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精彩,免費訂閱,喜歡請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哦! 內容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
弘揚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詩詞。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
《客至》的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是晉朝杜預的十三世孫。少時家境貧寒,多次赴考都沒有考中進士,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杜甫的詩多描述當時的社會實況,吐露百姓身處動亂時代的悲哀,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千古絕唱,在古典詩歌中影響深遠,被世人尊為「詩聖」,他的詩作也被稱為「詩史」。
下面我們讓來鑑賞杜甫的《客至》!
《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注釋:
1,盤飧:指盤子裡的菜餚。給,音sün,指熟食。
2,兼味:兩種以上的菜餚。「無兼味」,是說菜色太少了。
3,樽酒:指酒杯中的酒。「樽」本作「尊」,是酒杯的意思。
4,舊醅:不是新釀的酒。酷,音pei,指未過濾的粗酒。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寫到在飄雪的光景中,酒釀好了,小火爐也備妥了,就等著好友到訪,可以圍爐對飲,閒話家常。
背景:
《客至》是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的作品,當時杜甫五十歲,經歷安史之亂的動蕩,暫時得以在成都浣花溪畔營建一座可供棲身的草堂。居處周圍流水環繞,生活有了短暫的平靜,因此這首詩充滿了安適恬淡的味道,跟其他沉鬱頓挫、具備寫實語言風格的作品很不一樣,可以明顯地看到詩人因貴客到訪自然流露的歡愉,跟《論語·學而》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快樂心情是一致的。
即使到了現代,當有客人到訪時,我們也會將居室裡外打掃乾淨,準備好茶好酒好菜,表達熱切的歡迎,目的是要讓賓主盡歡。杜甫雖然甕病交加、饑寒交迫,仍有朋友相互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是他精神上極大的慰藉,這份溫暖的關注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杜甫當然也不例外。
在這首詩的題目下,杜甫加註:"喜崔明府相過。」這簡要說明了題意:「很高興崔明府來拜訪我。」因為杜甫的母親姓崔,因此有人說崔明府是杜甫的母舅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說:「唐人呼縣令為明府,丞為贊府,尉為少府。」明府是地方官的美稱,因崔明府到訪,讓詩人有了一番好心情。可見這是一位重要的客人,不是泛泛之交。詩作洋溢著濃鬱的人情味,率真而自然。
首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先寫景,引出時間、地點,也述說自己的心境。春天的草堂周圍漲滿了春水,隱含了萬物蓬勃的生機。「群鷗」一句,除了寫出環境的清幽恬靜,點出詩人的寂寞心緒,也表露出鷗鳥忘機相伴、作者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天人相得之境。同時,也為後來的"客至」做了很好的開場。
領聯: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描寫為了歡迎客人的到來,特地將長滿雜花雜草的小路清掃乾淨,並將簡陋的草門打開。「蓬門」的開啟也呼應著「客至」。從無客的孤寂,再到客將至的準備,表露出詩人的期待心情。
頸聯: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仿佛聽到主人抱歉地述說家裡離市區實在太遠了,購買東西很不方便,只有粗茶淡飯可供招待。同時,買不到也買不起貴重的酒,只好用家釀的老酒待客。現實生活裡,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話:「不好意思,都是些家常菜,請隨便享用,千萬不要客氣喔!」這些日常用語,聽來仿佛就發生在周遭,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杜甫待客的盛情,自然也可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
尾聯: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把熱絡的氣氛推高一層,主人說:「您不介意的話,我就隔著籬笆喊一下,請住在隔壁的老翁過來一起把酒乾杯吧!」從這兒可以看到杜甫的率真,他是真心想要盡好地主之誼。"隔籬呼取盡餘杯」代表打破階級的藩籬,中途呼出老翁作陪,可見詩人不拘禮俗儀節的性情,也暗示平日與老翁的感情不錯,才可以隔著籬笆呼喊,又不會讓對方感到不禮貌。同時,可以不顧慮客人縣令的身份,大家坐在一起喝酒、一同享樂,以求賓主忘機。
這樣的境界,呼應了一開始「但見群鷗日日來」的鷗鳥忘機之情境。整首詩渾然天成,如話家常,讀來情景仿佛曆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