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基督教信仰不僅發展成為一套存在於西方人頭腦中的思想觀念體系,還成為主導西方社會日常生活制度與禮儀的規範。
通過簡要介紹基督教的一些重要節日,檢視西方生活方式與基督教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西方社會的節慶活動中,復活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慶,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定於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在基督教的傳統中,復活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死後復活。它肯定耶穌基督是復活的救主,得勝的耶穌基督是宇宙的掌管者。此外,該節還表達了基督徒的盼望, 即盼望他們自身將來從死裡復活,戰勝死亡。
在古代教會,代表受洗的浸禮被安排在復活節這一天,象徵著信仰者從死亡邁向新的生命。在當代西方國家,流行贈送復活節雞蛋的習俗,這可能與上述宗教風俗有關,即把雞蛋看作新的生命的象徵。
在復活節後的第50天,是聖靈降臨節,又稱五旬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上帝將聖靈賜給信徒。
在新約《聖經》中,上帝賜下聖靈是在耶穌基督不再以有形的方式向門徒顯現之後,目的是讓門徒記住耶穌基督的話語和工作。
此外,聖靈的降臨還與信徒宣講福音的能力有關,」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生動地描述了聖靈被賜給門徒、使他們開口說方言的場景:「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門徒們憑藉著聖靈,開口說方言,這可以說是顛覆了舊約「巴別塔」的敘事。
在基督教的節日中,五旬節的重要意義在於聖靈的降臨, 它在上帝的拯救計劃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聖誕節是一個普世大眾都非常熟悉的節日,它是每年的12月25日,12月24日晚則被稱為平安夜。這是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的節日,事實上,這一天原本與耶穌誕生的日期無關,聖誕節目前的日期是在公元4世紀的羅馬被確定。
在西方,慶祝聖誕節有許多習俗,其中「聖誕老人」給孩子們送禮物這一習俗源於荷蘭,本來是在12月6日,為的是慶祝聖尼古拉節。後來,這一習俗被荷蘭人帶到美洲,並與聖誕節的節慶活動結合在一起。
而聖誕節期間,在屋裡布置聖誕樹的習俗則源於德國,可以追溯到其基督教歷史的早期,1840年,這一習俗被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帶到英國,後來逐漸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
除了這些基督教的傳統節日,英國清教徒在進入美洲大陸後,也形成了其他的重要節日,其中以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最為有名,成為美國和加拿大後來的固定節日。
美國的感恩節起源於麻薩諸塞的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他們是來自英國的清教徒,因為對英國教會宗教改革的不徹底不滿,以及要逃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而遷徙美洲,希望能在這片新大陸過上符合自己意願的宗教生活。
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102名清教徒來到美洲,抵達後,他們在冬天遭遇了食物不足、天氣寒冷等難以想像的困難,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只有50多人熬過了這個冬天。當地的印第安人向他們提供了生活必需品,並教給他們種植莊稼、狩獵、捕魚等生存方法。在他們的幫助下,清教徒獲得了大豐收。
首任總督威廉布萊德福建議設立一個節日,和印第安人一起慶祝豐收,感謝上帝的恩賜。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們和印第安人歡聚一堂,慶祝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他們將捕獲的火雞做成美味佳餚,來款待印第安人 ,於是感恩節吃火雞的習俗就這麼形成了。此外,南瓜餡餅也是感恩節的主要食物。
這個節日在一開始並沒有固定日期,1863年林肯總統才將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
加拿大的感恩節則最早可追溯到1578年,探險家弗羅比舍( Frabisher )為了慶祝他從英格蘭至加拿大的遠航中存活下來,在今天的努納武特舉行了一次正式的感恩慶祝活動,以感謝上帝。
在加拿大,感恩節的日期改變過很多次,直到1957年1月31日,加拿大議會宣布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感恩節。如今在感恩節,各個教派的教堂都開放,向上帝表示感謝。親人、朋友之間也互相分享感恩的事,感謝上帝,並重敘親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