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官方德國院校排名

2020-12-15 搜狐


  「2008留學季」搜狐訪談實錄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

  訪談時間: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16:00——17:00
  訪談地點:北京•搜狐網絡大廈•演播室
  對話嘉賓:金貞善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顧問

  搜狐教育頻道、搜狐出國頻道作為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的官方門戶網站網絡支持單位,在此次2008留學「春季盛宴」中推出了一系列的自有策劃,並榮幸地請到了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顧問金貞善女士於2月29日做客搜狐演播室,為廣大網友介紹此次德國國家展團的參展特色以及德國的高等教育體制、德國留學新政等方面信息指導,歡迎您的到來!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顧問金貞善
做客搜狐嘉賓聊天室

  德國參展主題「在德國學習與研究」

  搜狐出國主持人許曉書:在2008年第13屆中國國際教育展開幕之際,有請嘉賓對此次德國院校的參展特色提前為我們作個介紹。

  金貞善(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顧問):本次展會我們將聯合德國使館留德人員審核部設置一個大型展臺,主題是「在德國學習與研究」 。屆時還有來自兩所德國著名高校柏林自由大學和耶拿大學的代表在我們的展臺上為來訪者提供諮詢。我們還將參加上海廣州地區的展會。但是本次沒有單獨的德國大學參展。一般來說每年我們只組織一個大型的德國高校代表團赴中國參展,通常都是參加每年秋季的展會。

(責任編輯:許曉書)

相關焦點

  • 外國語學院與德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 聯合舉辦「2015年DAAD...
    11月20日至25日,外國語學院與德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聯合舉辦「2015年DAAD講師年會」,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蒙古高校從事德育教學的60餘位DAAD教師參加此次年會。年會開幕式於11月21日上午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第二會議室舉行,開幕式由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駐京辦事處辦公室負責人、在中國人民大學德語系任教的DAAD教師Almut Klepper-Pang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查顯友、外國語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建平、德國駐華使館文化處負責人Catrin Czyganowski、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駐京辦事處主任Schmidt-Dörr在開幕式上致辭。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代表在我校舉辦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6日電 (通訊員 馬穎) 近日,DAAD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代表通過此次與專家們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對留學德國的相關程序和條件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簡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簡稱DAAD, 成立於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來訪
    近日,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克裡斯蒂安•博德(Christian Bode)博士與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中國處處長奧蘇姍(Susanne Otte)女士一行訪問同濟大學。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先後會見代表團。外事辦公室與中德學院相關人員陪同會見。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代表團來訪
    3月24日下午,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亞洲區主任Nina Lemmens博士、駐北京辦事處主任Stefan Hase-Bergen博士與獎學金項目負責人鄭怡一行5人來訪我校。我校國際處處長豐鎮平、研究生院副院長何茂剛、科研院基礎研究與海外項目辦公室副主任楊志懋等在科學館201與Lemmens博士一行進行了座談交流,共同探討加強DAAD在與我校的博士生培養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合作。
  • 蘭州教育基地成功舉辦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報告會
    9月26日下午,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專題講座報告會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召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駐京辦事處獎學金項目負責人馬博婧女士、德國耶拿大學駐京聯絡官鄭怡女士到場作了報告,來自蘭州地區各研究所的60餘名研究生與科研人員聆聽了報告會,報告會由中科院蘭州教育基地辦公室主任金健主持。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中德雙碩士學位項目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中德雙碩士學位項目  天津外國語大學和西薩克森茨維考應用科技大學共同規劃的國際雙學位課程旨在傳授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在學程中,德國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學習,一學年在德國,一學年在中國。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項目簡章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項目簡章 http://liuxue.eol.cn  來源:  作者:  2001-01-01  大 中 小       根據中德兩國政府文化交流計劃
  • 法學院林嘉教授赴德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應德國明斯特大學法學院院長Heinz-Dietrich Steinmeyer教授以及德國馬普社會法研究所所長Ulrich Becker教授的邀請,並獲得德意志文化交流中心的項目資助,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林嘉教授於7月15日至27日赴德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 德國學術交流中心資助北大德國研究中心 項目今日啟動
    2005/09/22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君揚 27日下午,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項目啟動儀式在百年講堂多功能廳舉行
  • 2019年「一帶一路」德國和波蘭院校合作交流項目
    2019年「一帶一路」德國和波蘭院校合作交流項目通知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協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院校國際交流活動,培養更多全方位國際化人才,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培訓中心依託自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資源優勢和國際項目經驗,積極協助全國各院校深入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國家各高校的對接與合作,力爭為中國院校搭建更多的海外合作平臺,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 德國大學排名
    我們不妨把大學排名作為參考的一種。由於評判標準的不同,排名也會有所不同,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最新的QS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是三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之一,重視大學聲譽指標。其指標體系中學術聲譽調查佔40%權重、僱主聲譽調查佔10%、師生比佔20%、師均引用次數佔20%、國際學生比例和國際教師比例各佔5%。)
  • 使館系列訪談:留學德國 根據專業排名選學校
    有留學夢的網友們可不要錯過這個絕好的機會,你不僅可以接觸到各國使館教育官員,還可以和諸多海外院校的招生官直接溝通。網易教育作為全程的媒體支持將開啟使館系列訪談,為您解讀各國留學政策,探索最新的變化。本期為您解讀德國最新留學政策。
  • 帶你一起走近「DAA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
    通過與紐約的國際教育協會協作, 他們在海德堡建立了一個負責政治學學科交流的辦公室,稱作學術交流中心(Akademische Austauschdienst -- AAD)。起初 AAD只為社會和政治科學的學生們提供國際交流的獎學金(如今 DAAD所資助的學生學者已經涵蓋了各個學科)。此後的幾年裡,AAD相繼與英國和法國建立合作關係。
  • 強大的德意志戰車:昔日世界學術中心柏林大學到底有多牛?
    在德國首都柏林的菩提樹下大街附近,民宅林立,商業街繁盛,遊客卻能被另一番景象所吸引。這裡坐落著德國的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以及腓特烈大帝銅像,附近有洪堡兄弟的雕像——這裡就是昔日風光無限,曾經被譽為「世界學術中心」的柏林大學所在地。
  • 【留學德國】再會德意志---萊比錫大學交流心得
    距離第一次去德國交流三年後,今年終於又等來了交流的機會,這幾乎是研究生生活中最讓我期待的事情了。這次交流的學校是萊比錫大學。
  • 《2020德國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最愛工科,研究生佔比高
    》,結合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留德人員審核部、德國駐華使領館等官方機構與啟德教育的客戶服務數據,從德國教育體系、留學申請要點(高中、本科、碩士)、籤證辦理指引、名校錄取攻略、求職就業建議等方面為意向留學德國的學生及家庭提供系統專業的分析與建議。
  • 《2020德國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最愛工科,研究生佔比高
    在2018QS全球高等教育體系優勢排名中,德國高等教育排名世界第4,並在2020年QS全球最適宜留學目的國排名中高居第三位!啟德留學歐洲項目總監 李志平2020年8月22日,啟德教育在線獨家發布《2020德國留學報告》,結合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留德人員審核部、德國駐華使領館等官方機構與啟德教育的客戶服務數據,從德國教育體系、留學申請要點(高中、本科、碩士)、籤證辦理指引、名校錄取攻略、求職就業建議等方面為意向留學德國的學生及家庭提供系統專業的分析與建議
  • 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邀請上海昊滄進行學術交流
    繼16年末聚焦產業轉型的數位化、區域合作機遇以及城市化的創新驅動等專題的中德經濟論壇上簽約中德合作夥伴之後,上海昊滄多次與德國進行了技術上的交流。
  • 德國大學工業設計排名情況
    德國是工業製造大國,當我們談到工業設計的時候不得不談的國家就是德國。很多人都問工業設計留學不得不談論的德國,卻為何很少有信息更新,這是因為去德國學習工業設計首先語言關難過。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德國大學工業設計排名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德國留學 | 德國大學申請平臺Uni-assist有問必答~
    Uni-assist是德國國際學生申請服務協會的簡稱,由德國高校校長聯席會(HRK)和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聯合設立,於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接管外國申請者申請資格的覆核工作。uni-assist的工作旨在簡化錄取程序,減輕高校在評估生源過程中的工作強度,同時為外國申請者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