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2020-12-15 公子小凡L

狂妄一詞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語放肆,對人不夠尊敬。然而在某些時刻,也確實需要這樣的情緒,改變墨守成規的現狀,打破原有的桎梏。如此方能推陳出新,讓一件事物煥發新的生機。而在詩歌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當唐詩盛傳千年之後,有一個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此詩簡直可以稱為,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這首古詩的作者,乃是清朝的著名才子趙翼,他一生富有文採,精通詩歌音律。他不僅對古文深有研究,而且還一直致力於推陳出新,為古代詩歌加入全新的元素。在千古文學史上,他可謂是一個難得的積極分子。

你也正因,如此這首詩才被打上了一個狂妄的標籤,成為了少數人眼中的叛逆之作。不過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首詩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代表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後人敢於打破陳規的體現。

《論詩五首·其二》清·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雖然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一個裹足不前,甘於故步自封的時期。但是他的心卻與那個時代截然相反,甚至可以稱之為渾濁世間的一股清流,「世人皆濁我獨清」。這首詩中所體現出的不僅僅是一種勇敢,更是一種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力量。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從小就接觸到了古人的詩詞歌賦,尤其是李白,杜甫的那些千古名篇,更是耳熟能詳。更何況在教育條件局限性比較大的古代,他們所接觸的文化內容,更是只有那些古典文獻,以至於形成了「李杜詩篇萬口傳」的局面。

對於這樣的情形,大多數人都在隨著先人的足跡一步步前行。而少有人能夠另闢蹊徑,開創一片新的天地。所以他才會在詩中感嘆,「至今已覺不新鮮」。在這一句詩中,不僅是類似於吐槽的一句抱怨,更多的是對於新事物的渴望。希望有新鮮的血液,注入到古老的詩詞當中,讓它在枯燥中煥發出另一種韻味。

他想要通過這種略帶一絲藐視的口吻,來喚起人們心中開天闢地的豪情。雖然說先人留下東西,需要後世去尊敬,帶著一顆敬畏的心去瞻仰。但是絕對不可以變成一種枷鎖,去束縛後人的思想。因為每一代人中,都不乏李杜那樣的奇才,然而卻有許多人都被那無形的枷鎖,困住了充滿靈性的內心。最終寫出的詩篇,也失去了自己的靈魂,在滾滾的紅塵中泯然眾人。

如此局面絕非他想看到的情形,同時也讓他感到痛心疾首。無數英才,都被困在人們自己製造的思想囚籠當中,就如同一棵棵本來能夠照亮夜空的彗星,在冉冉升起的途中,被無情地熄滅。這是對精神的扼殺,是現實的迂腐,所造成的結局。

可見在這首古詩當中,真正的用意並非是為了推翻先賢,而是在為人們尋找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解脫。在茫茫黑暗中,為無數文人點亮了一盞,照亮前路的明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一句看似狂妄的感慨的背後,卻隱藏著他在心底深埋的希望。若世間文人,真能如詩中所說的那樣,衍生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那麼也就達到了他畢生的夙願。

而這首後世最狂妄的古詩,之所以能在藐視李白杜甫的同時,還如此寫得深入人心。就是因為它蘊含了一種開拓的境界,包含著太多人心中的希冀,掙斷枷鎖,擺脫束縛,讓靈魂得到真正的自由與釋放。

這不僅是古人在精神上的追求,更是如今的我們,正在實現的目標。雖然束縛古人的那道枷鎖已經不在,但是我們的心中卻依舊要時刻警醒,不要讓任何事物給自己造成捆綁。更不能讓今天的我們,成為未來的桎梏,要把這種勇於超脫的思想繼續傳承下去。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還請多多關注。每天了解一點詩詞文化,讓您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此聲明,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狂妄的一首詩,連李白都自愧不如,網友驚嘆:詞太狂!
    但是呢,要是按排名來看,杜甫都不一定能排上榜首,為什麼呢?因為在杜甫上面有個狂妄的李白詩仙,以一句:「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而揚名天下。其實呢,杜甫的詩要跟李白比狂妄,估計還差一截,因其縱觀他的所有詩詞,多數都比不過李白的囂張,然後,有一首詩詞連李白都自嘆不如,是什麼呢?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其中10字輕鬆秒殺李白,詩聖筆力已入化境
    歸根結底,杜甫詩最牛的地方就在於工整鍊字鍊句的工整,工匠精神在他的詩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絕句》中的千古絕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被譽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驚嘆不已。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七律,寫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詩名《旅夜書懷》。
  • 李白和杜甫開玩笑的詩歌,李白:你寫得慢!杜甫:你寫得快!
    我們今天聊的李白和杜甫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都是盛唐時期的頂級詩人,合稱「李杜」。雖然李白和杜甫接觸的時間不如元稹和白居易在一起的時間多,但是這一對CP他們的名號比元白還要響得多,所以李杜相互寫的詩歌也總能引起廣大詩歌愛好者的好奇。
  • 古人寫諸葛亮的詩,這一首被視為壓卷之作,讓李白杜甫黯然失色
    諸葛亮的第三個特點,也最能擊中人的淚點:他是一位壯志未酬的悲情英雄。他胸懷經天緯地之才,但卻偏偏被局限在蜀國這樣一個弱小割據集團中,雖然費盡移山心力,也未能扭轉蜀國的敗局,一生王圖霸業總歸成空,千年之後仍然令人感慨不已。從古到今,諸葛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敬仰的偶像和歌詠的熱點題材。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李白的一首小詩,把採蓮婦寫得活靈活現,同時也讚美了她們的忠誠
    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極其的唯美,讀來朗朗上口,簡單明了,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也正是李白的高明之處。試想如果大唐沒有李白,唐詩將會遜色多少?也正是有了李白的存在,才使得唐詩的詩歌,發展到了頂峰,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 杜甫最瀟灑的一首詩,大改平日風格,值得一讀!
    在唐詩的領域中,有兩座翻不過去的大山,一個是李白,另一個就是杜甫。說到浪漫,沒人比得過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雄偉的氣勢和浪漫的想像力、表達力,幾千年也就一個他。杜甫與李白不同,往往詩作都是關乎國家百姓,「憂國憂民」就是杜甫身上的標籤。但,杜甫也有瀟灑快意的詩作,只是在其作品中所佔比例較少。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唐朝的詩人可謂是多如牛毛,而且這些詩人大部分人的作品,也都流傳了下來,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李白和杜甫,兩個人對唐詩,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被後世稱為「詩仙」,另一個則是被稱為「詩聖」,僅僅是從這一點便足以看出兩個對於唐詩的貢獻,而且他們兩人無論是七絕、五言,還是七律,那都是信手拈來
  • 李白很獨特的一首詩,他一個人坐在山中自問自答,寫得很是有趣!
    李白是公認的「詩仙」,他一生寫過很多的優美的詩作,大部分的詩作,也都流傳了下來,雖然他的很多詩作裡的一些名句,都被後世的文人修改過,但是總體上來說,也都還保留了原來的意義,並沒有失去文學性。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有那麼多的詩人,唯獨李白的名氣是最大。據說李白在當時名氣就很大,不像杜甫等人,只是到了後來人們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從而才使得他的名氣,直逼李白。那在唐朝即使是在當時名氣最大的應當是李白和白居易,這兩位詩人還在世時,他們的詩作不僅在國內很出名,並且還流傳到了國外,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兩位中國詩人。
  • 杜甫懷念李白寫下一首詩,文字直白,情感真摯,一不小心成了經典
    近代學者聞一多曾經評價李白與杜甫的相遇說他們的奇妙相遇,好像「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當時,三十三歲的杜甫和四十四歲的李白都是人生最好的年華,他們在洛陽城裡的酒肆中縱飲暢談,當時的杜甫還沒有經歷過饑饉、凍餒之苦,他對自己的將來還是躊躇滿志的。而李白呢應該是一如既往的瀟灑俊逸,言談舉止中顯示著他蓬勃的才思和天賦的異稟。
  • 李白寫的最漂亮的7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中的名句直接被搬運成為歌詞
    李白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這形成了他豪放浪漫的詩歌風格,也使得他收穫了很多的朋友。與這些朋友的唱和交流,成為詩人的一大樂事。而與這些詩人的分別,更使得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諸多流芳百世的詩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他的送別詩多達160首,佔到了他詩歌總數的六分之一。而在這些送別詩當中,尤其以以下7首最為知名,流傳的也最廣。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詩篇不像技術,這模仿之中最難模仿的便是詩詞整體的藝術氣息,有趣的是這最難模仿之處,也是人們最好鑑別是否模仿之處。詩仙李白才華橫溢,驚為天人,如此汪洋恣意的詩篇,即便是想要模仿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幾乎不像是凡人寫的。
  • 杜甫對李白好到什麼程度?看看這詩,其中10字非一般朋友寫得出來
    不過我們後世之人對於李白的這一印象,都是從他的詩詞和史料中揣測的,難免有失公允。杜甫更是曾在詩中寫道兩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以說關係十分親厚。那麼杜甫對李白好到什麼程度?
  • 杜甫一首描寫雪的詩,寫得非常的唯美,僅僅二十八個字意境全出!
    小編要為大家介紹唐朝詩人杜甫一首描寫雪的詩,儘管只有僅僅的二十八個字,卻是意境全出,寫得非常的唯美,讀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麼他的這首詩,便是《絕句》,相信大多數的中國人,對於這首詩,那都是不會陌生,這首詩不僅僅是杜甫的代表作,而且還收錄進了小學的課本裡。
  • 憐我詩聖杜甫,晚年窮困潦倒,一首借錢詩短短二十字卻成經典
    他們以筆為生,將自己的一生寫進了詩中,也寫進了歷史中。李白是劍客,可讓他真正出名的卻是一首好詩,豪放的詩風成為經典,而李白之後,他的小迷弟杜甫,卻因為生逢亂世,用自己的詩寫盡了天下不順之事。杜甫是一個悲慘的詩人,在自己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家中一切都很妥當。可偏偏父親去世,他進京做官又趕上了安史之亂。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裡,沒有人在意,這個名叫杜甫的人,多有才華。
  • 杜甫最美的一首詩,後世用來歌頌偉大的教師,美得醉人
    杜甫在成都草堂浣花溪畔的歲月,應該是他人生當中較為穩定的時候,在這裡他也有過短暫的快樂。唐肅宗上元二年春。飽經戰亂久經流離的杜甫幾經輾轉,終於來到蜀地,過上一段相對安定的生活。他下地耕作,上野拾柴,與農人為伴,與村民為友,他體會到耕種的喜悅,更感受到春雨的珍貴,於是寫了一首不常見的喜悅詩詞: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 李白的偶像寫了一首小詩,雖僅20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事實上,謝脁活著的時候,就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說:「二百年來無此詩」。除了李白,還有李商隱、劉長卿、王維、杜甫等大詩人都對謝脁充滿了崇拜之情且都受到他的影響。可以說謝脁的詩歌對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形成有很重大的影響,在中國詩歌發展進程中有著突出的貢獻。 一般來說,謝脁詩歌以山水詩見長,但他的山水詩多有模仿謝靈運的痕跡,如《遊山》、《遊敬亭山》等。
  • 李白最「汙」的兩首詩,一首婉約含蓄,另一個卻奔放得嚇掉你的牙
    李白最「汙」的兩首詩,一首婉約含蓄,另一個卻奔放得嚇掉你的牙 相比於形象木訥的杜甫,李白浪漫奔放的性格,更討喜,更讓人回味。 就像是他們的詩一樣,一提起杜甫,我們就想起石壕吏,就想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是一說到李白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形象立即躍然紙上!
  • 李白最奇怪的一首詩,故意少寫一句,卻被賀知章讚嘆「泣鬼神」
    ,如身處山水自然,超然物外;讀杜甫的詩往往使人痛哉恨哉,如鯁在喉,欲鏗鏘訴之;而讀李白的詩則暢快無比,處處驚喜好似「兩岸猿聲啼不住」,奔放輕快便如「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風格最是變幻多端,無窮無盡的想像力似乎真如謫仙下凡,處處都能讀出驚喜。可以說,李白在詩歌上的創新力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鮮有人能及的。尤其是他最擅長的古體詩歌行,一個樂府舊題不知被前人寫過多少次。到了李白手中屢屢推陳出新,如《梁甫吟》、《行路難》、《烏夜啼》、《長相思》等等,既能於形式上推陳,又能在思想立意上翻新,使得古樂府舊題重新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