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首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經典,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選是損失

2020-12-25 騰訊網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年代,期間湧現了大量的詩人和詩歌。對於整個唐詩整理統計地比較全的當屬在康熙年間編校的《全唐詩》,共收錄了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面對這般數量的《全唐詩》,基本很好有人能夠通讀,大家一般所看的都是各種不同的唐詩選本,而其中最流行且最被家喻戶曉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作品,合計311首。從近5萬首詩歌中選出300餘首,妥妥的「百裡挑一」,所以能夠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基本都是唐詩中的精品。但畢竟是「百裡挑一」,而且也會受到選詩之人的個人喜好影響,所以《唐詩三百首》的編選還是忽略了一些經典之作,就像下面要介紹的4首詩,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真的是一種損失。

一.《春江花月夜》

出自張若虛之手的《春江花月夜》,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詩,畢竟它有著「孤篇蓋全唐」的美譽,聞一多先生更是讚譽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全篇很長,我們就節選起首4句來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詩人起首便直接破題,描繪出一幅春江月夜圖,而且寫得氣勢磅礴,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眼球。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明月隨著湧動的江潮慢慢出現,這裡的「生」字,可謂寫得精髓,瞬間便讓江潮和明月具有了別樣的活力,似乎它們不再是死物,而成了活潑的有生命的事物。月光傾瀉而下,隨著江潮的奔湧閃耀千萬裡,這綿延的春江哪一處不在明月的映照之下。

這首詩起首四句單拿出來其實就是一首水平很高的唐詩,但實際上它洋洋灑灑有幾百字,全詩都保持著這種的高水平,讓人不得不嘆服張若虛的筆力。這樣的詩未能入選《唐詩三百首》,實在可惜。

二.《長安古意》

這首詩出自「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看到這個詩名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有點陌生。不過這首詩中卻有著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被化用為大家時常掛在嘴邊的俗語「只羨鴛鴦不羨仙」。

但這首詩最為稱道的並不是上面的千古名句,而是結尾四句「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這首詩洋洋灑灑幾百字,共72句,前面64句文風華麗,著力於長安市中的轟轟烈烈,但結尾4句卻歸於終南山上的寂寥。詩人以此抒發了自己的懷才不遇,也有對驕奢庸俗生活的批判,雖然兩者的描寫篇幅對比懸殊,卻給人「四兩撥千斤」的讀後感,可謂別具一格。

三.《李憑箜篌引》

這首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畢竟很多人在課本中都曾學過,它出自「詩鬼」李賀之手。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很多詩作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充滿了想像力,而李賀在想像力這一塊並不輸給李白。這首詩本是寫李憑彈箜篌的高超技藝,但是李賀卻用豐富的想像力和奇麗的語言,將李憑彈奏出的樂曲渲染得驚天地、泣鬼神。

這首詩中筆者最喜歡的是「老魚跳波瘦蛟舞」這一句。以「老」「瘦」來形容魚龍,可謂是別出心裁,因為老魚和瘦蛟給讀者的印象是羸弱不堪的,但是它們在聽到李憑的樂曲後也開始隨著音樂騰躍起舞,這樣出其不意的描寫,無疑反襯出了李憑樂聲的動人。

樂聲本是抽象的東西,但是詩人卻通過自己奇特的想像,將抽象的樂聲具現化,變成人們似乎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物象,這樣的想像力和描寫可謂巧妙無比。能夠入選課本其實已經證明這首詩有多經典,未能入選《唐詩三百首》真的是一種損失。

四.《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詩的作者是史稱「十上不第」的羅隱。羅隱一生參加了十餘次進士試考試,但都無功而返。這首詩便是詩人在某次落第時寫就,表明了詩人對於當時科舉制度和朝廷的失望,看似寫「蜂」實則寫人。那不辭辛苦在田間野地奔波的,既是詩人,也是那些底層的勞動人民,但是他們辛辛苦苦付出,最後卻是讓那些不勞而獲者享受著他們付出得來的成果。這首詩全詩都用很直白的言語,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在平淡中卻表達出了詩人的思考,可謂言淺而意深。

五.不少人抱不平:比孟郊的「寡婦」詩強

以上四首都是唐詩中的經典詩篇,但是都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所以有很多詩詞愛好者對此也是頗為不平,畢竟《唐詩三百首》也並不是只有300首,而是311首,說明數量並沒有特別限制,為什麼不把這些經典之作也選進去呢?還有人更是拿孟郊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烈女操》作對比,稱這些經典作品都被孟郊的「寡婦」詩強,不能入選《唐詩三百首》實在可惜。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孟郊的《烈女操》宣揚的本就是封建主義思想,女子亡夫當隨之殉情。這樣的詩作到了現在已然完全不符合時代。不管是文化傳承還是其他的傳承,本就是「留其精華,棄其糟粕」的一個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其實像《唐詩三百首》這樣的啟蒙類典籍也應該有所增減,使其更能符合當下的時代,尤其是《唐詩三百首》本就是唐詩選本,增刪詩詞並不會影響到它本身的閱讀體驗。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好多人都會背,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杜甫的詩有好多都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但是杜甫有一首非常精彩的絕句卻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後世對於杜甫的讚頌和崇拜,是一點都不亞於李白的。這位現實主義詩人,流傳下來的佳作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對後來文學界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在《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詩歌被選入的是最多的,一共是38首。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我們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上私塾的兒童搖頭晃腦地朗讀詩歌,他們需要經典作品作為課本,而《唐詩三百首》就是運用廣泛的"家塾課本"。對應當下的教育體系,《唐詩三百首》就相當於幼兒園或小學的教材,為什麼這部供兒童學習的教材能成為經典並廣受推崇呢?這要從《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說起。
  • 唐詩中的五首寫雪小詩,每一首都很短,每一首都是千古經典!
    唐詩中寫雪的名作尤其多,譬如下面這五首寫雪的小詩,每一首都很短,但每一首都是傳世經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劉長卿自詡「五言長城」,而他的五言詩也確實不愧此稱,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雖非刻意詠雪,但雪景蒼涼,天寒屋白,風雪夜歸,描繪出一派蒼涼荒寂的山林風雪圖,著墨雖少,卻句句如畫,蒼山雪景如在眼前,意境悠遠韻味無窮。
  • 《唐詩三百首》李白六首五言律詩,精美絕倫,每一首都很經典!
    《唐詩三百首》李白六首五言律詩,精美絕倫,每一首都很經典。《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首寫僧,次寫琴,再寫彈,依次寫來,錯落有致,寫彈琴只有一句話:如聽萬壑松濤。不像李頎、白居易那樣反覆細緻地摹寫樂聲,一來是五律這種短小的體裁不容多事鋪陳,二來這一句「如聽萬壑松」已足夠表達作者的意思了。《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蘅塘退士的是題辭中可以看出,他編選《唐詩三百首》,是因為當時兒童所習《千家詩》編選得不好,《千家詩》選詩比較隨意,選的詩好的壞的都有,且只有五七律絕二體,又唐詩宋詩都選,非常博雜。
  • 《唐詩三百首》裡不該遺漏的經典,寫得很有趣,最後兩句還是名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是不寫,那也是會吟。可見這部經典詩集,它對於後世的影響力,而且它還是很多人啟蒙的讀物,裡面收錄了唐詩最重要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一共是有311首詩。每一首詩都是優中選優,最終才有資格入選,不過儘管編撰者很用心,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漏掉了。
  • 《唐詩三百首》中五首著名七言律詩,每首都有一句千古名言
    《唐詩三百首》中五首著名七言律詩,每首都有一句千古名言《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首詩是一首述志詩,是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時所著。詩人敘述了自己當時的創作經歷,並表明了自己的創作原則,並對自己的創作做出了一個中肯的評述。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所以孫洙要選《唐詩三百首》。為何選300首,而不選更多《唐詩三百首》雖名為三百,其實有310首。而《唐詩三百首註疏》就更多了,比它多11首,共321首。諺語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編選者可能只是根據這個諺語,選出數目來。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話說《唐詩三百首》:不只是過去的經典,也是永遠的經典
    其繼室徐玉蘭也工書善畫,雅好吟詠,《唐詩三百首》乃是他夫婦二人共同編成。 由自序可見,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的動機,是不滿於《千家詩》收詩太隨意,良莠不分,唐宋雜出,且有律無古,於是他「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編成這部優中選優,收詩310首的小型選本。別看它收詩數量有限,卻包含了77位詩人(含兩位佚名作者)流傳最廣的名篇。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
  • 唐代牛人的「高考零分作文」,卻因寫得太美,入選《唐詩三百首》
    一向沉鬱的孟郊在高中後,竟能寫出千古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可見他當時的狂喜。正因為科考對文人是如此重要,所以本期的這首詩就顯得格外有個性。這首詩名叫《終南望餘雪》,作者為唐代詩人祖詠,是一首應試詩,當年祖詠去長安應考,考官給的題目就是這個。當時的題目要求是寫一首五言長律,也就是要六韻共十二句。但祖詠只寫了4句就覺得此詩已經完結,不能再加了。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在返回洛陽的途中,他有感而發,寫下了生平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金銅仙人辭漢歌》。2.歷史背景加上唐朝時局,以及李賀自身的遭遇,便有了這首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濃濃的悲憤和哀愁之情,讀來令人淚目。這首詩大概可以分為三部分,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是感嘆人生的短暫和世事的變遷。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果然地。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極為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唐朝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5首值得背下來的唐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令人拍案叫絕
    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5首值得背下來的唐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令人拍案叫絕。第1首,《望廬山瀑布》: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裡。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 世人只知《唐詩三百首》,卻謂蘅塘退士是何人?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一句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正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所寫,而且自此之後,這句「廣告詞」可謂被發揚光大,廣為流傳了。《唐詩三百首》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哪怕是到了現在,從學前到大學,我們所接觸的教材中都會涉及到《唐詩三百首》中的詩作,甚至中國郵政發行過全套郵票《唐詩三百首》。可是我們很多人雖然對於《唐詩三百首》再熟悉不過,卻鮮少了解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
  • 王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作品,20字無一字不精,成千古名作
    這首《新嫁娘詞》詩作,其實是一組詩,這裡選的是其中一首,也是王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作品,傳唱度極廣,深受後人推崇,《唐詩別裁》甚至給出了「詩至真處,一字不可移易」的評價。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這位聰明伶俐的新嫁娘是如何運用自己智慧來解決困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