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
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不過相對而言,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要少了一些,杜甫思念李白的詩篇卻有很多。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交際當中的地位懸殊。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送給李白的一首唐詩。雖然表達敬佩之情,但是其中所用的詞語在今天看來卻並不什麼好詞。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首唐詩的題目非常簡單,只有三個字,就是《贈李白》,全文吸引我們的詩句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很容易被最後一句的前四個字所吸引。「飛揚跋扈為誰雄」,這裡面有一個成語就是飛揚跋扈,在今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但是在當時杜甫的詩句當中,為什麼會用這樣的貶義詞來寫給李白呢?
查閱相關的史料,我們能夠發現,這是杜甫送給李白的贈別詩。兩人一同有過一段交流的歲月,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對彼此的了解也更深了一步。所以杜甫就用這首古詩來表達對李白的看法。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第一句唐詩寫兩人的離別之情。秋天離別的時候,兩個人都是依依不捨,但隨後各自都像「飄蓬」一樣到處飄蕩。接下來的詩句轉向於對李白人生態度的評判。「未就丹砂愧葛洪」,你有這麼高的道家思想的修養,沒有去求仙真的是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葛洪乃是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由此也能夠看得出李白道家思想的修養之深厚。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在杜甫看來,李白每天都是痛飲狂歌,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浪費時間,白白地消磨日子。你這樣的意氣豪邁,看上去頗有幾分飛揚跋扈,如此稱雄是為了誰呀?
這唐詩看上去是杜甫在規勸李白。既然對道家思想有如此的追求,為什麼不能學習西晉的葛洪那樣潛心求仙呢,為何要終日痛飲狂歌,虛度時光呢?
但是仔細咀嚼杜甫的唐詩當中的言外之意,我們能夠得到別樣的答案。那就是表達了對李白人生經歷的感慨,對李白生性豁達的讚嘆和對其悲劇命運的扼腕之情。雖然李白有如此「飛揚跋扈」的姿態,但是最終收穫的結局卻是淪落漂泊。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卻因為自己內心的豪放曠達,不能夠得到施展。這樣的遭遇這樣的經歷,如何不讓人嘆息?
所以這個詞「飛揚跋扈」並非表達貶義,而是表達李白性情豪邁的一面。同時用這兩句唐詩慨嘆李白的人生命運,其實也把自己的憤懣之情、把自己內心的懷才不遇也融入其中,頗有幾分深刻的思考。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