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2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君揚
27日下午,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項目啟動儀式在百年講堂多功能廳舉行。北京大學副校長吳志攀,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秘書長伯德,德國駐華公使銜參贊賀志峰(音),以及柏林自由、洪堡大學校長出席了儀式並發表講話,會議由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陳洪捷主持。
吳志攀首先代表北大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柏林自由、洪堡兩所大學都是北大的老朋友,與北大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係。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更是在70多年前,便開始資助中國赴德國留學生,現年94歲高齡的季羨林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北大有志於培養一批跨越國際跨越語言的優秀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研究德國、認識德國。在全世界,DAAD共資助了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12個德國研究中心。北大完全有信心同德國同道一起把北大德國研究中心建設成為世界最好的德國研究中心。
在接下來的發言中,DAAD秘書長伯德表示,能夠成為北京大學這樣一所知名院校的資助者,DAAD感到很榮幸,並願意把資助權同另兩所德國高校——柏林自由、洪堡大學共享。他相信,有了這樣的強強聯合,一定能夠建設出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德國研究中心。這次到訪,伯德還代表DAAD向北大圖書館捐贈價值5萬歐元,內容涉及社會學、經濟、法學方面的書籍。
隨後,德國駐華公使銜參贊賀志峰(音)以及柏林自由、洪堡大學校長分别致詞。
今天下午的活動還包括德國杜塞道夫中國中心向北大捐贈獎學金的儀式。作為本次北大德國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討會的贊助方之一,杜塞道夫中國中心將出資贊助從事德國研究的學者和學生。
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於1998年開始籌劃建設,成立於2002年10月,是北大跨學科的研究和教學機構,主要從事中德聯合碩士培養計劃(計劃逐步推出中德聯合博士培養計劃)、德國文化以及相關問題的研究,通過學術研討和研究項目等方式促進中德學者之間的學術合作,並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同時熟悉德國社會與文化的高層次人才,為中德雙方的企業及有關機構提供有關中德政治經濟與文化方面的諮詢服務。德國研究中心由北大與DAAD按照1:1比例資助。本年度,DAAD將捐助25萬歐元用於中心的研究及各項工作。除此以外,DAAD每年還資助2000名中國學者和學生從事德國研究的事業。
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現有成員20位,分別是中心主任,教育學院陳洪捷教授;中心副主任,德語系黃燎宇教授、李昌珂教授;中心副主任,哲學系韓水法教授;中心副主任,法學院王世洲教授;德語系馬劍教授、王建副教授、谷裕副教授;法學院甘超英教授;哲學系靳希平教授;國際關係學院連玉如教授、張世鵬教授;歷史學系朱孝遠教授、趙進中教授、徐健副教授;藝術學系朱青生教授;社會學系秦時瑞副教授;經濟學院吳僑鈴副教授;宗教學系徐龍飛博士;心理諮詢治療中心方新博士。
儀式結束後,柏林自由大學Kocka教授與北京大學歷史系張芝憐教授分別作了題為《國際化與世界歷史的烏託邦》和《我和德國學術界的關係》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