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詩聖杜甫故裡與陵園

2020-12-13 樂途侶行

歡迎來到樂途侶行,一起分享自駕路上的美景與人文歷史。

「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這就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聖」杜甫的自我介紹,他稱自己七歲即已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九歲時練習書法,作品已積累成囊;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已出入社交界與前輩交往並展露才華。可見少年時期的杜甫才學橫溢,朝氣蓬勃。

這位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上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他的一生經歷了大唐帝國由極盛走向衰落的整個轉折過程,與同時代的李白猶如中國詩壇上兩座並峙的高峰,無人能夠超越。

杜甫故裡,位於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也是一處演繹詩聖杜甫真實人生的園林式人文景觀。這裡由詩歌展區和詩人展區兩部分組成。

詩歌展區介紹了杜甫的詩歌成就以及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卓越地位,並生動地展現了一代詩聖的艱難一生。內有詩聖堂,裡面供奉的是詩聖杜甫坐像;還有一棟百米長廊,廊內容納石碑百餘通,匯聚了各個年代文豪,書法名家,知名人物的杜甫詩詞。

杜甫一生留下了1400餘首不朽詩篇,他的詩歌創作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的主線,並真實深刻地反應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的政治時事和社會下層人民的生活畫面,被稱為一代「詩史」。

而詩人展區,主要由杜甫誕生窯、幼年成長的上院、壯遊園、三友堂、懷鄉苑、萬匯園組成,那一尊尊塑像和一個個場景,再現了詩聖的成長曆程和浪跡天下的旅程。

上院碑亭中的碑立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上刻「唐工部杜甫故裡」,由鞏縣知士李天握書寫!

「杜甫誕生窯」,洞上的這五個大字為郭沫若所書,並憑弔詩聖「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這座窯洞內,從杜甫曾祖父赴任鞏縣縣令起,這裡陸續建起上院內宅房、花園讀書院和下院臨街房,形成佔地廣闊的宅院。杜甫自幼在這裡生活和學習。雖一生長期漂泊在外,他始終心牽故裡,履行「奉儒守官」及「詩是吾家事」的家族使命。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後人稱這座窯洞為「杜甫誕生窯」,並把他生活過的宅院稱作「杜甫故裡」。

筆者認為,杜甫深受儒家思想體系影響,忠君報國、拯世濟民的思想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在他的青壯年時期,正是國家出現動亂、生民塗炭的多事之秋,因此在杜甫的詩中所感覺到的則是現實世界的沉重,無論是《羌村》《北徵》,還是《三吏》《三別》,無不浸透著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呈現出一種沉鬱凝重、雄渾壯闊的現實主義風格。

「生於斯,死於斯」落葉歸根。杜甫陵園位於河南鞏義市老城西北約6公裡康店鄉康店村西的邙嶺上。墓地坐北面南,東西並排3個土冢,西為杜甫墓,向東依次為長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當地人稱「聖人三冢」。至於湖南、偃師等地的杜甫墓筆者不曾考證過,就看各位看官怎麼看了。

雖然杜甫故裡,似乎除了窯洞,其他都是後期修建。至於杜甫墓更是只有一尊雕像,三處墳冢。筆者認為,這些都是為憑弔詩人而建並保留,不是專門的旅遊景區,如果是對他的生平和詩歌感興趣,建議來此感受暢遊;如果僅僅想到景區一遊,建議大家可以忽略。

喜歡山水自駕,喜歡歷史文化,歡迎關注樂途侶行,一起分享美景美食與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杜甫的成就: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 遊鞏義杜甫故裡,緬懷「詩聖」,感悟杜甫的一生
    如今你的杜甫故裡是在原址的基礎上經過擴建而成,是紀念緬懷杜甫的最佳場所,也是知名的旅遊勝地。帶著對是人的敬仰之情,再度前往杜甫故裡朝聖。杜甫故裡的的大門是典型的仿唐建築,紅牆黑瓦,莊重而大方。步入大門,放眼望去,單間眼前百餘米一尊高大的聖人塑像呈現在我的眼前。詩人那憂國憂民的情懷撲面而來。
  • 杜甫半生悽涼,顛沛流離,「詩聖」經歷過了什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聖」的杜甫,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出生於京兆杜氏,是北方的一個大家族,青少年的杜甫家庭環境比較好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小的時候比較愛學習,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加之良好的教育,在未來也是必將有大的作為,年輕的杜甫經歷了自己的第一次科舉,但是落榜了,但是他沒有磨滅其雄心壯志,他用旅遊散心,排解憂愁,從洛陽飄到了長安。
  • 「詩聖」回鄉!舞劇《杜甫》在河南人民會堂精彩上演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孟媛 實習生 李佩潔)不久前舞劇《杜甫》中火遍全網的「麗人行」片段被盛讚為「最美中國風舞蹈」,播放量超10億。7月17日—21日,舞劇《杜甫》在河南人民會堂精彩上演,中國「詩聖」的一生首次以舞蹈的形式和老家鄭州的觀眾見面,掀起了「杜甫回鄉」的熱潮。
  • 鄭州「杜甫故裡」——領略詩聖故居的風採
    鄭州「杜甫故裡」——領略詩聖故居的風採在從小到大學過的古詩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分別是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以及詩聖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二者的風格不一,但都將詩歌渲染的韻味獨特,意蘊頗深。在閱讀他的作品之時,我的內心是一直有一種想要同詩人再拉近一步距離的感覺,想要走近他生活的地方,來感受一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可以孕育出如此偉大的詩人,可以渲染出如此別致的詩韻,在了解詩人的時候,我知曉到在鄭州便是有這樣一出地方,它是詩人杜甫年少時期的故居,帶著對詩人的十足好奇以及想領略鄭州這處美景的獨特風採,我便決定走近鄭州,來一睹詩聖故居的景致。
  • 提起杜甫故裡,想到的都是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老家在河南
    很多人都以為杜甫故居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祖籍是在河南,河南鞏義的故居才是真正的杜甫故居。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朝杜甫的祖上有十一代都是做官,曾做過刺史,太守等高官,一直到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還做著鞏縣縣令,連杜甫的妻子楊婉也是皇室宗親。從杜甫小時候居住的地方看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及,絕對稱得上「豪宅」。這裡要說的就不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河南鞏義還有一個杜甫故居吧。
  • 民間生疾苦,筆底起波瀾 | 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
    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苟活於亂世,親歷生離死別,目睹小兒子飢餓致死,他悲痛之餘想到的是比自己還要不幸的老百姓,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年徵戰,白骨森森,他想到了手足相殘的士兵,痛心無奈,寫下了「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秋風怒號,草廬破敗,他想到了背井離鄉的同胞,憂心如焚,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詩人的情懷--杜甫
    人甫的詩詩杜的情懷三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與 「詩仙」李白合稱「李杜」,李杜齊名,但他們的性格和詩風卻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羈的駿馬,杜甫像認苦載重的犍牛,各具風範,各有價值。杜甫詩風老成穩健,傾向現實主義。
  • 2019年杜甫故裡詩詞大會開幕式啟動
    4月29日,2019年杜甫故裡詩詞大會開幕式在鞏義市杜甫故裡舉行。此次詩詞大會匯聚了外地詩人、嘉賓、招商引資企業家、民間詩詞愛好者等1200餘人,大家以文會友、以詩傳情,暢敘詩情雅意,紀念偉大詩人杜甫。此次開幕式還對杜甫文化推廣大使進行授牌。
  • 《成都求學》5 遊覽杜甫草堂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原籍湖北襄陽。20歲起,他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10年。755年「安史之亂」 爆發後,杜甫逃往鳳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
  • 山有秦嶺 詩有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出生在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一生創作詩歌1500餘首,有《杜工部集》傳世。其詩詩風沉鬱頓挫,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多涉筆社會動蕩、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杜甫被譽為「詩聖」,其詩也被稱為「詩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杜甫,並立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座高峰。
  • 傳承詩歌文明 弘揚民族文化 2019年杜甫故裡詩詞大會開幕
    大河網訊 4月29日,2019年杜甫故裡詩詞大會開幕式在鞏義市杜甫故裡舉行。此次詩詞大會匯聚了詩人、嘉賓、企業家、民間詩詞愛好者等1200餘人,大家以文會友、以詩傳情,暢敘詩情雅意,紀念偉大詩人杜甫。本次活動由中國詩歌學會、河南省作家協會、鞏義市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
  • 3月31日前,鞏義杜甫故裡對全國遊客免費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來河南鞏義杜甫故裡免費遊園啦!3月24日,大河網記者從該景區獲悉,2020年3月22日—3月31日,國家AAAA級景區杜甫故裡向全國遊客免費開放。杜甫故裡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
  • 春遊鞏義杜甫故裡
    杜甫故裡位於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是詩聖杜甫出生及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園內分兩個遊覽區:詩歌展區和詩人展區。園區的大門古樸肅穆,門樓紅牆灰瓦,飛簷翹角,門樓匾額上書寫著「杜甫故裡」四個金色大字。進入門內,正中是詩聖大道。大道的盡頭是杜甫的畫像,高大壯觀。
  • 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官場上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 從天津卷作文看,我們必讀的書:《杜甫·憂國憂民的詩聖》
    杜甫簡介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後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現如今人們張口可頌李白,閉口能背杜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杜甫的作品也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
  • 「詩聖杜甫」受外網追捧,BBC紀錄片專題報導,甘道夫親自配音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被稱為「詩聖」的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藏一般的詩句
  • 詩聖杜甫的4首詩,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
    這些對於那時候的杜甫而言,卻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儘管他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落榜了,可他卻沒有將此放在心上,還是一如既往地漫遊全國各地。在這期間,他結識了日後長久思念的李白,以及在困頓之時多次幫助他的高適。也是在這期間,杜甫過上了一生當中最為瀟灑、逍遙的日子。
  • 詩聖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3首詩,句句經典,冠絕古今,你讀過哪首?
    杜甫存留於世的詩大約有1500首,但你只需要讀20首他的詩,你便會明白他為什麼被譽為「詩聖」,他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名望,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他為什麼能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以及他為什麼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 … 因為他的每一首詩,甚至每一句詩,都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