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網上爆火的一張照片引起了網友熱議,照片中一個老人躺在病床上,睡得正熟,但打點滴的並不是他,而是在病床旁坐在椅子上的小男孩,兩個一看很明顯是爺孫關係,不少網友猜測應該是孩子生病了,來醫院打點滴,爺爺過來照顧孩子,只是爺爺自己先累了,就躺在病床上睡著了。
孩子的媽媽原本只是想讓公公來幫自己照看一會兒,所以很快下班也趕來了,一進門就看到公公自己"霸佔"著病床位睡得好好的,而把生病的兒子放在一旁自己打點滴,媽媽當即表示有點生氣,畢竟孩子自己打點滴要是不注意看瓶身,很容易就會滴完藥物後倒回血,讓孩子獨自孤零零坐在角落,自己卻在一旁睡得正香,媽媽實在有點看不過去。
不過這張照片最引起討論的是這位孩子的表情,茫然無措的眼神不禁讓人捧腹,很多網友還在這張圖上惡搞。
針對這位"最懶爺爺",很多網友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網友調侃,這屆家長真難帶,但更多人還是可以理解爺爺照顧孩子累了,略作休息。
現在很多家庭生了小孩子後,由於需要負責其全家的經濟來源,很多家庭根本無法實現爸爸或者媽媽在家全職照顧孩子,必須夫妻二人都出去打工才足夠維持家庭的生計,這時候就必須要請求家裡老人的幫忙。
老人帶孩子的好處
能幫家長分擔一部分壓力老人幫忙帶孩子最直觀的就是能幫家裡的年輕人減輕一點壓力,因為年輕人不僅要外出賺錢,又要照顧家中的小孩,此時家中老人的幫忙就像及時雨,家長們不至於這麼忙,而且家中的老人是自己的親人,也會比較安心,這時候年輕人也才能無後顧之憂的衝刺事業,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
老人帶孩子的經驗豐富
老人雖然年老,體力比不上年輕人,但是他們卻累積了一生的經驗。老人們常說"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他們活到這個歲數,肯定擁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他們帶娃也比較有經驗,遇到突發情況時他們能比家長能好的照顧孩子。
老人的時間充裕,更有時間好好教育孩子
老人退休後普遍沒有什麼工作,每天空閒的時間比較多,而且年紀大後,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因此把孩子給老人帶,老人也更有時間好好的教育孩子,此外,年輕人外出奮鬥,沒時間陪在老人身邊,而孩子也比較活潑,能緩解老人的孤獨無聊。
帶孩子看著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長期照顧下來才能發現帶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像文中案例的爺爺其實也可以理解,照顧孩子累了想休息一會兒也無可厚非,年輕人年輕人應多體諒老人"帶娃不易"。
年輕人應多體諒老人"帶娃不易"
老人的體力不夠
有些家長會喜歡帶著孩子出去跑跑跳跳,做做運動,但是老人的身體比較脆弱,沒辦法做比較強烈的運動,而且老人體力不夠,帶孩子也會比較累,就如案例中的爺爺一樣,也經常需要休息,這時候年輕人應該體諒老人偶爾的照顧不周。
老人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後
很多老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比較落後,這是被很多年輕人詬病的。但年輕人也應該體諒老人養育孩子的時候已經是幾十年前,肯定與現在的教育方式有差別,如果老人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年輕人應該與老人進行探討而非著急否定,因為教育方式並非一成不變,也並非時興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有時候老人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的。
多感恩老人幫忙帶娃
老年生活本應該是退休安享晚年了,而且這時候他們的身體狀況也並不如前,但他們卻願意幫忙帶娃,很大原因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好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業,減輕子女帶娃的負擔,因此年輕人應該多肯定老人的付出,除了給他們的日常生活費,還應該在物質或者精神上補償他們。
任何人的幫助都不是無欲無求的,除了父母。照顧孩子本不是老人的責任,但他們只是考慮到子女的工作不方便,所以即使能力稍有虧欠也盡力幫忙,這時候作為子女,我們更應該要懂得感恩,懂得肯定老人的付出,表達自己老人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