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為美國《科學》雜誌撰寫社論本報約請專家為社論部分名詞作...

2020-12-17 光明網

本報訊世界著名的美國《科學》雜誌6月3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刊登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為該雜誌撰寫的社論《科學在中國:意義與承諾》。本報約請科技部專家對社論中的部分名詞作了解釋(以新華社播發的社論名詞出現先後為序)。

思維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而思維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自身學習、認知和思維的規律。錢學森歸納出思維科學是研究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超感覺思維範疇的學科。

「好奇心驅動的研究」

「好奇心驅動的研究」(Curiosity-Research)在中國又稱為「自由探索的研究」,通常指尋求一般的科學理解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不是為了解決某些事先確定的社會或經濟問題。這類研究包括科學的整個領域,所支持的研究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出對經濟發展有什麼貢獻。

動植物基因

動物或植物的遺傳物質,其本質為DNA。動植物在基因結構上是一致的,只是因動物和植物的種類不同,基因的數目、排列和參與的代謝途徑、功能也不同。動植物的性狀由其基因所決定。

水稻基因的重組和轉移

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將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導入水稻,使水稻具備新的性狀,如提高產量和品質、抗病蟲害、抗鹽鹼等。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AI,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哲學的交叉學科。人工智慧的研究課題涵蓋面很廣,從機器視覺到專家系統,包括了許多不同的領域。其中共同的基本特點是讓機器學會「思考」(Thinking)。

生態科學

研究各種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科學。

凝聚態物理

凝聚態物理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研究固體、液體及軟物質、稠密氣體、等離子體以及超流體等的一門科學。研究對象包括從平衡態到非平衡態、從周期到非周期、從高維到低維、從線體系到非線體系、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硬物質到軟物質、從非生命體系到生命的體系等。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社論呼籲:「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
    世界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網站4月7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各國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少數政客卻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量美歐媒體、專家學者都認為,汙名化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會助長排外與種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
  • 《科學》社論:確保數據有最大可獲取性
    《科學》社論:確保數據有最大可獲取性 然而他卻發現了一個災難。自從JADE實驗結束、實驗經費中止後,這些數據就分散到了世界各地,而且是隨意儲存在老舊的磁帶上。JADE實驗的數據尤為典型:由於習慣於大型合作且很快轉向更大更好的機器,粒子物理學家們並沒有儲存和分享數據的標準格式。畢史克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再加上諸多幸運,終於重建了這些數據。 然而,新問題又出現了。
  • 《自然》社論對2020年的回顧
    從COVID大流行到重大的美國大選,《自然》的社論提供了一個視角,可以通過它觀看不平凡的一年。自然》社論對2020年的回顧病毒誕生:從病人樣本中分離出的嚴重感染SARS-CoV-2病毒顆粒(橙色)的垂死細胞(綠色)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
  • 《紐約時報》社論競賽即將開始報名!
    根據美國核心課程標準的要求,議論文寫作在美國高中課程大綱中佔據越來越突出的位置,所以寫作技能成為美國招生官非常看重的「百搭」(沒有專業限制)學術能力。或者其他相關問題,以證據為基礎寫一篇說服性文章,就像紐約時報每天發表的社論一樣,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消息來源拓寬自己的新聞渠道,了解對所選問題提供各種觀點的消息來源。
  • 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學界人士認為,這一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社論還建議,下一階段應進一步通過多學科交叉,包括信息科學、系統生物學、複雜性科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更好地研究中藥的多組分、質量控制和多靶點效應,繼續發展古老的中醫藥,為人類健康做出新的貢獻。
  • 175年來首次,《科學美國人》雜誌就大選「站隊」
    175年來首次,《科學美國人》雜誌就大選「站隊」 《科學美國人》雜誌15日宣布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背書,理由是拜登提出的衛生、經濟和環境計劃「基於事實」,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德
  • 社論造句和解釋_社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社論(shè lùn)。也叫社評。在自己的報刊上公開發表代表編輯部意見的指導性言論,內容大多是評述當前重大的社會問題或重要事件,表明報刊的立場和主張。社論參考例句:1、這篇社論文筆甚佳,美中不足的是立場不夠公正。2、今天各家報紙都刊載了有關選舉的社論,內容都相當精彩。3、這篇社論對問題的分析真是鞭辟入裡。
  • 打破200多年傳統,美國著名醫學雜誌呼籲,投票罷免美國領導層
    撰文:佳華 編輯:小懶 川普總統遭遇世界權威醫學雜誌破天荒的公開炮轟!這一雜誌第一次公開宣布,請美國人通過投票,將川普從總統寶座上"請走"。
  • 175年來首次為總統候選人背書!《科學美國人》發文支持拜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站9月15日報導,《科學美國人》雜誌周二宣布,將支持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這是該雜誌175年歷史上的首次背書——而不是因對科學不屑一顧而遭到批評的唐納·川普總統。雜誌的編輯們寫道:「證據和科學表明,唐納·川普嚴重損害了美國和美國人民——因為他拒絕證據和科學。
  • 奈及利亞主流媒體發表社論堅定支持中國抗擊疫情
    人民網阿布賈2月6日電(記者 姜宣) 5日,奈及利亞主流大報《領導者報》發表社論高度評價中國全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表示該報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疫情,呼籲奈及利亞政府積極學習中國經驗,有效應對拉沙熱等傳染病。
  • 美媒社論:中國史無前例崛起讓世界受益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30日發表社論稱,中國史無前例的崛起讓世界受益。這篇社論指出,中國的崛起幾乎史無前例。美國和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社論稱,許多中國人認為,這一切意味著中國重返其在全球事務中應有的重要地位。社論指出,不認為中國經濟必須與美國經濟脫鉤,也不認為中國必須像蘇聯一樣「受到遏制」。社論稱,中國經濟如果陷入衰退,不可能不給美國工人和企業造成破壞性後果。
  • NO.35評論類型(1):無可比擬的社論社評
    後續的評論類型,斌老師打算從社論社評、時評快評、記者手記、來論來信、思想論壇、散文隨筆、圖片評論、網絡微評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講解。今天開講的是社論社評。社論社評是媒體自身立場、追求、見解的對外呈現,往往規格高且隆重,話題大且莊嚴,觀照國計民生,體察黨是國事,洞悉國內外形勢,響應特殊時間點需要。
  • 世界頂級科學雜誌在大選前公開站隊,政治扭曲了科學的中立?
    其中,《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和《自然》更是發表聯名社論,譴責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毀壞科學和民主制度的若干行為,明確表態支持民主黨人拜登。近幾十年來,這種現象極為罕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主編埃裡克·魯賓(Eric Rubin)說,這是創刊208年以來第四次全體編輯署名的社論,也是第一篇有關政治和選舉的文章。
  • 《科學》雜誌總編輯社論:川普撒謊了,使得無數美國人因此喪命
    當地時間9月11日,《科學》雜誌發表總編輯霍爾頓·索普社論文章,直言美國總統川普在(涉及新冠病毒的)科學問題上撒謊了。索普在文章中指出,當川普今年二至三月在公眾場合談及新冠疫情時,科學家們都對其顯然缺乏對病毒威脅的認知感到擔憂。
  • 啥叫評論以及財新周刊元旦社論
    社論是新聞評論的一種,是報紙編輯部就重大問題發表的社論,從理論高度強調新聞報導的典型意義,是最為重要的新聞評論和輿論工具。在英文中,社論稱Leader。又稱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總編評論文章」,後者則有「首席評論文章」之意。
  • 英媒社論偏頗遭網民批駁 站在日本立場妄責中國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記者 胡錦洋 陳宗侖】「中國應該停止對日本施壓」,英國《金融時報》26日刊發以此為題的社論,這一立場引發英國國內外眾多網民的熱議。許多人認為,文章的觀點有失偏頗,更多的是站在日本的立場上說話,而且關鍵是,文章所有的論述和結論都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前提。釣魚島原本屬於中國的,卻被作者「張冠李戴」。
  • 彭博社論:美考慮進一步限制中國科技企業是望月空吠
    彭博社論:美考慮進一步限制中國科技企業是望月空吠
  • 為兒童權益打造更堅固的「護城河」|新京報社論
    為祖國未來開啟法律之門,不斷延伸兒童權益保護「邊界」,對於億萬兒童來說,這是一份最有意義、也最有分量的節日禮物。▲資料圖。圖文無關。圖/新京報網文 | 社論又到兒童節,這個屬於億萬少年兒童的盛大節日。「六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少年兒童,強調「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鍊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並「向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