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讓我的兒子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

2020-09-13 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

這樣讓我的兒子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

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



在我的兒子四歲以前,我定不會教我的兒子閱讀或者背誦《唐詩三百首》,而是教他唱兒歌、聽故事、講故事。久而久之,他就能夠自編自唱兒歌了,還時不時講些天真無邪的故事,將大人們逗得捧腹大笑。

比如我的兒子就自編了一個故事講給我們聽,真饒有趣味呢!他說:我對小夥伴「小胖豬」(一個肥胖的小朋友的外號)說:村外那塊水田的衝水坑裡有一條大烏魚,趕緊拿根釣魚竿去釣吧!「小胖豬」信以為真,真拿了一根釣魚竿去那個地方釣烏魚,一蹲就蹲了整整一天呢!

這雖然是小娃娃的趣事,但說假話騙人不好,我忙囑咐他要立即改正,而他立即跑去向「小胖豬」道歉了。

四歲以後,我的兒子講話就妙趣橫生了,還能夠對答如流呢!在此基礎上,我才讓他閱讀、背誦、理解《唐詩三百首》。還真是太令人欣慰啊!我的兒子一天之內完全可以閱讀、背誦、理解三首唐詩,一年下來,早就已經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爛熟於心了。

而今,我的兒子在一所重點中學文科班讀高中,他不但是實驗班重點培養的學生,也是這所學校的名列前茅的三好學生。

他的班主任常常誇讚他而說:「這孩子熟讀《唐詩三百首》,那他早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詩人了。」而家長及親戚朋友也引以為傲。

相關焦點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想,這些經典不能這麼讀,必須有一個精讀的法子,將這些經典嚼碎嚼爛,才能吸收到這些經典裡的營養。想要精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帶著讀,將那些犄角旮旯裡的精妙之處嚼碎了餵你。可是,我沒有這樣的幸運,大學沒讀上中文系,而且,恐怕要到研究生才會有老師這樣帶著學生精讀原典吧!末了,我只好自己尋找方法來啃這些經典。方法倒是不難找,可惜不易行。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好多人都會背,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要是說起唐朝的詩人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他們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李白的詩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但是杜甫則不一樣,杜甫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活著的時候是不怎麼受到重視的,直到死後才開始被承認。你要是問我唐朝最偉大的詩人,那杜甫一定是其中之一。
  • 亞森和他的維文版《唐詩三百首》
    唐詩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中《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翻譯成英、法、俄、德等多種語言,國內也曾翻譯成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語言。近日,由維吾爾族翻譯家亞森·阿瓦孜編譯的《唐詩三百首》維文版正式面世,填補了維文版唐詩集選的空白。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唐詩三百首》是各種古風活動的擺拍利器。/視覺中國《唐詩三百首》直到清末都很流行,直接取代了之前更流行的《千家詩》。表面上看,《三百首》的流行主要基於兩點,一方面是它的範文功能,二來則是它的通俗性和易傳播。乾隆十二年確立了試詩制度,詩歌成為當時學子仕進的敲門磚,《三百首》作為詩的習作範本一直暢銷至科舉被廢除為止。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休閒益智 大小: 1.49M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唐詩三百首(一)
    學習中華民族千百年流傳的經典詩詞,將使人受用終生。《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歷任盧龍、大城、鄒平知縣,清廉如水,愛民如子,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有一本詩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代代吟誦,有人說,這些詩句已經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這本詩集就是《唐詩三百首》。理解經典,好的註解版本如渡海之舟筏,不可或缺。40年前,陶今雁先生用數十年的光陰,著就這本《唐詩三百首詳註》,雅俗共賞深入淺出,自出版以來多次再版、重印,累計印數已逾百萬冊。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四藤吟社刊刻此書時,覺得孫洙只選了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中兩首還不夠,就將其餘三首也補入其中,所以現在通行的《唐詩三百首》共有三百一十三首詩。一、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與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流行以來,不斷有人為之作注,清代最有名的是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註》和章燮[xiè]的《唐詩三百首註疏》。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唐軍收復河南河北諸州郡,安史之亂平息。流寓梓州(今四川三臺)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至極,寫下此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果然地。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極為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唐朝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發現好書|《英譯唐詩三百首》
    書目信息書名:英譯唐詩三百首1996年(時年84歲)至2003年完成《英譯唐詩三百首》。推薦語本書是唐一鶴老先生積八年的時間和心血,將大家喜愛的三百首唐詩翻譯成帶韻的英文,讀起來朗朗上口,獨有韻味,在兩種語言中體會音律之美,提高自己的語言和聞訊上能力。它的特色還有:用中英文「評註」,解釋詩文中的難點、典故、背景和主旨,對於學習英文和中國古典詩歌的讀者有很大的幫助。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世人只知《唐詩三百首》,卻謂蘅塘退士是何人?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一句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正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所寫,而且自此之後,這句「廣告詞」可謂被發揚光大,廣為流傳了。《唐詩三百首》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哪怕是到了現在,從學前到大學,我們所接觸的教材中都會涉及到《唐詩三百首》中的詩作,甚至中國郵政發行過全套郵票《唐詩三百首》。可是我們很多人雖然對於《唐詩三百首》再熟悉不過,卻鮮少了解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