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一)

2021-02-08 衡水桃城中學


【編者按】「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正如統編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所說:「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般也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提升考試成績,更可涵養精神,助益人生。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僅使人靈秀,更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學習中華民族千百年流傳的經典詩詞,將使人受用終生。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歷任盧龍、大城、鄒平知縣,清廉如水,愛民如子,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孫洙與夫人徐蘭英編選《唐詩三百首》,他在題辭中寫道:「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該書收錄詩家77人,詩311首,一經付梓,立即「風行海內,幾致家置一編」,三百年來家喻戶曉、歷久彌新,被視為詩歌初學者最佳選擇。


本公眾號刊發《唐詩三百首》,選用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9月第一版的蘅塘退士原編版本。本號原版照錄,不作白話「注釋」和「譯文」,旨在助益讀者學習、理解和把握文言文,更好地領略古人意境、古詩韻味和古漢語的精到之美,提升古文閱讀能力。受微信平臺系統限制,不能呈現中國古籍由上而下、從右到左的文字豎排版方式,改為當代通用橫排版,但詩句字大、注釋字小、詩句與注釋錯落排版、標點只用頓號和句號等特徵都儘可能予以保留。



感遇    四首

張九齡


王堯衢曰、感、思也。思其有幸遭遇。一雲、感之於心、寓之於目、發於中而寄於言、如莊子寓言之類是也。

感遇詩十有餘篇、今從三百錄其二、又從合解選其二。王堯衢雲、以見其寄託之遠、洗華從璞、自具初唐之骨。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一解。王堯衢注、是時牛李在朝、九齡罷相、故託為孤鴻之詞以自比。潢、積水也。不敢顧、畏之也。側見、不敢正視也。雙翠鳥巣於珠樹、比二小人居美位、指李林甫牛仙客也。翠鳥產南粵。三珠樹在厭火國北、生赤水上、其樹如柏、葉如珠。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二解。言小人專高位、毫無忌憚也。矯矯珍木之巔、極危之處也。翠鳥專而居之、得無懼金丸之彈乎。彼美服者、尚憂人指、處高明者、恐逼神惡、則小人專美位而能久享乎。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三解。仍合孤鴻句。有鳥自高飛、羅當奈何之意。



其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一解。葳蕤、盛貌。皎、明也。楚辭漁父、安能以皎皎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乎。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彼蘭葉也、遇春而葳蕤。桂華也、遇秋而皎潔、欣欣然、皆有所感而發生意、豈不皆遇其時、自爾成為佳節乎。此借物以起興也。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二解。賦而興也。林棲者、隱士也。聞風、聞其遇時之風。悅者、悅其得時之濟也。感字寓其內。有本心、不失堅貞幽靜之操。何求美人折、隨所遇而安也。樂府、花開堪折即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彼蘭桂之花、各遇春秋而舒其蘊矣、誰知林棲之士、聞其風而悅其遇、感而嘆曰、夫豈草木有本心哉、何曾有意求乎美人而折其枝也。不期然而然者、是故有所感而思也。此寄志幽棲、無用世之意也。



其三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一解。此自寫也。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二解。此思君也。曲江罷相、歸臥山林。積滯之慮、一洗孤清。持此謝高鳥、傳情於君、又恐不達、日夕懷空意、誰感我之精誠乎。彼飛沉者、理自相隔、朝野者、勢不相伴、則思君之情、不能自慰矣。



其四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一解。爾雅翼、江南為橘、江北為枳。說文、果出江南、樹碧、冬而生。江南地氣最暖、故梅柳先發於江南、松柏有歲寒之心、皆借用也。蓋言江南之地有丹橘焉、經冬綠而不凋、夫豈借伊地氣之暖哉、良由自操也貞、一若松柏之性、有歲寒之心耳。此亦託物以起興也。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二解。二句關鈕過脈處。上句完上截、下句起下文。重、重陰。深、深處也。阻、為重陰所阻、不能薦享也。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三解。賦而興也。運命、己之運命也。循環、天地之循環也。全唐詩話、寶曆中、楊於陵僕射入覲、其子率兩榜門生迎於潼關、宴新昌裡第。元白俱在、賦詩席上、楊汝士詩後成、元白覽之失色。詩曰、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此木、指丹橘也。蓋言人之遭遇、唯有物命、物之隱達、一聽循環、不可強也。乃必冀其成陰、獨推桃李而樹之、亦覺徒言矣。然則丹橘豈無成陰哉、亦不過遭遇之日有早晚之不同耳。



編輯/審核  張敬元



何似此花榮豔足  四時常放淺深紅——A部九年級教師崔紅豔訪談錄

惟心所向 萬變不從 ——記A部七年級教師李佳儒

寶寶,媽媽和你一起堅強——記A部九年級教師李林、姜靜

優秀學生徵文 | 山河無恙在我胸 師生攜手譜青春

桃城中學 | 停課不停育——C部七年級每周之星





相關焦點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休閒益智 大小: 1.49M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亞森和他的維文版《唐詩三百首》
    唐詩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中《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翻譯成英、法、俄、德等多種語言,國內也曾翻譯成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語言。近日,由維吾爾族翻譯家亞森·阿瓦孜編譯的《唐詩三百首》維文版正式面世,填補了維文版唐詩集選的空白。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昨兒先生因傳了一自彈琴曲視頻在書院雅士群裡,結果竟引得古龍同學大發感慨:一樣的《秋風詞》, 先生撫出的是秋風明月情意纏綿,我彈的鬼哭狼嚎苦大仇深。語雖誇張,亦可見其中情致,真有天壤之別。其實先生的訣竅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八字而已。
  • 這樣讓我的兒子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
    這樣讓我的兒子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在我的兒子四歲以前,我定不會教我的兒子閱讀或者背誦《唐詩三百首「小胖豬」信以為真,真拿了一根釣魚竿去那個地方釣烏魚,一蹲就蹲了整整一天呢!這雖然是小娃娃的趣事,但說假話騙人不好,我忙囑咐他要立即改正,而他立即跑去向「小胖豬」道歉了。四歲以後,我的兒子講話就妙趣橫生了,還能夠對答如流呢!在此基礎上,我才讓他閱讀、背誦、理解《唐詩三百首》。還真是太令人欣慰啊!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一、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與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流行以來,不斷有人為之作注,清代最有名的是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註》和章燮[xiè]的《唐詩三百首註疏》。《唐詩三百首》原有蘅塘退士的簡注,陳婉俊在原注的基礎上,考核校訂,補寫凡例和詩人小傳,並引經據典,訓詁注釋,援引詩話,闡發詩旨。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註》目前仍有出版,小樓手邊就有中華書局1959年初版,2018年第16次印刷本。這一版本據四藤吟社本斷句排印,版式仿古,正文是豎排繁體,有旁批,補註列在詩後。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在總結各家唐詩選本的優點和缺點的基礎上精心編寫,遂有這部傳世精品。40年間多次再版、重印,獲得了廣大讀者的熱愛與肯定,成為「唐詩三百首」書籍之林的一棵「常青樹」。雖然陶先生已經逝世多年,但他所留下的寶貴財富卻激勵影響了幾代人。今年8月,《唐詩三百首詳註》第八版問世,翻開書本後無盡的感慨與敬慕再次湧上心頭,只得細細道來才好。
  • 想讀懂唐詩,你還可以看——《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
    (原標題:想讀懂唐詩,你還可以看——《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 歷來皆不乏唐詩選本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發現好書|《英譯唐詩三百首》
    書目信息書名:英譯唐詩三百首曾編著《美國經濟》(英語讀物)一書,1988年由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時年84歲)至2003年完成《英譯唐詩三百首》。推薦語本書是唐一鶴老先生積八年的時間和心血,將大家喜愛的三百首唐詩翻譯成帶韻的英文,讀起來朗朗上口,獨有韻味,在兩種語言中體會音律之美,提高自己的語言和聞訊上能力。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世人只知《唐詩三百首》,卻謂蘅塘退士是何人?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一句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正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所寫,而且自此之後,這句「廣告詞」可謂被發揚光大,廣為流傳了。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四藤吟社主人在重刊《唐詩三百首補註》時所作《序》中盛讚《唐詩三百首》「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