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辨析。我們要注意區分信仰、教義、信條、信經和神學等概念。
1.信仰(Faith)指對某件事情的真實性、可靠性所持的堅定信心。基督教信仰指對基督及其救恩事件的真實性、可靠性隨持的堅定信心。
2.教義(Doctrine)指有關信仰的學說和教導。
3.信條或教條(Dogma)指以文件條文的形式發布的關於信仰的基本原則。基督教信條通常由教會的最高權威機構通過召開普世性的代表會議的方式確定和發布。
4.基督教的信經(Credo)是基督教的最具權威性的信仰綱要,是信徒受洗入教時必宣認的經文。
5.神學的字面意義是有關神的學說,它以理論的形式有條理、有系統地論說信仰。
(二)基督教神學的種類。
從啟示和理性的關係出發,基督教神學可以分為啟示神學和自然神學。前者主張以啟示為神學的解釋和論說的依據。後者主張以人自然地稟賦的理智為神學的解釋和論說的依據。兩者之間存在爭論,也有神學家主張兩者能夠協調起來。
(三)從基督教神學實際發展史來看,基督教神學產生於希伯來信仰與希臘哲學思想的結合。
在漫長的兩千年的歷史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基督教信仰基本上不變;基督教神學則是多種多樣和不斷發展的。
(四)基督教信經種種。
在基督教史上產生過多種信經,各教派有自己的信經。其中最初的和最重要的信經是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基督教的三大派基本上都承認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其中尤以使徒信經最受普遍稱道。
(五)基督教神學理論種種。
如果以基督教信仰中的某一概念為專題展開論說,就構成某種專門神學,如上帝論神學、救世論神學。如果把這些概念連貫起來,系統地加以考察和論說,就形成系統神學。基督教神學家在論說這些概念時,總是依託於一定的哲學理論和其它有關社會和自然的學說,這就有柏拉圖主義神學或新柏拉圖主義神學、亞里斯多德主義(託馬斯主義)神學、存在主義神學之分。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神學各有特色。在同一教派內部也有許多不同的神學觀點。古代、近代和現代的神學觀點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正是這些分歧和差別以及由此而來的爭辯和交流推動了基督教神學的發展。
(六)基督教神學理論圍繞基督教教義的基本概念而展開,它把主要概念連接在一起,形成基督教完整的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人生觀、救贖觀和歷史觀。基督教教義中的主要概念有:
1.上帝。上帝通常指最高和神聖的存在者、人格神、絕對完美的終極實在、世界的創造者和拯救者。上帝一方面是超越、絕對和永恆的,另一方面又參與歷史、幹預歷史、在歷史中顯現和展開自己。這兩個方面如何統一起來構成基督教上帝論的中心問題。
2.三位一體。基督教的神是三位一體的神,同一個上帝具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為什麼同一個上帝有三個位格?這三個位格間關係如何?這是基督教神學自古至今一直在爭議的問題。早期基督教神學家傾向於援引希臘哲學中的實體和邏各斯概念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3.道成肉身。為了拯救人類,作為上帝的一個位格的聖子化成了人即基督。基督一方面繼續保持著真正和完全的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真正和完全的人性。聖子成為人的過程,是道轉化為人的過程。聖子被理解為道(話語或邏各斯),道成肉身意味著上帝(上帝的一個位格)成了人身。
4.創造。上帝在七天之內完全憑著他自己的無限能力和善的意志從無中創造世界。創世說的目的不在於說明世界的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而在於說明世界和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我們不要把《聖經》與自然科學對立起來。上帝熱愛他的創造物,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平衡的、和諧的、美好的世界。人類有責任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類大家庭和自然界和諧相處。
5.人。在基督教人學中,《聖經》的幾個隱喻意義重大:(1)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這說明在人性中存在著追求完善的能力和可能性。(2)上帝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說明人可分為肉體和心靈兩個部分。人的肉體來源於土地,而人的生命力直接來自上帝。(3)上帝說: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這意味著人是社會性的生物,男女平等,人類之間要互相幫助才能過好的生活。
6.原罪與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指人可以選擇聽上帝的話,服從上帝的旨意,也可以選擇聽蛇的話,違背上帝的禁令。選擇聽上帝的話,意味著選善;選擇聽蛇的話,意味著擇惡。既然人具有選擇的自由,人就要承擔選擇的責任。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最初選擇聽上帝的話,在伊甸園裡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他們經不起蛇的引誘,聽了蛇的話,犯了原罪,並因而承受苦難。
7.拯救。上帝因人犯罪而處罰人類,但是上帝仍然愛人類,關心人的狀況。由於罪是要贖償的,人本身沒有能力來贖償這個罪,所以上帝的獨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贖罪,克服人離棄上帝的罪況,使人與上帝重新修和。這就是基督拯救活動的意義。這種拯救是上帝白白施於人的恩典,所以也被稱為救恩。基督救恩意味著使人從罪惡的狀態中警醒過來,決心做一個與上帝重新修和的新人。
8.上帝之國和終末審判。基督告訴人類,上帝之國正在鄰近。在上帝之國到來的時候,要進行終末審判。被判進天堂者享永福,入地獄者受永罰。在關於有無煉獄和誰進天堂誰進地獄是否預定的問題上,天主教和新教之間曾有過激烈的爭論。現代基督教神學家對終末論問題作新的解釋。在他們看來,上帝之國和終末審判意味著正義的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人類最終能融匯到上帝的永恒生命之中。這是人類對一個沒有死亡和充滿幸福的世界的嚮往,表達了人類的終極關懷和希望。
9.啟示。人是怎樣認識上帝及其救恩活動的?按照傳統的基督教來看,這是上帝對人啟示的結果。基督教用啟示表示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話語的自我顯示和在人間的通傳。上帝首先在以色列民族中通過先知顯示和通傳自己,最後這種顯示和通傳在道成肉身的耶穌身上達到高峰。啟示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根據啟示認識上帝和信仰上帝。
10.教會。基督教是信仰基督的宗教團體。教會是基督教信仰活動的機體。教會的含義體現於「上帝的子民」、「基督的身體」和「聖靈的臨在」三個方面。
11.聖事。基督徒在教會中舉行崇拜基督的禮儀活動,這樣的禮儀活動稱為聖事。聖事體現了三位一體的上帝的救贖性的恩寵的臨在。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聖事有七件,即聖洗、堅振、 告解(和好、悔改)、聖體(即聖餐)、終傅、神品(聖職、聖秩)、婚配。新教一般僅承認洗禮和聖餐為聖事。
感謝作者!本文摘自網絡若有版權請告知速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