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物是一屆奧運會視覺形象系統的重要元素,用一種可以觸及的方式來展現主辦國歷史、文化與自然元素。自1976年第一個冬奧會官方吉祥物誕生以來,在過去的十二屆冬奧會中,組委會共推出了23個吉祥物,其中以動物為形象的吉祥物16個,佔比約70%。圖為2022年北京冬帕運會吉祥物「雪容融」。北京冬奧組委 供圖??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點亮紅燈籠——北京冬帕運會吉祥物「雪容融」的創作故事
新華社記者姬燁 汪湧 王夢
與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不同的是,北京冬帕運會吉祥物「雪容融」的燈籠造型,一開始就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創意。這源於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本科生薑宇帆對家鄉年味兒的印象。
這位小姑娘的家位於小興安嶺深處的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每逢過年,這座小縣城都會被濃濃的節日氛圍包裹,街巷樓宇間,紅紅的燈籠高高掛起,是最常見的景象。「我最開始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設計了麋鹿形象,但截稿前三天,(產品設計專業的)馮犇湲老師發現同學提交的作品多以麋鹿為主,於是讓我臨時更換方案、重新設計,最後想出了中國結和紅燈籠的創意。」姜宇帆說,「這兩個形象特別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也傳遞出喜慶的寓意。」
在評審時,中國結和紅燈籠的創意入圍前十,被確定繼續深化修改。當知道學校有作品進入前十之後,吉林藝術學院校長郭春方十分感慨。2018年9月21日冬奧組委來校宣講之後,他迅速組織開展設計工作,如今,努力得到了回報,很欣慰。但專家們給的意見是「僅保留原創屬性,重新設計形象」。這也就意味著,除了保留「燈籠」這一角色屬性外,整體形象設計都要從零開始。
出於保密需要,設計團隊將位於學校校園後側居民區中的一間吉藝專家公寓作為工作室,這間100多平方米的公寓,見證了冬帕運會吉祥物誕生的全過程。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吳軼博說,在前期修改階段,她每周都要來冬奧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個多月裡,她從長春往返北京多達30多次,從首都機場到首鋼的「兩點一線」成了她對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藝設計團隊面臨的任務除了為燈籠形象加入多樣化屬性,將其擬人化,賦予其生命,還要將其與奧運結合,這需要多方面的學習和打磨。於是,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學副院長金巍特意買了個燈籠掛在工作室,讓團隊成員每天觀察,每天琢磨。與此同時,所有團隊成員把冬奧組委的宣講錄像看了一遍又一遍,還上網查詢,「惡補」奧運及相關知識,感悟和尋找奧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結合點。「這對我們是一個寶貴經驗。」金巍說。
2月下旬,北京冬奧組委專家組經討論研究決定,取消中國結的進一步修改,讓團隊主攻燈籠形象的完善設計。4月初,燈籠形象已基本確定,吉藝設計團隊需要遞交完整的文化闡釋方案。
「這個階段也是團隊最迷茫和煎熬的階段。」郭春方說,「一開始是將吉祥物的屬性與鹿結合,我們嘗試過加鹿角、紅鼻頭,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文化闡釋,大概有近1個月的時間,我們做了各種嘗試,感覺路走不通了。」
設計團隊每天都在不斷嘗試和自我否定之間徘徊,就在這一膠著階段,修改專家組感受到了團隊的迷茫,並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雙方多次溝通和嘗試之後,鹿的屬性被放棄,體現「雙奧之城」的天壇、鴿子、長城以及如意(冬奧會跳臺滑雪場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現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設計會有靈感閃現的剎那,但更多的是反覆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塊勾勒出它的臉龐,為了最真實的效果,設計團隊在冬天專門往牆上隨意扔了許多雪塊,之後再把牆上的形態具象化;而為了展現「雪容融」紅紅的臉龐、彎彎的嘴角,團隊也做了許多微調。
6月15日,吉藝設計團隊收到了冬奧組委製作模型的新任務,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團隊決定自行完成模型製作。於是,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又變成了臨時模型加工廠,3平方米的陽臺被改裝成噴漆房,團隊成員開始學習新本領,分別進行建模、抽殼、3D列印、打磨、噴漆等工作,每個人都身兼多職。
接下來的7、8月,團隊在冬奧組委專家組的指導下,又完成了表情包、運動形態、冬奧景觀應用設計等諸多工作。「團隊在修改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後期應用,儘可能多地增加應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兩旁和廣告牌的展示效果,還有衍生品的效果,像檯燈、手錶等等,都在我們考慮範疇。」吳軼博說,「燈籠本身是可以發光的,可以帶來溫暖、傳遞力量,這和冬帕運會的理念非常契合。」
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副院長矯強被團隊成員暱稱為「哆啦A夢」,他雖然外表憨厚粗獷,但筆觸卻非常細膩,但凡有了創意,他總能迅速勾勒出草圖供大家討論。
矯強的孩子無人照看,他將女兒帶到項目組度過了寒暑假。林存真回憶說:「有一次看到『雪容融』抱著雪人的表情包設計,非常可愛,後來才知道是大矯老師(矯強)做的,這與他本人的形象形成了反差萌。而大矯老師則說,在創作這個的時候,他想的是自己的女兒。」
在給這件作品起名時,考慮到與「冰墩墩」對仗,採用了「雪」字對「冰」字,有「瑞雪兆豐年」之意,而燈籠給人以暖融融的感覺,為了體現包容和交流,採用了「容」和「融」字。
吉祥物正式發布前夕,在北京冬奧組委聯合泵站5樓辦公室,當郭春方率領的設計團隊被告知「雪容融」被確定為北京冬帕運會吉祥物時,郭春方和團隊成員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經歷那麼多的過程,方案跌宕起伏,對我們團隊來說是一生難忘的歷練。」郭春方說,「吉林人民熱愛冰雪運動,期盼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辦,我們吉藝人能為此做一份貢獻,感到非常光榮。」
初始創意提出者姜宇帆則說:「這次經歷對我未來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金巍感慨說:「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時候真的感到山窮水盡了,是領導和專家老師一次次鼓勵,我們才堅持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