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2021-02-13 SDAyang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

    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迅即在整個德國形成燎原之勢,在瑞士,茨溫利和加爾文等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響。英王亨利八世出於政治的原因,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組成具有獨特形式的新教會,以擺脫教皇的管轄。到16世紀中葉,新教的三大主要宗派,即馬丁•路德創立的路德宗、加爾文創立的歸正宗和作為英國國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歐洲出現,並同羅馬天主教相抗衡。此後,新教有了很大的發展,18世紀以後,在三個主要宗教中不斷分化出許多宗派,與此同時,神學思想也在不斷發展。

    新教於19世紀初傳入中國, 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大陸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基督教憑藉不平等條約獲得特權,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從東南地區少數口岸向我內地、邊境發展,在華活動的外國差會有130多個。由於傳教活動受到列強不平等條約保護,教會受外國差會控制,基督教在中國被稱為「洋教」,1949年僅有信徒70萬左右。

    1950年7月,中國基督教界吳耀宗等40位領袖聯名發表「三自宣言」,發起了三自愛國運動,號召教會自治、自養、自傳,中國教會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的道路。1954年7月,中國基督教第一屆全國會議召開,正式成立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吳耀宗當選為第一任主席。會議提出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基督徒,熱愛祖國,遵守國家法令,堅持自治、自養、自傳,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

    1958年各種不同信仰禮儀背景的教會實行了「聯合禮拜」。從此中國教會進入「後宗派時期」,基督教的宗派組織在我國不復存在。

    「文革」時期,中國基督教一度中止活動。1980 年,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恢復活動,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會議並成立了中國基督教協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三自愛國運動,開始了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的新探索。會議選舉丁光訓為主席。1996年基督教第六次全國會議,將這一時期的探索總結為堅持「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必須堅持愛國愛教、必須努力增進團結、必須大力落實三好(自治要自好、自養要養好、自傳要傳好),向全國基督徒發出了「一個好基督徒應該做一個好公民」的號召。

    隨著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發展,過去外國傳教士傳下來的一些神學思想,與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不相適應,產生矛盾和衝突。在丁光訓主教的大力倡導下,中國基督教界積極探索開展神學思想建設。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國「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在濟南召開全體委員會,作出了開展神學思想建設的決議。神學思想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如何結合中國國情和文化,闡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規範,使中國基督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008年1月,中國基督教第八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傅先偉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高峰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

    目前,據基督教全國「兩會」統計,我國信仰基督教的人數達2305萬,教堂及活動點總數超過5萬個,有近4000名牧師、3.7萬名教職人員和近15萬名義工。全國有20所神學院、聖經學校,其中金陵協和神學院為全國性的神學院。共出版發行5800多萬冊聖經。

相關焦點

  • 傳統基督教的特點:對歷史的反思與認識
    這兩個事件對於國際社會或者世界歷史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最終影響了全局,改寫了世界歷史的方向和進程。新冠肺炎的影響還沒有消除,美國大選也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大選的結果不是結束,後續影響必然逐步顯現。這兩個事件對世界的影響可以說方方面面,那麼基督教同樣不能站在他們的影子之外。疫情削弱了基督教的影響,這與羅馬帝國時期,瘟疫成就基督教興起截然不同。
  • 從歷史文化談:基督教文明多元性的起源
    對基督教的客觀認識,而不是神話他的歷史,才是有信仰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對基督教歷史的認識,在傳統基督教中一直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對基督教歷史的神話,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塑造了整個人類以歐美為代表的最先進的文明。
  • 從基督教的歷史中尋找正路
    點擊上方亞瑪拿一鍵關注,開啟精彩旅程 從基督教的歷史中尋找正路
  • 歷史縮影▕ 天津基督教堂,一部濃縮的中國近代基督教發展史
    鴉片戰爭中,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臨渤海的天津受到巨大衝擊。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四國籤訂《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內地傳教,標誌著基督教正式在天津開始傳播,大批外國傳教士湧入天津。
  • 歷史悠久的國際學校——新加坡基督教青年會學院
    目前,很多中國的中學生也會選擇教會學校就讀,在獲得西式多元教育的同時,也為將來留學歐美打下文化基礎。在新加坡,教會學校的身影活躍在教育界,歷史悠久。新加坡基督教青年會學院(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YMCA)始建於1913年,具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是一所融合多種族、多文化以及擁有國際課程的先鋒學校。
  • 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新書:《中國基督教青年學者論壇-宗教與歷史-2》
    12月5日上海大學出版社微博在新書推薦中推出新書《中國基督教青年學者論壇-宗教與歷史-2》,該書在12月份出版,屬於「宗教與歷史」系列叢書,主要內容涉及到中國基督教史考疑、傳教士與中國社會、基督教文字與出版、清代及東亞天主教研究、當代基督宗教及本土化
  • 【歸正之窗】早期的基督教歷史
    初期基督徒的信仰 在早期基督教的歷史裡,有些值得注意的與現代工人運動相同之點。基督教和後者一樣,在其產生時也是被壓迫者的運動:它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的奴隸、窮人和無權者、教羅馬徵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
  • 《基督教歷史人物小傳》
  • 歷史鉤沉: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愛與慈善
    「慈善」一直是基督教思想的核心。《中國大百科全書》裡解釋「慈善事業」說:「從同情、憐憫或宗教信仰出發對貧弱者以金錢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實際援助的社會事業……」,又說:「(慈善事業)是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它藉由金錢的捐助和其他服務,來提升人類的福祉,出於對人類的熱愛,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
  • 日本基督教協進會會長一行訪問中國基督教兩會
    日本基督教協進會與中國基督教兩會合影 2017年5月8日下午,中國基督教兩會主席傅先偉長老、會長高峰牧師、副會長兼總幹事闞保平牧師等接待了日本基督教協進會會長小橋孝一牧師等一行此次是小橋孝一牧師第一次訪問中國基督教兩會,旨在進一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加強交流與合作。賓主雙方進行了友好的座談。座談會由闞保平牧師主持。傅先偉長老在致歡迎詞時表示,日本基督教協進會在日本侵華戰爭的問題上態度明朗,承認歷史事實,並多次發表聲明表示歉意,這是一直以來我們雙方能交流與合作的基礎。傅長老回憶了彼此曾多次友好互訪的經歷,並希望繼續互相分享牧養教會的經驗等,共同長進。
  • 基督教文化書籍的中國之旅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劉小楓陸續主編了《歷代基督教學術文庫》(三聯書店)、《基督教學術研究文庫》(上海三聯書店)、《歷代基督教思想經典文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基督教文化評論》(貴州人民出版社)等大型的基督教叢書。其中包含了當代許多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的著作。這些圖書學術性很強,為中國大陸的基督教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歸正之窗】​早期基督教的歷史
    在早期基督教的歷史裡,有些值得注意的與現代工人運動相同之點。基督教和後者一樣,在其產生時也是被壓迫者的運動:它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的奴隸、窮人和無權者、教羅馬徵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只是這種基督教——由於歷史的先決條件,也不可能是別個樣子——希望在彼岸世界,在天國,在死後的永生裡,在據說不久必將到來的「千年王國」裡實現社會改造,而不是在這個世界裡。  這兩個歷史現象的類似,早在中世紀,在被壓迫農民,特別是城市平民的最初的起義中就突出地表現出來了。
  • 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等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從羅馬天主教裡分離一部分,產生了「新教」(在中國習慣上稱為基督教)。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開始。
  • 中國高校基督教研究意義深遠
    中國著名高校的學術研究,翻譯了大量國外基督教學術著作,在國內基督教歷史研究方面也不斷深入,一方面使得中國教會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世界基督教歷史與現狀,另一方面使得中國近代基督教史得到整理與研究,二者都可為今天教會的發展與信徒的造就提供重要借鑑與幫助。
  • 四川省基督教兩會舉行基督教中國化宣講團培訓班
    2020年6月18日至19日,來自全川教會的30位宣講團同工齊聚成都,參加四川省基督教兩會舉辦的四川基督教中國化宣講團培訓班。本次培訓班邀請中國基督教宣講團成員袁世國牧師、龍尚勇牧師進行主題授課。四川省基督教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副會長兼總幹事張健牧師主持開班典禮,並傳達學習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曉鴻牧師發表的《中國基督教抗擊疫情的工作和啟示》。
  • 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閉幕-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2018年11月29日下午2時,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在北京順利閉幕。閉幕式由新當選的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吳巍牧師主持。閉幕式開始,全體代表聽取了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通過的關於《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九屆 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章程》修改的決議、關於《中國基督教協會章程》修改的決議、關於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的決議、關於落實《推進我國基督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8-2022)》的決議和關於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議書
  • 公元的傳記,早期基督教主教和殉道者的歷史
    嗨,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歷史。波利卡普,又名聖波利卡普,是士麥那的基督教主教。他是使徒的神父,意思是他是基督最初門徒之一的學生;他被早期基督教會的其他重要人物所熟知,包括年輕時認識他在東方天主教會的同事。
  • 上海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上海市基督教兩會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紀念會,會上,大家回望上海基督教70年走過的歷史足跡,展望上海基督教的未來發展。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總結了上海基督教界自「三自宣言」發表70年以來的成果,強調未來將繼續高舉三自愛國旗幟,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方向,為建立一個與黨和政府同向同行、和諧進步、愛心服務、圓融創新、自信自覺與新時代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基督教會而努力。圖說: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研討會。
  • 華人牧師分享「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
    近日,有香港基督教媒體登出如何向國人傳福音系列文章之《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一文。文章中牧師在講道時說,神興起一個國家或民族,必定同時賦予他們道德以及福音的使命,推進神國度的發展,而今日中國崛起的同時,基督教亦迅速發展。中國將要成為福音的大國,基督的精兵要奮起,為神打最後一仗,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福音要傳遍地極。
  • 淺析世界歷史上與基督教背道而馳的教派出現
    在穆斯林世界,這一類型的經驗知識在一本偉大的理論著作中發揚光大,這就是伊本 · 赫勒敦從1378年開始撰寫的《案例之書》,它的 序言「歷史緒論」尤為著名。 伊本· 赫勒敦自身也是柏柏爾人,作為外交官和商人,他出生於突尼西亞,死於埃 及。他是一位旅行家,他在巴格達遇見過偉大的土耳其 蒙古的徵服者塔梅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