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廣 | 《基督教學科通鑑》:上部(聖學篇)

2021-02-18 磐石古道

—解  說—

起初,為了幫助基督教學堂所有師生細緻的梳理下知識體系與框架,遂而起意製作一個詳盡的思維導圖,這就有了《某某學堂文科通鑑》出爐。然而,對於骨架式的一張草圖總是深感言所未盡,並未呈現出基督徒知識體系的和諧與優美,因此決定推出一個終極版本,這才有了後面的進一步添枝加葉。

歷時近半年時間,耗費了大量精力,因工作太忙,總是無法一氣呵成,但雖然斷斷續續,時至今日,完整的《基督教學科通鑑》終於可以公布於眾。此通鑑基於「特殊啟示」→「普遍啟示」的基本原理,相信聖經為上帝「特殊啟示」的最高表達,而人類於幾千年歷史中在「普遍啟示」的光照下一切合乎真理的發現亦為不可規避的常識。因此,兼顧「神學」與「人文」則是本通鑑的顯著特徵。

《基督教學科通鑑》秉持「聖學為體,世學為用」的原則,以基督教信仰觀為前提,衡量與整合聖學與世學的多數領域。可謂一文言盡五千年,一圖看遍東西方它將幫助我們建立起一整套正確且深邃的思想架構。即便我們讀過博士,又或者在各個院校執業多年,也可將其用作梳理自己思想的工具。同時,即使一般信徒也可以通過通鑑的思維導圖對基督教思想體系的方方面面有所洞悉,而清楚掌握這個框架則會使我們豁然開朗,看明人類知識系統中科目與科目之間的內在關係。此作異常龐博,若想學透每一領域,實乃窮盡一生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即使我們專注某一領域,都並非一朝一夕能以學成。但我們完全可以採取由淺入深的方法,先從研究框架入手,再行經聖學前往世學。最後,假以時日,經年累月的進深學習,必將有所斬獲!

比對之下,這份文稿可能是華語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學科分類與分析系統。對於學科分類與分析,經院哲學家們曾有過一系列的嘗試,但都未曾成型。直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文中,才清楚陳明。此作並未另闢蹊徑,不過以華文為工具,嘗試以基督教視角連接人類知識系統的各個範疇。而恰逢疫情肆虐的當下推出此作,一方面可以為諸位排憂解難,另一方面也可填補華語世界在此領域的空白。願上帝借著此作引導諸位遨遊在真理的海洋……

基督教學科通鑑》

——孫宏廣編撰

上部:聖學

 

 

第一類:聖經

 

一、原文聖經

 

《希伯來文亞蘭文舊約》+《希臘文新約》(由四十多位作者,歷經一千五六百年時間寫成)

 

二、聖經抄本

 

《馬索拉文本》(Masoretic Text)

《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olls)

《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

《撒馬利亞五經》( Samaritan Pentateuch)

 

三、聖經譯本

 

1、翻譯脈絡

公元2世紀:拉丁文,古敘利亞文;公元3世紀:科普特文;公元4世紀:衣索比亞文,哥特文,喬治亞文;公元5世紀;亞美尼亞文 ;公九6世紀:努比亞文;公元7世紀:阿拉伯文,中文(景教本) ;元8世紀:古英文(比德譯本);公元9世紀:古德文,斯拉夫文,法蘭克文 ;公元12世紀:法文 ;公元13世紀: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波蘭文,冰島文,蒙文(約翰.孟德高維諾在華用蒙文譯《新約》和《舊約——詩篇》);公元14世紀;英文,波斯文,捷克文,丹麥文;公元15世紀: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波希米亞文…….

 

2、希臘文譯本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BC150)

 

3、拉丁譯本

《武加大譯本》(Vulgate,383,390)

《克雷芒通俗拉丁文本》1546(Clement's Popular Latin text,1546)

 

4、英文譯本

 

A、主要譯本

《威克利夫譯本》(Wyclif's Bible,1380-1390)、《丁道爾譯本》(William Tyndale Bible,1526)、《馬太聖經》(John Rogers Bible,1537)、《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1611)

 

B、其他譯本

《日內瓦聖經(宗教改革聖經)》(The Reformation Bible,1611)、《修訂版聖經》(English Revised Version,新約1881,舊約1885)、《美國標準版聖經》(American Standard Bible,1901)、《修訂標準版聖經》(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1946-1952)、《新世界譯本》(New World Translation of Holy Scriptures,1961,1984)、《耶路撒冷聖經》(The Jerusalem Bible,1966)、《新國際版》(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新約1973,舊約1978)、《新欽定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1979-1982)、《新耶路撒冷聖經》(The New Jerusalem Bible,1985)、《新美國標準版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1995)、《當代聖經》(The New Living Translation,1996)、《聖經恢復本》(Recovery Version of the Bible,新約1987,舊約1997)年、《英語標準版》(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1971,2001)、《英語標準版學習聖經》(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Study Bible,1971,2001) 等

 

5、德文譯本

《路德聖經》(Lutherbibel,1545,1912年,1984)、《埃伯菲爾德譯本》(Elberfelder,1905,1991)、統一譯本(Einheitsübersetzung,新約1972,舊約1980)、《好消息版》(Gute Nachricht,1982-1997)、《新世界譯本》(Neue-Welt-Übersetzung,1985,1989)、《新日內瓦譯本》(Neue Genfer Übersetzung,1990)、《大家的希望版》(Hoffnung für Alle,1996)等

 

6、中文譯本

《遺詔全書》1822、《神天聖書》1823-1824、《思高譯本》1968、《呂振中譯本》1970、《當代聖經》1974、《牧靈聖經》1978、《現代中文譯本》1979、《新標點和合本》1988年、《聖經新譯本》1993、《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1997年、《聖經當代譯本》1979、《聖經恢復本》新約1987,舊約2003、《和合本修訂版(新約)》2006、《和合本修訂版(舊約)》2010、《中文標準譯本(新約)》,2011等

 

7、其他譯本

 

三、聖經注釋

 

1、系列注釋

《丁道爾聖經注釋》、《加爾文聖經注釋》、《馬太亨利聖經注釋》、《天道聖經注釋國際釋經應用》、《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每日研經叢書》、《摩根解經叢書》、《巴斯德聖經注釋》

 

2、單卷注釋

《加拉太書注釋》-馬丁.路德、《羅馬書注釋》-穆爾、《啟示錄注釋》-羅偉、《約翰福音注釋》-卡森、《啟示錄注釋》-饒柏.孟恩思、《羅馬書注釋》-博愛斯、《創世記研究》-魏司道、《腓立比書注釋》-戈登.費依、《啟示錄注釋》-魏司道、《以弗所書系列講道》-鍾馬田、《馬太福音》-卡森、《詩篇》-範甘麥倫、《詩篇概論》卜洛克、《希伯來書》-歐白恩、《約翰福音》-卡森、《使徒行傳》-博克、《提摩太與提多》-唐書禮、《約翰書信》-亞伯勒、《以賽亞書》-歐思沃、《約伯記》-夏德黎、《箴言》-華爾基、《以弗所書》-歐白恩

 

第二類:神學

 

一、信條神學

 

1、大公教會信經

 

《使徒信經》(The  Apostle's Creed,100-700)

《尼西亞信經》(The  Nicene Creed,325)

《亞他那修信經》( The  Athanasian Creed,400-900)

《迦克頓信經》(The  Chalcedonian Creed,451)

 

2、公正兩教信條

A、天主教(The Catholic church)

《天特信條》(Professio fidei tridentina,1545-1563)

B、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安立甘教會和東正教十七條文》(17 of Anglican Church and Orthodox Church ,1930)

 

3、新教宗派信條

 

A、信義宗(Lutheran church)

《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1530)

《路德小本問答》(Martin Luther’s Small Catechism,1531)

《路德大本問答》(Martin Luther’s Big Catechism,1529)

《協和信條》(Formula of Concord,1577)

 

B、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三十九條信綱》(Thirty-nine Articles,1571 )

《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1549)

 

C、浸信會(Baptists)

《浸信會信仰宣言》(The Baptist Confession of Faith,1689)

 

D、貴格會(Quaker;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巴克雷的十五條》(15 of Barclay,1675)

 

E、(莫拉維亞)弟兄會(The Moravian Church)

《復活節早禱文》(The Easter Liturgy,1749)

 

F、循道會(Methodist Church)

《衛斯理的二十五條》(25 of Wesley,1784)

 

G、公理會(Congregational Church)

《薩伏依宣言》(The Savoy Declaration,1658)

 

H、復原教(Protestantism)

(一)改革宗(Reformed Church)

《海德堡教理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1563)

《比利時信條(華倫信條)》(Belgic Confession,1516)

《多特信條》(Canons of Dort,1618)

《第二紇裡微提信條(第二瑞士信條)》(The 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1566)

《加利坎信條》(The Gallican Confession,1559)

(二)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

《威斯敏斯德信條》(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1647)

《威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The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1647)

《威斯敏斯德大教理問答》 (The 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 1648)

《威斯敏斯德公共崇拜指南》(The Westminster Directoryof Worship,1643)

 

4、信經信條薦讀書籍

《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1978)》、《芝加哥聖經解釋宣言(1978)》、《歷代信條精選》-趙中輝譯、《雙語版三大聯合信條》、《威斯敏斯德信條簡釋》-林集章、《威斯敏斯的小教理問答簡釋》-託馬斯.文森特、《靠主誇口——多特信條》-亞瑟.德爾登

 

5、信經信條選讀書籍

《基督教歷代信條》、《威斯敏斯的信條簡釋》-亞伯拉罕.賀智、《威斯敏斯的小教理問答簡釋》-雅各.費舍爾、《北美改革宗長老會信仰宣言》、《英國長老會信條》、《英格蘭與威爾斯公理會聯合宣言》、《劍橋綱領》、《亞他那修信經淺析》-鍾暉、《使徒信經辯護》-趙榮燁、《使徒信經新釋》-楊牧谷、《使徒信經之詮釋》-區應毓

 

二、解經神學

 

1、解經神學涉及範疇

A、研經法

B、釋經學

 

 

2、解經神學薦讀書籍

《釋經學原理》-伯克富、《以經解經》-霍頓、《究竟什麼是「唯獨聖經」》-孫宏廣、《解經的十大原則》-史普羅、《解經神學探討》-華德.凱瑟、《偏見如何影響解經》、《再思解經錯謬》-卡森

 

3、解經神學選讀書籍

《聖經解釋學導論》-潘應求、《誰說字句叫人死》-蔡麗貞、《認識解經原理》-陳濟民、《從釋經到講道》-桂丹諾、《聖經神學與解經講道》-高偉勳、《21世紀基督教釋經學》-格蘭.奧斯邦、《基道釋經手冊》-威廉.克萊因、《基督教釋經學》-蘭姆、《釋經學》-林道亮、《十步釋經法》-賴若翰、《解經神學探討》-華德.凱瑟、《解經有路》-陸蘇河、《認識解經原理》-陳濟民、《正意解經》-麥卡尼vs克萊頓、《聖經舊約難解經文詮釋手冊》-賈詩勒、《基礎解經法》-蘇克、《基道釋經手冊》-威廉克萊因、《以利亞以利沙的故事——敘事文體釋經法》-張玉明、《寓意解經——斐洛與奧利金之比較》

 

 

聖經神學

 

1、聖經神學涉及範疇

 

A、福音派聖經神學

B、改革宗神經神學

(一)舊約聖經神學

(二)新約聖經神學

 

2、聖經神學薦讀書籍

《聖經神學》-霍志恆(魏司堅)、《認識聖經神學》-高偉勳、《聖經神學導論》-亞歷山大、《古氏新約神學》-唐諾.古特立、《華爾基舊約神學》、《舊約精覽》-詹遜、《聖經正典》-布魯斯、 《舊約導論》-楊以德、《21世紀舊約導論》-狄拉德vs朗文、《21世紀基督教新約導論》-德席爾瓦

 

3、聖經神學其他書籍

《聖經無誤辨》、《聖經無誤的再思》、《聖經小發現》、《聖經小提要》、《聖經敘述文體》-福克爾曼、《最常誤用的聖經經文》-艾瑞克、《聖經,一本怎樣的書?》-戴歌德、《聖經地理》-貝理尼、《聖經的大智慧》-金躍軍、《聖經的歷史》-史蒂芬.米勒、《聖經的無誤與難題》-饒孝柏、《聖經的研究》-顧斯庇、《圖文並茂看聖經》-泰利荷、《認識新約神學》-莫理斯、《認識聖經》-斯託得、《亞洲處境與聖經詮釋》-李熾昌、《理解新約》-尼克開利福大、《認識舊約神學主題》-威廉、《郝思舊約神學》、《舊約神學探討》-華德.凱瑟、《新約神學淺介》-陳濟民、《舊約問題總解》-李道生、《新約聖經難題》-蘇佐揚、《信仰疑惑四百問》-馬利、《馬歇爾新約神學》、《摩西五經導論》-維特漢彌頓、《摩西五經》-龍維忠、《認識舊約神學主題》-威廉.端利斯、《問題解答集錦》-唐崇榮、《聖經難題彙編》-艾基新、《聖經問題解答》-陳終道、《基督徒信仰問題解答》-孫宏廣、《尋尋問問》-甘力克 《次經概論》-馬有澡、《簡單聖經縱覽》、《舊約綜覽》-賴桑、《理解新約》-尼克開利福大、《聖經——超越時空的神言》、《聖經,一本怎樣的書?》-戴歌德、《聖經詞彙解釋》、《聖經大事年表》-汪主恩、《詩篇與智慧文學》-盧卡斯、《聖經導讀》-戈登菲、《聖經地理》-貝理尼、《聖經地圖新版》、《聖經舊約難解經文詮釋手冊》-賈詩勒、《聖經考釋大全——舊約論叢書》-伊爾文、《聖經課題》-葛普斯、《聖經時代的見證》、《聖經時代的生活》、《聖經實物教材》-貝蒂司徒帕、《聖經的本質與權威》、《聖經的可信》、《聖經的來源》、《聖經的靈感與正典》、《聖經的默示》-伯特納、《聖經的權威》、《聖經的研究》-顧斯庇、《聖經概覽》、《聖經概要》、《聖經鑑別與考古》、《聖經指引》、《聖經鑑賞》、《聖經教義概覽》、《聖經難解之言——保羅篇》-柏饒齊、《聖經難解之言——舊約篇》-華德凱瑟、《聖經難解之言——新約篇》-戴維茲、《聖經難解之言——主篇》-布魯斯、《聖經鳥瞰》-趙中輝、《聖經詮釋的意義和實踐》-孫寶玲、《聖經詮釋手冊》、《聖經信息系列》、《聖經研究》、《聖經研究筆箋》、《聖經綜覽》、《聖經總論》、《聖經評論》、《新舊約全書簡綱》-克拉克、《新約概論》-馬有藻、《新約概論》-徐思學、《新約世界》、《新約提要》、《新約綜覽》、《聖經基要真理淺釋》-薛華、《基督教文化寶庫——聖經圖錄》、《見證基督——探求聖經的本來面目》、《舊約概論》-約翰.德雷恩、《舊約神學與信息》-陳俊偉、《舊約新語》-舒茲、《舊約信息》-艾理臣、《先知書——舊約文學與神學》-麥康維爾、《希伯來聖經導論》-黃天相、《希伯來聖經的正典化探究》-陳貽繹、《新約概論》-約翰.德雷恩、《新約中之舊約引據》-華德.凱瑟、《新約縱覽》-葛慕理、《新約引用舊約》-畢爾vs卡森、《預言解釋》-陳宏博、《福音書與耶穌生平》-史特勞斯、《新舊約全景》-劉道順

 

四、歷史神學

 

1、歷史神學研究內容

A、希伯來民族史

B、聖經救贖史

C、基督教教會歷史

(一)初代教會史

(二)中世紀教會史

(三)宗教改革史

(四)近代教會史

(五)中國教會史

 

2、歷代教會知名人物

 

A、正傳信仰代表

希拉波立的帕皮亞(Papias of Hierapolis, 60-130 )、安提阿的依格那修(Saint Ignatius of Antioch,67-110)、坡旅甲(Polycarpus,約69-155)、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約88)、愛任紐 (Irenaeus ,130-202)、亞歷山大的革利免(Titus Flavius Clemens,150-約215)、阿塔納修(Athanasius,298-373)、安波羅修(Ambrose,340-397)、哲羅姆(Jerome,約340-420)、奧古斯丁(Augustine,354-430)、亞歷山大的區利羅(Cyrillus Alexandrinus,376-444)、該撒利亞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約330-379)、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Nazianzus,約330-395)、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約330-389)、屈梭多模(Chrysostom,約347-407)、大利奧(Leo I,?-461)、大馬色的約翰(John of Damascu,約675-約749)、約翰.威克裡夫(John Wycliffe,1328-1384)、楊.胡斯(Jan Hus,1369-1415)、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茨溫利(Zwingli Huldrych ,1484-1531)、託馬斯.克蘭麥(Thomas Cranmer,1489-1556)、威廉.法雷爾(William Farel,1489-1565)、馬丁.布塞爾(Martin Bucer,1491-1551)、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1494-1536)、亨利.布靈爾(johann heinrich bullinger, 1504-1575)、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約翰.諾克斯(John Knox,1513-1572)、西奧多.伯撒(theodore beza,1519-1605)、德.布利(Guido de Bres,1522-1567)、烏爾西努(ZachariasUrsinus, 1534-1583)、俄利維亞努(CasparOlevianus, 1536-1587)、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1558-1602)、託馬斯.胡克(Thomas Hooker,1586-1647)、約翰.普雷斯頓(John Preston,1587-1628)、約翰內斯.荷列比烏(Johannes Wollebius,1589-1629)、耶利米.巴勒斯(Jeremiah Burroughs ,1599-1646)、威廉.布裡奇(William Bridge,1600–1670)、柯託馬斯.謝潑德(Thomas Shepherd,1605-1646)、塞尤(JohannesCocceius,1609-1669)、查德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1)、約翰.歐文(John Owen,1616-1683) 、威廉.格納爾(William Gurnall,1617-1679)、弗朗西斯.特瑞金(Francis Turretin,1623-1687)、沃爾特.馬歇爾(Walter Marshall,1628-1680)、本仁.約翰(John Bunyan,1628-1688)、約瑟.艾嵐(Joseph Aleine,1634-1668)、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1633-1690)、託馬斯.文森特(Thomas Vincent,1634-1678)、威廉士.阿.布雷克(Wilhelmus a Brakel,1635-1711)、魏特修(HermanWitsius,1636-1708)、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1662-1714)、託馬斯.波士頓(Thomas Boston,1676-1732)、安妮.達頓(Anne Dutton,1692-1765)、雅各.費舍爾(James Fisher,1697- 1775)、約拿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1703-1758)、喬治.懷特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1714-1770)、約翰.撒克利夫(John Sutcliff,1752-1814)、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查理.賀智(Charles Hodge,1797-1878)、麥克謙(R.M.MCheyne,1813-1843)、約翰.查爾斯.萊爾(John Charles Ryle,1816-1900)、亞歷山大.賀智(A.A. Hodge,1823-1886)、查爾斯.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1837-1920)、華腓德(B.B.Warfield,1851-1921)、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k,1854-1921) 、霍志恆(Geerhardus Vos,1862-1949)、路易斯.伯克富(LouisBerkhof, 1873-1957)、奧連(Gustaf Aulden,1879-1977)、格雷沙姆.梅欽( John Gresham Machen,1881-1937) 、祁伯爾(Rienk Bouke Kuiper,1886-1966年)、賓克(A. W. Pink ,1886–1952)、哥尼流.範泰爾(Cornelius Van Til ,1895-1987)、約翰.慕理(John Murray,1898-1975)、魏司道(Johannes G. Vos)、劉易斯(Staples.Lewis,1898-1963)、鍾馬田(D.M. Lloyd Jones,1899-1981)、貝爾考韋爾(Gerrit Berkouwer,1903-1996)、喬治.賴德(George Eldon Ladd ,1911-1982)弗朗西斯. 薛華(Francis August Schaeffer,1912-1984)克羅尼(Edmund P.Clowney,1917-2005) 、約翰.斯託得(John R. W. Stott,1921-2011)巴刻(James Innell Packer,1926—)亞當斯(Jay E. Adams,1929—2020)、諾曼.賈詩勒(Norman Geisler,1932—)、埃裡克森(Millard J. Erickson,1932—)、戈登.費依(Gordon D. Fee,1934—)、約翰.弗瑞姆(John M. Frame,1939—)、麥道衛(Josh MacDowell,1939—)、亞瑟.迪凱德(Arthur dekruyter,近代)、卡森(D.A.Carson,1946—)、溥偉恩(Vern S.Poythress,1946—)、楊腓力(Philip Yancey,1949—)、理察.海斯(Richard B.Hays,1949—)、大衛.鮑力生(David Powlison ,1949-2019)、簡河培 (Harvie M. Conn,1933-1999)、樸亨龍(1897-1978)、勞瑞.伯特納 (Loraine Boettner,1901-1990)、威廉森(Gerald Irvin Williamson,1925—)、史普羅( R.C. Sproul, 1939-2017)、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1948—)、菲力.萊肯(Philip Graham Ryken,1966— ) 、馬克.瓊斯(Mark Jones,當代)、周必克(Joel R. Beeke,當代) 、保羅.區普(Paul David Tripp,當代)、理察.柏瑞特(Richard L. Pratt,當代)、箴士.布易士(James Montgomery Boice,當代)、穆爾(Douglas J. Moo,當代) 、饒柏.孟恩思(Robert H. Mounce,當代)、利蘭.萊肯(Leland Ryken,當代)、趙榮燁(Youngyup Cho,當代)、保羅.華許(Paul David Washer,1961—)、高偉勳(Graeme Goldsworthy,當代)、華德.凱瑟(Walter C. Kaiser,當代)、麥克.霍頓(Michael S. Horton,當代)、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當代)、桂丹諾(Sidney Greidanus,當代)、卡特尼(Dan McCartney,當代)、範甘麥倫 (Willem VanGemeran,當代)、羅伯遜(O.Palmer Robertson,當代)、布萊恩.柴培爾(Bryan Chapell,當代)、克萊頓(Charles Clayton,當代)、沃恩.羅伯茨(Vaughan Roberts,當代)、約翰.派博(John Piper當代)、特倫佩爾.朗文 (Tremper Longman,當代)、泰瑞.詹森(Terry Johnson,當代)、德席瓦爾 (David A. deSilva,當代)、哈特(D.G.Hart,當代)、穆瑟(John R.Muether,當代)、格魯登(Wayne.Grudem,當代)、威廉.孟恩思(William D. Mounce,當代)、提摩太.凱勒 (Timothy Keller,當代)、麥安迪(Andrew McCafferty,當代)、劉道順(當代)、劉煥俊(當代)、金南俊(當代)

 

B、教內爭議人物

猶斯丁(Justin Martyr,100-165 )、德爾圖良(Tertullianus,150-230)、西普裡安(Cyprien,約200-258)、大貴格利( Gregory the Great,540 -604)、安瑟倫(Anselmus,約1033-1109)、希爾德布蘭(Hildbrand,1073-1085)、克勒窩的伯爾拿(Bernard of Clairvaux,1091-1153) 、法蘭西斯(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託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1349)、本篤十二世(Benedictus XII,1285-1342) 、伊拉斯姆(Erasmus,1466-1536)、門諾.西門(Menno Simons,1496-1561)、菲利普.梅蘭希頓( 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馬丁.開姆尼茨(Martin Chemnitz,1522-1586)、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邁可.莫林諾( Michael de Molinos,1627-1697 )、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 1648-1717) 、親岑多夫(Nic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1700-1760)、查理.芬尼(Charles Grandison Finney, 1792-1875)、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1707-1788)、約翰.達秘(John Nelson Darby,1800-1882)、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1828-1917)、穆迪(D.L. Moody,1837-1899)、司可福(Cyrus Ingerson Scofield,1843-1921 )、宣信(Albert Benjamin Simpson,1843-1919)、叨雷 (Reuben ArcherTorrey,1856-1928 )、布特曼(Rudolf Bultmann,1884-1976)、威廉.巴克萊(William Barclay,1907-1978)、施萊爾.馬赫(Schleier Macher,1768-1834)、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戚伯門(Robert Cleaver Chapman,1803-1904)、喬治.慕勒(George Müller,1805-1898)、戴維.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賓路易師母(Mrs.Jessie Penn-Lewis,1861-1927)、吉爾伯特.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阿爾貝特.施韋澤(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史百克(Theodore Austin-Sparks,1885-1971)、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卡爾.巴特(Karl Barth,1886-1968)、卜仁納(Emil Brunner, 1889-1966)、雷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1971)、陶恕(Aiden Wilson Tozer,1897-1963)、迪特裡希.朋霍費爾(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雷歐納(Leonard Ravenhill,1907-1994)、葉光明(Derek Prince ,1915-2003)、威廉.馬唐納(William MacDonald,1917-2007)、比利.葛培理(Billy Graham,1918-2018)、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1928-2014)、大衛.鮑森(J.David Pawson,1930-2020)、大衛.韋克森(David Wilkerson,(1931-2011 )、布永康(Reinhard Bonnke,1940-2019)、格蘭特.奧斯邦(Grant R. Osborne,1942-2018)、葛倫斯(Stanley J. Grenz,1950-2005)、奧爾森(Roger E. Olson,1952—)、華理克(Rick Warren,1954—)、普蘭丁格(Alvin Carl Plantinga,1932—)、布魯斯.米爾恩(Bruce milne,近代)、季納(Craig S.Keener,當代) 、湯姆.賴特(Tom Wright,當代)、寇爾森(Charles Colson,當代)、南茜.皮爾絲(Nancy Pearcey,當代)、華爾頓(John H. Walton,當代)、坦納(Tanner,當代)、斯圖亞特.布裡斯柯(Stuart Briscoe,當代)

 

C、極端異端人士

米南德(Menander,二世紀)、撒特流斯(Saturninus,二世紀)、塞林妥(Cerinthus,二世紀)、亞空拿卓斯(John Ascunages,二世紀)、斐羅龐努士(John Philoponus,二世紀)、孟他努斯(Montanus,二世紀)、馬吉安(Marcion約110-160)、撒摩撒他的保羅(Paul of Samosata,200-275)、亞流(Arius,250-336)、撒伯流(Sabellius,三世紀)、伯拉糾(Pelagius,360—420)、多納徒斯(DonatusMagnus,四世紀、亞波裡拿流(Apollinarius,四世紀)、猶提乾(Eutyches,380-456)、涅斯多留(Nestorius,約386-451)、雅各布斯.阿民念(Jacobus Arminius,1560-1609)、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a,1782-1849)、約瑟.斯密(Joseph Smith,1806-1844)、懷艾倫夫人(Ellen Gould White,1827-1915)、文鮮明(1920-2012)、趙鏞基(Yong gi Cho ,1936—)、約爾.歐斯汀(Joel Osteen,當代)、樸玉洙(Piao Yuzhu,1944—)、李載祿(1943—)、安商洪(1948—)、班尼.辛(Benny Hinn,當代)、約瑟.普林斯(Joseph Prince,當代 )、大衛.歐華(David Edward Owuor,當代)、雷克.喬納(Rick Joyner,當代)、喬依絲.邁爾(Joyce Meyer,當代)、孫大索(Sadhu,當代)、道格.巴契勒(Doug Batchelor,當代) 

 

D、各國外差教士

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喬治.幹治士(Georgius Candidius, 1597-1647)、威廉.克裡 (William Carey,1761-1834)、以利亞.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米憐(William Milne, 1785-1822)、戴維.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李庥(Hugh Ritchie1835-1879)、詹姆斯.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1836-1921)、喬治.萊斯裡.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伯格理(Samuel Pollard,1864-1915)、施達德(Charles Thomas Studd,1860-1931)、 林樂知(YoungJohnAllen,1836-1907)、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賓惠廉(WilliamC.Burns,1815-1868)、伯駕(PeterParker,1804-1888)、顧約拿單(JonathanGoforth,1859-1936)、亨利.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 1868-1941)、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1830-1877)、季雅各(JamesGilmour,1843-1891)、喬治.勒斯萊.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約翰.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等

 

E、中國教會人物(已故)

蔡高(1788-1818)、梁發(1789-1855)、何進善(1817-1871)、黃品三(1823-1890)、黃光彩(1827-1886)、陸皓東(1868-1895)、丁力美(1871-1936)、盧鑄英(1880-1954)、賈玉銘(1880-1964)、晏陽初(1890-1990)、王明道 (1900-1991)、宋尚節(1901-1944)、林巧稚(1901-1983)、計志文(1901-1985)、倪柝聲 (1903-1972)、羅啻(1809-1864)、王元深(1817-1914)、何進善(1817-1871)、席勝魔(1835-1896)、吳雷川(1870-1944 )、謝洪賚(1873-1916)、誠靜怡(1881-1939)、餘日章(1882-1936)、陳崇桂(1884-1964)、趙紫宸(1888-1979)、敬奠瀛(1890-1957)、趙君影(1906-1996)、趙世光(1908-1973)等

 

3、教會歷史異端教派

A、古代異端

伊便尼派、拿撒勒派、諾斯底主義、亞流主義、亞坡利那流主義、聶斯多流主義、歐迪奇主義、伯拉糾主義、馬吉安主義、多納圖派、神格一位說等

 

B、近代異端

保羅派、鮑格迷了派、阿爾比派、韋爾多派、鞭笞派、阿民念主義、重洗派、耶和華見證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摩門教、基督教科學會等

 

C、當代異端

馬可樓、庇利亞學院、新天地、耶青、三班僕人、母親教會、靈靈教、呼喊派、東方閃電等

 

4、教會歷史人物傳記

《中國教會的使徒行傳》-魏外揭、《馬禮遜回憶錄》、《深入非洲三萬裡——李文斯頓傳》-張文亮、《班揚傳》-韋爾曼、《畢大衛傳》-愛德華茲、《麥克謙傳》-安德烈.波納、《伊拉斯謨傳》-赫伊津哈、《司布真傳》-達裡茂、《這是我的立場——馬丁路德傳》-羅倫.培登、《英國復興領袖傳》-萊爾、《摯愛中華——戴德生傳》-史蒂亞、《力阻狂輪——朋霍費爾傳》-蕾娜特.溫德、《奇異恩典——約翰牛頓傳》-約拿單.艾特肯、《慕安德烈傳》-蔡麗安、《懷特菲爾德傳》-達裡茂、《加爾文傳》-茜亞.凡赫爾斯瑪、《加爾文傳》-麥格拉斯、《英國復興領袖傳》-萊爾、《火的戰車——飛躍的蘇格蘭人》-莎莉.梅葛努珊、《慕勒——信心的見證人》、《舊日光輝》-萊爾等

 

5、教會歷史薦讀書籍

 

《聖地四千年縱覽》、《歷史神學》-麥格拉思、《教會歷史背景與年代圖表》-羅伯.華爾頓、《基督教歷史年表》-約翰.漢那、《舊約歷史年代表》、《希伯來民族簡史》-許鼎新、《基督教會史》-優西比烏、《基督教會史》-雪萊、《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祁伯爾、《福臨中華》-粱家麟、《基督教教義史》-伯克富、《中國基督教史綱》-王治心、《兩約探秘》-梁燕城、《撒冷三千年》-賽門、《從馬禮遜到司徒雷登——來華新教傳教士評傳》-顧長生編

  

5、教會歷史選讀書籍

 

第一類

《基督教會史》-沃爾克、《基督教歷史》-迪爾梅德.麥卡洛赫、《教會歷史》-於中旻、《教會歷史》-蘇文峰、《教會歷史——透視2000年》-李振群、《教會歷史》-谷勒本、《先賢所信——早期教會史話》-呂佩淵、《基督教發展史》-餘達心、《基督教會史》-沃爾克、《基督教會史略》-梁家麟、《基督教史》-岡察雷斯、《基督教神學發展史》-林榮洪、《基督教史綱》-廣學會版、《基督教發展史新釋》-餘達心、《古代基督教史》-徐懷啟 、《簡明基督教會史》-豪頓、《中世紀教會史》-畢爾麥爾、《中世紀基督教會史》-張綏、《近代教會史》-畢爾麥爾等編、《中國教會史》-蘇文峰、《中世紀教會史》-畢爾麥爾、《亞洲基督教史》-莫菲特、《以色列史綜覽》-吳理恩、《猶太史》-阿巴埃班、《猶太文化史》-徐新、《猶太人故事》-李啟榮、《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赫伊津哈、《失落的文明——猶太王國》-沐濤vs季惠群、《聖經以色列史》-普羅文vs朗文、《走進希伯來文明》-徐新、《五千年猶太文明史》-吉爾伯特、《兩約中間史略》-謝友王、《上古基督教思想簡史》-沈介山、《早期基督教教義史》-凱利、《基督教教義史》-克勞治、《教理史》-林鴻信、《論基督教教義的發展》-約翰.亨利.紐曼、《基督教思想史》-岡察雷斯、《道成肉身——基督教思想史》-瑪格麗特.邁爾斯、《論基督教教義的發展》-約翰.亨利、《三位一體教義發展簡史》-林慈信、《基督教哲學1500年》-趙敦華、《仄徑舛途——全權統治下的教會》-鄧紹光等

 

第二類

《英國清教》-柴惠庭、《英國宗教改革研究》-蔡騏、《聖殿長存——古猶太文明探秘》-肖憲、《走過古老的從前》-陳慶真、《自由的崛起——加爾文主義和五個政府的形成》-道格拉斯.凱利、《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吳學明、《試析東正教的遁世主義修道理念在拜佔廷時期的發展》-吳舒屏、《十字軍東徵——以耶路撒冷之名》-喬治.泰特、《十字軍騎士》-顯克微支、《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趙林、《人的發現——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李萍、《全然奉獻為中國的戴家》-徐欣嫻、《清代福建天主教的傳播與本土化》-陳東、《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近代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華社會文化和教育活動研究》-王立新、《美索不達米亞與聖經——從亞伯拉罕到亞歷山大》-莊新泉、《羅馬教皇列傳》-劉明翰、《馬丁路德與猶太人問題》-羅衡林、《殉道史》-約翰.福克斯、《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張文亮、《修道主義的興起——從沙漠教父到中世紀早期》-瑪裡琳.鄧恩、《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菲爾.布裡克、《五月花號——一次改變世界的航行》-克里斯多福.希爾頓、《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巨擘》-麥格拉思、《先賢之信》-唐根基、《福音出中華》-穆福vs許文杰、《中國教案史》-張力、《亞伯拉罕——基督教的猶太根源》-馬文.韋爾森、《教會歷史要點指南》-岡薩雷斯、《現代基督教思想》-詹姆斯.利文斯頓等、《典型在夙昔——宣教歷史》-彭懷冰、《中國革命與基督教信仰》-粱壽華、《靈修神學發展史》-侯士庭等、《殉道史》-約翰.福克斯、《基督教與西方思想》、《簡明聖經史地圖解》-梁天區、《教會歷史——福音書與毛瑟槍》-陳解生、《浸信會歷史和神學淵源》、《歷史的走廊》、《靈修神學發展史》-侯士庭、《中國革命與基督教信仰》-梁壽華、《基督教在華傳播及其文化教育事業》-馬敏、《基督教在中古歐洲的貢獻》-楊昌棟、《中國教會大學史(1850—1950年)》

 

五、系統神學

 

1、系統神學涉及範疇

 

A、緒  論(聖經論、知識論、啟示論)

B、上帝論(真神論、基督論、聖靈論)

C、人罪論(人  論、醉  論、救贖論)

D、終末輪(前千派、後千派、無千派)

E、預定論(墮落前神選說、墮落後神選說)

 

2、系統神學薦讀書籍

《系統神學》-伯克富、《系統神學》-任以撒、《系統神學》-湯姆.華森、《天路客的系統神學》-霍頓、《改革宗教義學》-巴文克、《基督教要義》-加爾文

 

3、系統神學選讀書籍

《系統神學》-埃裡克森、《系統神學》-格魯登、《基要神學》-呂佩淵、《基督教信仰實意》-唐崇平、《基礎神學》-雷歷、《系統神學》-樸亨龍、《系統神學》、趙榮燁、《真道綱領》-吳乃恭、《系統神學》-貝爾.考維爾、《基督徒理所當然的事奉》-布雷克、《小老百姓神學》-毛樂祈、《信徒神學》-沈介山、《千禧年四觀》-羅伯.柯樓士、《再思救贖奇恩》-約翰.慕理、《贖罪論》-伯特納、《聖靈論》-約翰.歐文、《基督榮耀的身體——教會論》-祁伯爾、《教會論》-韋恩.格魯登、《聖經系統神學研究》-傅瑞勒、《千禧年論》-伯特納、《教會治理問答》-託馬斯.史密斯、《基礎神學》-雷厲、《基督教神學》-巴文克、《基督教神學》-艾利克森、《基督教神學概論》-伯克富、《基督教信仰實義》-唐崇平、《基督徒理所當然的侍奉》-布雷克、《基要神學》-呂佩淵、《簡明神學》、《簡易神學》-梁戴珍、《聖經系統神學研究》-傅瑞勒、《系統神學》-鮑會園、《系統神學》-陳若愚、《系統神學》-章力生、《系統神學》、《真道初階》-亞伯拉罕.海倫堡、《真道綱領》-吳乃恭、《基督為誰而死》-約翰歐文、《基督再來》-魏司道、《教會》-埃德蒙.克魯尼、《教會論——全球導覽》、《教會論》-卡維裡、《救恩出於主耶和華》-傅瑞姆、《長老制教會治理》-蔣真理、《舊約啟示的軌跡》-汪川生、《深知所信——基督徒基要真理》-吳道宗、《什麼是教會》-史鮑爾、《我信聖而公之教會》-蔡麗貞、《聖靈古今論》-陳濟民vs賴建國、《聖靈論全球導覽》、《救恩出於主耶和華》-約翰.付瑞姆、《基督的位格》-伯特納、《認識預定論》-史普羅、《基督教預定論》-伯特納、《神的全權與人的責任》-卡森、《誰在掌管?》-賓克、《論自由意志》-奧古斯丁、《四重狀態下的人性》-託馬斯.波士頓、《論自由意志》-愛德華茲、《傳福音與神的主權》-巴刻、《神的主權》-賓克、《全權之神》-箴士.布易士、《簡明預定論》-李健安、《基督徒的自由》-馬丁.路德

 

倫理神學

 

1、倫理神學涉及範疇

A、聖  經倫理學

(一)舊約聖經倫理

(二)新約聖經倫理

B、基督教倫理學

(一)天倫(前四誡)

崇拜倫理、風俗倫理

(二)人倫(後六誡)

家庭倫理、生命倫理、良性倫理、社會倫理

 

2、倫理學薦讀書籍

《信望愛——聖經倫理導論》-周功和、《基督教倫理學》-賈詩勒、《基督教舊約倫理學》-萊特、《基督教新約倫理學》-海斯

 

3、倫理學選讀書籍

《倫理學》-朋霍費爾、《基督教倫理學》-馬特生、《新約倫理談叢》-陳濟民、《跨世紀倫理地圖》-蘇穎智、《從聖經傳講倫理學》-華德凱瑟、《阿奎那的神學倫理學》-劉錦昌、《福音信仰與社會倫理》、《基督教倫理》-金曉聲、《基督教倫理學導論》-史丹利vs葛倫斯、《基督教倫理學的來源》、《基督教倫理學詮釋》、《基督教倫理學之基礎》、《基督教商業倫理導論》、《基督教新約倫理學》-白舍客、《基督徒的生活倫理》-徐忠昌、《基督徒與倫理》、《教牧倫理》-唐佑之、《舊約倫理學探討》-華德凱瑟、《跨世紀倫理地圖》-蘇穎智、《倫理學》-朋霍費爾、《認識舊約倫理學》-萊特、《認識生命倫理學》-鄂爾等、《生命路——生活倫理、《生命倫理——對當代生命科技的道德評估》、《現代社會與基督教倫理學》、《新約倫理談叢》-陳濟民、《信望愛——聖經倫理學導論》-周功和、《哲學倫理沉思》-唐崇懷、《基督教倫理》-金曉聲、《基督徒與倫理》-史普羅、《教牧倫理》-唐佑之 、《認識生命倫理學》-鄂爾等

 

七、國度神學

 

1、國度神學涉及內容

A、原初的國度

B、殘存的國度

C、應許的國度

D、局部的國度

E、降臨的國度

F、擴展的國度

G、完美的國度

 

2、國度神學薦讀書籍

《上帝的藍圖》-沃爾.羅伯茨、《天國與福音——反思舊約天國觀》-高偉勳、《耶穌對天國的教訓》-魏司堅、《認識上帝的國》-喬治

 

八、聖約神學

 

1、聖約神學幾大派別

A、一約論

B、二約論

C、三約論

 

2、聖約神學薦讀書籍

 

《從伊甸樂園到榮耀天堂》-威廉森、《應許的神》-邁克.霍頓、《神聖盟約——聖約神學初探》-麥克.布朗vs扎克.基利、《救贖歷史進程》-範甘麥倫

 

3、聖約神學選讀書籍

《大君王的條約》-克萊恩、《聖約中的基督》-羅伯遜、《以色列和古代近東的律法與盟約》-曼德歐、《認識時代論者》-溥偉恩

 

九、實踐神學

 

1、歷代教會名家文集

《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安立甘宗思想家文選》、《奧古斯丁選集》、《彼得倫巴都文選》、《波拿文土拉文選》、《亞伯拉德文選》、《教父著作》、《拉丁教父選集》、《東方教父選集》、《尼西亞前期教父選集》、《聖多默的神學》、《亞歷山太學派選集》、《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家文選》、《中世紀靈修選集》、《安立甘宗思想家文選》、《貴格派文集》、《衛斯理約翰日記》、《湯樸威廉選集》、《教父及中世紀證道詞》、《利歐第一文選》、《路德書信集》、《鍾馬田文集》、《聖馬克西母文選》、《聖西門選集》、《沙漠教父言行錄》-本尼迪克塔.沃德、《使徒教父著作》-克萊門

 

2、漢語經典書籍匯總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麥格拉斯、《實用聽道指南》、《保羅神學新舊觀》-威斯特鴻、《意義的驚現》-麥格拉思、《關於良心的問題》-彼得.馬斯特斯、《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施密特 、《阿民念主義和聖經的對抗》-穆雷、《阿民念主義普救論的害處》-周必克、《背道》-賓克、《伯拉糾主義——屬血氣之人的信仰》-霍頓、《救恩的確據》-鍾馬田、《不列顛宗教改革思潮》-諾克斯等、《開卷有益》-平克 、《慷慨的正義》-提摩太.凱樂、《渴慕神》-約翰.派博、《理性的規避》-薛華、《靈性低潮》-鍾馬田、《福音之爭戰》-陳佐人、《清教徒的腳蹤》-鍾馬田、《懺悔錄》-奧古斯丁、《傳道的危險》-趙中輝、《傳道人的楷模》-斯託德、《純正信仰的五大原則》、《從七個方面概括了改革宗信仰》-桑德林、《當代的福音——純真?混 雜 ?》-陳大雷、《禱告法》-馬太亨利、《恩典與自由》-奧古斯丁、《反律法主義》-史普羅、《福音派危機》-薛華、《福音神學》-提摩太.凱樂、《福音之爭戰》-陳佐人、《改革宗信仰》-伯特納 、《給未曾歸正者的警告》-約瑟艾蘭、《當代布道誤區》-賓克、《十架君王》-提摩太.凱樂、《工作魅力》-提摩太.凱樂、《古道正途》-萊爾 、《古舊福音與新福音》-巴刻、《創世紀的家譜》-樸潤植、《上帝之城》-奧古斯丁、《以基督為中心的婚禮》-凱薩琳vs琳達、《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柴培爾、《背離福音》-約翰.歐文、《重尋聖潔》-巴刻、《美中不足》-維保羅、《惡人傳》-本仁.約翰、《眾目睽睽下的今世教會》-薛華、《復興真偽辨》-約拿單.愛德華滋、《入世的清教徒》-利蘭.賴肯、《福音派危機》-薛華、《清晨甘露》-司布真、《花香滿徑》-巴克萊、《試煉你的信心》-馬斯特斯、《有目標的人生》-馬斯特斯、《有歸宿的人生》-馬斯特斯、《為什麼真愛需要等待》-麥道衛、《聖地愛語》-薛查理、《入世的清教徒》-賴肯、《卿卿如晤》-路易斯、《返璞歸真》-路易斯、《靜夜亮光》-司布真、《復興講壇》-司布真、《注意牧者們!》-司布真、《天國人或社會人》-巴刻、《以福音為中心的事奉》-提摩太.凱勒、《成功的輔導》-亞當斯、《婚姻輔導學》-亞當斯、《如何戒癮?》-亞當斯、《咄咄逼人的耶穌》-馬可.蓋利、《救贖之神》-箴士.布易士、《基要主義與神的道》-巴刻、《健康教會的九個標誌》-狄馬可、《揮霍的上帝》-提摩太.凱勒、《婚姻觸礁怎麼辦》-亞當斯、《婚姻的意義》-提摩太凱勒、《基督比喻精華》-博愛思、《基督的榮耀》-約翰.歐文、《活在聖靈中》-巴刻、《婚姻解密》-提摩太.凱勒、《基督教信仰》-斯託得、《活像基督》-鍾馬田、《基督徒生活》-傅格森、《基督徒的珍寶——知足》-伯克富 、《基督徒的自由》-馬丁.路德、《基督徒是否在律法之下?》-傑克.金尼爾、《基督徒須知》-巴刻、《基督徒學識對捍衛真理的重要性》-梅欽、《基督徒真偽辨》-歌士瑞、《基督徒走天路》-愛德華茲、《基要主義與神的道》-巴刻、《加爾文神學方法論》-林鴻信、《歷代耶穌形象》-帕利坎、《歷代重要的更新運動》-周學信、《家庭敬拜》-普塔克、《健康的教會成員》-安泰博、《健康教會九標誌》-狄馬可、《加爾文與漢語神學》-陳佐人、《價值觀重整之旅》-蘇穎智、《教會被擄於亞米念》-呂佩淵 、《教會被擄與巴比倫》-馬丁.路德 、《教會成員制》-約拿單.李曼、《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邱清萍 、《教會紀律》-約拿單.李曼、《教會勸戒手冊》-亞當斯、《教義、神學與文化基督徒》-陳佐人、《揭開奧秘——發現舊約中的基督》-克羅尼 、《今日傳福音》-賓克、《今日基督教教義》-麥格拉斯、《今日教會對神學的輕視》-趙中輝、《儆醒》-鍾馬田、《警戒之言》-陳佐人、《真相信》-瑞滕伯格、《正統聖經觀》-樸亨龍、《正直生活要道》-慕理、《支持與反對加爾文主義》-邁克.何頓vs羅傑.奧爾森、《至高喜樂的傳承》-鍾馬田、《中國神學界荒無的原因》-趙天恩、《論基督教信仰》-安波羅修、《中國色彩神學》-溫以諾、《論三位一體》-奧古斯丁、《論自由意志》-奧古斯丁、《馬丁路德神學研究》-楊慶球、《講道?純粹講道的簡單教導》-亞歷山大.莫德、《沒有基督的基督教》-霍頓、《蒙神賜福的講道》-史蒂芬.勞森、《迷人的共同體》-狄馬可vs鄧潔明、《牧師——公眾神學家》-凱文.範浩沙vs歐文.史朝恩、《倪柝聲神學的評估與批判》-李健安、《憑誰權柄?》-狄馬可、《破除人生百憂》-大衛.鮑力生、《妻子——榮耀的幫助者》-黛比鉑爾、《啟示的哲學》-巴文克、《謙卑的加爾文主義》-託尼、《虔誠敬畏——回歸改革宗的敬拜》-哈特vs穆瑟、《全備的基督》-傅格森、《燃點禱告之火》-巴刻、《全權之神》-布易士、《認識苦難的奧秘》-卡森、《受苦之預言》-陳佐人、《祂替我受刑罰》-巴刻vs狄馬可、《屬靈的真義》-薛華、《世界在等待的門徒》-斯託得、《世界觀的故事》-寇爾森、《圖解速讀約翰加爾文》-李健安、《上帝的恩典》-約翰.慕理、《上帝是為了我們還是他自己》-約翰.派博、《誰在掌管》-賓克、《深思熟慮的教會》-狄馬克vs亞保羅、《什麼是改革宗教會?》-馬爾科姆.沃茨、《十字架討厭的地方》-曾劭愷、《提問式布道法》-蘭迪.紐曼、《為什麼要加入一間教會》-馬克.布朗vs拉裡.威爾遜、《為什麼要學習聖經》-史普羅、《未來之鑰》-陳濟民、《我該如何處理我們的罪》-史普羅、《我該如何在世界中生活?》-史普羅、《我們知道神的旨意嗎?》-史普羅、《我能確定我的得救嗎》-史普羅、《我能相信聖經嗎?》-史普羅、《我真是基督徒嗎?》-邁克.麥金利、《無與倫比的基督》-斯託得、《信心的試驗》-鍾馬田、《信心與稱義》-伯撒、《信心注視的對象》-曾邵愷、《尋求神的旨意》-華爾基、《耶穌受難的50個理由》-約翰.派博、《耶穌所傳的福音 》-約翰.麥克阿瑟、《重生是什麼意思?》-史普羅、《重拾教父傳統》-威廉士、《諸神的面具》-提摩太.凱樂、《主愛長闊高深——主基督贖罪的範圍》-呂沛淵、《主日》-派博、《姊妹輔導姊妹》-伊麗絲.菲茨派克、《反律法主義》-史普羅、《福音派危機》-薛華、《你是活人還是死人》-萊爾、《磐石之上》-傅格森、《清教徒的福音事奉》-約爾比克、《清教徒的規律性敬拜原則》-馬太.麥馬安、《清教徒知多少》-黃玉燕、《神的護理》-約翰.慕理、《神的主權》-賓克、《神護理的奧秘》-約翰.弗萊爾、《神學家加爾文與今日的加爾文主義》-華菲德、《神學認識論》-約翰.傅瑞姆、《聖經如此說》-凱波爾、《聖徒永遠的安息》-巴克斯特、《試探治死罪》-約翰歐文、《我們對神主權的態度》-賓克、《相信加五要點的十大果效》-約翰.派博、《效法基督》-託馬斯.肯陪、《信徒從政》-卡爾遜、《信徒之家》-亞當斯、《虛假的安全感》-鍾馬田、《一個重大的呼召》-勞威廉、、《窄路》-威廉.倪科思、《真假牧人》-羅伯特、《忠心的事奉》-羅伯特.麥克謙、《重生或信心誰在先》-史普羅、《創世六日》-巴西爾、《從基督教歷史看福音》-約翰.麥克阿瑟、《從舊約傳講基督》-桂丹諾 、《從舊約傳講末世論》華德.凱瑟、《從聖經傳講倫理學》-華德.凱瑟、《從釋經到講道》-桂丹諾、《當代布道誤區》-賓克、《保羅的禱告》-卡森、《保羅神學聖靈論》-戈登.費伊、《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鍾馬田、《成功與成熟》-卡森、《出人意外的恩典》-傑瑞.席哲、《從但以理書傳講基督》-桂丹諾、《從舊約傳講基督》-桂丹諾、《從舊約傳講倫理學》-華德.凱瑟、《從舊約傳講末世論》-華德.凱瑟、《當主耶穌面對世界》-卡森、《恩典作王》-畢哲思、《活出熱情》-約翰.派博、《堅持一生的禱告》-傑瑞.席哲、《堅持一生的道路》-傑瑞.席哲、《建立高EQ的教會》-彼得.史卡吉羅vs柏華倫、《教牧書信簡釋》-戈登.費伊、《舊約先知書概論》-範甘麥倫、《神的故事,你的故事》-葛列格.勞瑞、《神在講道中居首位》-約翰.派博、《聖經人物素描》-華倫.魏斯比、《聖靈的大能》-卡森、《十架與事奉》-卡森、《顛《壓傷的蘆葦》-理查.薛伯斯、覆世界的教會》-葛列格.勞瑞、《堵塞福音的缺口》-斯特恩斯、《恩賜與事奉》-馮蔭坤、《主耶穌的比喻》-斯諾德.格拉斯、《主耶穌的畫像》-博克、《主耶穌與神的國度》-卡森、《主耶穌與他的朋友》-卡森、《聖潔》-萊爾、《聖靈的大能》-卡森、《聖靈的勸誡》-亞當斯、《勝任輔導》-亞當斯、《在忿怒罪人手中的上帝》-史普羅、《再思歷史的主》-鍾馬田、《真假福音》-巴刻等、《真敬拜》-沃恩.羅伯茨、《文化外衣下的曠世真理》-斯託得、《我們應該關懷社會》-斯託得、《無與倫比的基督》-斯託得、《心意更新的教會》-斯託得、《新約信息精華》-斯託得、《真理的尋索》-斯託得、《論信望愛》-奧古斯丁、《論四福音和諧》-奧古斯丁、《普蘭丁格的神學認識論》-梁駿、《基督教神學》-大衛.福特、《再思十架真義》-麥葛福、《如何清楚神的旨意》-史普羅、《天路歷程》-約翰.本仁、《講道與講道的人》-鍾馬田、《基督教真偽辨》-梅欽、《恩典面面觀》-葛羅莉亞.弗曼、《論意志的束縛》-馬丁.路德、《諸天訴說》-彼得森、《罪之邪》-偉寧、《對「得救信心」的研究 》-平克、《駁塞爾修斯》-奧利金、《與神同行》-萊爾、《基督徒真偽辨》-歌士瑞、《基督為誰而死》-約翰歐文、《你是活人還是死人》-萊爾、《靈魂城聖戰》-本仁.約翰、《新牧人》-巴克斯特、《生命的重整》-巴刻、《聖經的默示》-伯特納、《認識神》-巴刻、《敬虔與聖潔生活的嚴肅呼召》-勞威廉、《基督教概論》-麥格拉斯、《三位一體》-伯特納、《再思歷史的主》-鍾馬田、《真正的復興》-伊恩.默裡、《神恩惠的福音》-趙中輝譯

、《基督教文學經典選讀》、《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節錄》-周金生 、《基督徒的激情》-祁克果、《基督徒的默想》-克艾蒙、《基督徒的社會參與》-蘇南州、《基督徒工作的指導原則》-史蒂爾、《基督徒看錢》-傅士德、《基督徒看權勢》-傅士德、《基督徒看性》-傅士德、《基督徒協談技巧》-徐忠昌、《基督宗教的自由觀》-徐國銘、《基督宗教社會學說》-何夫內爾、《基督宗教社會學說》-何夫內爾、《基督宗教音樂史》、《激流中再思使命》-王美鍾 、《岌岌可危的教會——伊斯蘭對教會及其使命的挑戰》-蘇帕克、《聖經與文學》-諾思洛普.弗萊、《被禁止的基督》-保羅.麥卡斯克、撥開智慧的迷霧》、《現代性、傳統變遷與漢語神學》、《愚人頌》-伊拉斯謨、《撥雲見日》-麥道衛、《覺醒的靈魂》-魯易士、《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開放與委身——田立克的神學與宗教對話》、《柯布、潘能博格、侯活士與當代華人處境》-賴品超等、《克服內心的掙扎》-薩拉 、《苦難與盼望——聖經的遠象與人類的困境》、《跨文學理論》-艾德理 、《寬容的不寬容》-卡森、《狂飆後的微聲》-楊牧谷、《禮拜的更新》-胡忠銘、《歷史與啟示》-萊辛、《靈命更新禮讚》-尤金.畢德生、《靈命知多少》-林道亮、《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 、《聆聽神學言說的開端》-餘達心、《領袖的塑造》-殷思重 、《領袖的養成》-甘陵敦、《流浪的神》-康來昌 、《爐灰中的懊悔》-焦源濂、《路德兩個國度思想之主要內容及相互關係》-黃金斌、《律法與恩典》-唐佑之、《福音性小組查經》-李順長、《福音真意》-紀格睿、《附歸納法查經》-李林靜芝、《成熟之愛——夫妻間愛的秘訣》-麥道衛、《從新約聖經看靈恩運動》-王守仁、《從上帝的語言看人類的起源》-柯林斯、《恩典切中要害的時候》-特裡.詹森、《恩典作王》-畢哲思、《恩上加恩》-傅立德 、《恩怨情仇論舊約》-李思敬、《二十世紀天主教神學家》 、《返璞歸真》-威爾斯比 、《返璞歸真的牧養藝術》-畢德生、《分別為聖》-威爾斯比、《豐盛的恩典》-約翰.班揚、《服侍你的牧者》-韋格倫vs馬格林、《福音論——福音的內容與本質》-陳金獅 、《福音真意》-紀格睿 、《復和與更新》-楊牧谷、《更新的生命——十誡今意》、《關於「成聖」的99個問題》、《還我教會》-王利民、《合神心意的教會》、《合宜之分》、《何必上教會?》-楊腓力 、《後現代拜物教》-洛穎佳、《後現代神學》-遊冠輝、孫毅主編、《呼召與侍奉》-邱清萍、《花香滿徑》-巴克萊 、《婚前輔導》-葉高芳、《活出生命的色彩》-史多美.奧瑪森、《活出智慧》-威爾斯比、《活的隱喻》-保羅.利科、《基督教並不神秘》-託蘭德 、《基督教崇拜導論》-詹姆斯.懷特、《基督教文學》-梁工主編、《講道360》-奎克、《講道有方》-白嘉靈、《教會與國家》-奧裡維拉、《教牧與教會》-張子華、《教義的本質》-林貝克、《教育使命概論》-彭孝廉、《近代神學淺說》-威廉何登 、《精彩的基督化家庭》-蘇文隆vs麥維真、《敬拜迷宮》-保羅巴士敦、《敬拜人生》-夏中堅 、《九篇講章》-約翰梅森、《真理的裝備》-鮑會園、《真性真情》-唐慕華、《徵服黑暗使者》-科瑞福、《拯救與逍遙》-劉小楓、《正教的精神與靈性》-安東尼、《正義一元論——從民情到法政》-瀋陽、《政教的分立與制衡》-郭承天、《政治神學導論》-米高.奇雲、《炙熱的話語》-朋霍費爾、《中世紀神秘主義神學》、《尼西亞之前對傳統的神學解釋》、《改變生命的學習》-魏金生、《論基督徒》-漢斯昆、《論靈魂與復活》-尼薩的格列高利、《論摩西的生平》-洛菲、《幔子裂開》-吳存仁、《門徒的品格研經材料》-斯得克、《民間宗教》-陳潤堂、《牧養事奉的藝術篇系列》、《牧養新世代》、《牧養與輔導》、《你的神祗,我的上帝?》-歐力仁、《你心歸我——靈命增長的原則》-史珍玲、《你也能傳福音》-貝碧琦、《你也能自己研經》-楊瑞克、《你這屬神的人》-舒邦鐸、《女性主義與基督教要點指南》-琳恩.賈、《諾斯替宗教》-漢斯.約納斯、《徘徊於耶儒之間》-粱家麟、《潘霍華的心靈世界》-王貞文vs王召文、《潘霍華對生命的啟迪》、-黃德榮、《評介加爾文神學》-張麟至、《憑你恩言》-黃錫木vs郭鴻標、《璞玉待琢》-恩萊斯、《七十七個不上教會的理由》-李滿載、《騎士制度》-普雷斯蒂奇、《啟示錄的禱告》-吳羅瑜、《棄俗歸真》-司縕道、《清晨靈修操練》-紀威廉、《求真歸正》-柯思義、《趣味小組查經》-張修齊、《全民讀經法》-韓君時、《全人健康的教牧》-陳浩昌、《讓感覺跟著跑》-託馬斯、《饒恕原理》-科恩德、《人物與信仰》-馬雅各、《人怎樣認識神》-貝利.約翰、《人子之謎》-廖上信、《認識傳回耶路撒冷運動》-王美鍾、《認識基督教教義》-布魯斯.米爾恩、《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9個探險》-林鴻信、《認識神、等候神》-楊睿哲、《認識聖經文學》-郭秀娟、《認識天國法則》-麥斯.蒙洛、《認識現代神學》-赫莫特.帝利克、《認識新興教會》-卡森、《認識耶穌》-紀格睿、《認識耶穌的十堂課》-賴特、《認識應用教義學》-羅秉祥、《認識永生神》-法蘭士、《如何帶領初信者》、《如何明白神的旨意》、《如何認識和提升自己》-鄺炳釗、《如何研讀舊約》-梁潔瓊、《如何有效的運用時間》-殷思重、《如何做個成功的師母》-白露絲、《弱勢顯大能》-唐慕華、《三一神學》-莫特曼、《沙漠教父言行錄》、《山腰上的火炬——魯益師思想導讀》、《傷痛不代傳》-卡德等、《上帝的企管學》-史蒂文斯、《上帝說,我說,祂說》-梁家麟、《上帝與人間苦難》-溫偉耀、《上帝與新物理學》-保羅.戴維斯、《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萊特、《誰需要神學》-史丹尼.格蘭茲、《十字架之路——關於逼迫患難與門徒訓練的聖經神學》-格倫.彭納、《實踐神學大綱》-攀沾恩、《食經講道》-賴若瀚、《時空與道成肉身》-杜倫斯、《世界觀的革命——理解西方思想流變》-安德魯.霍菲克、《世界觀的交鋒》-陳慶真、《世界歷史與救贖》-卡爾.洛維特、《事奉的人生》-餘達vs馮蔭坤、《事奉神——基督徒的生活侍奉》-克蘭菲德、《守約的上帝》-傅立德、《受傷的牧者》-關費德、《受託神學》-康多能、《屬靈品格的建立》-曾立華、《屬靈人的再思》-饒孝伯、《思潮中的爭辯》-那榮諾、《斯託得教我們的事》-萊特、《死、永生、上帝》-舍勒、《四種愛》-路易士、《俗世同流》-韋約翰、《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唐慕華、《他是信實的》-胡恩德、《踏不死的麥種》-周學信、《天國奧秘的揭曉》-歐果維、《天主教的真相》-安克伯vs韋爾登、《天主教基本靈修》-陳文裕、《挑戰與承擔》-梁家麟、《鐵磨鐵信箱》-麥希曾、《聽屬靈偉人聲音》-華倫.魏斯比、《透視大陸教會異端問題》-趙天恩等、《圖文聖經外典》、《頑石點頭——彼得生平研究》-賴若翰、《忘我神學》-林鴻信、《危而不亂》-莫特拉姆、《偉大小孩養成術》-克勞德vs湯森德、《委身》-蘇穎睿、《無望世界真盼望》、-唐慕華、《喜歡讀舊約》-楊腓力、《鮮活故事——教會裡的牧養輔導》-甘東農、《現代語境與後現代中的基督教》-曾慶豹等、《像樣的教會管理》-劉忠明vs盧龍光合著、《邪惡與上帝的新世界》-賴特、《心入穆斯林——與穆斯林分享基督》-何西堅、《新千禧年宗教趨勢研究》-楊牧谷、《信徒為何離棄神》-陳國偉、《信心的跳躍》-愛德華.鮑迪、《信仰關鍵詞》-馬可.士伯格、《信仰與知識》-唐佑之、《信仰之根據》-孫世諤、《信耶穌得世福?》-康來昌、《行動的原點》-周學信、《幸福真諦——尋找人生真滿足》-侯士庭、《敘事虛構作品》-裡蒙凱南、《學生福音事工的推手》-艾得理vs韓寶璉、《學屬靈偉人榜樣》-華倫.魏斯比、《尋神啟示》-楊腓力、《耶路撒冷——聖約之城》-侯潔信、《耶穌傳》-趙紫宸、《耶穌的禱告風範》-瑪格麗特.麥德倫、《耶穌的故事》-威廉.帕森、《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段特隆.傑內特、《耶穌基督的復活》-黃子嘉、《耶穌基督的言與行》-潘傑德、《耶穌與非暴力》-溫克、《耶穌政治》-尤達、《耶穌穌的比喻》-康來昌、《一場政治交易的結果——教皇國的建立》-張堯娉、《一個都不能少》-蔡元雲、《一生渴慕神》-傅士德、《重建範型——21世紀科學與信仰》-丹尼斯.亞歷山大、《主的聲音》-高登.史密斯、《主日學達人》、《主耶穌的比喻》-斯諾德.格拉斯、《追隨基督》-朋霍費爾、《追尋呼召的探索之旅》-尤金.畢德生、《子女——惡夢?偶像?獎賞?》-林慈信、《宗教精神——路德與加爾文》-梅列日科夫斯基、《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劉小楓、《罪惡與救贖》-楊慧林、《罪與恩典》-馬克敏、《作基督的管家》-黃孝亮、《坐在拉比耶穌腳前》-司安妮、《做神學——一同走進處境神學》-羅利.葛林、《默想聖經人物》-華思德、《牧養與輔導》-祈連堡、《屬靈人與倪柝聲的三元人論》-梁家麟、《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頓、《宣教神學的聖經基礎》-賈禮榮、《在恩典中行進》-史蒂文.馬克威、《潘霍華的宗教觀》-徐四浪、《情慾天所賜》-黃偉康、《上帝與中國古人》-王敬之、《世界文化簡史》-拉爾夫.林頓、《憲章運動史》-甘米奇、《耶穌裹屍布之謎》-納瓦羅、《中國教會的現狀與未來》-張子華、《重申自由主義》-安東尼.德.雅賽、《桌上談》-馬丁.路德、《奧利金論聖經三重義》-高峰楓、《保羅遊址》-雷建華vs林澤超、《保羅與政治》、《悲傷輔導的原則》、《被釘十字架的上帝》-莫爾特曼、《不簡單的門徒》-馬克倫、《不可理喻的上帝》-杜博生 、《朝向整全神學思考》-郭鴻標、《衝突與融合——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集》-刑福增 、《崇拜歷久常新》-韋伯、《崇拜認古識今》-韋伯 、《出人意外的恩典》-傑瑞.席哲、《聖地風俗習慣》-韋捷、《聖經輔導入門》-偉恩等、-李曉濤、《聖經真的沒錯嗎?》-周功和、《聖經中的領導者 》- 吳獻章、《聖經中的希伯來人》-郜榮、《聖經中所有的比喻》-駱其雅、《聖靈工作的神學課程》-陳若愚、《聖靈洗》-霍安東、《聖靈的果子》-歐福娜、《師母手冊》-李美德、《詩篇365天靈修》-華倫.魏斯比、《十架牧養學》-陳濟民、《一生用心》-傅萊頓、《以基督為中心的婚禮》、《以西結的領導學》- 曾思翰、《以一不能蓋全》-葛瑞.麥金塔、《義人失足》-陸艾文、《異端辨惑》-蘇穎智、《異象的人生》-王永信、《意外之福》、《創造、立約與復和》-黃儀章、《唇齒相依的神國夥伴——教會與神學教育》-張慕暟、《次經概論》-馬有澡、《聰明讀經法》-理查.布裡格斯、《從基督教看中國孝道》-何世明、《從懼怕到信心》-凱樂斯、《從約翰福音看恩典的教義》-布魯斯、《達爾文與基要主義》-麥瑞爾.戴維斯、《但願婚前我知道——12件預備婚姻的大事》-蓋瑞查.普曼、《當衝突遇上和好》-鄧瑞強、《當代神學的公共性問題》-楊慧林、《當加爾文主義走樣》-康偉廷、《當耶穌遇上病了的教會》-趙崇明等、《當憂慮遇上平安》-蘇遠泰vs趙崇明、《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朋霍費爾、《殷勤治理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林德皓、《永活上帝生命主》-李錦綸、《勇守真道》-魏爾斯、《用我的一生》-高力富、《用新眼來光看耶穌與保羅》-葛德泰森、《幽谷之旅》-路易士、《有節制的生活》、《誘惑的超越》-戴夫.韓特、《與基督同行邁向十架》、《與神同行的領袖》-奧夫.艾克曼、《與屬靈偉人同行》-魏斯比、《預備成為幫助者》-黛比鉑爾、《圓滿生命的藍圖》、《約瑟傳略》-唐佑之、《約瑟夫著作精選》、《約在基督裡》-沈約翰、《再認識耶穌》-歐果維、《在愛裡說實話》-大衛.奧斯堡格、《在上帝與凱撒之間——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叢日雲、《早期基督教思想的精神——尋求上帝的面》-威爾肯、《早期基督教中的教義和哲學》、《哲理縱橫》-梁燕城、《哲人心語》-唐佑之、《哲學家與上帝——在信仰和理性的前沿》、《這是天父世界——創造論初探》-楊牧谷、《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劉小楓、《針鋒相對》-池迪克、《珍貴的片刻》-邁爾、《真理的教師——馬丁路德和他的世界》-格拉漢姆.湯姆凌、《安全感》-張曉風、《奔放的生命》-林曾秀芬、《奔向日出》-考門夫人、《布道要訣》-傅禮敦、《動物園中的祈禱室》-張曉風vs陳義仁、《都是恩典》-司布真、《發人深省問題》-帕特.羅伯遜、《基督教要理精華》-歐西紐vs吳維梁、《你也能帶領查經——小組查經帶領指南》-倪雅各vs顧傑克 、《神學大全》-託馬斯.阿奎那、《團契生活》-朋霍費爾、《獄中簡書》-朋霍費爾、《羅馬書注釋》-卡爾.巴特、《基督教教義學》-卡爾.巴特、《學耶穌領導》-肯.布蘭查、《對「時代主義論」的評析》-霍安東、《創世以來的奧秘——21世紀現代人須知》-孫大程、《創意聖經教學》-賴樂仁、《聖公會友的特色》-約翰.波特、《聖潔讓你想的不一樣》-畢哲思、《聖經和希臘主義的雙重視野——奧利金其人及神學思想》-章雪富、《聖經永活神的道》-滕慕理、《聖經與歐美作家作品》-梁工、《聖經文學文化詞典》-李曉濤、《迎向苦難的呼召》-楊錫鏘、《在神面前》-唐佑之、《在信仰之思的途中》-鄧紹光、《聖經的勞動觀》-查爾斯.漢迪、《獨樹一幟為基督》-南希、《被遺忘的神——扭轉對聖靈的忽略》-法蘭西斯

 

護教神學

 

1、護教神學各種派別

A、古典派代表人物

安瑟倫(Anselmus,約1033-1109)、託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等

 

B、證據派代表人物

諾曼.賈詩勒(Norman Geisler,1932-)、麥道衛(Josh MacDowell,1939-)、李德爾(Paul Little,1928-1975)、裡程(馮秉誠)、張鬱蘭等

 

C、前設派代表人物

範泰爾(Cornelius Van Til,1895-1987)、弗朗西斯. 薛華(Francis August Schaeffer,1912-1984)、邦森(Greg Bahnsen,1948-1995)、理察.伯瑞特(Richard L. Pratt)、約翰.弗瑞姆(John M. Frame)等

 

2、護教學薦讀書籍

《範泰爾德護教學》-邦森、《當代護教手冊》-賈詩勒、《護教學》-範泰爾、《前車可鑑》-薛華、《衛道學概論》-約翰.付瑞姆、《人文主義批判》-章力生、《你為何要信》-李德爾

 

3、護教學選讀書籍

《護教篇》-特土良、《理性的規避》-薛華、《基督教與西方文化》-艾伯特、《將人的心意奪回》-理察.伯瑞特、《鐵證待判》-麥道衛、《我為什麼信神》-範泰爾、《原道》-章力生、《總體辯道學》-章力生、《從懷疑到信仰》-桑安柱、《答覆你的問題》、《答妙貞十問》-龔天民、《給信仰的追尋者》-滕近輝、《別埋沒你的大腦》-斯託得、《為什麼良善的上帝容許苦難存在?》-科特.丁韓、《科學與救恩》-林治平 、《科學之思——科學家的人文反省》、《苦難與神的隱藏》 、《跨文化事奉錦囊》-周雅各、《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衝撞》、《明末清初基督教神哲學思想》、《永恆的問答》、《護教篇》-查士丁、《現代神學論評》-簡河培、《回到正統》-切斯特頓 、《異教徒》-切斯特頓、《別埋沒你的頭腦》-斯託得、《教我如何不信祂 》-史普羅、《基要主義與神的道》巴刻、《現代藝術與西方文化之死》-更新傳道會、《基督教與西方文化》-艾伯特.甘霖、《思潮中的爭辯——基督教世界觀的抉擇》-那榮諾、《本土神學批判》-章力生、《神,啟示,權威》-卡爾.亨利、《孤獨的神——後現代的福音派信仰危機》-衛爾斯、《科學創造論》亨利.莫瑞士、《似幻似真——評達文西密碼》、《基督教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意義》-卓新平、《基督教和近代中韓婦女運動》-裔昭印、《基督教歷代別異神學思想》-謝家樹 、《基督教思想中的傳統主義與激進主義》、《基督教文化面面觀》、《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龔天民、《基督教與世界宗教》-魏司堅、《基督教與現代神學思潮》- 包義森 、《基督教與現代哲學》-楊慶球 、《基督教與新神學》-梅欽 、《基督教與中國》-梁元生 、《基督教與中國近代化論集》-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社會變遷》-吳利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接觸點》、《人生100問》-寇爾森 、《如果沒有聖經》-甘雅各、《如果沒有耶穌》-甘雅各、《上帝尊貴的設計》-伯瑞特、《審判達爾文》-詹腓力、《創造論的明證——地球的起源》-葛蘭.麥可琳vs羅傑.奧克蘭vs萊利.麥可琳

 

 

類:教育

1、教育方法兩大類別

A、普遍基督教教育

B、基督教古典教育

 

2、古典教育薦讀書籍

《父母的職責》-萊爾、《向主內做父母的進一言》-賓克、《從聖經看古典教育》-羅伯特.布斯、《失落的學藝》-多蘿西.塞耶斯、《受教育》-卡羅琳.凱恩思、《基督教古典教育》-王怡vs蘇炳森等、《教學七律》-約翰.彌爾頓格裡高利、《改革宗傳統與古典教育》-捷克.腓利瑪、《基督教古典教育簡介》-佩林、《古典教育史(希臘卷與羅馬卷)》-伊雷內.馬魯、《人之廢》-路易斯、《靠主應許養育兒女》-周必克、《基督教教育》-雅各.W.畢克等

 

3、古典教育選讀書籍

《如何明智培養孩子成長》-克萊特.蘭伯爾、《子女心,父母情——從「心」教養孩子》-泰德.崔普、《兒童哲學——基礎理論教學方法之思辨與實證》- 梁瑞祥、《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勞特、《改變生命的教學》-韓君時 、《改革宗青少年聖經教義》、《孩子的心靈捕手》-吳淑玲、《基督徒的教育觀》、《靈命雕塑師——建立青少年的屬靈操練》、《牧養青少年的10大錯誤》、《傾聽孩子內心的風暴》-李黑妮、《如何建立孩子的靈性與品格》、《宗教教育的興起》-夏樂維、《不可不管教你的孩子》-布魯斯、《何謂基督教教育?》-魏司道、《21種教育思想》、《範泰爾論「基督教教育是適合聖約兒女的唯一教育」》、《青少年的壓力,我懂》-夏雅博vs韋夏凱曦、《幼兒教育概論》、《美國傳統古典學院是怎樣被瓦解的》-喬治.馬斯登、《與孩子過招》-陳德全、《與青少年零距離溝通》、《戰勝孩子的書寫困難》、《照聖經為青少年禱告》、《克服孩子的閱讀障礙》-黎程正家、《你們在教我孩子什麼》-葛羅絲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古典語言?》-雷立柏、《營造兒童復興事工》-朱施美妃

 

第四類:工具

 

《聖經研讀本》、《簡明聖經辭典》-嚴惠來等、《聖經疑難字字典》-童祝靈編、《新舊約聖經原文編號逐字中譯》、《聖經百科辭典》、《聖經研讀版新譯本》、《基督教神學手冊》-麥格拉思、《現代神學家》-福特編、《基督教原典菁華》-麥葛福、《清教徒神學》-周必克vs馬克.瓊斯、《基督教概論》-麥格拉斯、《為了上帝的榮耀——加爾文主義導論》-周必克、《聖經透析》-阿諾德vs亞伯勒、《聖經新辭典》、《聖經與神學大辭典》-盧龍光、《聖經人地名辭典》、《聖經百科全書》、《聖經串珠》、《慕迪神學手冊》-殷保羅、《劍橋基督教教義手冊》-根頓

相關焦點

  • 重磅推出《基督教學科通鑑——上部(聖學篇)》
    歷時近半年時間,耗費了大量精力,因工作太忙,總是無法一氣呵成,但雖然斷斷續續,時至今日,完整的《基督教學科通鑑》終於可以公布於眾。此通鑑基於「特殊啟示」→「普遍啟示」的基本原理,相信聖經為上帝「特殊啟示」的最高表達,而人類於幾千年歷史中在「普遍啟示」的光照下一切合乎真理的發現亦為不可規避的常識。因此,兼顧「神學」與「人文」則是本通鑑的顯著特徵。
  • 孫宏廣 | 《基督教學科通鑑》下部:世學篇
    歷時近半年時間,耗費了大量精力,因工作太忙,總是無法一氣呵成,但雖然斷斷續續,時至今日,完整的《基督教學科通鑑》終於可以公布於眾。此通鑑基於「特殊啟示」→「普遍啟示」的基本原理,相信聖經為上帝「特殊啟示」的最高表達,而人類於幾千年歷史中在「普遍啟示」的光照下一切合乎真理的發現亦為不可規避的常識。因此,兼顧「神學」與「人文」則是本通鑑的顯著特徵。
  • 重磅推出《基督教學科通鑑——下部(世學篇)》
    歷時近半年時間,耗費了大量精力,因工作太忙,總是無法一氣呵成,但雖然斷斷續續,時至今日,完整的《基督教學科通鑑》終於可以公布於眾。此通鑑基於「特殊啟示」→「普遍啟示」的基本原理,相信聖經為上帝「特殊啟示」的最高表達,而人類於幾千年歷史中在「普遍啟示」的光照下一切合乎真理的發現亦為不可規避的常識。因此,兼顧「神學」與「人文」則是本通鑑的顯著特徵。
  • 護教學系列講座(13-15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音頻連結↓基督教護教學發展脈絡———Frame)——《神學認識論》 往期連結—————————————護教學系列講座(1-3講)‖孫宏廣(內含音頻)護教學系列講座(4-6講)‖孫宏廣(內含音頻)護教學系列講座(7-9講)‖孫宏廣(內含音頻)護教學系列講座(10-12講)‖孫宏廣
  • 護教學系列講座(10-12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音頻連結↓基督教護教學發展脈絡———Frame)——《神學認識論》 往期連結—————————————護教學系列講座(1-3講)‖孫宏廣(內含音頻)護教學系列講座(4-6講)‖孫宏廣(內含音頻)護教學系列講座(7-9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延伸
  • 護教學系列講座(7-9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音頻連結↓基督教護教學發展脈絡———Frame)——《神學認識論》 往期連結—————————————護教學系列講座(1-3講)‖孫宏廣(內含音頻)護教學系列講座(4-6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延伸
  • 護教學系列講座(4-6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音頻連結↓基督教護教學發展脈絡———Frame)——《神學認識論》 往期連結—————————————護教學系列講座(1-3講)‖孫宏廣(內含音頻)    延伸
  • 關於釋經講道(傳道人必學課程)實踐篇‖孫宏廣
    上部主要講解釋經講道的一些原則,下部將探究釋經講道的具體實踐。全部內容歷時七個多鐘頭。課程採用的教材是桂丹諾博士的《從釋經到講道》一書。這是一本同類題材中集大成的著作,足以作為院校此科目的課本使用。由於此書篇幅頗長,實乃鴻篇巨製。因此,本人隨即提煉出此書的精要部分,再結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並匯成一些命題,構建一個框架,然後進行逐一講解。盼望此書與講解對您有所幫助。
  • 講座︱辛德勇:怎樣讀《通鑑》
    與這兩部書相比,張煦侯先生的《通鑑學》,是目前我所見到的一部論述最為詳明的《通鑑》導讀書籍了。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是怎樣讀《通鑑》?關於這一問題,我想先在張煦侯先生等人已有論述的基礎上,補充說明一下普通非專業讀者應該怎樣入門,即怎樣走近《通鑑》,怎樣走入《通鑑》一書。
  • 通鑑紀事本末(註譯本)全42卷 —— 治道盡在,鑑往知來
    以南宋史學家袁樞的歷史巨著《通鑑紀事本末》為藍本的大型古籍名著今注今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採用編年體,「或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讀者閱之不易。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材料全部來自《資治通鑑》。他將《資治通鑑》中依時間而散在諸卷的事件經過加以整合,一事一題、首尾完整、簡明扼要,創立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紀事本末體,問世以來深得歷代學者推崇。
  • 蘇登科《續資治通鑑長編》蘇姓史料
    《續資治通鑑長編》(下稱《長編》)是了解和研究北宋歷史最基本的史籍之一。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燾字仁甫,四川眉州丹稜人。該書仿司馬光著《資治通鑑》體例,斷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960年),迄於宋欽宗趙桓靖康(1127年),記北宋九朝168年事,歷時四十年,於淳熙十年(1183年)完稿,定名《續資治通鑑長編》。作者於正史、實錄、政書之外,凡家錄、野記,廣徵博採,校其同異,訂其疑誤,考證嚴謹,多有依據。凡記載不同者,則兩存是說,時附己見,以注文標出,為後人保留了大量的北宋史料。
  • 俞可平主編《政治通鑑》出版,探尋通鑑視野下的政治科學
    7月30日,《政治通鑑》新書發布會暨「通鑑視野下的政治科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北京大學教授俞可平等出席了新書發布會。據《政治通鑑》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俞可平介紹,啟動於2017年的「政治通鑑」是一項大型的政治學基礎研究工程,被列入北京大學「雙一流」專項資助計劃及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
  • 日本立教大學雖然是基督教大學 但是基督教專業並不多
    Okamoto:這個大學是日本的一所基督教大學。這個大學是不錯的,是基督教私立大學,成立很早,我學的是基督教科學。你好網:這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多嗎?關係如何,會互相照顧嗎?Okamoto:沒有聽說的人很多,但是聽了之後會覺得這也是一所綜合大學,基督教類的專業不多。你好網:你覺得這所學校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氛圍怎麼樣?
  • 基督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基督教主張一夫一妻,反對離婚,反對納妾,反對婚外戀情,反對同性戀,反對家庭暴力。基督教長期救濟難民,捐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送文化下鄉,辦希望工程, 阻止暴力,擁護和平,助人為樂。上帝是世界愛的精神財富。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新教於19世紀初傳入中國, 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大陸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基督教憑藉不平等條約獲得特權,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從東南地區少數口岸向我內地、邊境發展,在華活動的外國差會有130多個。由於傳教活動受到列強不平等條約保護,教會受外國差會控制,基督教在中國被稱為「洋教」,1949年僅有信徒70萬左右。
  • 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等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從羅馬天主教裡分離一部分,產生了「新教」(在中國習慣上稱為基督教)。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開始。
  • 日本留學 | ​國際基督教大學簡介
    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簡稱「ICU」,是位於日本東京都三鷹市的私立大學。
  • 泰國清萊國際基督教學校CRICS
    清萊基督教國際學校 (Chiang Rai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School,簡稱CRICS) 旨在提供優質、創新、負擔得起、以家庭為導向的英語基督教教育。招生不局限於基督教徒,但所有課程會融入基督教的世界觀,小學生需要參加每周4天聖經課。自1998年以來,清萊基督教國際學校就作為一個家庭學習社區存在,並於2012年被泰國政府正式承認為一所學校。清萊基督教國際學校是ACSI國際基督教學校聯盟、WASC美國西部院校協會成員。學校遵循美國課程。畢業生能夠具備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為進入海外學院或大學做好準備。
  • 【日本的大學】(十一)國際基督教大學:世界標準的「全人教育」
    1945年二戰結束後,作為對悲慘戰爭的反省和對下一代的責任,建立基於基督教精神的綜合大學的行動變得越來越具體,成立了創建委員會開始具體探討建校事宜。在1949年於靜岡縣御殿場市的YMCA東山莊舉行的大學組織協議會上,日美的基督教指導者通過了創辦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 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