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2020-12-25 祭酒講書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

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

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蘅塘退士並非一人,而是孫洙和他續娶的婦人徐玉蘭一起編選的。二人合名蘅塘退士,孫洙號橫塘,晚號退士。

第二種是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如果有人說讀詩讀不懂,那麼不妨將《唐詩三百首註疏》拿來一起對讀,註疏正是為了解決不懂的問題,所以別再說讀不懂了。

第三種是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這是一位閨中女子,顯然是個才女,她一的方面希望讀者不要因為自己寫了注,就按照自己注的去理解詩歌,一面又將詩歌作者背景詳細注出,以便讀者知人論世,更好的理解詩歌。

有這些先賢在前鋪路,詩也選好注好,就差後人一讀。隨便選一本一讀再讀,才能知道其中真味。

《千家詩》在先,怎麼還要選《唐詩三百首》

《千家詩》做為童蒙教材,廣泛流傳,而且兒童容易記誦。但《千家詩》並沒有一千家,只有123家,共226首詩。

這123家有唐代詩人有宋代詩人,互相摻雜使人難以辨認,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唐詩三百首》一定要選,還因為《千家詩》選的太隨意,都是隨手可見的詩,隨意拿來編入書中。這樣一來,就造成編選者可能喜歡那種就選那種,比如說選了很多五七言律詩絕句,而古詩體裁甚多,只選這幾種詩,也就只能讓兒童知道這幾種體裁的詩歌,這是很不完善的。

所以孫洙要選《唐詩三百首》。

為何選300首,而不選更多

《唐詩三百首》雖名為三百,其實有310首。而《唐詩三百首註疏》就更多了,比它多11首,共321首。

諺語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編選者可能只是根據這個諺語,選出數目來。如果這樣認為的話,就難見選者的獨特用心了。

三百這個數字,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的三百難道不是一個數目?《詩經》有305首,加上有篇目而沒有具體詩歌的6首,可正是311首,《唐詩三百首》共310首,這豈非是對「詩三百」的一種模仿。

《唐詩三百首》選的詩歌有多好?好到你必須認真讀

首先《唐詩三百首》所選的詩人真實「三教九流」,眾象皆備。李白、杜甫這種大詩人,它選。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如陳陶,完全沒聽說過的也選。皇帝的選,和尚的也選,歌女的選,甚至無名氏的也選。

只要好,只要能反應一個詩人不同風格的詩,都可以選。不同階層的人寫的詩也可以入選,這就豐富了《唐詩三百首》從題材到不同風格方面的含量。

其次,唐人七絕壓軸之作一共是十一首,《唐詩三百首》選了七首。杜甫的《登高》被認為是唐人七律第一,但第一的還有另外的意見就是沈佺期的《獨不見》。所以,只讀《登高》就會短少對《獨不見》的見識。

讀這一本書,基本上唐人經典具收囊中矣。

《唐詩三百首》能給讀者讀詩的啟示

讀《唐詩三百首》下來,選詩者通過批語的方式,告訴了讀者應該怎樣去讀詩,從結構到層次到藝術效果,一一點到,詩是好詩,提點的人又用心良苦,所以要好好讀。

這裡舉一例: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批:在獄不堪玄鬢影,批:承首句來對白頭吟。批:承次句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批:自喻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編選者的批語來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詩歌,起承轉合的技巧。寥寥數語,卻將詩歌氣脈相承的關係,解釋清楚了。

《唐詩三百首》這樣的經典教材,雖是童蒙,但多年之後仍可放在手邊,一讀再讀。這正是這本書的經典之處,當然也是編選者用心良苦的目的所在。

相關焦點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李商隱這首用心良苦的神仙主題七絕,可謂唐詩三百首最辛辣詩篇
    作為晚唐詩壇最傑出的代表之一,李商隱被後世譽為「小李」,詩作成就已不必多言。雖然他最出名的是那些看不懂的「無題」詩作,但是他也有很多能夠一下子看透內涵的詩篇。比如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比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等,這些詩作詞意暢達明快,歷來為人所傳頌。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我找到的這個方法是來自止庵先生,他在「一席」的訪談中,提到他讀莊子的方法,說他當時把所有能找到的莊子的版本都找來,放在一起對照著讀,邊讀還邊做筆記,這樣讀了六個月,才讀完莊子。這樣的方法,勞力費心,想來定然是有效的,但是卻太難做到了。我是一個朝九晚五的小職員,且不說找齊所有版本所花的金錢與研讀這麼多版本所花的時間,單是這過程中需要忍受的孤苦寂寞,沒有人激勵,恐怕也是難以堅持下去。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唐詩三百首》,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有的註解錯誤百出。要想讀唐詩,一個好的註解本必不可少,為此,小樓選出幾本經典的唐詩選注本,跟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是清人孫洙和其繼室徐蘭英合編的唐詩選本。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休閒益智 大小: 1.49M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中國家長這麼痴迷於讓孩子背誦唐詩?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而不是其他的背誦材料?背唐詩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讓孩子增強語感,加強記憶力嗎?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果然地。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極為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唐朝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4首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經典,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選是損失
    對於整個唐詩整理統計地比較全的當屬在康熙年間編校的《全唐詩》,共收錄了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面對這般數量的《全唐詩》,基本很好有人能夠通讀,大家一般所看的都是各種不同的唐詩選本,而其中最流行且最被家喻戶曉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話說《唐詩三百首》:不只是過去的經典,也是永遠的經典
    熟讀不是隨便亂讀,而是要讀經典。 從體式上看,五律正宗王維、孟浩然各選了五律9首,七絕聖手王昌齡和杜牧分別選了七絕5首和9首,歌行名家岑參選歌行3首、李頎選6首,五古名家韋應物選五古詩7首,七律名家李商隱選七律10首,都可以說是各取所長。因而這300多首作品也是唐詩偉大傳統的一個縮影,是宏偉冰山的一角,蘊涵著無比豐富的藝術寶藏。
  • 這樣讓我的兒子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
    這樣讓我的兒子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在我的兒子四歲以前,我定不會教我的兒子閱讀或者背誦《唐詩三百首在此基礎上,我才讓他閱讀、背誦、理解《唐詩三百首》。還真是太令人欣慰啊!我的兒子一天之內完全可以閱讀、背誦、理解三首唐詩,一年下來,早就已經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爛熟於心了。而今,我的兒子在一所重點中學文科班讀高中,他不但是實驗班重點培養的學生,也是這所學校的名列前茅的三好學生。他的班主任常常誇讚他而說:「這孩子熟讀《唐詩三百首》,那他早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詩人了。」
  • 亞森和他的維文版《唐詩三百首》
    唐詩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中《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翻譯成英、法、俄、德等多種語言,國內也曾翻譯成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語言。近日,由維吾爾族翻譯家亞森·阿瓦孜編譯的《唐詩三百首》維文版正式面世,填補了維文版唐詩集選的空白。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在總結各家唐詩選本的優點和缺點的基礎上精心編寫,遂有這部傳世精品。40年間多次再版、重印,獲得了廣大讀者的熱愛與肯定,成為「唐詩三百首」書籍之林的一棵「常青樹」。雖然陶先生已經逝世多年,但他所留下的寶貴財富卻激勵影響了幾代人。今年8月,《唐詩三百首詳註》第八版問世,翻開書本後無盡的感慨與敬慕再次湧上心頭,只得細細道來才好。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以盛唐為主,達150首,尤以李白、杜甫、王維三家居多,選了98首,幾達全書的1/3。其次是田園派的孟浩然,邊塞派的岑參、高適、三王(王昌齡、王翰、王之渙)。中唐則突出韋應物、劉長卿,在10首以上,白居易雖只選6首,但有《長恨歌》、《琵琶行》等長詩,亦見其重。晚唐則以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為多。對於小家名篇如王灣《次北固山下》也曾顧及。大致代表了唐詩概況。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唐詩三百首(一)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僅使人靈秀,更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學習中華民族千百年流傳的經典詩詞,將使人受用終生。《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能背百首唐詩,愛讀大河報
    耳聰目明的呂印蕊老人    94歲的新鄉老太太呂印蕊,眼明耳聰,思維敏捷,不但能背誦百首唐詩,每天打三個小時的麻將「我不接受採訪,就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    經不住記者的軟磨硬泡,李慶彬進屋把鶴髮童顏的老母親請了出來。坐在椅子上,老太太還有些不悅地嘮叨:「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李慶彬介紹,母親從一兩年前開始背詩,看的書是重孫子買的《唐詩一百首》。「她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覺,就背詩,我也不知道她能背多少首。」    說起重孫子,老太太很驕傲。「他今年考上四川大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