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近年來引起許多人的關注,有關書籍的譯介也反映了人們對西方文化思想追根溯源的渴求。
追溯西方文化的源流
記得剛上大學時,英語老師第一堂課就對我們說:「要學好英語,必須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有兩大源流,一是希臘的源流,二是猶太—基督教的源流。」後來,讀到英國著名的詩人和文學評論家馬修·阿諾德所著的《希臘文化與希伯來文化》一文,我才對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上大學時是1987年。那時候文化界充滿了對思想和知識的饑渴。就在福建師範大學這樣一所算不上思想活躍的學校,也能聽到關於西方各種思潮的講座。但是當時整個學術界對基督教文化的了解還比較少,關於基督教的圖書很難找到。當時我所能讀到的與基督教關係最密切的書是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它是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走向未來》叢書中的一本,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人由此驚奇地發現,原來基督教在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如此大的作用。但是,人們對於基督教更普遍的關注直到1988年才表現出來。
從1988年開始,兩位重要的基督教學者開始活躍,一位是劉小楓,另一位是何光滬。劉小楓於1988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拯救與逍遙》一書,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中漠視苦難、缺乏愛心、尋求自我解脫的「逍遙」,高揚基督信仰對人性的「拯救」。1988至1989年,劉小楓在《讀書》雜誌上陸續發表了十篇以「二十世紀西方神學一瞥」為主題的神學文章。1990年他將這十篇文章修改和擴充,並增補了三篇,結集成《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在三聯書店出版。這兩本著作引發了許多年輕學子對基督教文化的興趣。從上世紀90年代起,劉小楓陸續主編了《歷代基督教學術文庫》(三聯書店)、《基督教學術研究文庫》(上海三聯書店)、《歷代基督教思想經典文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基督教文化評論》(貴州人民出版社)等大型的基督教叢書。其中包含了當代許多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的著作。這些圖書學術性很強,為中國大陸的基督教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何光滬主編的《宗教與世界》叢書從1988年開始陸續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套叢書選入了朋霍費爾、蒂利希、麥奎利等當代重要神學家的著作。何光滬自己的著作《多元化的上帝觀》於1991年在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介紹了20世紀西方的宗教哲學。劉小楓和何光滬的研究和出版工作大大推動了中國的基督教研究,促進了人們對基督教文化的了解。
近十幾年來學術界的基督教研究和出版激發了許多學人對基督教文化的興趣,也為人們提供了不少了解基督教文化的途徑。但是,由於這些對基督教的研究更多是從人文學的角度切入的,所出版的大部分圖書具有很強的人文學色彩。劉小楓主編的幾套叢書學術性極強,一般的讀者很難讀懂。
回到《聖經》與歷史
近年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督教文化譯叢」,對於欲了解基督教文化的讀者很有幫助。
這套叢書也是從學術角度來介紹基督教的,但所選擇的圖書顯得比較「平易近人」。這個系列首先出版的《基督教概論》是牛津大學的神學教授、當代著名基督教神學家和教育家麥格拉思專門為不了解基督教的讀者而撰寫的入門書。麥格拉思以曉暢的文筆闡述了聖經的基本內容、耶穌基督的身份和意義、基督教的教義、基督教的歷史以及基督教的生活方式。比如,被稱為「萬書之書」的《聖經》是怎樣一本書?耶穌究竟是誰?基督徒是怎樣看待耶穌的?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是什麼?過去兩千年基督教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基督教的信仰生活包含了哪些內容?宗教改革後的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有什麼區別?新教內部又有哪些宗派?要回答這些問題看起來頗不容易,但麥格拉思卻如數家珍般地幫我們一一解答。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聖經》,可以讀一讀《舊約概論》和《新約概論》。《聖經》分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部分,每部分的研究資料都浩如煙海。這兩本概論的作者德雷恩教授猶如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他不僅帶領我們遊覽聖經中所記載的歷史,而且還為我們評點現代聖經研究的成果。若想更深入地了解聖經的內容,便需要更具體的導引。《聖經導讀》(上、下)為人們提供了這樣的導引。《聖經》共66卷,其中包含了敘事、詩歌、智慧文學、預言、啟示文學、比喻、書信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兩位著名的聖經學者菲和斯圖爾特聯手合著的《聖經導讀》(上),為的就是能幫助讀者把握解讀聖經的原則。他們在上卷中提供了深入淺出的實例分析後,又再次聯手,合著了《聖經導讀》(下),旨在手把手地帶領讀者逐卷閱讀《聖經》。
一些關於基督教歷史的書籍也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基督教文化的理解。教會史專家布魯斯·雪萊的《基督教會史》,以親切的筆觸簡明地勾勒出基督教兩千年的發展歷史,兩千年紛繁複雜的教會史在雪萊的筆下變成了一幅輪廓清晰的歷史畫卷。雪萊的出色之處在於他不僅能把握歷史的總體脈絡,而且能夠捕捉到每個時代的特徵及其對下一時代的影響。如果讀者想要再深入一點了解教會發展的歷史,可以閱讀著名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著作。《約瑟夫著作精選》收錄了約瑟夫的經典之作《猶太古史》和《猶太戰記》,是研究聖經時代的歷史不可或缺的資料書。
基督教思想與文明成果
喜歡思考的讀者可能期望更多地了解基督教思想,而這個思想框架的基礎是基督教教義或基督教神學。如果不了解基督教教義或基督教神學,就不能把握基督教文化的神髓。基督教的教義是怎麼形成的?兩千年來,基督教神學經歷了哪些發展變化?奧爾森的《基督教神學思想史》以講述故事的方式將兩千年的基督教神學思想史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奧爾森把晦澀難懂的神學觀念與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結合起來,而且把這些神學觀念的重要性及其發展演變闡述得透徹明白。若想更系統、更集中地了解基督教的教義或神學,艾利克森的《基督教神學導論》是很好的入門書。
還有幾本書側重於闡述基督教與文化的關係。社會學家施密特的《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使不少原來對基督教不太了解的讀者發出了這樣的驚嘆:原來基督教給人類帶來了這麼多的文明成果!我們今天視為理所當然的許多價值觀,如生命的尊嚴、平等和自由;我們今天享受的許多文明成果,如慈善、醫療保健、大學教育,其實都離不開基督教的影響。基督教對科學、文學和藝術的影響之大,更是不容忽視。以上所述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所看到的事實。如果要從思想或意識的更深處來了解基督教對文化的影響,就需要閱讀像《基督教與西方文化》(一、二卷)這樣的著作。從這兩卷著作中,我們會看到,基督教思想始終是西方思想重要的依託之一,連反對基督教的思想家也離不開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基督教文學經典選讀》使讀者得以一瞥基督教在文學領域中所結出的果子。其中一些作品感人肺腑,散發著潤澤人心的生命氣息。(遊冠輝)
《中國教育報》2006年12月2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