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詩風飄逸脫俗,被後人譽為「詩仙」,或因官職稱李翰林,有《李太白集》傳世。文學史上李白也留有詞賦,「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不過有部分為後人偽作。
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生活在盛唐時期,性格豪邁,熱愛交友遊歷,同時有因為仕途不順而鍾情黃老學說,求仙訪道,所有詩中自然境界開闊,高飛飄渺之感。再加上李白詩歌中個人色彩濃厚,他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自己的獨特個性,愛憎分明,並喜用善用誇張,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李白詩天才型的詩人,他的詩歌往往發想無端,思緒飄渺,將自身感悟與才學通過詩歌一一傾吐出來。所以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看了李白的《蜀道難》之後感嘆:「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這是李白「詩仙」得名之始。
杜甫與李白同時而小11歲,他們曾有一年多相處的日子,之後老杜一直無法忘記李白,他盛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現代詩人余光中有一首《尋李白》,中有詩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不是過譽。
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有「三吏」、「三別」等記錄「安史之亂」時期社會現實的名作,被稱為「詩史」。杜甫現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歌藝術的集大成者。與李白詩自成一體不同,杜甫不僅有天才,而且善於學習總結,「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他主張多學習多吸收。他繼承《詩經》漢樂府和建安詩歌的傳統,在現實主義詩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擅長各種詩歌體裁。沉鬱頓挫是他大部分詩作,尤其是安史之亂後的總體風格特徵。
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鍊字精到、對仗工整等特點,但他又不僅是擅長律詩。絕句、古風也能寫得很好。杜甫的詩歌在風格上,也是能兼備多種風格的,元稹這樣評價杜甫:「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唐代韓愈說:「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北宋蘇軾:「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這些都是對杜甫集大成的詩歌藝術的很好肯定。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但是要說誰的詩作水平高?李白還是杜甫?
李白在詩壇一出現就震驚八方,當時朝野上下都許為奇才,若干人紛紛拜倒在地,包括大詩人杜甫。在唐人眼中,李白杜甫都具有極高地位,不過宋以後,杜甫地位極高,出現些許對李白的非議之詞。
杜甫在在世時,地位不算太高。等到中唐以後,元白詩派學漢樂府,學杜甫,韓、孟等也學杜甫,他的地位逐漸升高。到了宋代,詩壇上愛他的練字、對仗,從者如過江之鯽,杜甫的地位極高。
到底誰好?古人多有爭論。就像粉絲擁戴自己的偶像,李杜就是千百年來諸多文人的頭號偶像,所以有時候不免為了維護偶像踩一踩別人。但是誰好呢?傻瓜才做選擇,真正的名士都愛都學。正如嚴羽有一段話很是值得參考,嚴羽在《滄浪詩話》說:
「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太白《夢遊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徵》《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那麼李白和杜甫對後世詩壇的影響誰大一些呢?
歷來眾說紛紜。有許多人仰慕太白為人瀟灑,詩風飄逸多變,言語真誠而又有感染力。宋朝開始,杜甫的地位變得更高,許多人學杜甫的吟詠、練字,最著名的數宋代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明著尊杜甫為主,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宗,並稱「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李杜對詩壇、對文人的影響都很大,不過可能各有側重。
李白對後世的巨大影響,更多地是在他詩歌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他的驕傲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們豈是蓬蒿人」;他的風骨「戲萬乘若僚友,視同列如草芥」;他為求官時的豁達「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等等,都是他真實的情感表達。這在中國古代保守、壓抑的傳統中,李白這樣狂放不羈、純真豁達的性格實在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他詩歌的豪放飄逸、變幻莫測,以及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的語言追求,都對後世的蘇軾、陸遊等有影響。
杜甫是一位詩歌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承前啟後的詩人。他的格律、練字等對元白詩派、韓孟詩派、江西詩派等等有深遠影響。但是,杜甫更為重要的影響,是在他的人格、思想情操上。宋以後的詩壇學杜甫較多,就是這樣一個非詩歌本身的原因,那就是儒家提倡文以載道,詩歌要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大抵就是孔子「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延伸,這就是道德角度。杜甫時時刻刻心念國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這樣憂國憂民在宋代儒學又重新興盛之後更加適合當時社會。
還有許多詩人學杜甫不學李白,有詩評家說得比較尖銳,但是也很在理。因為太白寫詩純以氣象勝,學太白沒有一定的才氣和心氣,最終落得一個四不像。但是學杜甫,即便學不成,得到一鱗半爪也是足夠嚼用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來,李杜並舉是後世許多文人的共識。偶爾有些狂妄之徒,也翻不起大的波浪。正如杜甫那首詩歌所說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等你們都化作塵土不復存在,長江黃河照樣長流不息,這些貶低諷刺兩位大詩人的無名之輩,永不能掩蓋兩位大詩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