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在流傳下來的杜甫的1445首詩中,寫雨的就有46首,其中,直接以《雨》命名的詩高達數十首,更不用提《晨雨》、《朝雨》、《夜雨》、《雨晴》這些了。詩聖為什麼偏愛寫雨?雨究竟有什麼魔力讓杜甫對它情有獨鍾?下面讓筆者來為你揭曉答案。
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雨很美好
來讓我們看杜甫的這首《晨雨》:
晨雨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晨光熹微,清晨一場小雨淅淅瀝瀝,葉子滴滴嗒嗒,鳥獸慢飛,麝香山也朦朧起來。多麼美好和諧的景致,一切都源於這一場雨,一切都是這一場雨的賞賜。萬籟俱靜,雨洗滌一切,讓清晨安靜舒適,花草在雨中接受洗禮,鳥兒在雨中踱步飛翔。雨是美好的,乾淨透徹,同樣,它也給世界帶來了美好。另外杜甫的這首《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同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的「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寫出雨在催詩人去作詩,是雨的可愛在吸引著杜甫。這樣的雨,杜甫怎能不愛?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雨是希望的象徵
李慶甲曾在《瀛奎律髓匯評》中說「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猶有神。「隨風」二句,雖細潤,中晚人刻意或及之,後四句傳神之筆,則非餘子所可到。」沒錯,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春夜喜雨》。來讓我們看一下這首《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萬物萌生的春季,這場雨悄悄隨風而來,默默滋潤萬物,黑雲濃密,燈火闌珊 次日清晨喝飽雨水的花朵不勝壓枝。這首詩是杜甫居住於成都草堂時,經數月滴水未降的成都春雨突降,「春雨貴如油」,百姓雀躍,杜甫欣喜。開篇杜甫的一個「好」字就對場雨做了絕佳的描述,雨仿佛通人性,來得及時,給萬物以滋潤,給萬物以復甦拔節生長的養料。這是一場好雨,也是一場及時雨,更是一場久旱後百姓期盼「風調雨順」的甘霖。這樣的雨,杜甫怎能不愛?
雨是杜甫表情達意的媒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雨是讓杜甫寒冷交迫的「罪魁禍首」;《對雨》中「莽莽天涯雨,江邊獨立時。不愁巴道路,恐溼漢旌旗。」杜甫借雨寄託了對徵人逢雨延誤戰期的擔憂;《臨邑舍弟書至》中「二儀積風雨,百穀漏波濤。聞道洪河坼,遙連滄海高。」雨造成了黃河水泛濫,堤壩岌岌可危,借雨的來勢洶洶來表達對黎民百姓的憂患。這樣抒情達意的雨,杜甫用的嫻熟,這樣的雨,杜甫怎能不愛?
杜甫詩中,雨是美好的化身,是希望的載體,是他表達情感借景抒情的絕佳工具。詩聖愛雨,愛雨的美好,愛雨的慷慨,愛雨的讓人神思飛揚。讀杜甫的寫雨的詩,就是透過一個側面來解讀詩聖的內心世界,讓我們走進雨,走進詩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