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蓬
在唐詩裡,我們經常會讀到帶「蓬」字的詩句。
杜工部在《遣興五首》中寫道:「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天寒落萬裡,不復歸本叢。」李義山著名的《無題》詩中,也有「走馬蘭臺類轉蓬」的句子。詩中之「蓬」,多指飛蓬屬某植物,因該屬植物根淺株高葉多,重心不穩,秋天枯死,根株斷開,易隨風飛旋,故稱「飛蓬」,或者「轉蓬」,常被詩人用以表達孤獨寂寞、漂泊天涯的身世之感。
一年蓬
在李太白《送友人》之中,還有「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的著名句子。太白此處之「萬裡徵」,用來形容友人天涯漂泊也許略顯誇張,但用在菊科飛蓬屬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身上,卻倒比較貼切。
一年蓬
一年蓬原產北美洲,身材修長,花色清新,是一種很秀氣的美麗植物。清末,隨著國門被打開,漂洋過海傳入我國。雖然它們家遙萬裡,不過,它們一點也不覺孤單,也從來不曾畏懼,隨遇而安,到處生長,經過一百多年演化變遷,它們在中國已經活得相當不錯了,已成為廣布全國多個省市的常見野花了,用中國植物志的術語來說,「在我國已馴化」,完全適應了中國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成為本地生物生態圈的一員了。
一年蓬
費城飛蓬
一年蓬在我國已馴化的另一個重要證據,是它在我國各地的眾多別名。隨便一列舉,就有女菀、野蒿、牙腫消、牙根消、千張草、牆頭草、長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馬蘭、千層塔、治瘧草、瞌睡草、白旋覆花等長長一大串。其中女菀、白馬蘭、白旋覆花、千層塔等是形容其外形的,而牙腫消、牙根消、治瘧草等別稱,說明它還是一味良藥,據說在治療消化不良、胃腸炎、齒齦炎、毒蛇咬傷等疾病上療效不錯,尤其是對治瘧疾,中國植物志說,「有治瘧的良效」,如此看來,一年蓬簡直就和同樣來自北美的白求恩大夫一樣了不起。
在寧波,一年蓬也很常見,不論是在四明山的山野路邊,還是在甬城的花壇荒地,到處可見一叢叢一片片的小白花在風中自在搖曳,套用羅隱的名句來說,「無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最近,在寧波工程學院操場,瘋狂生長的一年蓬,幾乎要把跑道中間那一大塊草地佔滿了,讓我們身在寧波,卻有了恍在草原花海的幸福之感。這些日子,我們一家子在運動之餘,常常在花海裡玩耍,拍花,看蝴蝶。有時候還折上幾把,插在家裡的玻璃瓶裡,是一種很美麗清雅的案頭清供。
一年蓬還有一個很容易讓人搞錯的同胞姐妹,就是費城飛蓬(Erigeron philadelphicus),又名春飛蓬或者春一年蓬。這種植物同樣來自北美,從其名字即可看出,據說是近年入侵我國的植物。如何區別二者呢?除了花期,個人覺得主要是兩招:
費城飛蓬
一是看花朵。費城飛蓬的舌狀花多而細,顯得有點凌亂,白色,有時候還會略帶粉紅;而一年蓬的舌狀花少而寬,排列很整齊,樣子比費城飛蓬要秀氣,其舌狀花純白色,如果看到略帶粉紅的,那肯定就是費城飛蓬了。二是看葉子。費城飛蓬莖生葉基部半抱莖;而一年蓬莖生葉不抱莖,略有短柄。
費城飛蓬在寧波只是零星可見,很少看到成片生長的,其花期約在四月底五月初左右,比一年蓬約早半個月,花期也不長,似乎只在春天可見,其他季節幾乎看不到。雖然植物志說一年蓬花期在6-9月,但據小山在寧波的觀察,幾乎整個下半年,都可看見一年蓬在開花。雖然說眾生平等,但從顏值和功效來說,我還是喜歡一年蓬多一點點。
跟著草木 走過四季
關愛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歷/甬城草木地圖
蘋果用戶,可點擊二維碼支持小山草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