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督教的客觀認識,而不是神話他的歷史,才是有信仰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
對基督教歷史的認識,在傳統基督教中一直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對基督教歷史的神話,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塑造了整個人類以歐美為代表的最先進的文明。
這種觀點把基督教看成一個封閉的系統,它只來自於上帝的啟示,或者說是因為上帝的啟示,基督教才成為人類文明的締造者。
這種觀點,在宣教士來中國宣教的時候,最為火熱,可以說是宣教士製造了這個神話。當然這種觀點有其特定的背景。一個是出於宣教的需要。當時宣教士面對的中國是個落後的國家,我們在科技、交通,甚至生活上都與歐美有著巨大的距離。因此,出於讓人們認同並皈依基督教的需要,宣教士們製造了基督教的神話。在他們看來,他們今天所能達到的這種高度文明,完全是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帶來了先進的政治和文化,帶來先進的科技文明。但是宣教士在這裡刻意把歐洲的堅船利炮,說成是基督教的結果,卻迴避了他們帝國侵略性的事實。
另一個原因是基督教在歐美的尷尬境地。工業大革命之後的啟蒙運動,對基督教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負面影響,促使基督教從此退出歷史的核心舞臺,從社會控制的樞紐被驅逐,此時的歐洲基督教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而行下坡路。啟蒙運動之後,建立在工業革命之上的社會正在經歷重組,而基督教已經不再成為社會的唯一紐帶。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利用中國與歐洲的文化勢差,製造基督教的神話,企圖在中國再造一個傳道人掌權的基督教中世紀歐洲。
因此,宣教士不遺餘力地言說基督教的偉大,卻對給基督教帶來衝擊的自然科學,如進化論等避而不談。這種刻意迴避的心態,將他們來中國傳教的目的昭然若揭。
歐美宣教士所帶來的這種處於基督教衰落狀態下的防衛心態,塑造了中國基督教自我認同的心理基礎。今天的基督教依然認為基督教文明是封閉的單一文化,是因為上帝的啟示,而不是接受其他文化,才是基督教偉大的原因。
但是今天有許多傳統信徒對基督教的看法,往往是道聽途說,他們喜歡把愛因斯坦、牛頓、華盛頓等偉人看成自己的陣營的人物,以此來展示基督教的偉大。卻不去考察愛因斯坦的上帝並不是傳統基督教人格神,也忽略牛頓的鍊金術愛好,更不會去思考華盛頓的自然神論,這些科學家、政治家的基督教傾向和對上帝的看法,恰是這些說他們是自己陣營的基督徒們所竭力反對的和嗤之以鼻的。這或許是基督教的弔詭之處,沒吃過葡萄依然會說葡萄酸。
然而基督教真的是封閉的單一文化體嗎?
顯然,只要打開歷史書就知道,基督教的形成吸收了許多的文化因素。
基督教的誕生並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宗教,顯然是吸收了許多的文化因素。在基督教起初的歷史進程中,基督教一直持有一種開放的態度。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政治勢力的加入,將基督教視為自己統治民眾的工具,因此沒有哪個教會有權力宣稱自己才是正統,其它都是異端或者外邦人。
我們單單考察保羅,這個基督教傳統神學的奠基人,也會發現他身上的希臘文化因素。保羅在起初之所以要賣力地逼迫耶穌的門徒,那是因為他的羅馬帝國公民身份以及希臘文化背景,無法得到猶太本土人的認可。這也是保羅突然皈依耶穌的原因所在,他在耶穌那裡看到了對自己身份的解決方案。因此,保羅神學不僅有著猶太本土神學,尤其是法利賽人神學的影子,還有這希臘文化的因素,以及東方神秘主義和二元論的內容。
如果我們考察耶穌的思想,我們也會發現耶穌的思想同樣受到幾個文化的影響。首先是猶太文化,這是耶穌的成長的文化,也是他的母文化,這個影響是毫無質疑的。猶太文化也不是一個單一文化體,耶穌受到猶太文化中艾賽尼派理念的影響最大,因為他曾是這一派別的信徒和追隨者。但是除了這個,我們還能從他的思想中看到斯多亞派等希臘哲學的影響。尤其斯多亞哲學的世界主義,通過猶太哲學家斐洛的傳播,從而形成了耶穌的天國理論,並成為耶穌打破猶太人選民概念的理論基礎。
而到了耶穌升天之後,基督教在與其它文化的鬥爭中,也不斷吸收希臘文化。早期的護教者教父陣營中,希臘教父都是精通並認同希臘文化的精英人士,正是他們使用了希臘文化的概念,才建立了基督教神學架構,從而在與其他宗教和文化的互動中,獲取自己的獨立地位。甚至查士丁認為凡是認同希臘邏各斯的都是基督徒。
除了理論之外,在教會方面,基督教教會觀念的形成,有兩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一個猶太人的會堂制度,一個是諾斯替宗教的二元世界理論。猶太人的會堂制形成於大流散時期,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認同,猶太人在會堂中聚集,並進行上帝崇拜和讀猶太教經典的活動,猶太教經典也是這個時期形成。猶太會堂制,就是在把他們與外邦人區分。而諾斯替的二元制度,恰形成教會論的理論基礎,那就是教會與世界的分離,以及分別為聖的觀念。
而到了奧古斯丁,更是受到諾斯主義的摩尼教影響,將歷史分成地上之國和上帝之國,並把兩者設定成敵對狀態。而到了託馬斯阿奎,更是受到從伊斯蘭文明中傳遞過來的希臘文化影響,在亞里斯多德體系下,建構了自己的神學大全,要知道他接受的希臘文化,此時已經不是耶穌時代的希臘文化,而是通過伊斯蘭文化的轉譯。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過程,不斷吸收別的文化,可以說沒有希臘文化和東方神秘主義二元論文化,我們看到的就不是今天的基督教。
基督教是封閉還是開放,往往要看基督徒的高度和視角,如果他是站在上帝的角度,把世界看成是上帝的創造,那麼基督教就是開放的,因為世界是上帝造的,不是一部分是上帝造的,其它部分是別的神造的,因此要封閉起來防衛。如果他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把基督教看成維護自身利益的共同體,那麼他的基督教一定是封閉的,因為這種觀念是一種防衛心態,因此對其它不同的文化都持一種敵對的態度。
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究竟是要從上帝手裡把世界掠過來,佔為己有,還是站在上帝視角,與上帝同工創造世界,那就看個人的選擇了。但我想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是上帝的同工,站在上帝角度,而不是讓上帝站在自己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