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一、二線城市上還是由父、母、娃組成的「核心家庭」居多,但是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讓不少家庭不得不「請老將出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成了帶娃的「儲備軍」,「三代同堂」的情況越來越多,於是老人就撐起了帶孩子的重任,但是老人帶孩子也帶來了讓人忍俊不禁的趣事。
【案例】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一個爺爺陪孫子打點滴的趣事。事情是這樣的,孩子因為玩雪不小心著了涼,吃了兩天藥不見好,決定去醫院輸液。但是寶媽和寶爸都要上班,這麼點小事又不好意思請假,怎麼辦呢?寶媽靈機一動,決定讓爺爺去吧!
爺爺的歲數已然是古稀之年,眼瞅著快八十了,雖然平時看上去鶴髮童顏,身板還算硬實,寶媽和寶爸認為打針、換藥都是護士的事,就是帶孩子去醫院,陪孩子說說話,在哪待著不是待呢!雖然話是這麼說,但爺爺歲數畢竟不小了,於是就有了後面的趣事。
護士去查房的時候,令人忍俊不禁的場景出現了,孩子坐在椅子上默默的輸液,原本去陪孩子說話的爺爺卻已經躺在病床上鼾聲四起了。真不知道是爺爺照看孫子還是孫子照看爺爺。
查房護士問孩子為什麼自己不躺在床上,懂事的孩子說爺爺年紀大了,經常容易困,自己還小,坐一會兒也沒什麼事。當場的眾人都為孩子的一片孝心所感,紛紛舉起了大拇指。
網友們也都誇孩子懂事,並且理解老人的不易。但同時也甩給寶爸、寶媽不可逃避的問題,就是老人帶孩子的弊端,雖然看似省心省力了,但是這三大弊端也是家長不能不面對的事情。
一、體力受限,孩子不活潑
老人因為身體機能的衰老,體力明顯是跟不上年輕人的,孩子又不知愁,一天到晚活蹦亂跳的,帶著孩子玩一天,年輕人也累得走不動道。讓老人帶孩子玩,那就是馬車攆火車——跟不上溜啊。時間久了,孩子也就不樂意動了。
二、觀念陳舊,孩子不服氣
網絡上說三年一代溝,老人和孩子都快差出來六十歲了,那得多少個代溝啊?要是碰上孩子青春期,那更不服管了。
老人推崇節儉樸素、孩子崇尚張揚個性,天生就聊不來。要是硬由著老人,把孩子教成了「小老頭、小老太太」,家長心裡也未必好受吧?
三、隔輩親,容易溺愛孩子
這個現象在中國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我小時候一看電視,我爸就打我,我現在一不讓兒子看電視,我爸還打我。這是妥妥的大型「雙標」現場啊!
孩子闖了什麼禍,老人就成了「擋箭牌」,說孩子幾句,老人就說「你小時候還比不上他呢!」要是一直這麼下去,孩子不成「巨嬰」了嗎?
雖然老人帶孩子存在一些弊端,但也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像案例中小張的兒子那麼懂事,那麼孝順,跟小張爸爸平時的教育是離不開的。
我是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的人民教師,也是擁有一兒一女的80後寶媽。為你分享育兒路上的經驗和乾貨,助力你養育出馬爸爸嘴裡擁有「四商三觀三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