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的《客至》,整首詩渾然天成,充滿了安適恬淡的味道

2021-03-05 國學講

每天分享精彩,免費訂閱,喜歡請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  內容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                                                                                                  

弘揚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詩詞。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

《客至》的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是晉朝杜預的十三世孫。少時家境貧寒,多次赴考都沒有考中進士,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杜甫的詩多描述當時的社會實況,吐露百姓身處動亂時代的悲哀,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千古絕唱,在古典詩歌中影響深遠,被世人尊為「詩聖」,他的詩作也被稱為「詩史」。

下面我們讓來鑑賞杜甫的《客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注釋:

1,盤飧:指盤子裡的菜餚。給,音sün,指熟食。

2,兼味:兩種以上的菜餚。「無兼味」,是說菜色太少了。

3,樽酒:指酒杯中的酒。「樽」本作「尊」,是酒杯的意思。

4,舊醅:不是新釀的酒。酷,音pei,指未過濾的粗酒。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寫到在飄雪的光景中,酒釀好了,小火爐也備妥了,就等著好友到訪,可以圍爐對飲,閒話家常。

背景:

《客至》是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的作品,當時杜甫五十歲,經歷安史之亂的動蕩,暫時得以在成都浣花溪畔營建一座可供棲身的草堂。居處周圍流水環繞,生活有了短暫的平靜,因此這首詩充滿了安適恬淡的味道,跟其他沉鬱頓挫、具備寫實語言風格的作品很不一樣,可以明顯地看到詩人因貴客到訪自然流露的歡愉,跟《論語·學而》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快樂心情是一致的。

即使到了現代,當有客人到訪時,我們也會將居室裡外打掃乾淨,準備好茶好酒好菜,表達熱切的歡迎,目的是要讓賓主盡歡。杜甫雖然甕病交加、饑寒交迫,仍有朋友相互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是他精神上極大的慰藉,這份溫暖的關注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杜甫當然也不例外。

在這首詩的題目下,杜甫加註:"喜崔明府相過。」這簡要說明了題意:「很高興崔明府來拜訪我。」因為杜甫的母親姓崔,因此有人說崔明府是杜甫的母舅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說:「唐人呼縣令為明府,丞為贊府,尉為少府。」明府是地方官的美稱,因崔明府到訪,讓詩人有了一番好心情。可見這是一位重要的客人,不是泛泛之交。詩作洋溢著濃鬱的人情味,率真而自然。

首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先寫景,引出時間、地點,也述說自己的心境。春天的草堂周圍漲滿了春水,隱含了萬物蓬勃的生機。「群鷗」一句,除了寫出環境的清幽恬靜,點出詩人的寂寞心緒,也表露出鷗鳥忘機相伴、作者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天人相得之境。同時,也為後來的"客至」做了很好的開場。

領聯: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描寫為了歡迎客人的到來,特地將長滿雜花雜草的小路清掃乾淨,並將簡陋的草門打開。「蓬門」的開啟也呼應著「客至」。從無客的孤寂,再到客將至的準備,表露出詩人的期待心情。

頸聯: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仿佛聽到主人抱歉地述說家裡離市區實在太遠了,購買東西很不方便,只有粗茶淡飯可供招待。同時,買不到也買不起貴重的酒,只好用家釀的老酒待客。現實生活裡,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話:「不好意思,都是些家常菜,請隨便享用,千萬不要客氣喔!」這些日常用語,聽來仿佛就發生在周遭,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杜甫待客的盛情,自然也可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

尾聯: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把熱絡的氣氛推高一層,主人說:「您不介意的話,我就隔著籬笆喊一下,請住在隔壁的老翁過來一起把酒乾杯吧!」從這兒可以看到杜甫的率真,他是真心想要盡好地主之誼。"隔籬呼取盡餘杯」代表打破階級的藩籬,中途呼出老翁作陪,可見詩人不拘禮俗儀節的性情,也暗示平日與老翁的感情不錯,才可以隔著籬笆呼喊,又不會讓對方感到不禮貌。同時,可以不顧慮客人縣令的身份,大家坐在一起喝酒、一同享樂,以求賓主忘機。

這樣的境界,呼應了一開始「但見群鷗日日來」的鷗鳥忘機之情境。整首詩渾然天成,如話家常,讀來情景仿佛曆歷在目。

相關焦點

  • 同為接待客人,杜甫寫了兩首詩,含義卻大相逕庭,不愧詩聖手筆!
    中國有兩個最偉大的詩人,一個叫李白,一個叫杜甫,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相較於瀟灑俊逸,放蕩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來說,筆者更喜歡位卑未敢忘憂國,具有現實主義基調的詩人杜甫。蓋暗用遷語,而語中乃有用兵之意,詩至於此,可以為工也】極力稱讚杜甫詩工整嚴謹。而今天筆者要說的內容是杜甫在面對兩個客人的拜訪時,所寫下的兩首不同詩詞,後來皆成經典,以此可以看出詩聖寫詩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和不流於俗的高尚品質。
  • 詩聖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3首詩,句句經典,冠絕古今,你讀過哪首?
    杜甫存留於世的詩大約有1500首,但你只需要讀20首他的詩,你便會明白他為什麼被譽為「詩聖」,他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名望,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他為什麼能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以及他為什麼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 … 因為他的每一首詩,甚至每一句詩,都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古今。
  • 六種體裁六首詩,讓你明白詩聖杜甫的恐怖實力!
    說了這麼多,下面開始正式讀杜甫的詩詞。杜甫一生大約寫了幾千首詩,現在流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雖然不能說每一首都很經典,但是隨意舉幾十首經典之作是毫無問題的。而且杜甫不像其他詩人那樣偏科。杜甫的七律代表作非常多,有古今七律第一之稱的《登高》;有唐詩交響樂之稱的《秋興八首》;有七言律命脈根蒂之稱的《詠懷古蹟五首》;再還有《閣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 客至》、《野望》等等。
  • 杜甫擔任左拾遺,這首詩從日暮寫到拂曉,體現了詩聖的報國熱忱
    杜甫是盛唐偉大的詩人,他對後世詩壇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以北宋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一直將杜甫當著楷模,並用心學習和模仿他的寫作風格。但是杜甫之所以被稱為詩聖,因為他總是憂國憂民,即使在憂患相仍的歲月裡,也不顧自己體弱多病,時刻掛念著國家與民族的前途,這是那些江西詩派無論如何也學不來的。下面這首詩,正體現了詩人這種報國熱忱。春宿左省唐代:杜甫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 讀杜甫的《客至》,蓬門今始為君開,看詩人的待客之道
    但是相對於送客,迎客的詩還不是很多,也沒有看到很膾炙人口的作品。當然迎客和接待客人容易混淆,很多作品也不便截然分開,都是把它們揉在一起來寫,這樣寫主客對飲的,就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今天要說的杜甫的《客至》就只是偏重於迎客的。杜甫的詩,一般格律嚴謹,用典也比較多。
  •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卻也寫出了一首歡快自在的七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人尊稱他為「詩聖」,與「詩仙」李白合稱「李杜」,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的一生有多半時光都在顛簸流離,歷經磨難,備嘗艱辛。但是,杜甫有一首詩卻別具一格,傳達了別樣的情感,充滿了歡快自在,那麼是哪首詩呢,下面請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致敬詩聖!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12月10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俄國詩人瓦列裡.魯登科、尚仲敏、閻安、林雪、李雲、老房子、康偉、俄國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邰筐、小易、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包苞、安然等中外詩人們輪番上臺,以詩歌的名義,用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敬意。
  • 為什麼傳世詩《客至》:「蓬門今始為君開」中的句子杜甫受到質疑
    說到詩人杜甫,人們都感嘆他的詩背後是杜甫陰鬱正直的性格。他被稱為「詩聖」,他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對我國詩歌具有裡程碑意義。如今他有1400多首於世詩,其中大部分都收錄在《杜工部集》中,每一首詩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和瑰寶,如明星點綴在長河歷史之中。
  • 在杜甫詩中出場高達46次,詩聖為什麼對雨情有獨鍾
    據統計,在流傳下來的杜甫的1445首詩中,寫雨的就有46首,其中,直接以《雨》命名的詩高達數十首,更不用提《晨雨》、《朝雨》、《夜雨》、《雨晴》這些了。詩聖為什麼偏愛寫雨?雨究竟有什麼魔力讓杜甫對它情有獨鍾?下面讓筆者來為你揭曉答案。
  • 詩聖杜甫的4首詩,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
    這些對於那時候的杜甫而言,卻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儘管他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落榜了,可他卻沒有將此放在心上,還是一如既往地漫遊全國各地。在這期間,他結識了日後長久思念的李白,以及在困頓之時多次幫助他的高適。也是在這期間,杜甫過上了一生當中最為瀟灑、逍遙的日子。
  • 晚年窮困潦倒的杜甫,卻寫下首霸氣無比的詩,詩聖酷起來一飛沖天
    杜甫去世之後的半個世紀,他沉鬱頓挫的筆下世界尚無人問津;直到元稹為其撰寫了一篇名垂千古的墓志銘,杜甫才真正從一名不見經傳小文人蛻變成為與李白齊名的詩聖,他的現實主義筆墨才被主流詩壇所重視。唐玄宗開元三年,杜甫曾觀賞過公孫大娘的《劍器》與《渾脫》二舞,流暢飄逸,精彩絕倫,令少年杜甫心馳神往。而這李十二娘正是公孫大娘的弟子,兩次賞舞相差了近五十個年頭,曾經志氣昂揚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成窮困潦倒的白髮老者,杜甫心間自然感慨萬千。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而詩聖杜甫的詩篇隨也才華橫溢,不過杜工部極工詩詞格律,他的詩在格律上渾然天成,想要模仿也並非簡單,不過後世總有人不自量力的想要模仿一二,不論像與不像,先大肆吹噓自己一番,就像是坐井觀天一樣。但世事偏有意外,有這樣一首詩,竟可以模仿杜甫模仿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以至於後來人們在編寫杜甫文集的時候,不假思索的便將這首詩編入其中。可是後來經過史學家考證,這首詩原來並非是杜甫所寫,可不是杜甫,怎麼會有一個無名之士有這樣的才氣和情懷,可以模仿到如此地步。其實,此人並不是無名小卒,有如此才氣的自然不會默默無聞,他便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李商隱。
  • 唐代最有生活氣息的一首詩,詼諧風趣,渾然天成,被贊為神來之筆
    如詩仙李白的浪漫瀟灑,詩聖杜甫的雄渾沉重,還有多情詩人李商隱的低迷婉轉。但是讀他們的古詩,總是會給人一種朦朧而又遙遠的感覺,仿佛天邊的彎月,不食人間的煙火。或許這就是藝術的美,來源於生活,卻又超脫於生活。不過,唐詩也並非盡然如此,在如此眾多的詩篇中,總有那麼一首,是一個例外。就如同此詩,便是唐代最有生活氣息的一首詩,詼諧風趣,渾然天成,被贊為神來之筆。
  • 杜甫七律閣夜賞析 淺說詩聖這首詩中的兩種詩病
    另外還要找一找一首詩是不是有些小毛病。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自己詩詞創作的水平。一、《閣夜》詩體 仄起仄收七律杜甫的這首詩是標準的七言律詩,押韻下平二蕭。歲暮陰陽催短景,中仄中平平仄仄,天涯霜雪霽寒宵。中平中仄仄平平。
  • 憂國憂民: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
    在中國古代詩壇上有兩座最巍峨的高峰,他們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李、杜在藝術上的造詣各有獨特之處,那麼杜甫為什麼被人們稱為「詩聖」呢?杜甫,字子美,因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少年時期的杜甫就立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腐敗的政治處處使他失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之間對立矛盾。《兵車行》暴露了唐王朝誇大戰功的真實背景,《麗人行》則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與奢侈。安史之亂後,杜甫深入人民中間,深刻地感覺到沉重災難首先是落在人民的身上。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他的詩,範圍廣、成就高,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李白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豐富的想像力,富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採飛揚、充滿理想。
  • 名流仙宗,詩聖杜甫的仁愛之心
    回溯千年,在光河的彼岸邀約大唐「詩聖」杜甫。說起杜甫,人們會想起很多的經典名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些擲地有聲的詩句,依然響徹古今。世人尊稱杜甫為「詩聖」,這一名號還有一段特別的來歷。傳說中,杜甫是上天陳芳國的一位文星典吏,被尊為「詩聖」。天使派他下凡人間,為大唐成就文章瀚海。他以詩文聲振中土,完成使命後,還要返回天國。當時,他將九天頒下的金字詔書佩戴在身上。一次無意中路過蔥市,青蔥的渾濁氣味汙染了詔書的聖潔。
  • 杜甫的一首《客至》,體現出杜甫待人的真誠與待客的熱情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詩題後有詩人自注曰「喜崔明府相過」,「明府」是縣令的意思,即詩人要招待的客人是這位崔縣令。關於崔明府的具體身份,一種觀點認為無從考證,另有人認為當指杜甫的母舅崔頊。清朝金人瑞《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云:「題曰『客至』,是又遠分者,待他之法,客又不純是客,親又不純是親。故知其為遠分表兄弟也。」
  • 杜甫最傷感的兩句詩,盡顯詩聖功底,讓人實在難以取捨
    在中國的文化寶庫中,唐詩可謂是一個當仁不讓的明珠,而讓這顆明珠璀璨奪目的,無疑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韓愈曾經不無敬佩地提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相比於李白,杜甫的經歷則坎坷得多。雖然他的祖父杜審言也曾是名滿一時的大詩人,但杜甫並沒有過沾什麼光,也沒有過幾天舒心日子。
  • 杜甫詩八首課後談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有三首杜甫的詩,分別是《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有四首杜甫的詩,分別是《蜀相》《旅夜書懷》《閣夜》《登嶽陽樓》。這七首詩都屬於杜甫晚期的作品,並且在時間上跨度不大,比較接近。所以在上選修部分的時候,就思考能不能把這七首詩放到一起作為一個專題來學習,一方面溫故知新,另一方面加深對晚期杜詩整體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