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有何成就?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2020-12-15 古今獵奇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時萬國來朝達到鼎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朝疆域圖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其中,有四位詩人被稱為「唐詩四大家」,他們分別是誰?在詩歌方面有何成就?

初唐四傑

唐詩四大家: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

李白的詩歌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官場上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這一時期,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徵》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

杜甫主要作品:

《望嶽》、《登高》、《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等。

杜甫的詩歌成就: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杜甫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主要作品:

《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白居易的詩歌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

4、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母為滎陽鄭氏。

元稹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元稹

元稹主要作品:

《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等。

元稹的詩歌成就:

元稹所處的時代是習慣所稱的「中唐」,唐王朝內憂外患,正由盛轉衰。元稹領導、首倡或參與的「新樂府運動」、元和體」、「古文運動」等就是發生在這時期。在詩歌方面,元稹在當時即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在唐詩史上兩人如雙峰特起,論唐詩者輒曰前有李杜,後有「元白」,前後輝映,成為中國詩史的巍巍豐碑。元稹所在的元和詩壇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元稹作為這次新變中的具有不可替代意義的重要詩人之一,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據顯著的一席。

元稹與白居易

怎麼樣?唐詩四大家你都知道是誰了嗎?你沒有想到元稹也在其中吧?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六朝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的作品如何?有何特殊成就?
    六朝四大家,指三國吳畫家曹不興、中國南朝·梁畫家張僧繇 、南朝宋吳人陸探微、東晉顧愷之。這四人在繪畫上有何特殊成就? 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又與趙達的算術、嚴武的弈棋、皇象的草書等號稱「吳中八絕」。 曹不興善畫龍、虎、馬及人物,有「落墨為蠅」等傳奇故事,其佛畫成就對後世影響很大,相傳其所畫龍頭令謝赫嘆服不已。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
  • 010 | 杜甫《夢李白》(二):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我現在寫精讀《唐詩三百首》,是永遠也不可能成為10萬+的爆文的,不過,我每天擠出朝九晚五之餘的時間的來寫這些精讀文章,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所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方便轉發的就幫忙轉發一下。在此拜謝!今天讀杜甫《夢李白》第二首。
  • 被詩詞耽誤的化學家——李白、杜甫
    再說李白。杜甫有詩《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說的是李白、杜甫這哥倆互相對望,都「尚飄蓬」,追慕神仙之道,但是金丹都沒煉成,愧對煉丹宗師葛洪。
  • 被詩詞耽誤的化學家--李白、杜甫
    再說李白。杜甫有詩《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現在呢,李白正好「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閉劍琉璃匣,煉丹紫翠房」,放飛自己白日飛升的夢想: 「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伴赤松歸。先師有訣神將助,大聖無心火自飛。九轉但能生羽翼,雙鳧忽去定何依。」
  • 唐詩103 《天末懷李白》 (杜甫)
    當時杜甫在秦州,地處邊塞,所以說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鴻雁:比喻書信。  4.這是為李白的行程擔憂之語。  5.文章句:意謂有文才的人總是薄命遭忌。命:命運,時運。文章:這裡泛指文學。這句意思是:老天總是妒忌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命運就不好。  6.魑魅:傳說中的妖魔鬼怪,它喜歡有人經過,以便吞食。
  • 杜甫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生動刻畫了李白傲岸、狂放的精神品質!
    「李杜詩篇萬古傳」,提起盛唐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李白與杜甫。他們不僅在詩歌創作上有著齊名的成就連漂泊的身世也是十分相似,他們都仕途失意、一腔抱負無處施展,太多的相似讓兩人惺惺相惜,成了莫逆之交,並且常常用詩歌勸慰鼓勵著彼此。
  • 為什麼只有杜甫能被稱為唐詩的「集大成者」?李白差在了哪裡?
    除了「詩聖」,杜甫還有一個更牛的稱號——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這是專屬於杜甫的美譽,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李白吐血質問:是我不配嗎?(李白劇照)誠然,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並列為唐代乃至於整個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若論作品知名度和後世受歡迎度,李白在年輕人裡或許還更勝一籌。
  • 【趣味化學】被詩詞耽誤的化學家——李白、杜甫
    再說李白。杜甫有詩《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說的是李白、杜甫這哥倆互相對望,都「尚飄蓬」,追慕神仙之道,但是金丹都沒煉成,愧對煉丹宗師葛洪。李白究竟在煉丹上投入多少精力,我們只能憑零散的詩篇來判斷,比如「煉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可以看出是花了很大氣力,跑遍了山川,採那些無機礦石。後來李白「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皮日休詩)。腐脅疾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病,但有重金屬中毒的嫌疑。唐代有六位皇帝服用金丹而亡,而他們李家的「風疾」有明顯砷中毒的跡象。
  • 杜甫這首寫給李白的唐詩,呈現出的完全是一個粉絲的心態
    在唐代詩人的群體當中,李白,杜甫都是名氣很大的。他們在後世的名氣不相上下,但是在當時,李白的名氣要比杜甫高很多。李白曾經有過輝煌的人生經歷,畢竟在詩人中能夠直接服侍唐玄宗、楊貴妃的人不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的地位。
  • 有一種情感,叫「杜甫和李白」
    唐朝,是中國歷史朝代中公認的最強盛的朝代,在享國的289年中,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方面,湧現出不少豪橫中華民族歷史的人物,尤其在詩歌方面,唐詩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素養,而唐詩的作者們中,李白和杜甫則是頂級流量代表人物。
  • 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水平到底誰更勝一籌
    說起唐詩,我們不得不說起李白,也不得不說起杜甫,一人稱詩仙,一人謂詩聖,有人問誰的詩歌水平更勝一籌呢?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屬於同一時代的詩人,李白年長杜甫11歲,兩人有深交,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一生也都活了五、六十年的光景。
  • 李白如星,杜甫如燈
    然後是兩個連續的感嘆號,就像長在我心裡一樣,我頓時仿佛看到李白仰著頭、瞪大眼睛、張開嘴巴,對著蜀道艱難發出驚嘆。這個形象太生動了,多年以後,聽到朱子輝老師講課,說「唐詩重意趣,宋詩重理趣」可不是麼,立馬就想到了這兩句。
  •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中國的詩詞文化一直是享譽社會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唐朝宋朝是中國詩詞文化發展最牛的時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裡有杜甫對我們這些凡人無盡的傲然,他和我們終將死去,然而他的詩,與大地山川一起,不朽。李杜二人的歷史地位自然是不容置喙的,任何捧李踩杜或揚杜抑李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李白是連綿的群峰,不同位置都有奇絕的景色;杜甫是浩蕩的大河,處處不同卻浸潤萬物。二人不分軒輊,滋養百代。至於更喜歡誰,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 許多人都能背誦杜甫精彩的絕句,但他們並不包括在唐詩三百中
    如果說唐代詩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和杜甫,他們是一個詩仙,是一個詩聖。李白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但杜甫則不同,杜甫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生活中沒有受到重視,直到死後才被認出來。如果你問我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杜甫一定是其中之一。他關心國家和人民,他的詩歌也反映了現實。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人名、字、號的區別。
  • 唐詩三百首 |《渡荊門送別》李白
    一般說到送別,總會給人以離愁的印象,而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李白的這首詩卻並非如此。我們知道所有的送別詩幾乎都有送別的對象,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比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還有高適的《別董大》,等等吧!而李白的許多送別詩呢,則不盡然,有的詩中呢有具體的所指,比如他的名作《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還有《贈汪倫》。
  • 【唐詩鑑賞】0183 杜甫《天末懷李白》
    此詩以涼風起興,對景相思,設想李白於深秋時節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李白深切的牽掛、懷念和同情,並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全詩情感真切深摯,風格婉轉沉鬱,為歷代廣為傳誦的抒情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