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博大的一首詞,後人評其有「杜甫筆法」,成宋詞「祖師爺」

2020-12-19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李白是個能給人驚喜的人,總能打破我們強加在他身上的刻板印象。

寫過很多棄婦幽怨詩,寫過很多成仙煉藥詩,偶爾還嘗試一下新出現的「詞」這種文學形式。

而且吧,就這樣的嘗試,其作品就成為了「百代詞曲之祖」。

這樣的讚譽不得不讓人感嘆,天賦這個東西呀,真的是羨慕不來的。

李白特別出名的詞有兩首,一首寫離愁別緒,「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這首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賞析過,第二首仍是寫女子思念愛人,「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兩首詞各有各的風採,在風格上卻比較相近,都是一種幽怨、思念的情緒。

我在寫本科論文的時候,涉及過這首詞的翻譯,當時找的是許淵衝先生的譯本,譯文的水平肯定已經很高了,但是讀譯文,仍然覺得相比原文少了些什麼,用字母所表達的情感,或者不如李白的純粹正宗, 或者不如李白的含蓄雋永。

總之,在詩詞這方面,家鄉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太多太多了。有些味道,註定只有中國人才懂。

【臨其詩境】

詞中提到了兩個地名,應該是喜歡讀古詩的人都很熟悉的名字。

一個是灞陵,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墓,在今天陝西西安市的東邊,附近有一座灞橋,是古代長安人士送別的地方。

另一個是樂遊原,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登的就是樂遊原,樂遊原在西安市南,是全城最高的地方,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眺望到全城的風景以及周圍漢朝的處處陵墓。

當時去西安的時候並沒有聽說過樂遊原,所以也沒有去過,西安本地人有知道這個地方的可以指點一下筆者,下次再去西安的時候就可以過去看看了。

【經典原文】

憶秦娥·簫聲咽唐代: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條分縷析】

這首詞主旨寫的女子思念遠在他鄉的愛人,情景交融,寫出女子內心的痛苦和思念,讀來悽婉動人,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兒女私情,悽婉等意本是詞的風格特點,然而作者畢竟是李白,在悽婉中又融入了一層自身獨有的浪漫與豪縱,於是意境博大開闊,風格宏妙渾厚,成為佳作。

這首詞中的女子,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而是可以代指長安城中所有帶有這種情緒的女子,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與其受眾之廣泛,也不無關係。

女子稱「秦娥」,翻譯過來也就是秦地的美貌女子,《方言》卷二云:「秦晉之間,美貌謂之娥」,李白正用到了此意。

開篇點題,主人公在一片哀涼的簫聲中出場。聽到周圍哀怨的簫聲,女子從夢中驚醒,望一眼窗外,一輪明月正高懸在夜晚秦地的天空上,清輝灑在樓臺池園之上。

下句的秦樓月是格式要求的重複,在這裡也起到了延伸延展的作用,由月色動人,想到了曾經的春日風景。

正是柳枝最茂密柔順的時候,每一年的這個時節,我們都要在霸陵經歷悲傷的離別。

下闋從回憶中走出來,轉眼間又到了清秋節,女子站在樂遊原上眺望秦地周邊的古道,古道靜悄悄,絲毫沒有遊子歸來的痕跡。

無音無信,天地無聲,只剩下西風呼嘯,殘陽如血。

漢家的一眾陵闕,就立在這悲涼壯闊的西風斜陽中,肅穆而靜默。

詞的境界到後邊突然博大了起來,超越了兒女私情,而是在樂遊原上,對天地和歷史的記錄。

這樣的詞在唐代,好像也只有李白能寫出來,陸遊說:「唐自大中以後,詩家日趨淺薄,其間不復有前輩宏妙渾厚之作。」

唐詩到盛唐發展到了極致,後邊詞就逐漸的興盛起來,可是詩與詞是分開發展的,各有不同的風格與題材,後人便無法像盛唐之人一樣,帶著作詩的氣魄去寫詞。

李白作為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詩人,其詞自然也是醇厚博大,是後人的淺薄之詞無法媲美的。

【顧無說】

許多人說這首詞的後邊幾句更像是杜少陵的手筆,因為其典雅、淳厚、博大。

但是在上下闋的描繪中,又分明可以看出李白浪漫恣肆的特色。

杜甫李白的結合,稱為「百代詞曲之祖」也就不為過了。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鮮有的一首懷人詞,讀來悽婉,後人對其讚嘆不絕!
    文/詩詞歌賦匯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李白曾經歷過盛唐時期,也看見了盛唐的衰敗。在國泰民安,歌舞昇平的大唐最繁華時期,李白是幸福的!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唐詩宋詞,中國文化裡最美的四個字,錦繡山河,煙青雲色,全部被一支筆按進那詩意蓬勃的字裡行間,任何不堪在它面前都將變得絢爛,任何尖銳在它面前都將變得柔軟,而我們則只有徜徉其中,為自己假設上一份夢筆浴花的人生。多少意氣書生都隕落在歷史長河之中,唯有李杜才是真猛者,於中流激浪,濺起的水花都是榮耀的顏色。
  • 李白和杜甫不是兩個人——忽然想說說李白和杜甫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為的評,然而畢竟是以不斷斷之。評價素稱公允的「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春歌叢臺上,冬獵青邱旁」(《壯遊》),這是杜甫的青年時期。這都是詩人自己的說明,不是後人的推測之詞。李白好酒,所謂「李白鬥酒詩百篇」,古往今來的詩人好酒者極多,但達到李白這樣對酒認識深刻和喜好程度的並不多,不僅「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對月獨酌》之二),甚至達到了「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詩風飄逸脫俗,被後人譽為「詩仙」,或因官職稱李翰林,有《李太白集》傳世。文學史上李白也留有詞賦,「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不過有部分為後人偽作。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大氣磅礴的文筆其實就是一種帶有韻味的文筆,也可以說是一種有意境的畫面。唐詩宋詞一直是最得後世們議論的,有的說他們優柔寡斷,有的說他們霸氣奔放,有的說他們巾幗不讓鬚眉。詩仙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聖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才女李清照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一句句,一字字何不是千古流傳呢?
  • 李白最香豔的一首詩,文風直白,用詞大膽,赤裸裸地描寫男女愛情
    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李白便是其中之一。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的身份其實也大有來頭,這從他的姓氏便可以看出,根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 杜甫說「李白鬥酒」,李白說「美酒鬥十千」,李白喝酒要花多少錢
    在李白四十二歲的時候,唐玄宗欽佩李白的才華,將李白留在自己的左右,給自己寫詩文取樂,那段時間,李白做的詩大多是《宮中行樂詞》和《清平調》等宮廷詩。李白四十五歲遇見了三十四歲的杜甫,早已名揚天下的李白,風華正茂的杜甫,兩人並沒有因為年紀的差距而產生隔閡,而且還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短短的幾日,杜甫了解了李白嗜酒如命的性格,隨機做了一首詩——《飲中八仙樂》,其中寫道「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讀後讓人倍感孤獨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李白和杜甫好像一個事物的兩面,有光明的一面,有暗淡的一面。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大唐詩壇最重要的一次相遇,當年李白、杜甫和高適曾一同在孟諸打獵。當時兩人都寫過關於打獵的詩,李白寫的是「鷹豪魯草白,狐兔多鮮肥」。而杜甫則寫下「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李白感嘆野味鮮美,杜甫則悲天憫人;李白的眼睛望著天,杜甫的眼睛凝視著地。雖然有人不喜歡杜甫這樣的性格,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任何時代都需要杜甫這樣的人,只有他才能讓我們清醒地看待社會。
  •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您心目中的詞聖和詞仙是誰?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詩聖」是杜甫,但是沒有人說誰是「詞聖」,題主還提供了幾個著名的詞人:李後主、蘇軾、辛棄疾、周邦彥、姜夔……我們知道,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麼詞聖需要具備什麼特點呢?老街認為詞聖應該有這個幾個特點:首先,是男性詞人(不是歧視女性啊);其次,其作品應該有憂國憂民之心;另外,他的作品數量與質量都應該比較高。
  • 金代最著名的一首詞,堪比宋詞,第一句流傳至今成千古絕唱
    宋詞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句子有長有短,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著名的宋朝詞人有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人,影響範圍非常廣,同時對遼金的文化影響頗深,其中金代最著名的一首詞,堪比宋詞,第一句流傳至今成千古絕唱。
  • 焦慮的英國人疫情下為何讀杜甫不讀李白?
    與杜甫同時期的李白,創造了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其成就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那麼,疫情下的英國人為何偏偏獨愛杜甫?在我看來,英國人對杜甫的評價,正詮釋了中國在全球疫情下「援外」的大國思維。BBC推出的《杜甫》紀錄片01、李白與杜甫詩詞的區別:李白看似灑脫實則帶有個人悲憤情感,杜甫看似婉約實則撫今追昔胸懷博大李白與杜甫是我國唐代兩位著名的詩人
  • 辛棄疾也「花心」:一首《憶李白》,道出他對李白和杜甫的感情
    當年李白去世後,本是葬在了安徽省的城南龍山東麓,後來李白好友的後人給李白遷墓,就把李白墓移到了與龍山相對的青山。因此,很多人追悼李白,都會用到「青山」二字,這辛棄疾自然也不例外。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在《唐詩三百首》中讀到並且自然而然背下來的一首詩,很符合杜甫七律的特點,對仗工整卻不見刻意,字句錘鍊卻一派天然,所以讀起來特別的順暢,在了解了詩意和結構之後,背下來也不容易忘。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永遠是學杜甫詩的人比學李白的要多很多。因為杜甫的詩真的能學,肯下功夫,就有效果。
  • 蘇軾出彩的一首詞!全篇22句皆是千古名句,代表了宋詞最高水平
    蘇軾的一生坎坷無度,他擁有李白似的浪漫情懷,同時又獲得了杜甫般的悲涼際遇,被世俗潑滿髒水,飽受仕途之風霜。蘇軾的詞有很多,但是有一首最出彩,最豁達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 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狂妄一詞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語放肆,對人不夠尊敬。然而在某些時刻,也確實需要這樣的情緒,改變墨守成規的現狀,打破原有的桎梏。如此方能推陳出新,讓一件事物煥發新的生機。而在詩歌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當唐詩盛傳千年之後,有一個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
  • 李白所寫的這首詞氣魄雄偉,冠絕今古,被稱為詞曲之祖
    唐詩是詩歌的巔峰時期,作為最傑出、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儘管他的詩歌也曾經受到過爭議,但時間證明,李白的詩歌就是超凡脫俗的。可能很多人也會發出疑問,李白留下了一千多首詩,他寫過詞嗎?答案是肯定的,李白寫過詞,而且傳說曾作詞十餘首,被尊為詞之始祖。
  • 為什麼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贊為古今七律第一?
    引言文無第一,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人各有所好,有的人讀到一首詩,心裡喜歡得不得了,將其推為心中第一,這也是情理之中。而能被歷代詩評家推崇,被很多人評為心中第一,必是詩中難得的精品。不過,在小樓精讀《黃鶴樓》那篇文章的評論中,很多朋友認為,七律第一,應該是杜甫的《登高》。確實,杜甫的《登高》也受到了歷代詩評家的推崇,評價之高,較《黃鶴樓》有過之而無不及。明代的著名詩評家胡應麟,就贊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清人楊倫《杜詩鏡銓》中亦評: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 杜甫最早的一首詩其成就不亞於李白它解釋了為什麼泰山是五嶽之首
    說起泰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要問為什麼泰山會是五嶽之首,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上來,咱們先來看看杜甫是怎麼說的吧!《望嶽》是杜甫在遊山東時期,初經泰山時所做,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陽應進士試,未中。
  • 李白到底有多了解杜甫?他作詩評價杜甫,和杜甫的自評出奇得一致
    提起李唐詩歌,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始終是李唐詩歌界的名片之一。李白的詩作浪漫豪放,有詩仙的美譽;杜甫筆下的詩作有「詩史」之稱,現實苦情,人亦有詩聖的美名。這二人雖然創作風格不同,但之間的交情可是很深的。
  • 杜甫一首著名的記遊詩,氣勢宏偉,寓意深遠
    杜甫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襄陽,後遷居鞏縣。西晉名將杜預十三世孫,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少好學,詩名早著。開元二十三年應試不第,次年北遊齊趙,過著裘馬輕狂的生活。天寶三年與李白相遇於洛陽,同遊梁宋,結下深厚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