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5月10日,位於湖南省會同縣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官舟村熱鬧非凡。一群身披披風的小朋友,提著紅燈籠,在村裡行走。他們在邀請村裡的鄉賢、長者,參加「官舟學堂」的發布會暨首屆官舟「遊神節」。
官舟村是該縣知名的全國傳統村落。「官舟學堂」是廣州美術學院李健副教授所帶領的「藝術鄉建」畢業設計課題組,與官舟籍的青年作家胡慧玲、青年藝術家胡熙等鄉賢群體合作開展的公益美育平臺,設立和推出了書法課、美術課、科普課、茶藝課、舞獅課、籃球課、雕塑課、閱讀寫作課等一系列美育課程,針對近年來官舟村日益嚴重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讓厭學的孩子們重新找到學習的樂趣,並幫助他們建立對家鄉文化的自信,更好地承擔起傳承官舟文脈的責任。
孩子們的詩
在李健團隊所設計的方案中,官舟村裡的各路「達人」成為「官舟學堂」的特約導師。值得一提的是,導師群裡不僅有來自書法、文學、科學等「高雅」文化領域的,還有「養牛」、「種葡萄」、等日常生產方面的達人,擁有不同專業知識的官舟鄉賢通過官舟公益教育平臺,能發揮其技能特長,為留守兒童提供內容豐富的素質教育和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各路「達人」是「官舟學堂」的特約導師
「遊神節」是「官舟學堂」與當地鄉賢群體發起倡導的新民俗,以宣揚地方文化的美育模式,表彰鄉賢達人,鼓勵更多有才能的官舟鄉賢加入公益教育。當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得到全村人的尊重,也為官舟孩子們樹立了全新的教育價值觀,拓展鄉村孩子的美育素養範圍和知識體系。
「官舟學堂」的營建,不僅創作形成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兒童藝術作品及鄉村文化藝術成果,同時帶動了該村村民整理挖潛該村人文資源,激發了該村村民學習、探究該村人文資源以及對其進行再生產的濃厚興趣,讓所有參與者都處於一個開放性的社會協作網絡中,重新審視和構建安樂、祥和的「美麗鄉愁」,並基於鄉情和地方文化自信,在藝術行動的推動下,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力量推動下,在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帶動下,建立起一種跨越血緣宗族關係、超脫利益糾葛歷史包袱的「新」鄉村聯合體。
這樣的社會組織,也許將更好地帶動官舟村走向振興。
[來源:聞道中國]
關鍵詞 >> 遊神節日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