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南/文
2020年至今,發生的大事如果讓我們排一個順序的話,我想排在前兩名的一定是新冠肺炎大流行和美國大選。這兩個事件對於國際社會或者世界歷史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最終影響了全局,改寫了世界歷史的方向和進程。
新冠肺炎的影響還沒有消除,美國大選也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大選的結果不是結束,後續影響必然逐步顯現。
這兩個事件對世界的影響可以說方方面面,那麼基督教同樣不能站在他們的影子之外。疫情削弱了基督教的影響,這與羅馬帝國時期,瘟疫成就基督教興起截然不同。在疫情肆虐期間,基督教負面多於正面,面對危機反應遲緩,社會影響逐漸淡化。美國大選中,隨著基督徒選出的總統川普出格表現,也為整個基督教帶來分裂。
用狄更斯的話來形容這個時代,也許是再合適不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對於基督教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曾經火熱的宗教熱情,因為過去一年的疫情和川普敗選而幾近澆滅。基督教也在這個好時代和壞的時代混合中,結束了他的一個時代。
然而,基督教能否有復興的時刻,這就看基督教自身的調整與改變。但是我們對這些調整與變革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傳統基督教已經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系統,這個封閉系統中,誰也不願撼動自己的利益,利益的固化也就使寄希望於傳統基督教的變革以適應社會的願望成為泡影。
傳統基督教以後的歷史可以忽略,但是傳統基督教的歷史卻不能不總結,不能不反思。
反觀中國的傳統基督教的歷史,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也有鮮明的人群和地域特點,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也就必然隨著那個時代的結束而進入歷史。
中國基督教在改革開放之後,政策允許正常開展宗教活動以來,人數獲得飛躍增長,現在少說也有三千萬人,多說也有五千到六千萬,這些人數主要產生在八九十年代,打工潮興起之前。然而這些信徒,大部分人是來自農村。這是因為在過去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是以犧牲農村來貼補城市,因此在醫療、文化教育、養老、娛樂等方面,農村的發展一直落後於城市的進程。而其它宗教已經在過去不斷的社會運動中,幾乎被剷除殆盡,這就為基督教在中國農村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基督教徒是以農村背景為主流的原因。
鑑於人群分布主要以農村為主,那麼也就有了以下加入基督教的動機。
1 贖罪
這種動機只是對於那些八十年代依靠不正當手段做生意的商人而言,因為他們靠生產假冒偽劣商品,或者其它欺騙的手段,賺得金錢財富,但是內心道德緊張,良心不安,所以加入基督教以求緩解這種良知拷問。他們以商人和小商人為主,一般年齡在六十歲以上,他們的特點就是向教會奉獻大量金錢,信仰熱情,出手大方。
2娛樂
由於中國八九十年代農村物質匱乏,娛樂和精神文化發展乏力,因此基督教聚會成為農村幾乎無可選擇的娛樂項目,尤其是聖誕和春節等的節日演出,成為村民們不可缺少的娛樂表演機會。這也吸引很多人加入基督教,尤其是以女性為主。
3治病
醫療保險的普及是晚近幾年的事,在之前的八九十年代,農村的醫療成本是出奇地高,此外當時醫療技術並不發達,也並未普及,因此基督教的醫病趕鬼功能也就得以發揮,從而吸收了一批相當數量的信徒。
4養老
與醫療負擔一樣,農村養老負擔也極為沉重。教會的探訪功能,讓一些老年信徒把教會看做養老的輔助手段。
信徒的人群分布,決定了傳道人的特點。
1傳道人來源和地域分布
大多出自農村。很少有出自城市的傳道人。
在地域分布上,又以淮河以北地區為主流,其次是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遊流域的傳道人所佔比例較小。這大概是因為長江長江中下遊尤其長三角的物質生活較充裕,自然災害、兵荒馬亂較少,文化沉澱較為豐厚的緣故。
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傳統基督教的結構特點。
2教育程度
傳道人多以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為主,高中和大學水平的傳道人佔比極少。
大學畢業的傳道人,本科以上同樣極少,大多是專科水平,他們大多在學校信主,然後參加教會工作,畢業之後就成為某一個聚會點的負責人,成為職業傳道人,很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
3性別結構
以男性為主的傳道人群體,好像天生就對女性持有一種偏見。在某些極端教派中,甚至明文規定女性不能成為牧師。這與社會上男女逐漸趨於平等的大趨勢背道而馳。
4傳道人加入教會的動機
穩定、輕鬆、受追捧、有地位和權勢,這些職業特點,成為吸引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加入教會成為傳道人的主要因素。這些特點使得傳道人進入教會之後,逐漸與社會隔離,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增長,他們逐漸對教會產生依賴,繼而無法離開教會。
如此以來,教會逐漸被傳道人掌控。
信徒和傳道人的特點,決定了中國傳統基督教的結構和發展特點。
1封閉性
因為教會與社會之間的張力加大,尤其是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地區物質生活提升,電器普及,全民醫療體系建立,文化娛樂越來越多元化,建立在過去傳統之上的基督教,明顯滯後於社會發展,因此與社會張力不斷加大,此時,教會往往防守多於主動,自信逐漸喪失,因此與之相應地也就是逐漸封閉和保守。
2塢堡性與土樓性
土樓是東南沿海的特點,塢堡是北方的特點。至今我們依然能從一個村莊名字的「莊、寨、樓、堡」等後綴中看到這一特點。塢堡的特點是軍事性和防禦性,這就決定了塢堡之內為血緣共同體,往往這些後綴的村莊都以姓氏開頭,比如李家寨,包樓,劉家堡等。
建基於農村社會基礎上的基督教,顯然繼承了這一特點。教會成為一個塢堡,一個軍事單位,對其它教會或者教會之外的人往往嚴重缺乏信任,教會內的信徒都是以基督的精兵自稱,以傳道人為領袖,形成一個準軍事單位。
這種塢堡特點決定了教會內部的成員結構和流動特點。教會團體內部通婚顯然是首選和鼓勵的行為,與其它教會通婚也得到允許,但是這樣一來,會帶來成員減少的危險,因此最好的還是教會團體內部通婚,久而久之,導致近親繁殖,整個群體心智逐漸低下。
強調順服,妻子順服丈夫,丈夫順服傳道人,傳道人順服聖靈,聖靈出自教會領袖。這樣就建立了一種上下一體的準軍事體制。
3團隊性
這是塢堡土樓特性的延續。為了防禦,以及為求獲得最大的生存和安全資源,以便於防守和進攻,那麼塢堡之間的連合必然以超血緣關係的血緣模式建立,這就是以桃園結義為藍本的北方塢堡血緣文化。
基督教的團隊出現,就是這種超血緣關係的再現。組成更大的教會實體,以發展更多的實體教會,佔領等多的地盤和資源。
4世俗利益性
信徒的來源,傳道人的文化和動機,以及塢堡性的準軍事結構,決定了教會成為一個世俗利益實體,而不是精神信仰實體。這一特性決定了,信徒人數和經濟收入成為衡量一個教會成敗的標準。講臺上慷慨激昂讚美耶穌,強調順服,講臺之下則是渾身解數拉人入教和增加教會經濟收益。
以保羅書信和舊約為主。保羅書信強調等級、順服、男尊女卑、外邦人與揀選人的區別;舊約強調對金錢和權勢的崇拜,把他們作為衡量上帝恩寵的標準。在這一基礎上就形成了傳統基督教的成功神學教義,以影響、權勢、金錢作為衡量是否成功的標準。
在神學結構上,則是諾斯替二元主義結構,屬靈與屬世,肉體與靈魂,教會與外邦人等二元對立結構,決定了傳統基督教必然成為一個戰鬥準軍事組織。
在以上特點的基礎上,決定了基督教教會形成了自己一套完全獨立於社會的道德價值體系,那就是以上帝的名義可以做任何事情,以上帝的名義獲取金錢、名望、權勢是不受外邦人——社會道德體系約束的。
基督教特有的人群基礎和傳道人特點,決定了它自身的特點和局限。這樣一個教會團體當然不能說他完全把耶穌的教導拋棄,但事實上傳統教會在講道和教導中,保羅和舊約的內容是明顯遠多於耶穌的教導。
因此,我們似乎找到了傳統基督教的癥結所在,那就是遠離了耶穌的教導,也誤解了耶穌教導的歷史特性。
但是如何理解耶穌,這仍然是橫亙在基督教發展道路上的不可逾越的一堵高牆。
隨著川普的敗選,基督教時代也隨之落下了帷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耶穌信仰也遭遇相同的命運。實際上,耶穌的影響貫穿歷史兩千多年,任何一個重大意義的社會變革都能看到耶穌教導的影子。只不過耶穌思想從來不會以宗教的形態出現。
高高揚起的十字架旗幟,並不能代表耶穌。耶穌也從來沒有以十字架作為自己教導的符號象徵。耶穌從來沒有被任何一個宗教獨佔,耶穌在宗教之外。
只有當基督教時代結束之後,耶穌才能走進大眾。至於什麼形式,那就不是一個宗教所能說明的了。
但是,有一個基本邏輯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耶穌信仰將取代舊約-保羅的聖經基督教。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馬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