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詩歌的時代,唐代也是李杜的天下。李白灑脫自如,老杜沉鬱頓挫,兩人的不同風格鑄就了唐代詩篇的不同篇章,風格迥異但卻都頗有意味。
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
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
1、 秋興八首(其一)
《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這幾首詩前後呼應,組織嚴密,但是各首都有獨自獨立,可謂是絕佳之作。
尤其是其一,可謂意味深長。全詩如下: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首詩主題寫的是夔州的秋天景色,但是實際上,「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才是這首詩的重點。表面上寫的是夔州的景色,但是實際上抒發的卻是「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感。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去年對叢菊流淚,今年也流,說明詩人的處境;而所謂的「故園心」更是指的思念長安。詩人一生憂國憂民,晚年處境卻如此悽涼,可悲可嘆!
2、蜀相
這首詩是杜甫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思。全文如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最著名的兩句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表達了詩人的失落。詩人一度渴望自己能夠身居要職,為國家建功立業,可惜一生失意,唯一的成績還是在他並不在意的詩歌上面,實在是造化弄人。
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寫景,寫的洋洋灑灑;頸聯和尾聯卻在睹物思人,滿心的惋惜和哀傷,直至「英雄淚滿襟」,具有強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3、客至
這首詩是杜甫少見的描寫平淡生活的詩歌,全文如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這首七律寫的是杜甫草堂的景色,讀後讓人有一種世外桃源的韻味。尤其是後邊的頸聯和尾聯,描述的是富有情趣的生活畫面,刻畫的非常逼真親切,有著濃鬱的生活氣息。
這首詩當中,最著名的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可惜的是,這兩句被很多好事之人過度解讀,成了男女親密情事的代名詞了。
4、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再杜甫的詩篇當中,有不少是抒寫自己詩篇作詩態度與技巧的,也有不少的名句,比如「語不驚人死不休」等。這句詩就出自這首《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全文如下: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深愁。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在很多後人的評述當中,杜甫少年作詩都是刻意求工,但是到了老年,詩人的水平已經到了圓融的境界,詩歌水平也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不過從這首詩的這兩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來看,詩人追求詩詞用字極致的境界從未改變。
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這首詩是杜甫詩篇中難得一見的表露詩人高興內心情感的詩篇,而且因為這首詩背後的重大歷史事件,這首詩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當中出現過多次。全詩如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創作於安史之亂結束的年代,詩人聞此消息,可謂「漫捲詩書喜欲狂」。詩篇的前半段一直寫的是詩人聞此消息如何高興快樂,後半部分則是表達的詩人急於回歸故鄉的內心情感。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沒有經歷太多的遣詞造句,而是抒發情感水到渠成,寫下詩篇如文思泉湧,所以這首詩被譽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6、登樓
如果說杜甫的表達憂國憂民的七律,《登樓》是必須要被提及的。這首詩所創作的季節是春天,但是詩人卻聯想到了當前大唐王朝面臨的危機,詩人不免傷心。全詩如下: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首聯直接提挈全篇,點明當前的「萬方多難」。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國家卻處於多事之秋,心懷天下的杜甫可謂滿腹愁緒。頷聯寫的是詩人登高所起的愁緒,風雲變幻,國家動蕩,詩人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有了自己的思考,透露了詩人的無限心事。頸聯當中,詩人雖然知道當前「萬方多難」,但對於大唐王朝的穩定性是不懷疑的。尾聯中詩人還在自己以諸葛亮自況,期待能夠為國家建功立業。
這首詩詩人即景抒懷,最大程度體現出了詩人語壯境闊,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7、登高
這首《登高》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因為無論是格律還是內容,這首詩都堪稱七律的典範之作。全詩如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寫的是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對於秋季江邊的空曠寂寥的景色進行了很好的描繪。頸聯和尾聯主要在於抒情,尤其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被譽為「兩句九悲」(詳見兩句古詩,九重悲情:這可能是唐詩當中最慘的一句,詩聖杜甫造),詩人抒發的是自己的遭遇,抒發的是自己的老無所依。正可謂「國家不幸詩人幸」,詩人一生窮困潦倒,卻留給後人和民族豐富的精神文化。
縱觀杜甫的這7首七律,可謂是其七律的代表性作品了。這些詩篇,是對於杜甫沉鬱頓挫風格的最好解讀,也是我們熟悉、了解杜詩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