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排名第一的七律,非杜甫的《登高》莫屬

2020-12-20 小V經典詩詞

能在《唐詩三百首》中排名七律第一,在全唐詩乃至所有詩中就都能排名七律第一了。詩歌的體裁不同,有古詩、律詩、絕句、樂府等多種,其中以五言和七言為多見,四言、三言、六言等比較少。在古詩的範圍內,沒有人能和李白比,在律詩的範圍內,沒有誰能和杜甫比。李白曾譏笑杜甫做律詩太拘束,「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說他為做律詩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也正因為杜甫能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使得他在律詩上的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首《登高》就是他七律中的名篇,在七律中完全可以排第一的。下面,就從結構、感情、意境三個方面簡單欣賞一下。

登高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青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林黛玉曾把律詩的結構概括為「起承轉合,中間的承轉是兩副對子」,杜甫的《登高》從結構來講,就非常嚴謹,中間兩聯的對仗非常工整。結構嚴謹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會讓整首詩作讀起來更有音韻美。如果才華橫溢,揮灑自如,那就不必寫律詩,如李白。如果才華平平,那還是寫律詩的好,這樣可以從形式上彌補內容和思想的不足,雖然不會出色但也能不低於水準。如果在內容或思想上很充沛,還能用律詩的結構寫出來,八句之中有兩副工整的對子,那就需要強悍的駕馭能力了。而這首詩,剛好就是這樣的,是一首結構非常嚴謹的律詩。

感情充沛,是《登高》的另一個特點。詩中表達感情,通過選詞用字就可以了,比如寫一個女孩,珠釵金釵則可知道這是大家閨秀,荊釵木釵則可知道是小家碧玉。這首詩從第一句起就在表達感情了,句句遞進,直到最後直抒胸臆,達到高潮。風急渚青、落木蕭蕭,都給人悲涼的感覺,哀、悲、多病、孤獨,這些字眼讓整首詩的悲涼氛圍更加濃鬱。難得的是,這種情感不顯得任何誇張,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最後一聯用「艱難苦恨」、「潦倒」,表明自己現在的處境,使抒情達到高潮。

《登高》這首詩是非常有意境的,每一個畫面都在表達杜甫悲涼的情感。風急和長江滾滾,氣勢急促緊迫,肅殺逼人;猿嘯之聲,落木蕭蕭之形,都有悲涼之感;渚青沙白,慘澹的顏色讓人渾身發冷;悲秋做客,愁病登高,身無分文,不知何去何從,面對滿眼肅殺的景象,真能愁白了頭髮。畫面與感情完美統一,沒有一個字是拿來湊數的。這遠不是那些削足適履的對仗能比的。

有人說崔顥的《黃鶴樓》是最好的七律,其實那嚴格來說算不上七律,應該算古詩,說他好,不過是李白說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李白說這首詩好,是指他的前兩聯好,兼顧了古代神話和眼前景物而且韻味悠悠。後兩聯的感情抒發是很平常的。李白仿作的《遊金陵鳳凰臺》手法上與《黃鶴樓》類似,但整體性比《黃鶴樓》好得多,抒發的感情也符合李白的抱負。與杜甫的《登高》相比,李白的《遊金陵鳳凰臺》在結構的工整嚴謹方面就差遠了。實際上,李白也並不以律詩見長,他的律詩是遠遠比不上杜甫的,杜甫的律詩可以說千古人後無來者,這首《登高》就是七律中的第一。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排名第一的七律詩作,乃是千古詩聖的扛鼎之作
    唐詩300首當中,有不少的七律作品。其中杜甫崔顥的兩首古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最高的。在不同的版本當中,有的人把崔顥的《黃鶴樓》列為唐代詩人所作的七律第一;而有的人則把杜甫的這首《登高》作為唐詩最優秀的七律作品。
  • 杜甫《登高》,韻腳回杯哀來並不押韻,怎麼還被稱為七律第一呢?
    不過,杜甫的《登高》是不是第一律詩,自古就有爭議,見仁見智吧。一、唐詩的押韻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我們現在作詩,都是用宋朝的平水韻。按照平水韻的標準,杜甫這首詩的韻腳:哀、回、來、臺、杯,都在【十灰】韻部。符合平水韻的詩,也符合唐韻。
  • 10首巔峰唐詩七律,杜甫獨佔5首,李白和崔顥各有1首
    七言律詩是唐詩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七律格律嚴謹,可以融入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唐人七律之中,以杜甫的成就最高,杜甫的七律,可謂包羅宇宙,寫盡人事。如果要試著排出唐詩七律的十魁首,自然杜甫居多。以下是根據每首七律的思想、藝術成就,以及流傳度試著綜合排名。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蘅塘退士的是題辭中可以看出,他編選《唐詩三百首》,是因為當時兒童所習《千家詩》編選得不好,《千家詩》選詩比較隨意,選的詩好的壞的都有,且只有五七律絕二體,又唐詩宋詩都選,非常博雜。
  • 為什麼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贊為古今七律第一?
    之前小樓精讀過的《黃鶴樓》,就被宋人嚴羽、清人吳昌祺推為唐人七律第一。不過,在小樓精讀《黃鶴樓》那篇文章的評論中,很多朋友認為,七律第一,應該是杜甫的《登高》。確實,杜甫的《登高》也受到了歷代詩評家的推崇,評價之高,較《黃鶴樓》有過之而無不及。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都說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它到底好在何處
    因此只能找些選本來讀,如《唐詩三百首》。選本是前人的眼光,讀他們心血的結晶,我們就要少走許多彎路。讀七律詩,還要看注釋,看詩評詩論,看大眾的體會感想。大家欣賞詩的美感是相通的。嚴羽的《滄浪詩話》裡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外出散心,百感交集寫下《登高》,為何被譽為「七律之冠」?
    經歷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難,在困境中思考人生,悲涼與孤寂裡煎熬,才有可能產生創作源泉。詩聖杜甫,之所以名垂千古,至今受到世人的敬仰,只因他屢遭坎坷,在逆境中生存,把家國情懷融入作品裡面。大曆三年,杜甫五十六歲,窮困潦倒的他可居他鄉多年,無時無刻不思念故鄉。
  • 這首唐詩其實並不算律詩,為何卻被推崇為「古今七律第一」?
    這句話一方面說武者容易自滿,沒有人願意屈居人下,另一方面說文人謙虛,從不敢自稱第一。其實不然,歷來文學上的排名從來沒少過,初唐四傑王勃為首,唐宋八大家中韓愈列為第一,科舉考試中更有狀元榜眼探花,可見文人有時候也是要分個一二的。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李白爭強好勝寫了一首七律,也沒能蓋過這「唐人七律第一」的唐詩
    崔顥《黃鶴樓》中所寫乃是弔古懷鄉,而在李白的這首七律唐詩之中,有對歷史的憑弔,有對景色的描繪,還有對於現實的深刻思索,尤其是對於帝都長安的仕途之路,內心有擔憂,更有期望。前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這裡曾經有鳳凰棲息,但是現在鳳凰已經遠去,只有江水在臺下日夜奔流。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選入唐詩三百首
    不僅有浪漫主義詩仙李白和現實主義詩聖杜甫,還有身在朝堂心在田園的佛系詩人王維。王維,與李白同年(公元701年)出生,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雖然身在廟堂,但心歸禪宗,參禪悟理,學莊信道,故有「詩佛」之稱。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慶餘年》中讓範閒名動京城的《登高》為何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慶餘年》主角範閒憑藉一首詩聖杜甫的《登高》名動京城,天下皆知,劇中也把《登高》評為古今第一七律,而事實上,在現實中,杜甫的這首《登高》,也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七律!這首七律,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面出現過,當時北京師範大學的康震老師評價這首詩說,這首登高,古今七律第一,雖說有著秋意之悲,暮年之悲,但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依然突出了詩人的壯,可謂是悲不壓壯!氣韻宏大。一段簡短地詩評說出了在康震老師的心中,登高這首七律的地位有多高!
  • 範閒殿前一連背了三百首詩,為什麼登高能排到第一?
    這首本是少陵野老杜甫作來抒發自己登高時所見所感的七言律詩,前段寫景,後段寫己。詩中充斥著潦倒失意,壯志難酬的蒼涼之感。也是在慶餘年中,莊墨韓解說詩句用以攻擊範閒的重要說辭。 原著中,莊墨韓解詩說道:"萬裡悲秋,何其涼然?"
  • 300年前他來到重慶奉節寫下一首唐詩,被譽為七律之冠
    公元767年,當時的杜甫已經56歲,距離他生命的終結還有三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秋天,杜甫登上了夔州(今天重慶奉節)白帝城外的高臺。和所有哀嘆秋天的詩人們一樣,他把眼前所有的景色和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都融入到一首登高詩作之中,寫下來一首經典的唐詩作品,被後人譽為七律之冠。
  • 杜甫《登高》 無奈至極的詠嘆
    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個月,其間所創作詩篇數量相當可觀——杜甫流傳下來的詩歌近1500首,在夔州就寫了450餘首,約四分之一強,而且其中許多名作,如被葉嘉瑩先生作了幾十萬字集注的《秋興八首》。  寫於大曆二年(767)重陽節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杜甫最精彩唐詩都是寫一個人的孤獨,這首詩更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
    在詩歌發展的歷史當中,杜甫的律詩是後人難以超越的。無論是他的七言律詩,還是五言律詩,都有非常經典的作品。比如說那首著名的《登高》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可謂是收穫了相當高的評價。而在五言律詩的創作當中,杜甫同樣奉獻了最精彩的作品。今天談到的這首《登嶽陽樓》,就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更是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雖然杜甫的人生經歷比較悲催,但是在文學史上、在詩歌史上都收穫了絕高的人氣,收穫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榮譽。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以盛唐為主,達150首,尤以李白、杜甫、王維三家居多,選了98首,幾達全書的1/3。其次是田園派的孟浩然,邊塞派的岑參、高適、三王(王昌齡、王翰、王之渙)。中唐則突出韋應物、劉長卿,在10首以上,白居易雖只選6首,但有《長恨歌》、《琵琶行》等長詩,亦見其重。晚唐則以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為多。對於小家名篇如王灣《次北固山下》也曾顧及。大致代表了唐詩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