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基督教教義的要點

2021-02-07 歸正微週刊

(一)概念辨析。我們要注意區分信仰、教義、信條、信經和神學等概念。

1.信仰(Faith)指對某件事情的真實性、可靠性所持的堅定信心。基督教信仰指對基督及其救恩事件的真實性、可靠性隨持的堅定信心。

2.教義(Doctrine)指有關信仰的學說和教導。

3.信條或教條(Dogma)指以文件條文的形式發布的關於信仰的基本原則。基督教信條通常由教會的最高權威機構通過召開普世性的代表會議的方式確定和發布。

4.基督教的信經(Credo)是基督教的最具權威性的信仰綱要,是信徒受洗入教時必宣認的經文。

5.神學的字面意義是有關神的學說,它以理論的形式有條理、有系統地論說信仰。


(二)基督教神學的種類。

從啟示和理性的關係出發,基督教神學可以分為啟示神學和自然神學。前者主張以啟示為神學的解釋和論說的依據。後者主張以人自然地稟賦的理智為神學的解釋和論說的依據。兩者之間存在爭論,也有神學家主張兩者能夠協調起來。


(三)從基督教神學實際發展史來看,基督教神學產生於希伯來信仰與希臘哲學思想的結合。

在漫長的兩千年的歷史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基督教信仰基本上不變;基督教神學則是多種多樣和不斷發展的。


(四)基督教信經種種。

在基督教史上產生過多種信經,各教派有自己的信經。其中最初的和最重要的信經是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基督教的三大派基本上都承認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其中尤以使徒信經最受普遍稱道。


(五)基督教神學理論種種。

如果以基督教信仰中的某一概念為專題展開論說,就構成某種專門神學,如上帝論神學、救世論神學。如果把這些概念連貫起來,系統地加以考察和論說,就形成系統神學。基督教神學家在論說這些概念時,總是依託於一定的哲學理論和其它有關社會和自然的學說,這就有柏拉圖主義神學或新柏拉圖主義神學、亞里斯多德主義(託馬斯主義)神學、存在主義神學之分。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神學各有特色。在同一教派內部也有許多不同的神學觀點。古代、近代和現代的神學觀點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正是這些分歧和差別以及由此而來的爭辯和交流推動了基督教神學的發展。


(六)基督教神學理論圍繞基督教教義的基本概念而展開,它把主要概念連接在一起,形成基督教完整的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人生觀、救贖觀和歷史觀。基督教教義中的主要概念有:

1.上帝。上帝通常指最高和神聖的存在者、人格神、絕對完美的終極實在、世界的創造者和拯救者。上帝一方面是超越、絕對和永恆的,另一方面又參與歷史、幹預歷史、在歷史中顯現和展開自己。這兩個方面如何統一起來構成基督教上帝論的中心問題。

2.三位一體。基督教的神是三位一體的神,同一個上帝具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為什麼同一個上帝有三個位格?這三個位格間關係如何?這是基督教神學自古至今一直在爭議的問題。早期基督教神學家傾向於援引希臘哲學中的實體和邏各斯概念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3.道成肉身。為了拯救人類,作為上帝的一個位格的聖子化成了人即基督。基督一方面繼續保持著真正和完全的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真正和完全的人性。聖子成為人的過程,是道轉化為人的過程。聖子被理解為道(話語或邏各斯),道成肉身意味著上帝(上帝的一個位格)成了人身。


4.創造。上帝在七天之內完全憑著他自己的無限能力和善的意志從無中創造世界。創世說的目的不在於說明世界的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而在於說明世界和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我們不要把《聖經》與自然科學對立起來。上帝熱愛他的創造物,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平衡的、和諧的、美好的世界。人類有責任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類大家庭和自然界和諧相處。

5.人。在基督教人學中,《聖經》的幾個隱喻意義重大:(1)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這說明在人性中存在著追求完善的能力和可能性。(2)上帝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說明人可分為肉體和心靈兩個部分。人的肉體來源於土地,而人的生命力直接來自上帝。(3)上帝說: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這意味著人是社會性的生物,男女平等,人類之間要互相幫助才能過好的生活。

6.原罪與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指人可以選擇聽上帝的話,服從上帝的旨意,也可以選擇聽蛇的話,違背上帝的禁令。選擇聽上帝的話,意味著選善;選擇聽蛇的話,意味著擇惡。既然人具有選擇的自由,人就要承擔選擇的責任。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最初選擇聽上帝的話,在伊甸園裡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他們經不起蛇的引誘,聽了蛇的話,犯了原罪,並因而承受苦難。


7.拯救。上帝因人犯罪而處罰人類,但是上帝仍然愛人類,關心人的狀況。由於罪是要贖償的,人本身沒有能力來贖償這個罪,所以上帝的獨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贖罪,克服人離棄上帝的罪況,使人與上帝重新修和。這就是基督拯救活動的意義。這種拯救是上帝白白施於人的恩典,所以也被稱為救恩。基督救恩意味著使人從罪惡的狀態中警醒過來,決心做一個與上帝重新修和的新人。

8.上帝之國和終末審判。基督告訴人類,上帝之國正在鄰近。在上帝之國到來的時候,要進行終末審判。被判進天堂者享永福,入地獄者受永罰。在關於有無煉獄和誰進天堂誰進地獄是否預定的問題上,天主教和新教之間曾有過激烈的爭論。現代基督教神學家對終末論問題作新的解釋。在他們看來,上帝之國和終末審判意味著正義的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人類最終能融匯到上帝的永恒生命之中。這是人類對一個沒有死亡和充滿幸福的世界的嚮往,表達了人類的終極關懷和希望。


9.啟示。人是怎樣認識上帝及其救恩活動的?按照傳統的基督教來看,這是上帝對人啟示的結果。基督教用啟示表示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話語的自我顯示和在人間的通傳。上帝首先在以色列民族中通過先知顯示和通傳自己,最後這種顯示和通傳在道成肉身的耶穌身上達到高峰。啟示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根據啟示認識上帝和信仰上帝。

10.教會。基督教是信仰基督的宗教團體。教會是基督教信仰活動的機體。教會的含義體現於「上帝的子民」、「基督的身體」和「聖靈的臨在」三個方面。

11.聖事。基督徒在教會中舉行崇拜基督的禮儀活動,這樣的禮儀活動稱為聖事。聖事體現了三位一體的上帝的救贖性的恩寵的臨在。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聖事有七件,即聖洗、堅振、 告解(和好、悔改)、聖體(即聖餐)、終傅、神品(聖職、聖秩)、婚配。新教一般僅承認洗禮和聖餐為聖事。


感謝作者!本文摘自網絡若有版權請告知速刪,謝謝!

相關焦點

  • 良院課程:《基督教教義》第二課
    教會歷史中,先出現異端,後而教會從聖經真理回應問題,便確立教義。因此,展開基督教教義的學習之前,我們先認識中國教會的異端和本土基督教特色。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基督教熱盛行以來,各種異端與邪教也隨之衍生。異端通常指脫離正統信仰,將聖經真理和教義更改的宗教團體。「邪教」的觀念可從下面三方面理解。
  • 良院課程:《基督教教義》第一課
    教義(Dogma)由宗教概念及宗教經驗兩部份組成,教義作為宗教三元素中的最基本, 是宗教行為(教儀,或禮儀)的內在根據,也是宗教組織(教團)的骨架,沒有教義就無法產生教儀及教團。基督教「教義」一詞是源自希臘文 dogma,英文也延用此字。
  • 良院課程:《基督教教義》第三課
    對異端的反思:上一堂課所看到的異端邪教,皆由基督教衍生,也都是改革開放的1980 年代後的教派。但是異端邪教並不是在真空當中出現,綜觀過去百年基督教在中國的經驗和觀察我國民間的特點,能幫助今日在教會事奉的每一位更清楚認識正統教義對健康信仰的重要。梁家麟說:「宗教關乎個人的認知和經驗,言人人殊是正常不過的。
  • 早期基督教教義史 第一課
    《早期基督教教義史》 各位同學,我們這一門的功課是《早期基督教教義史
  • 聖所教義:復臨教會對基督教的獨特貢獻
    聖所教義:復臨教會對基督教神學的獨特貢獻理察·戴維森
  • 基督教會需認識到自殺幹預的重要性!
    基督教對自殺的定義是謀殺,這與一個人以非法手段結束另一個人的生命是一個概念。在基督教看來,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是高貴的生命,自殺則是使其中一個生命提前結束,這樣也就是謀殺無疑了。基督教對自殺的定義還有另一個基礎,就是上帝創造的生命,沒有任何人可以隨意剝奪,因此自殺者不但剝奪了一個生命,還是對上帝創造世界的幹預和阻礙,因此自殺另一方面又是魔鬼撒旦的伎倆。然而,是否基督教如此的教義之下,就是對自殺客觀的認識以及能有效幹預自殺呢?至今筆者還沒有看到一份權威機構的宗教與自殺率之間的調研數據。
  • 什麼是「教義」?
    事實上,這世上並沒有隻信聖經卻「拒絕教義」的「基督徒」,有的是自稱「只信聖經」卻拒絕基督教教義的自由主義者(自由派)和異端。如果一個人自稱「只信聖經」,卻又宣稱「拒絕教義」,那麼這不僅說明這個人其實是在撒謊,因為他不是「拒絕教義」,而是擁抱那「拒絕基督教教義」的錯誤教義,而且這也說明這個人其實信的並不是聖經,而是憑其私意和理性構建出的一個假
  • 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捍衛基督教教義的傳統論點不再有效
    說到宗教,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大家都有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那麼,大家對宗教的看法如何呢?我們該如何理解宗教?康德的這本書可以為我們解答。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吧!17和18世紀的哲學運動,導致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伊曼努爾·康德令人震驚的批判。
  • 為什麼離開基督教?
    為什麼離開基督教?為什麼?當初,真的了解那些教義嗎?聽到的是正確的教義嗎?以下是在奇摩知識區,筆名『耶穌基督』的網友(不信主的人)發表的內容:『離教,與信教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太多基督徒,由於知識的不足,不僅無法駁倒敵人,甚至遇到敵人攻擊時,信仰就被摧毀,離開基督教。接下來,我們一一來分析那人所提出的離教原因。一、 看見苦難,與上帝的愛有矛盾原因:不了解『苦難』的教義,不了解『上帝的愛』的教義,不了解『苦難與愛並不矛盾』的教義。即使了解,也沒有相信這些教義。
  •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教學分析
    本課內容解讀: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生新的文明」應該是本學習要點的核心要求。講述這個問題時,教師需要明確,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在原來的廢墟上逐漸產生了新的文明一西歐文明。它不同於古希臘一羅馬文明,融合了日耳曼、基督教、羅馬古典文明三種異元文化,具有獨特的文明特徵。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上帝是基督教信奉的最高唯一真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主宰著世界。上帝只有一個,但包含聖父、聖子、聖靈(聖神)三個位格,同為一個獨一真神,完全同具一個本體。聖父也稱天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愛的主,自在、永在的神,也是忌邪的上帝。基督教堅信獨一的真神,反對偶像崇拜。把認識上帝、榮耀上帝,作為人生的首要目的。
  • 約翰.託蘭德︰基督教並不神秘
    原因是作者試圖以理性解釋基督教信仰,這就無形中否定了基督教的神秘啟示性質。就在洛克的《基督教的合理性》一書出版後的一年,有人匿名寫了一本名為《基督教並不神秘》(Christianity not Mysterious)的著作。所謂基督教並不神秘的意思是「合乎理性」,肯定了人的理性完全可以理解基督教的教義,根本不需要藉助神秘的啟示。
  • 邪教喜歡打著基督教旗號原因淺析
    所以邪教在伊斯蘭教裡找不到滋生的土壤,在穆斯林中間也找不到跟隨者;天主教雖也屬於廣義基督教,但因其相對較強的教會教義管理系統,邪教所依附和利用的難度較大。  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基督教,因其教義簡明扼要且信仰生活的「入世性」較強,比較符合現代社會生活。特別是近30餘年是基督教在中國發展最快的宗教之一,證明在急速轉型的社會中有較好的「市場需求」。
  • 謝文鬱 | 教義與神學
    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從而能夠做到有意識地使之保持在良性積極的互動關係中。保持這種意識對教會管理的良性發展和信徒生活的健康狀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教義就是教會的共同說法。教會是一群人因著相信耶穌基督而聚集在一起的團體;在生活上彼此關心愛護;在信仰上共同成長;在福音事工上相互搭配扶持等等。
  • 雲南省基督教兩會舉辦基督教中國化暨第十六期教牧培訓班
    本報訊(邵立良) 為積極探索具有雲南特點的基督教中國化道路,深化雲南基督教教牧人員對我國宗教中國化的認識和理解,推進雲南基督教健康發展,日前,雲南省基督教兩會舉辦了「2020年基督教中國化暨第十六期教牧培訓班」。
  • 《聖經教義》的重要性 | 權璽
    而這所信的道,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教義」。很多人問:什麼是教義呢?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教義呢?教義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教義這個詞是個廣泛的概念,不是個基督教專用的詞,佛教有佛教的教義,伊斯蘭教有伊斯蘭教的教義,天主教有天主教的教義,猶太教有猶太教的教義,那什麼是教義呢,就是信徒所信的道。
  • 基督教長老制教會治理基本原則與實踐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1-14)。
  • 《十字軍之王3》海島基督教怎麼玩 海島基督教玩法介紹
    導 讀 《十字軍之王3》中的各個宗教有著獨特的教義,其中海島基督教的主要教之一義為多配偶制,那麼針對這條教義我們應該以什麼思路發展呢
  • 孫宏廣 | 《基督教學科通鑑》:上部(聖學篇)
    》-李啟榮、《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赫伊津哈、《失落的文明——猶太王國》-沐濤vs季惠群、《聖經以色列史》-普羅文vs朗文、《走進希伯來文明》-徐新、《五千年猶太文明史》-吉爾伯特、《兩約中間史略》-謝友王、《上古基督教思想簡史》-沈介山、《早期基督教教義史》-凱利、《基督教教義史》-克勞治、《教理史》-林鴻信、《論基督教教義的發展》-約翰.亨利.紐曼、《基督教思想史》-岡察雷斯、《道成肉身——基督教思想史
  • 預定論是《基督教要義》的核心思想嗎?
    但如果我們要在他的《要義》中去看他是怎麼說的,則要等到第三卷結尾時才能看到他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再看一下他討論這個問題的語境就會發現,在進入到預定論的主題前,他用了五章的篇幅論述了基督教生活的特徵:操練舍己、背負十架、默想永世(三卷6到10章);接著他又討論了稱義與恩典的主題(三卷11到18章),然後又討論了「基督徒的自由」(三卷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