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福州市荊溪鎮徐家村民俗「遊神」鬧元宵,祈福羊年五穀豐登、平安健康。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3月5日晚,福州市荊溪鎮徐家村民俗「遊神」鬧元宵,祈福羊年五穀豐登、平安健康。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3月5日晚,福州市荊溪鎮徐家村民俗「遊神」鬧元宵,祈福羊年五穀豐登、平安健康。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3月5日晚,福州市荊溪鎮徐家村民俗「遊神」鬧元宵,祈福羊年五穀豐登、平安健康。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圖為西寧民眾在西寧中心廣場欣賞花燈。3月5日正月農曆十五,青藏高原古城西寧市繁華地段擺放的各式花燈璀璨綻放、競相爭豔,當地民眾進入了花燈的海洋,漫步其間,令人流連忘返。 中新社發 胡貴龍 攝
圖為西寧民眾在西寧中心廣場欣賞花燈。3月5日正月農曆十五,青藏高原古城西寧市繁華地段擺放的各式花燈璀璨綻放、競相爭豔,當地民眾進入了花燈的海洋,漫步其間,令人流連忘返。 中新社發 胡貴龍 攝
圖為設置在西寧中心廣場欣賞花燈。3月5日正月農曆十五,青藏高原古城西寧市繁華地段擺放的各式花燈璀璨綻放、競相爭豔,當地民眾進入了花燈的海洋,漫步其間,令人流連忘返。 中新社發 胡貴龍 攝
3月5日元宵夜,各色彩燈把濟南趵突泉畔裝扮得流光溢彩,吸引數萬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燈賞泉。 中新社發 張勇 攝
3月5日元宵夜,各色彩燈把濟南趵突泉畔裝扮得流光溢彩,吸引數萬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燈賞泉。 中新社發 張勇 攝
3月5日元宵夜,各色彩燈把濟南趵突泉畔裝扮得流光溢彩,吸引數萬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燈賞泉。 中新社發 張勇 攝
3月5日元宵夜,各色彩燈把濟南趵突泉畔裝扮得流光溢彩,吸引數萬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燈賞泉。 中新社發 張勇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寒風瑟瑟,青海省會西寧近萬名市民在寒風中欣賞花燈。據記者了解,西寧市四區三縣都設置了燈會布點,為市民賞燈提供方便。 中新社發 孫睿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寒風瑟瑟,青海省會西寧近萬名市民在寒風中欣賞花燈。據記者了解,西寧市四區三縣都設置了燈會布點,為市民賞燈提供方便。中新社發 孫睿 攝
3月5日元宵佳節之夜,在湘粵交界的湖南省宜章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章夜故事」精彩上演。「宜章夜故事」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每到佳節,當地人都製作自家信奉的保護神,並高高抬起走街串巷,以祈福來年商業興旺財源廣進。2010年,「宜章夜故事」被錄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夜故事《趙子龍》。 中新社發 鄧加亮 攝
3月5日元宵佳節之夜,在湘粵交界的湖南省宜章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章夜故事」精彩上演。「宜章夜故事」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每到佳節,當地人都製作自家信奉的保護神,並高高抬起走街串巷,以祈福來年商業興旺財源廣進。2010年,「宜章夜故事」被錄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新社發 鄧加亮 攝
3月5日晚,山西太原民眾觀賞花燈。當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這一天中國民眾有鬧元宵賞花燈的傳統。在山西太原鬧市街頭隨處可見各式花燈,吸引了眾多民眾。 中新社發 張雲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正值一年一度元宵佳節賞花燈之際,甘肅平涼市鬧市區的公園以及沿街路邊,均被布置得煥然一新,大小花燈、中國結共計萬餘盞。其中以「羊」為代表的「三陽開泰」、「羊羔跪乳」、「福羊報喜」等系列的花燈惟妙惟肖,最引人關注,民眾紛紛走出家門賞燈、拍照留影。鄭兵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正值一年一度元宵佳節賞花燈之際,甘肅平涼市鬧市區的公園以及沿街路邊,均被布置得煥然一新,大小花燈、中國結共計萬餘盞。其中以「羊」為代表的「三陽開泰」、「羊羔跪乳」、「福羊報喜」等系列的花燈惟妙惟肖,最引人關注,民眾紛紛走出家門賞燈、拍照留影。鄭兵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甘肅清水縣劉莊村民準備道具,畫臉譜,開始一年一度的高蹺表演,他們踏著瑞雪,串巷入戶,祈福來年萬事如意。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難度較高,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表演者腿綁高蹺,在鑼鼓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高蹺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作為道具,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楊兆康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甘肅清水縣劉莊村民準備道具,畫臉譜,開始一年一度的高蹺表演,他們踏著瑞雪,串巷入戶,祈福來年萬事如意。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難度較高,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表演者腿綁高蹺,在鑼鼓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高蹺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作為道具,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楊兆康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甘肅清水縣劉莊村民準備道具,畫臉譜,開始一年一度的高蹺表演,他們踏著瑞雪,串巷入戶,祈福來年萬事如意。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難度較高,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表演者腿綁高蹺,在鑼鼓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高蹺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作為道具,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楊兆康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甘肅清水縣劉莊村民準備道具,畫臉譜,開始一年一度的高蹺表演,他們踏著瑞雪,串巷入戶,祈福來年萬事如意。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難度較高,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表演者腿綁高蹺,在鑼鼓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高蹺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作為道具,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楊兆康 攝
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甘肅清水縣劉莊村民準備道具,畫臉譜,開始一年一度的高蹺表演,他們踏著瑞雪,串巷入戶,祈福來年萬事如意。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難度較高,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表演者腿綁高蹺,在鑼鼓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高蹺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作為道具,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楊兆康 攝
3月5日元宵夜,廣東省豐順縣埔寨鎮,傳承200多年的傳統民俗,熱鬧舉行「燒火龍」鬧元宵活動。 當夜4條「火龍」輪番上陣,精採表演,「火龍」最長約30米,由50名年輕體壯的男漢,赤膊上陣,雙手高摯,快速飛舞,「火龍」吐焰,煙花沖天,極為壯觀。山坡廣場人山人海,歡呼喝採聲,煙花爆竹聲,震耳欲聾。專程從香港深圳等遠地趕來的遊客,以及周邊群眾約六萬人觀看「燒龍」盛況。 中新社發 GD黃少華 攝
3月5日元宵夜,廣東省豐順縣埔寨鎮,傳承200多年的傳統民俗,熱鬧舉行「燒火龍」鬧元宵活動。 中新社發 GD黃少華 攝
3月5日元宵夜,廣東省豐順縣埔寨鎮,傳承200多年的傳統民俗,熱鬧舉行「燒火龍」鬧元宵活動。 中新社發 GD黃少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