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2020-12-24 全民悅讀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感遇十二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

這首詩的作者唐開元尚書丞相張九齡,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著有《曲江集》。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呢,是由於執政後期,唐玄宗沉溺聲色,奸佞專權,朝政日趨黑暗。

為了規勸玄宗,張九齡曾撰《千秋金鏡錄》一部,主要講述前代治亂興亡的歷史教訓。

唐玄宗看後心中不悅,加上奸人讒言,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

遭貶後,他曾作《感遇十二首》,運用比興手法,表現其堅貞清高的品德,抒發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

此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

詩一開始,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葳蕤」二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桂用皎潔來形容,「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詩的前四句說蘭、桂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時就會欣欣向榮,生機盎然。這裡既包含了樸素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說明了時勢造英雄,英雄壯時勢的客觀辯證法;也表達了真正的賢人志士只有在政治開明的時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對重新「遇時」的渴望。

詩的後四句從春蘭秋桂芳香襲人的社會效果來委婉地說明自己行芳志潔並非為了求人賞識,以博取高名;象春蘭秋桂的香氣一樣,它博得山林隱士的喜愛,只是客觀效果而已;實際上,蘭、桂散發芳香並非有意希求人們來折取它,欣賞它,而是純粹出於它們的本性。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用《楚辭》中的這一句來概括全詩主旨再合適不過了。

全詩句句寫蘭桂,都沒有寫人,但從詩歌的完整意象裡,我們便不難看見人,看到封建社會裡某些自勵名節、潔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說句題外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一句可以委婉地替代綠地上「不要踩我,我怕疼」「愛護花草,人人有責」之類的標語,同時又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張九齡的五言古詩主要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含蓄蘊藉,寄託蘊含深厚的人生哲理為主,對扭轉六朝以來的浮豔詩風起過積極的作用。歷來受到評論家的重視。它掃除了唐初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

他的這首以蘭、桂自況,借蘭桂之芳香比喻自己堅貞清高品格的詩;張九齡身為一代名相,自然備受後世尊重,這大約是這首詩被列入《唐詩三百首》第一首的原因吧。

- 明天見 -

每天回復「早安」,悅讀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相關焦點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被後人稱為「五絕第一」
    在唐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編著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三百餘首唐詩,流傳千古。今天,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五言絕句第一」是誰的代表作。這位詩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尤其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並稱為「盛唐三大詩人」,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尊稱他為「詩佛」。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中國家長這麼痴迷於讓孩子背誦唐詩?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而不是其他的背誦材料?背唐詩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讓孩子增強語感,加強記憶力嗎?繼相親、生娃、禿頭之後,第一波九零後繼續追隨八零後,進入帶娃「背唐詩」階段。上apple store或亞馬遜隨便搜索一下關鍵詞「背唐詩」,各種背詩材料以及背詩工具鋪面而來。唐詩生意已然成為一門大產業。若做唐詩生意的朋友們團結在一起,能借董卿的《中國詩詞大會》帶來的風口創造機遇,恐怕已經翻天覆宇。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它編程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編選者僅署名「蘅塘退士」,後經現代學者的考證,才確定為孫洙。《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從所選詩人和詩作來看,此書主要選取了盛唐和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的代表著作。從編排體例看,此書按詩體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並單列樂府詩於每類之後。囊括了唐代詩歌的全部題材 。1,五言古詩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五律,你更欣賞哪一首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書中最著名的八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同時,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果然地。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極為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唐朝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王維在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卻和他的禪理、佛學格格不入
    「詩中有畫」是蘇軾對他唐詩最高的評價。今天的我們看來評價非常的確切。王維詩作通常只有寥寥數語,就能夠把活的山水展現在我們眼前;只有寥寥數語,卻能夠把說不盡的禪理融匯在其中,帶給我們今天獨特的感悟。但是王維在唐詩300首的第一首古詩,20個字非常精彩,不過卻和他崇尚的禪理和佛學格格不入。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1、《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的想像,更沒有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