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手工花燈、用仿真菜祭祖、去禮學堂上傳統課
馬年鬧元宵 玩出新風尚
南后街人山人海,有不少孩子手中都拿著花燈
小朋友們正在郎官巷的天后宮內動手製作花燈
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雕車香滿路,元宵佳節,各地是如何鬧元宵的?元宵當晚又有哪些盛況?且看本報各路記者的精彩報導。
三坊七巷:家人陪孩子現場自製花燈
本報訊(記者林娟/文陳騰健/圖)華燈初上,人潮不斷地從楊橋路和澳門路湧進南后街。即便今年南后街沒有花燈展會,遊客依然不減興致,攜家帶口一起來此過元宵。大家手提著各式燈籠,有卡通的大眼青蛙、憤怒的小鳥,也有傳統的兔子燈、狀元騎馬燈、蓮花燈、宮燈等等。
「一走進南后街,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味道,到處都是紅燈和臉。」家住南后街附近的吳小姐說,小時候每年元宵節都是父母帶著她逛燈會,現在長大了,平時工作又很忙,一直沒什麼時間陪伴父母。今天他們早早吃完團圓飯,選擇來到南后街好好陪著父母逛逛。
記者還發現,昨晚很大一部分遊客都是攜老帶幼的一家人,他們紛紛向記者表示,考慮到安全問題,選擇錯峰觀燈。
此外,昨日上午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辦了免費DIY花燈活動,在小朋友們的想像力下,憤怒的小鳥、大眼青蛙、小馬等大家熟悉的卡通燈籠一個個出現。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指導幫助下,裁剪自己喜歡的花燈圖案,自主製作完成。
正誼書院內進行的傳統禮儀表演
省少兒圖書館旁:正誼書院掀傳統文化風
本報訊(記者盧錦花劉雲鵬劉朔文/圖)昨日,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特別舉辦「慶元宵」吉彩燈籠手工活動,近40位孩子手畫燈籠,以低碳環保的形式度過了一個特色傳統節日。
當天上午10點,活動準時開始,孩子們最心動的還是「我手繪我燈」環節,他們利用美麗的色彩在燈籠上畫上了自己喜愛的圖案。今日下午3點,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還有一場製作燈籠的活動,歡迎小朋友積極參與哦!
昨晚在省少兒圖書館旁的正誼書院內,仿古私塾「禮學堂」的先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特別的傳統文化教學。此外,正誼書院內還有一場「鄉規民約、家規祖訓」的專題展和名家書畫展示,為這個元宵節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味。
江濱西大道:超萬人觀展,出動400多名交巡警
本報訊(記者翟星理徐瑩)昨晚6點半,江濱西大道6組元宵花燈同時亮起,吸引上萬名市民前來觀看。為了保證花燈展示區市民安全,江濱西大道等路段實行交通管制,原則上只允許公交車通行。
晚上6點半,執勤人員在楊橋西路與江濱西大道交叉口設置簡易路障,禁止除公交車之外的機動車輛通行。據現場民警介紹,從下午5點半到晚上6點半,「至少一萬人往這邊來,估計7點半的時候人是最多的。」
據了解,為確保燈會期間道路交通安全暢通,交巡警部門每天安排400多名交巡警,全力做好交通疏導工作。
兩馬鬧元宵:兩岸文藝匯演盛裝亮相
本報訊(見習記者林鴻胤)昨晚,位於東江濱公園的「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迎來了觀展高峰,不僅燈區內人頭攢動,燈區外的車流也排起了長隊。據了解,今年「兩馬」燈會全部觀展人數將達到20萬人,昨晚觀展人數是最多的一天。
據了解,本次「兩馬」燈會在昨晚全部結束,將於2月15日20時到2月16日上午8時對兩馬鬧元宵燈展進行拆除,屆時,馬尾江濱大道宗棠路口到鎮冰路口將臨時封閉。福州往馬尾方向的車輛可以走左側車道,馬尾往福州方向的車輛可以走輔道。
2月13日晚7點,「『兩馬同春鬧元宵』兩岸文藝匯演之夜」在馬祖南竿介壽堂開幕,在文藝匯演上,雙方各自表演了舞蹈、戲曲、樂器獨奏等節目,其中鱔溪十番閩劇樂團《跳加官》深受馬祖民眾喜愛,讓馬祖民眾對十番樂的詮釋有全新的體驗。
復初庵遊神隊伍中,幾位信眾正抬著臨水夫人的塑像
臺江區復池路:復初庵遊神,街坊們爭相祈福
昨日一早,福州臺江區復池路上的清代古蹟「福州第一庵」——復初庵,就迎來了福州城區各地的五靈公信眾。一百多人組成的遊神隊伍,從清早就開始張羅起他們的元宵遊神活動。
「我們這的遊神活動最特別的是『九將護駕』,九位將軍會拿著各自的法器,搖晃著帶鈴鐺的羽毛扇,跳起有節奏的舞蹈,一路護送神靈。」復初庵附近的原住民林知幹先生介紹。他說,每年正月十五元宵這天,他們抬著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的神像,從復初庵出發,沿著延平路,拐進亭前街,再穿到開智路、山邊街等小巷裡,挨家挨戶為大夥送吉利。
復初庵的兩位理事長陳玉英、鄭錦英,這天最忙。陳玉英說,正月,陳靖姑神像被人用敞篷大轎抬著,在喧天的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十番伬樂隊奏著樂曲,「呼哄班」鎮後,不時齊喊著「好啊」、「發財啊」、「風調雨順啊」、「鄉境平安啊」等吉語祥話,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
「老街就要被拆新建了,明年元宵就不知道還能不能看這熱鬧咯!」延平路上一家補鍋店的老師傅感慨。他說,每年元宵這天,他都要備好鞭炮和香,盼著遊神隊伍的鑼鼓聲。本報記者寇思琴/文陳騰健/圖
閩清縣梅城鎮北社許氏宗祠裡一盤逼真的五花肉
閩清縣梅城鎮:宗祠用仿真菜祭祖,環保又美觀
祭祖不用真菜用仿真菜,近年,這樣新潮的祭祀方式成了閩清縣梅城鎮元宵節祭祖新風尚。
昨日元宵佳節,晚上7點,閩清縣梅城鎮北社許氏宗祠迎來上千人潮,將宗祠擠得水洩不通,他們都是來看宗祠的元宵祭祖活動。
「哇,好豐盛好精緻!」帝王蟹,大龍蝦,豬蹄……上百道菜被保鮮膜包裹,整齊擺在神像前的桌子上。
精緻的菜餚令不少人偷偷地摸下菜餚的質感,「怎麼這麼硬?假的!」不少人摸後大呼被「騙」了!祭祖活動主要組織者許鴻興說,那些菜確實是假的,桌子上共有166道仿真菜,只有少數菜是真的。
說起這些仿真菜,許鴻興說,用仿真菜祭祖去年就有了,今年在去年108道的基礎上擴大規模。
仿真菜相比自家烹飪的外觀更加精緻好看,不過也有看熱鬧的人問:「這樣用假菜祭祖,算不算欺騙老祖宗?」
許鴻興說,元宵祭祖從1989年就有,當年許氏36戶每家最少10道菜,總共花了兩萬多元。此後二十多年,花費越來越多,要近八萬元。而菜在供桌上要擺三天,經常活動完了之後就餿掉了,為此他們才想出用仿真菜替代的方法。
而且,除了仿真菜,還是會有部分真菜搭配,這樣的方式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可。
嫁入許氏的謝女士說,她很贊同這樣的祭祖方式,既環保又美觀,還熱鬧。目前,這樣的祭祖方式已經在閩清縣梅城鎮其他宗祠間流行起來。本報記者葉佐溫/文陳騰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