧同工、培訓中心學生和信徒250多人參加了按牧禮拜。保山有四縣一區,即隆陽區、騰衝縣、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全市均有信徒分布,主要分布在隆陽區、騰衝縣、龍陵縣,其它兩個縣也有少部分信徒在聚會點聚會。保山市教會主要分布在農村,信徒多數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教牧人員缺乏。
  • 【原創】崇拜Q&A:經課表與經課講道(二)
    作為信徒聆聽神話語最重要的機會和途徑,神的話語卻如此少地被人在崇拜中聽到,值得教牧和崇拜設計者反思。但,當教會採用經課表作為主日的經文時,主日經課中的舊約經課、新約經課、福音書,及詩篇的誦讀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