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文化談:基督教文明多元性的起源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對基督教的客觀認識,而不是神話他的歷史,才是有信仰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

對基督教歷史的認識,在傳統基督教中一直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對基督教歷史的神話,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塑造了整個人類以歐美為代表的最先進的文明。

這種觀點把基督教看成一個封閉的系統,它只來自於上帝的啟示,或者說是因為上帝的啟示,基督教才成為人類文明的締造者。

這種觀點,在宣教士來中國宣教的時候,最為火熱,可以說是宣教士製造了這個神話。當然這種觀點有其特定的背景。一個是出於宣教的需要。當時宣教士面對的中國是個落後的國家,我們在科技、交通,甚至生活上都與歐美有著巨大的距離。因此,出於讓人們認同並皈依基督教的需要,宣教士們製造了基督教的神話。在他們看來,他們今天所能達到的這種高度文明,完全是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帶來了先進的政治和文化,帶來先進的科技文明。但是宣教士在這裡刻意把歐洲的堅船利炮,說成是基督教的結果,卻迴避了他們帝國侵略性的事實。

另一個原因是基督教在歐美的尷尬境地。工業大革命之後的啟蒙運動,對基督教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負面影響,促使基督教從此退出歷史的核心舞臺,從社會控制的樞紐被驅逐,此時的歐洲基督教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而行下坡路。啟蒙運動之後,建立在工業革命之上的社會正在經歷重組,而基督教已經不再成為社會的唯一紐帶。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利用中國與歐洲的文化勢差,製造基督教的神話,企圖在中國再造一個傳道人掌權的基督教中世紀歐洲。

因此,宣教士不遺餘力地言說基督教的偉大,卻對給基督教帶來衝擊的自然科學,如進化論等避而不談。這種刻意迴避的心態,將他們來中國傳教的目的昭然若揭。

歐美宣教士所帶來的這種處於基督教衰落狀態下的防衛心態,塑造了中國基督教自我認同的心理基礎。今天的基督教依然認為基督教文明是封閉的單一文化,是因為上帝的啟示,而不是接受其他文化,才是基督教偉大的原因。

但是今天有許多傳統信徒對基督教的看法,往往是道聽途說,他們喜歡把愛因斯坦、牛頓、華盛頓等偉人看成自己的陣營的人物,以此來展示基督教的偉大。卻不去考察愛因斯坦的上帝並不是傳統基督教人格神,也忽略牛頓的鍊金術愛好,更不會去思考華盛頓的自然神論,這些科學家、政治家的基督教傾向和對上帝的看法,恰是這些說他們是自己陣營的基督徒們所竭力反對的和嗤之以鼻的。這或許是基督教的弔詭之處,沒吃過葡萄依然會說葡萄酸。

然而基督教真的是封閉的單一文化體嗎?

顯然,只要打開歷史書就知道,基督教的形成吸收了許多的文化因素。

基督教的誕生並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宗教,顯然是吸收了許多的文化因素。在基督教起初的歷史進程中,基督教一直持有一種開放的態度。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政治勢力的加入,將基督教視為自己統治民眾的工具,因此沒有哪個教會有權力宣稱自己才是正統,其它都是異端或者外邦人。

我們單單考察保羅,這個基督教傳統神學的奠基人,也會發現他身上的希臘文化因素。保羅在起初之所以要賣力地逼迫耶穌的門徒,那是因為他的羅馬帝國公民身份以及希臘文化背景,無法得到猶太本土人的認可。這也是保羅突然皈依耶穌的原因所在,他在耶穌那裡看到了對自己身份的解決方案。因此,保羅神學不僅有著猶太本土神學,尤其是法利賽人神學的影子,還有這希臘文化的因素,以及東方神秘主義和二元論的內容。

如果我們考察耶穌的思想,我們也會發現耶穌的思想同樣受到幾個文化的影響。首先是猶太文化,這是耶穌的成長的文化,也是他的母文化,這個影響是毫無質疑的。猶太文化也不是一個單一文化體,耶穌受到猶太文化中艾賽尼派理念的影響最大,因為他曾是這一派別的信徒和追隨者。但是除了這個,我們還能從他的思想中看到斯多亞派等希臘哲學的影響。尤其斯多亞哲學的世界主義,通過猶太哲學家斐洛的傳播,從而形成了耶穌的天國理論,並成為耶穌打破猶太人選民概念的理論基礎。

而到了耶穌升天之後,基督教在與其它文化的鬥爭中,也不斷吸收希臘文化。早期的護教者教父陣營中,希臘教父都是精通並認同希臘文化的精英人士,正是他們使用了希臘文化的概念,才建立了基督教神學架構,從而在與其他宗教和文化的互動中,獲取自己的獨立地位。甚至查士丁認為凡是認同希臘邏各斯的都是基督徒。

除了理論之外,在教會方面,基督教教會觀念的形成,有兩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一個猶太人的會堂制度,一個是諾斯替宗教的二元世界理論。猶太人的會堂制形成於大流散時期,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認同,猶太人在會堂中聚集,並進行上帝崇拜和讀猶太教經典的活動,猶太教經典也是這個時期形成。猶太會堂制,就是在把他們與外邦人區分。而諾斯替的二元制度,恰形成教會論的理論基礎,那就是教會與世界的分離,以及分別為聖的觀念。

而到了奧古斯丁,更是受到諾斯主義的摩尼教影響,將歷史分成地上之國和上帝之國,並把兩者設定成敵對狀態。而到了託馬斯阿奎,更是受到從伊斯蘭文明中傳遞過來的希臘文化影響,在亞里斯多德體系下,建構了自己的神學大全,要知道他接受的希臘文化,此時已經不是耶穌時代的希臘文化,而是通過伊斯蘭文化的轉譯。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過程,不斷吸收別的文化,可以說沒有希臘文化和東方神秘主義二元論文化,我們看到的就不是今天的基督教。

基督教是封閉還是開放,往往要看基督徒的高度和視角,如果他是站在上帝的角度,把世界看成是上帝的創造,那麼基督教就是開放的,因為世界是上帝造的,不是一部分是上帝造的,其它部分是別的神造的,因此要封閉起來防衛。如果他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把基督教看成維護自身利益的共同體,那麼他的基督教一定是封閉的,因為這種觀念是一種防衛心態,因此對其它不同的文化都持一種敵對的態度。

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究竟是要從上帝手裡把世界掠過來,佔為己有,還是站在上帝視角,與上帝同工創造世界,那就看個人的選擇了。但我想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是上帝的同工,站在上帝角度,而不是讓上帝站在自己的角度。

相關焦點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繼而在諸多世紀以來催生帝國與城邦,激發徵服與十字軍東侵,造就出許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鬥的教皇、俠義的騎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榮和啟蒙果實的公民。
  • 葉小文:尊重文化多元性 實現不同文明和諧相處
    「文明互鑒與人類發展相伴而生,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時表示,隻有相互尊重彼此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才能實現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相處。
  • 學者談:現代平民教育與大學教育起源都與基督教息息相關
    教育歷來是人類發展過程中重要的部分,現代教育亦是今天世界文明傳承與發展的基石之一。但其實,國人較少了解的一個事實是:歷史上現代教育的起源離不開基督教。日前,一位教育學者在他的一次學術演講中列舉到此方面的歷史資料。
  • 歷史鉤沉: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愛與慈善
    在耶穌基督降世以前,世界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冷酷而淡漠的,一位名叫馬蒂諾的學者在翻遍歷史文件後說總結說,古代並沒有留下任何有組織之慈善事業的痕跡,而是當基督和聖經家喻戶曉後,慈善事業才開始盛行。古代文明的巔峰——羅馬,最早的慈善「慷慨」,也與早期基督徒實行的「博愛」有著相反的意義。羅馬人的「慷慨」意味著施捨以便取悅接受人,接受人會在將來回報給予人。
  • 史觀專題|張銘:文明史觀與高中歷史知識整合
    如,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課標和教科書從文明史角度客觀敘述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雅典民主制的發展、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發展和歷史地位、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體系等重大主題。物質文明方面明確了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在中國史方面,重點介紹了中華民族以農耕文明為主體的經濟形態,突出了中華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
  • 教會學校教育和基督教文明
    1949年後我們多年受到的教育是,美國和其他西方人士在中國辦的學校和醫院屬於造禍於中國的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產物。紀念貝滿150年校慶,這就包括承認學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85年所取得的教育成就。這是完全正確的。這說明,166中學沒有因為貝滿是美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就把它前85年和後65年的歷史分為水火不相容的兩段;沒有把學校前85年的歷史當作一部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史一筆勾銷。
  • 羅馬帝國眼中的蠻族俄羅斯如何開始文明化?俄羅斯民族與國家起源
    對於俄羅斯的歷史,大多數人都是比較模糊的,只是知道近代史他扮演一個帝國的角色,後來成為蘇聯的一部分,再剩下的可能就是普京,熊,酗酒和戰鬥民族這幾個標籤了,本文試圖從俄羅斯的起源以及其民族開始文明化的發展幫助大家構建對俄羅斯底層文化的認識,就好比知道中國文化必然離不開先秦時代一樣。
  • 駁古希臘文化爭議!從啟發基督教,鞏固拜佔庭帝國統治說起
    而且其文化主體也被後來的日耳曼所徵服,從而導致了文明的斷裂。若不是文明成果因基督教的教會保留一部分和從拜佔庭帝國繼承中的一部分,以及阿拉伯帝國百年翻譯運動當中的一部分。那麼古希臘文化可能真的就是我們傳說當中的一種文明了。今天本文主要以古希臘文化對於基督教本身的發展和拜佔庭帝國為維護自身統治而採取的一系列融合了古希臘文明的方針政策為入手。
  • 基督教文化書籍的中國之旅
    一些關於基督教歷史的書籍也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基督教文化的理解。教會史專家布魯斯·雪萊的《基督教會史》,以親切的筆觸簡明地勾勒出基督教兩千年的發展歷史,兩千年紛繁複雜的教會史在雪萊的筆下變成了一幅輪廓清晰的歷史畫卷。雪萊的出色之處在於他不僅能把握歷史的總體脈絡,而且能夠捕捉到每個時代的特徵及其對下一時代的影響。
  • 「基督教」的起源是什麼?
    「基督教」的起源看似顯而易見:既然基督(Χριστός; Christós)是該詞的基礎,因此「基督教」必源自基督,即希伯來文「彌賽亞」(משׁיח
  • 中國人民大學李秋零教授:談基督教中國化時,同樣要對中國文化的...
    他最有名的譯作是歷經十年努力而成的《康德著作全集》,他翻譯的作品還有《世界歷史與救贖歷史》,本人還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國哲人視野中的歷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專著。日前,他接受了 《近思微訪》的專訪。該節目介紹說,它是全國首檔學術微訪談視頻欄目。「我們聚焦於各大學科的學者群體,傳播研究成果,分享人文關懷。
  • 希臘羅馬文化給歐洲人帶來了理性,但被基督教拖了後腿
    中世紀基督教文明是在古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而羅馬黃金時代的文化,大部分又是從古希臘文化演變而來的。所以小編說句毫不誇張的話,古希臘文化就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希臘文化。歐洲中世紀發端於野蠻狀態下的日耳曼民族在徵服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希臘化羅馬帝國基礎上所建立的一系列蠻族國家。
  • 論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督教神學起源
    論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督教神學起源 ——從「愛的宗教」到「愛的哲學」 2019年09月20日 13:41 來源: 作者:《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字號 內容摘要
  • 基督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基督教二千多年的歷史給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書摘」《理性的勝利—基督教與西方文明》導論
    ---編按:本書論述的是「基督教與西方文明」,但或許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個難題——「李約瑟難題」的解答參考。「李約瑟難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百度百科】對此羅列了「六種解答」(包括「錢學森之問」),雖然講到文化因素——儒釋道,但未涉及到西方宗教——基督教因素。
  • 當代文化哲學中的文化相對主義
    應當說,文化多元性是世界範圍內文化存在形態的基本特徵,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把文化多元論直接等同於文化相對主義,不能認為承認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對性就必然導致文化相對主義。  我們知道,維柯於1725年發表的《新科學》一書開創了人類歷史文化研究的先河。在這本書中,維柯的研究對象是「各民族世界」,即由所有異教民族共同構成的世界。
  •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文化是一種深受中國影響的、獨立的文明。就是說它起源於中國,後續自行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東西,後來成為了獨特的文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日本文化是獨立起源的,但是後來漢化了。它是一種獨立起源的、後續接受中國文化大量影響並最終成為中國文明圈的具有獨特性的一個成員的文化。
  •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我們今天講講基督教的文化淵源。基督教不是憑空產生的,大家都知道在基督教產生之前西方還有一個古典文化我們通常稱之為希臘羅馬文化。在基督教產生之前,西方最早的文化是希臘文化,然後是羅馬文化,再後才開始出現了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我們一般談到基督教的文化淵源時,在學術界裡有所謂「兩希」起源說,分別就是指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大家都知道,它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愛琴海地區的美麗神話傳說和深邃哲學思想,構成了基督教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
  • 人類的起源和蘇美爾文明有關?蘇美爾人信仰的神,乃是外星人?
    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便努力的尋找人類起源的真相。如今上百年過去了,依舊沒有準確的答案,不過在這發展歷程中,人們逐漸開始接受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可是如今人們卻發現,人類身上的很多特點都不能用進化論來解釋,於是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越來越多,人類究竟來自哪裡呢?想必這個問題會一直延續下去。
  • 春節祭祖:中華文明反擊西方文化侵略的劍和盾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別就是,西方文明是從古希臘太陽神諸神等神話傳承構建起來的文化體系,其後被基督教一神教鵲巢鳩佔,始終未改蒙昧主義拜神特性;東方文明自始至終一直是聖人文化,祖先崇拜,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自始至終保持著人類的獨立人格,而沒有完全膜拜於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