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您心目中的詞聖和詞仙是誰?

2021-03-01 老街味道詩詞
前言

前幾天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詩聖」是杜甫,而「詞聖」則無定論,你心目中的「詞聖」是誰?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詩聖」是杜甫,但是沒有人說誰是「詞聖」,題主還提供了幾個著名的詞人:李後主、蘇軾、辛棄疾、周邦彥、姜夔……

我們知道,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麼詞聖需要具備什麼特點呢?老街認為詞聖應該有這個幾個特點:首先,是男性詞人(不是歧視女性啊);其次,其作品應該有憂國憂民之心;另外,他的作品數量與質量都應該比較高。

老街覺得,從題主列出的幾位作者來看,作為詞聖都不算太合適。另外,李白是詩仙,大家覺得誰像詞仙呢?

一、一代詞帝李後主

如果說評選詞帝,那麼南唐後主李煜當仁不讓。雖然會填詞的皇帝不僅僅他一個,但是他的確是皇帝中最會填詞的。

作為南唐的末代皇帝,早期的李煜過著奢侈荒淫的帝王生活。這一時期的作品,有類花間詞派、宮體詩的味道,顯然與杜甫相隔萬裡。

例如《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所描寫的男歡女愛之情: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南唐滅國以後,李煜成為了階下之囚,可是偏偏學不了劉嬋裝傻,反而把一腔憤懣都寫入了詞中,終於造成了殺身之禍,也未後人留下了大量優秀的作品。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可見,變成一個亡國皇帝以後,李煜的詞風完全轉變,甚至被王國維稱之為血書。無論前期還是後期,李後主顯然和杜甫生活在兩個世界,他們的風格也在兩個世界。

李後主雖然是一代詞帝,但他不是杜甫這種風格的詞聖。

二、蘇軾

蘇軾是北宋詞壇的一座異軍突起的高峰。他的曠達與豪放,改變了詞的婉約之風。以至於李清照酸溜溜地說:

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明朝張炎張綖編撰詞譜的時候,把詞分為豪放與婉約兩派,蘇軾無疑是豪放派的領軍人物。即使婉約風味也不失曠達之情,例如《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裡。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裡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更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邁高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當然有描寫普通百姓生活的作品,例如五言古詩《魚蠻子》:

江淮水為田,舟楫為室居。魚蝦以為糧,不耕自有餘。異哉魚蠻子,本非左衽徒。連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廬。於焉長子孫,戚施且侏儒。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芼青蔬。一飽便甘寢,何異獺與狙。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不如魚蠻子,駕浪浮空虛。空虛未可知,會當算舟車。蠻子叩頭泣,勿語桑大夫。

這首詩有一點杜甫的味道,但是宋人的詩和詞不同。在蘇軾的詞中,我們見到的是美好的一面,例如《清平樂·村居》(更正,此為辛棄疾詞):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詞這種形式,多是美化現實生活。另外,蘇軾沒有經歷戰亂的感受,寫不出杜甫那種國破山河在的作品。

三、詞中老杜周邦彥

王國維曾經稱呼一個詞人為:詞中老杜。

這個人就是周邦彥,一個御用文人,作為大晟府的官方詞人,他被稱為婉約詞之集大成者。

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

王國維的詞中老杜,是指周邦彥對於詞的音律、句法和章法上的貢獻。周邦彥詞有其起嚴整的法度規範,對於南宋人有著深廣的影響。

但是在題材、思想內容等方面,周邦彥當然和杜甫完全不是一路人。

例如他的《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周邦彥作品大多是別愁離恨、男女戀情、人生哀怨等等,從這方面來看,其格局太小,只能仰望杜甫而已。

四、暗香疏影中的姜夔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布衣詞人,古代的詩人大多做官,純粹的布衣並不太多。

姜夔雖然深受周邦彥的影響,但是他題材倒是廣泛,有感時、抒懷、寫景、詠物、戀情、記遊、交遊、酬贈等。

而且,姜夔詞"清空"和"騷雅"的特色,恰恰與杜甫這種現實主義詩人的風格不同。

姜夔也有憂國感時傷世,例如這首代表作《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首詞有黍離之悲,有杜甫《春望》的感覺。不過杜甫對於普通人艱辛生活的描寫,在詞中卻不多見。

五、挑燈看劍辛棄疾

辛棄疾可能更像杜甫一點點,但是二人的際遇完全不同。

杜甫是一個沉於下僚的小小官吏 ,他像是裹挾在安史之亂中的一粒微塵。而文武雙全的辛棄疾擁有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經歷,在朝政上也曾經有一定的發言權。

二人作品都充滿了愛國精神,但是辛棄疾有機會成為參與者,杜甫卻永遠是一個邊緣旁觀者,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還有一點,艱難苦恨繁霜鬢的杜甫,半生漂泊, 衣食堪憂。而辛棄疾生活奢侈,錦衣玉食。杜甫詩中對於普通士兵、百姓生活經歷的描寫,在辛棄疾的詞中很少見到。

辛棄疾憂國的內容不少,憂民的內容,就無法和杜甫相比了。例如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詞中,老驥伏櫪的豪邁,是杜甫這種小人物所不具備。然而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志向,又是辛棄疾、姜夔等人難以企及的格局。

六、曉風殘月柳屯田

有朋友提到:柳永呢?

柳永有一首《鬻海歌》,描寫了海邊鹽民的悲慘生活,表達了去兵、輟徵和罷鹽鐵的主張。這首詩頗有杜甫詩的意思。不過柳永的詩創世不多。

柳永的詞則是另一種風格了,你很難想像到杜甫這類人看到柳永《定風波》,會作何感想: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晏殊就曾經鄙夷的對柳永說:某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閒拈伴伊坐」。

宋人作詩和填詞往往兩幅面孔,作詩是一幅道貌岸然的夫子像,填詞則變成了一個風流倜儻的紈絝少年。

結束語

詞這種委婉浪漫的方式,不太適合表達杜甫那種現實主義的內容。因此李清照曾經說過「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因此在詞人中,找一個杜甫風格的詞聖,似乎有點緣木求魚了。

南宋辛派詞家往往詞中表達中原父老期盼王師,仁人志士力圖恢復中原的理想。這一點倒是與杜甫相類似。

但是沒有哪個人,可以達到杜甫這種在形式與內容上集大成,在數量和質量都具備高水準的條件。

雖然王國維說周邦彥是詞中老杜未免偏頗,但是說蘇軾似詩仙太白,老街覺得還是挺恰當的。

如果說詞仙是蘇軾,您覺得哪位詞人稱得上詞聖呢?

@老街味道

窗外三更雨,燈前萬裡心,一位外國進士詩人的思鄉之作

相關焦點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們之所以認可他的「詩仙」美稱,還是源於他詩歌的藝術風格。二、現實主義的傑出詩人,詩聖杜甫。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比李白小11歲,他們深厚的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他青年的時候,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
  •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那「詩魔」「詩鬼」「詩神」「詩佛」「詩狂」又是誰呢?
    【導讀】你知道「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那「詩魔」「詩鬼」「詩神」「詩佛」「詩狂」又是誰呢?
  • 2021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一過關訓練(九)詩仙和詩聖:迥然不同的生命...
    詩仙和詩聖: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李白和杜甫剛好跨越中國詩的黃金時代,成為兩個高峰,他們只相差11歲,可是兩個人個性明顯不同,我們稱李白為詩仙,稱杜甫為詩聖。 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是因為在詩的國度裡,他是一個不遵守人間規則的人。
  • 漲知識:李白稱詩仙,杜甫稱詩聖,你知道詩王和詩奴是誰嗎?
    一、詩仙—李白李白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幾乎每一個上過學的人都學過他的作品,他的詩作善於從神話、傳說中汲取素材,常常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因此後人稱他為「詩仙」。二、詩聖—杜甫杜甫是唐代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作都吸收現實素材,在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而且他的思想跟儒家息息相關,所以就成了人們眼中的「聖人」,因此後世稱其為「詩聖」。
  • 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而不是別的稱號,你知道嗎?
    影視劇中的聖人孔子所以,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一個是被貶謫的仙人,一個是凡人的巔峰。網上看到過一句話很有意思,很粗糙,但是我以為卻很在理。「劍仙和劍聖哪個會飛你看名字看不出來嗎?詩仙和詩聖也是一樣的啊!」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中國的詩詞文化一直是享譽社會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唐朝宋朝是中國詩詞文化發展最牛的時代。而杜甫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名人,杜甫生平寫出了很多的詩詞,而且很多都流傳至今,我們小時候學的杜甫的詩詞現在還能朗朗上口。杜甫在歷史上被稱為詩聖,杜甫被稱為詩聖的原因:對近體詩發展所做的貢獻無與倫比。而近體詩又是唐代以後的主流,唐朝之後的詩人大多都受到杜甫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
  • 詩王、詩魔、詩仙、詩佛、詩鬼、詩聖是誰?
    詩王:白居易詩魔:白居易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聖
  •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
    歷史上出現的詩人有很多,不過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被冠以別號的詩人,那麼這些詩仙、詩聖、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他們都是誰呢?詩仙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杜甫專門寫詩來訓李白,勸他做人別太囂張了,詩聖是真不怕得罪人
    這是杜甫現存詩中最早的七絕,詩名《贈李白》。在詩中杜甫毫不客氣地勸李白做人不要飛揚跋扈,也別太囂張了,讀完只能說:詩聖是真不怕得罪人。讓我們來看一看:《贈李白》唐.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 歷史上「6聖」:文聖、武聖、詩聖、畫聖、醫聖、酒聖都是誰?
    歷史上「6聖」:文聖、武聖、詩聖、畫聖、醫聖、酒聖都是誰?群雄輩出的華夏歷史,有許許多多天賦異稟的人在自己的領域創造輝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領略這些曠世奇才的絕代風採。大家知道歷史上的「六聖」文聖、武聖、亞聖、詩聖、畫聖、醫聖、茶聖、酒聖都是誰嗎?首先第一位,孔子被譽為中國的文聖,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孔老夫子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盛名的學者,儒家學派的思想直至今日依舊被世人歌頌,最能象徵他的就是《論語》這部作品,書中詳實記載了他和弟子的言論,從中就可以對儒家學派的思想精髓有所了解。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之間存在深厚的友誼,兩人都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李白和杜甫之間存在著深厚的友誼是毋庸置疑的,這友誼的不對稱也是理所當然的。當時李太白已經名滿天下了,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而初出茅廬的杜甫還未寫出讓我們震撼的作品,思想和風格遠遠還沒成熟。其實,即使在杜甫創造出大量優秀作品乃至死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他依然不被人們所熟知。
  • 詩仙、詩聖、詩……的由來
    詩仙:李白,字太白 42歲那年,李白由朋友舉薦,應召入京,初進長安,即訪謁文壇名流賀知章,拿出《蜀道難》來請教。賀讀完十分驚嘆,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稱他為「謫仙」。從此,他的詩名大振,譽滿京華。後人因此而沿稱他為「詩仙」。
  • 詩仙和詩聖的關係究竟怎麼樣?真如段子裡那樣嗎?
    李白和杜甫兩個人都是唐代歷史上很著名的詩人,這是由於他們兩個一個為詩仙,一個為詩聖,對於唐代詩詞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現在一般都是把他們合稱為李杜,並且為了和李商隱和杜牧的小李杜劃分區別,把他們稱之為大李杜。
  • 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水平到底誰更勝一籌
    說起唐詩,我們不得不說起李白,也不得不說起杜甫,一人稱詩仙,一人謂詩聖,有人問誰的詩歌水平更勝一籌呢?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屬於同一時代的詩人,李白年長杜甫11歲,兩人有深交,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一生也都活了五、六十年的光景。
  • 李白和杜甫誰更厲害?詩人們已經吵了一千多年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他們可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 不過以百弟的水平實在是說不出誰更厲害一些 但是百弟發現歷代的詩人們也在爭論這個問題而且「吵」起來就是上千年 百弟這就帶著大家看看他們的意見最早提出李白和杜甫誰更厲害這個話題的,是中唐的著名詩人元稹。
  • 李白和杜甫不是兩個人——忽然想說說李白和杜甫
    春歌叢臺上,冬獵青邱旁」(《壯遊》),這是杜甫的青年時期。這都是詩人自己的說明,不是後人的推測之詞。李白好酒,所謂「李白鬥酒詩百篇」,古往今來的詩人好酒者極多,但達到李白這樣對酒認識深刻和喜好程度的並不多,不僅「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對月獨酌》之二),甚至達到了「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 李白到底有多了解杜甫?他作詩評價杜甫,和杜甫的自評出奇得一致
    提起李唐詩歌,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始終是李唐詩歌界的名片之一。李白的詩作浪漫豪放,有詩仙的美譽;杜甫筆下的詩作有「詩史」之稱,現實苦情,人亦有詩聖的美名。這二人雖然創作風格不同,但之間的交情可是很深的。
  • 《杜甫很忙》評測:詩聖爺爺,您老辛苦了!
    杜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古典詩歌的扛鼎人物,與「詩仙」李白齊名,人稱「詩聖」。有那麼一天,不知何處刮來一股惡搞風,源自語文課本的杜甫插圖被「不幸」波及,本來好端端的一位詩聖大人硬生生的被加入了超級賽亞人,奧特曼,送水工,快遞小哥等諸多「特殊」身份,針對這一現象,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在這兒筆者無意探討這一現象對錯與否,因為在某個流行趨勢的背後必定隱藏著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成因,不過拿名人開涮,用歷史逗哏,跟主流玩個遊戲,然後一笑而過的心態仿佛已經深入當今大眾了。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當「詩仙」遇上「詩聖」
    傳記用雅健深情的妙筆將盛唐著名詩人杜甫、李白的一生娓娓道來。以他們坎坷漂泊的生平為經,以經典詩歌為緯,展現了杜甫心憂天下、仁愛慈悲而又充滿細膩人間情懷的豐滿詩人形象,講述了李白的鉤沉逸事和詩酒人生,帶領讀者走進大唐盛世,了解盛唐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等,詩與人結合、文與情兼勝。以下內容節選自此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