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東方的基督教,究竟給西方文化帶來了哪些新元素?

2020-12-17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基督教產生於東方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屬於東方文化的一部分。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基督教傳入歐洲義大利。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基督教基本徵服了歐洲,成為西方人的精神信仰。

這裡有個問題,很有意義。基督教屬於東方文化,帶有東方文化的色彩,如一神論、禁欲主義、靈肉分離論。基督教文化和西方早期宗教,如希臘宗教區別很大。

希臘宗教屬於典型的自然崇拜,即信奉太陽神、月亮女神、雷電之神、智慧女神。基督教是一神論信仰,從原則上說,基督教和希臘宗教差異很大。

再者,西方早期宗教幾乎不信奉禁欲主義。如希臘宗教的神靈,像太陽神阿波羅、雷電之神宙斯,都喜愛享樂,貪財好色,其道德水平和普通凡人沒有區別。所以希臘文化不主張世俗享樂,這一點和基督教剛好相反。

基督教反對世俗享樂,提倡禁欲主義,最起碼基督徒應當節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放縱自己。

所以基督教剛傳到羅馬時,很受排斥,不符合西方人口味。為何羅馬人慢慢接受了基督教,最後把基督教奉為國家宗教呢?

一,基督教反對階級壓迫,提倡人人平等,這種觀念是羅馬奴隸制的反動,具有進步意義。

希臘、羅馬是典型的奴隸制社會。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沒有希臘、羅馬奴隸制,就沒有西方古典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沒有奴隸制,就不會產生希臘科學、文化,也不會有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

希臘、羅馬社會的階級結構是奴隸制,奴隸制促進了西方古典文化的繁榮。除了社會分工的意義外,奴隸制的罪惡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

在奴隸制社會,只有佔據社會上層的奴隸主階級,才有公民資格,有權利當家作主。龐大的奴隸群體只是奴隸主使喚的工具,沒有人格,沒有獨立權利,沒有私有財產。所以希臘羅馬奴隸制是腐朽、落後的社會制度,遲早會被歷史拋棄。

基督教提倡人人平等,無論階級、種族、性別、出身等等,都是上帝的子民,四海之內皆兄弟,所以人們之間應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應具有憐憫之心。

基督教的倫理觀,對羅馬奴隸制形成了直接衝擊。所以早期羅馬皇帝對基督教,懷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和敵視。只是基督教剛傳入羅馬時,勢力很小,影響有限,一些羅馬皇帝沒有放在心上。

隨著基督教的影響越來越大,信徒越來越多,一些羅馬皇帝才對基督教產生了警覺和仇恨,以至於後來陸續發生了一些迫害基督教的事件。如尼祿、圖拉真、戴克里先等皇帝,都對基督教徒和教會進行過迫害。

但人類文明的發展潮流是不可阻擋的,隨著基督教影響越來越大,一些羅馬皇帝開始重視基督教倫理,並且逐漸廢除了一些不人道、反文明的傳統習俗,如鬥獸表演、溺嬰、處決犯人比賽等。

尤其是,從君士坦丁大帝以後,歐洲奴隸制社會慢慢走向解體,越來越多的奴隸被釋放,成為農奴或自由民。從5世紀開始,西方進入封建社會。可以說,在瓦解、摧毀西方奴隸制的歷史中,基督教倫理髮揮了重要作用。

二,西方中世紀文明的基礎是基督教,如社會制度、道德倫理、教育、哲學、藝術等和基督教關係密切。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封建社會。中世紀封建社會,時間漫長,政治分裂,戰亂頻繁,還有幾次嚴重瘟疫。所以西方人常把中世紀稱為「黑暗的一千年」。

中世紀歐洲文明的社會制度是政教合一,即日耳曼君主或皇帝一般都信仰基督教,羅馬教皇象徵最高權威,君主或皇帝的受封來自神意。

如查理曼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需要通過教皇冊封。格裡高利的宗教改革把教皇權力推到至高無上地位。從此以後,教皇權力一統歐洲,西方成為基督教的世界。

除道德倫理外,基督教思想對西方哲學、教育、藝術、醫療均產生重大影響。

如歐美的一些著名古老大學,均產生於中世紀,像劍橋、牛津、巴黎大學、索邦大學,其最早創辦者或者是教會、修道院,或者是地區主教、牧師。早期歐洲大學的教育重心是《聖經》及其神學,像三一學院、聖約翰學院的名字便很有代表性。

歐洲大學教育為西方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像哥白尼、布魯諾、伊拉斯謨、伽利略、牛頓、培根、笛卡爾等等,這些科學家、思想家為近代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中世紀沒有獨立的哲學或藝術。如奧古斯丁的教父哲學是用柏拉圖主義解釋《聖經》;託馬斯.阿奎那的經院哲學是用亞裡斯多德哲學詮釋神學,所以中世紀哲學是神學的奴婢,沒有獨立性。

但中世紀神學又包含很多哲學問題,像時間之謎,「存在」之謎,共相和個體的關係等。基督教神學是西方哲學的重要階段,近代哲學的許多問題均源自中世紀,像康德的理性和信仰的關係,黑格爾的絕對理念論。

總之,基督教傳入歐洲後,給西方文化帶來了很多嶄新元素,像博愛意識、人道主義、男女平等、生命尊嚴等等。基督教彌補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很多不足,所以基督教雖產生於東方,最後卻徵服了歐洲人,成為西方文化的重要元素。

相關焦點

  •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
  •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甚重,甚至可以說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文化
    方文化的發展演進與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基督教構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基督教與希臘文化、希伯來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並且與羅馬文化和日耳曼蠻族文化有著極其複雜的互動交融關係。
  • 基督教文化書籍的中國之旅
    基督教文化近年來引起許多人的關注,有關書籍的譯介也反映了人們對西方文化思想追根溯源的渴求。   追溯西方文化的源流  記得剛上大學時,英語老師第一堂課就對我們說:「要學好英語,必須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有兩大源流,一是希臘的源流,二是猶太—基督教的源流。」
  • 西方節日與基督教的關係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基督教信仰不僅發展成為一套存在於西方人頭腦中的思想觀念體系,還成為主導西方社會日常生活制度與禮儀的規範。通過簡要介紹基督教的一些重要節日,檢視西方生活方式與基督教之間的密切關係。在西方社會的節慶活動中,復活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慶,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定於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在基督教的傳統中,復活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死後復活。它肯定耶穌基督是復活的救主,得勝的耶穌基督是宇宙的掌管者。
  • 半路殺出的尼採,對西方社會、文化帶來哪些威脅?
    比如基督教道德是奴隸道德,是培養懦夫的道德。尼採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否定基督教倫理,大力宣揚超人意志、貴族道德。他認為,超人意志是強者的權利,超人道德是強者統治弱者的規則;只有強者有能力為社會立法,為他人立法;大多數弱者只有屈從強者,為強者服務。
  • 於曉非: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
    11月26日下午,佛教文化研究專家、印度宗教研究專家於曉非教授蒞臨「傳承經典·知行合一 文化自信構築新商業文明」——華商書院2019年(第十三屆)全球年度論壇,帶來主題為《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演講。
  • 在人類數千年文明史上,哪些屬於東方文明?哪些屬於西方文明?
    東方,是東、西、南、北四大方位之一,是太陽升起的方向。所以,東方原本只是一個相對的地理概念,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國家,其所指稱的東方肯定是不一樣的。而與東方相對的方向便是西方。可是在人類歷史的敘述上,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卻是有固定的含義的,東方和西方的區分來源於近代西方人「歐洲中心論」的視角。1、以歐洲為中心,東方泛指亞洲(包括北非),包括近東、中東和遠東。
  • 為什麼尼採非常痛恨和反對基督教?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元素,自基督教徹底徵服歐洲人以後,西方人思考問題就再也離不開上帝了。在西方人眼裡,上帝是仁慈和平等的代名詞。《聖經》說:人人平等,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人和人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叫基督教的博愛主義。
  • 希臘羅馬文化給歐洲人帶來了理性,但被基督教拖了後腿
    中世紀基督教文明是在古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而羅馬黃金時代的文化,大部分又是從古希臘文化演變而來的。所以小編說句毫不誇張的話,古希臘文化就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希臘文化。歐洲中世紀發端於野蠻狀態下的日耳曼民族在徵服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希臘化羅馬帝國基礎上所建立的一系列蠻族國家。
  • 大學:起源於基督教城市教會學校,形成於歐洲中世紀
    在中世紀的全盛期,伴隨著統一的基督教世界的出現和教皇權勢的鼎盛,西歐拉丁世界的文化創造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這一時期成為西方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而燦爛的文化創造是在大學的形成和學術的復興這一偉大的歷程中實現的。我們都知道,在歐洲中世紀,教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勢力滲透入了方方面面。
  • 基督教派系簡介
    派別概述基督教由數個主要的教派所組成:天主教、東正教及新教,但有時會細分為更多的教派。較少人信仰的東方正統教會和東方亞述教會與東正教一併稱為東方基督教,對於自認有獨特教義的聖公宗和五旬節運動與靈恩運動,在大部分的書籍上都被歸入新教中,而新教和天主教又被一併稱為西方基督教,每一個教派下面又有眾多分支。
  • 從歷史文化談:基督教文明多元性的起源
    因此,出於讓人們認同並皈依基督教的需要,宣教士們製造了基督教的神話。在他們看來,他們今天所能達到的這種高度文明,完全是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帶來了先進的政治和文化,帶來先進的科技文明。但是宣教士在這裡刻意把歐洲的堅船利炮,說成是基督教的結果,卻迴避了他們帝國侵略性的事實。另一個原因是基督教在歐美的尷尬境地。
  • 駁古希臘文化爭議!從啟發基督教,鞏固拜佔庭帝國統治說起
    古希臘文化究竟是真是假?曾經的文化傳統究竟有些輝煌,還是因後世的炒作而起。其實對一個文明的爭議並不是爭論是否存在,而是爭論對現實的意義是否有宣傳那樣意義重大,又是否有反對者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古希臘文化是極具爭議的文化。在文明古國當中,古希臘文化的形成也是靠後的。
  • 為什麼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充滿偏見?
    即使有些人對「東方」的地域定義有統一的共識,他們對「東方」土地上的資源與文化也存在不同的觀念。對西方小說家來說,「東方」這個詞的使用往往可以與「東方少女」相類同。對文化學者來說,「東方」意味著與「西方」的宗教、哲學、民俗完全不同的文化實體。而對於西方商人來講,「東方」則意味著資源與市場。對「東方」的定義的歧異發展到十分深入的程度,以致於「東方」可以被視為「迷結」。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諸玄識教授十多年研究的成果,已匯集在《虛構的西方文明史》一書中正式出版。記 者:英國人是如何起源於遠古華夏的?翟桂鋆:根據杜鋼建教授20多年研究,英國人確實源於我們遠古華夏。《聖經》記載,英國人等都來自東方一小國。以前他們認為他們來之於印度。印度(巴基斯坦)一代,在古代夏朝、黃帝、炎帝時期,都是華夏的領地、封地。
  • 「書摘」《理性的勝利—基督教與西方文明》導論
    ---編按:本書論述的是「基督教與西方文明」,但或許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個難題——「李約瑟難題」的解答參考。「李約瑟難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百度百科】對此羅列了「六種解答」(包括「錢學森之問」),雖然講到文化因素——儒釋道,但未涉及到西方宗教——基督教因素。
  • 借海德格爾聊聊西方哲學和東方文化
    在西方,一部哲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辨的歷史,一部思辨的歷史也是一場人與命運捉迷藏的歷史。西方哲學擅長思辨,思辨的好處是能夠把道理說的非常清楚,不會含糊其辭,缺點是比較繁瑣枯燥。很多人讀到西方哲學就頭大,然後就說他們整天就知道思考一些無聊的東西,有什麼用!還是東方文化好,言簡意賅,老百姓都能看懂。
  •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 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 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2016-12-16 12:04: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有哪些?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給大家。古典聖誕歌曲來自於基督教,基督教聖誕節歌曲有這些,一起來哼唱吧。  1.
  • 基督教「1054年大分裂」的神學因素
    而就具體的神學分歧而言,又可以分為廣義上的分歧和狹義上的分歧二個層面,廣義上的分歧是由於東西方之希臘和拉丁兩條神學脈絡自早期教父開始就有的差異,狹義分歧是具體就「和子」、「聖餐」等議題之爭執所導致的最後分離。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基督教文化表面看起來是反對希臘羅馬精神的,但實際上卻促進和保存了希臘羅馬的文化,雖然用自身的教義斷章取義了部分地希臘羅馬文化,從而導致中世紀長達千年的黑暗,但希臘羅馬的文化,一直被基督教傳承下來,並沒有完全熄滅,一旦機緣來到,便能引起傳統文化的復興。這就是後來的文藝復興。因此看起來,造成歐洲停滯不前的基督教也變相地成為了歐洲文明昌盛的一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