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甫的《客至》,蓬門今始為君開,看詩人的待客之道

2020-12-19 讀書工

在古典詩歌中,可以說惜別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文人墨客間把酒餞行,灞橋折柳,長亭相送,已經產生了不少經典的作品。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如「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等。

但是相對於送客,迎客的詩還不是很多,也沒有看到很膾炙人口的作品。當然迎客和接待客人容易混淆,很多作品也不便截然分開,都是把它們揉在一起來寫,這樣寫主客對飲的,就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今天要說的杜甫的《客至》就只是偏重於迎客的。

杜甫的詩,一般格律嚴謹,用典也比較多。但是《客至》就不同,他寫得很簡樸,沒有過多的詞藻,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完全就是信手拈來,有著輕鬆明快的格調,字裡行間顯示了一種歡樂融洽的氣氛。

因為這個時候詩人剛剛結束了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蓋起了一間草房,剛安頓下來不久,心情肯定是很好的。恰在這時,詩人的那位作縣令的舅舅要來做客,杜甫當然非常高興,並熱情接待了他,後來他用詩歌記錄了這一過程,此詩就是《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詩的首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交代了時間和地點。春天雨水是很多的,房前屋後都被包圍了。沒有去寫春草的碧綠,沒有寫萬紫千紅,也沒有喧鬧的人流,只有水鳥飛來飛去,可見這裡是郊區,是荒僻的鄉村,有點寂寞。所以有客人來,大家熱鬧一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頷聯的「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兩句,意思是從來沒有打掃過園中的小路,也很少打開家門迎客,今天是破例第一次。詩句寫得比較謙遜,表示了對客人的熱情歡迎,也說明主客關係比較好,一切隨意,少了很多禮節和拘束。同時也是指經過戰亂以後,作者的境況和心情不太好,多數時候閉門不出。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出世態炎涼,由於自己處境的落魄,親戚朋友也都疏遠了。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頸聯兩句是對首聯的詳細說明,離市區太遠了,上街去買東西很不方便,請原諒我待客太簡慢。只有幾個小菜,酒也是家裡自己釀的幾瓶陳酒,肯定單調乏味。好在我們這麼知心,不會計較。這是不是俗話說的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啊。

在謙虛了一通之後,尾聯筆鋒一轉,不說今日怎麼樣勸酒,不說過去怎麼想念,也不說未來有何打算,卻只想隔著籬笆,喊來鄰居一起作陪,大家一起飲個痛痛快快。

這尾聯「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是以向客人徵詢的口吻寫出,可見作者並不把他舅舅當作官老爺對待,這樣再次證明他們不平常的關係。呼喊鄰居過來陪客,也說明杜甫的鄰裡關係相處得融洽自如,沒有一點文化人的架子。

杜甫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三吏」「三別」是很有名的,我們都知道,那些都記載了唐代的歷史,奠定了他作為詩聖的基礎。

而這個《客至》也是一首記事詩,它和「三吏」「三別」比起來,雖然不是表達的家國情懷,雖然沒有揭露社會陰暗,雖然不是寫的底層人的苦難,但也是記敘的親情友親,因此在表現手法上就顯得更為輕鬆明快。

這也是《客至》在藝術上值得稱道的地方。我們讀這首詩,不用翻譯,不用查資料,一眼就能看懂。它就像詩人記的日記,明白如話。

杜甫雖然青少年時期生活比較優越,受到各種文化的薰陶,但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儒家思想。這首《客至》就充分反映了在這種思想影響下的世界觀。杜甫樸實、善良、好客、堅韌,不輕易向苦難屈服的豁達樂觀精神,是值得人們效仿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傳世詩《客至》:「蓬門今始為君開」中的句子杜甫受到質疑
    說到詩人杜甫,人們都感嘆他的詩背後是杜甫陰鬱正直的性格。他被稱為「詩聖」,他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對我國詩歌具有裡程碑意義。如今他有1400多首於世詩,其中大部分都收錄在《杜工部集》中,每一首詩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和瑰寶,如明星點綴在長河歷史之中。
  • 一首最具生活氣息的詩,「蓬門今始為君開」,看詩人的待客之道
    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等等。相對於送別,迎客至的詩應該不是太多,最起碼小編就沒見過幾首。不過少不代表沒有,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首關於迎客的詩,這首詩的內容非常具有生活氣息。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詩人的帶庫知道吧。
  • 杜甫的一首《客至》,體現出杜甫待人的真誠與待客的熱情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此前杜甫曾在其他作品中提到過這位遠親,再根據詩意揣測,當為崔頊無疑。詩人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表達「喜」意。首聯交待客至的時間、地點以及周圍的環境,雖有清幽秀麗之感,又覺空虛寂寥之情,為客人將至時詩人心情的昂起做了鋪墊。「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春日已至,草堂南北都是漫漫江水,一群群鷗鳥日日都來造訪。
  • 唐詩閒讀:「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之前說過,杜甫的偉大在於:他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與時代的苦難,卻仍然能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這才有了前面《江村》一詩裡的「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為釣鉤」的天倫之樂及安靜恬然之趣。對於杜甫來說,他苦難灰暗的苦難生命,在成都草堂獲得了暫時少有的明亮色彩。年過半百的杜甫在這裡獲得了一閃而過的歡樂時光,記載這樣生活的詩較著名的還有《客至》一首,今天我們就來讀這首詩,全詩如下:
  • 詩聖杜甫的《客至》,整首詩渾然天成,充滿了安適恬淡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客至》的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是晉朝杜預的十三世孫。少時家境貧寒,多次赴考都沒有考中進士,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杜甫的詩多描述當時的社會實況,吐露百姓身處動亂時代的悲哀,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千古絕唱,在古典詩歌中影響深遠,被世人尊為「詩聖」,他的詩作也被稱為「詩史」。
  •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最吸睛的學校功能室也再次引來了媒體朋友們的關注,負責管理各個功能室的教師不但代表學校詳盡介紹了各個功能室使用情況,還讓他們他們近距離感受功能室獨特之處。尤其是3D列印創客室與智慧鋼琴教室,彰顯了學校的特色。
  • 杜甫的一首待客詩,感情真摯,帶著濃厚的人情味,讓人欣喜!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落成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約摸五十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久經離亂的詩人,得這一暫住之所,即使條件沒有那麼好,也足以讓人滿足欣慰了,更何況草堂周圍風景優美,閒居在此,也別有一番風味。
  • 杜甫寫得最隨意的一首七言律詩,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杜甫,這位家喻戶曉的詩人,古往今來,受到了眾多文人的讚美,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杜甫寫得最隨意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一反「沉鬱悲愴」的風格,沒有憂國憂民,有的只是濃鬱的生活氣息,它就是——《客至》。全詩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 杜甫一首待客詩,之所以入選高中教材,恐怕還在「客」字上
    也就是說,當時的杜甫,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比他官大、名氣又大的詩人太多了,但他的驕傲可一點都不比王維、高適等人少。今天介紹的一首詩,是杜甫的待客詩,他對於老友的到訪欣喜異常,很是熱情。但作為這樣的作品,比之杜甫其他更有影響力的詩篇,一定要有獨到之處,才能夠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而這一點,正是今天所要說到的,被選入教材的原因,恐怕還在一個「客」字上。
  • 2021「高中語文」背誦篇目及情景式默寫——杜甫《客  至》
    花徑不曾緣(易誤寫為「原」)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sūn)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客至》首聯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          」,點明客人來訪時間、地點,而「          」在摹寫出環境清幽僻靜、富有隱逸色彩之餘,也暗示出詩人寂寞的心境。 2.《客至》中寫迎接客人到來的喜悅的詩句是:「          ,         。」
  • 同為接待客人,杜甫寫了兩首詩,含義卻大相逕庭,不愧詩聖手筆!
    蓋暗用遷語,而語中乃有用兵之意,詩至於此,可以為工也】極力稱讚杜甫詩工整嚴謹。而今天筆者要說的內容是杜甫在面對兩個客人的拜訪時,所寫下的兩首不同詩詞,後來皆成經典,以此可以看出詩聖寫詩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和不流於俗的高尚品質。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這幾首詩前後呼應,組織嚴密,但是各首都有獨自獨立,可謂是絕佳之作。
  • 杜甫的一首七律絕唱,新家落成客人來訪,粗茶淡飯的情意最溫暖!
    就像杜甫的這首七律絕唱,新家落成客人來訪,粗茶淡飯的情意最溫暖!全詩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拋開「詩聖」,「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等等這些後人給予的稱呼,單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而言,杜甫真是一個很苦命的詩人。
  • 杜甫很愜意的一首詩,盛情款待客人,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說道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他的詩沉鬱頓挫,讓人讀來像是充斥著數不盡的愁緒,那個時代造就的他太不幸了。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花鳥皆為之傷心流淚。再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一到分別,想到再見的茫茫不覺頓覺悽愴啊。誠然杜甫在戰亂的影響下,寫就了這些壯麗沉鬱的佳作,雖然有陰霾,但生活還是充滿美好的。
  • 杜甫在草堂招待客人,一首唐詩充滿生活氣息,頷聯請不要過分解讀
    在今天的成都,還有為紀念杜甫而建造的杜甫草堂。當年杜甫四五十歲的時候,曾經在此地居住了一段時間。雖然故鄉是洛陽,但是杜甫的後半生基本上都是在漂泊當中度過的。在成都安頓下來,對於他人生的結局來說,已經是一段充滿安慰的歲月。
  •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卻也寫出了一首歡快自在的七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人尊稱他為「詩聖」,與「詩仙」李白合稱「李杜」,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的一生有多半時光都在顛簸流離,歷經磨難,備嘗艱辛。但是,杜甫有一首詩卻別具一格,傳達了別樣的情感,充滿了歡快自在,那麼是哪首詩呢,下面請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杜甫這首詩,知道全篇的人很少,但其中一句卻是千古絕句!
    這麼一來,詩人自然就多了起來。最讓其他朝代恨得牙痒痒的是什麼呢?唐朝不僅詩人最多,而且優秀的詩人還不少。李白就不用說了,一代詩仙,凡人怎敢比擬?詩魔白居易,一曲《長恨歌》、一首《琵琶行》,穩了!我們本篇的主角杜甫就更不用講了,詩聖,試問誰敢與之爭鋒?
  • 杜甫最「無意為詩」的七律,50歲寫出經典唐詩,看似平淡句句有味
    公元761年,50歲的杜甫終於落腳成都。經歷了多年的顛沛流離,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活。他在這裡安頓下來,那一顆漂泊的身心在這裡也得到了暫時的休整。也就是在這一段時期,他終於恢復了平淡的生活。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 詩聖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3首詩,句句經典,冠絕古今,你讀過哪首?
    杜甫存留於世的詩大約有1500首,但你只需要讀20首他的詩,你便會明白他為什麼被譽為「詩聖」,他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名望,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他為什麼能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以及他為什麼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 … 因為他的每一首詩,甚至每一句詩,都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古今。
  • 50歲的杜甫終於在成都安了家,還寫下一首詩炫耀,無非是苦中作樂
    最近杜甫突然在國外爆紅,英國BBC還專門製作一檔紀錄片,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杜甫要比李白更具有普世價值,心繫天下,憂國憂民,始終是關心普通的底層民眾,這就是杜甫,一位從底層走來,但是走向了大眾的詩人。我們從他的詩作中感受到了溫暖,讀到他對於人世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