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一詞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語放肆,對人不夠尊敬。然而在某些時刻,也確實需要這樣的情緒,改變墨守成規的現狀,打破原有的桎梏。如此方能推陳出新,讓一件事物煥發新的生機。而在詩歌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當唐詩盛傳千年之後,有一個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此詩簡直可以稱為,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這首古詩的作者,乃是清朝的著名才子趙翼,他一生富有文採,精通詩歌音律。他不僅對古文深有研究,而且還一直致力於推陳出新,為古代詩歌加入全新的元素。在千古文學史上,他可謂是一個難得的積極分子。
你也正因,如此這首詩才被打上了一個狂妄的標籤,成為了少數人眼中的叛逆之作。不過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首詩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代表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後人敢於打破陳規的體現。
《論詩五首·其二》清·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雖然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一個裹足不前,甘於故步自封的時期。但是他的心卻與那個時代截然相反,甚至可以稱之為渾濁世間的一股清流,「世人皆濁我獨清」。這首詩中所體現出的不僅僅是一種勇敢,更是一種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力量。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從小就接觸到了古人的詩詞歌賦,尤其是李白,杜甫的那些千古名篇,更是耳熟能詳。更何況在教育條件局限性比較大的古代,他們所接觸的文化內容,更是只有那些古典文獻,以至於形成了「李杜詩篇萬口傳」的局面。
對於這樣的情形,大多數人都在隨著先人的足跡一步步前行。而少有人能夠另闢蹊徑,開創一片新的天地。所以他才會在詩中感嘆,「至今已覺不新鮮」。在這一句詩中,不僅是類似於吐槽的一句抱怨,更多的是對於新事物的渴望。希望有新鮮的血液,注入到古老的詩詞當中,讓它在枯燥中煥發出另一種韻味。
他想要通過這種略帶一絲藐視的口吻,來喚起人們心中開天闢地的豪情。雖然說先人留下東西,需要後世去尊敬,帶著一顆敬畏的心去瞻仰。但是絕對不可以變成一種枷鎖,去束縛後人的思想。因為每一代人中,都不乏李杜那樣的奇才,然而卻有許多人都被那無形的枷鎖,困住了充滿靈性的內心。最終寫出的詩篇,也失去了自己的靈魂,在滾滾的紅塵中泯然眾人。
如此局面絕非他想看到的情形,同時也讓他感到痛心疾首。無數英才,都被困在人們自己製造的思想囚籠當中,就如同一棵棵本來能夠照亮夜空的彗星,在冉冉升起的途中,被無情地熄滅。這是對精神的扼殺,是現實的迂腐,所造成的結局。
可見在這首古詩當中,真正的用意並非是為了推翻先賢,而是在為人們尋找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解脫。在茫茫黑暗中,為無數文人點亮了一盞,照亮前路的明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一句看似狂妄的感慨的背後,卻隱藏著他在心底深埋的希望。若世間文人,真能如詩中所說的那樣,衍生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那麼也就達到了他畢生的夙願。
而這首後世最狂妄的古詩,之所以能在藐視李白杜甫的同時,還如此寫得深入人心。就是因為它蘊含了一種開拓的境界,包含著太多人心中的希冀,掙斷枷鎖,擺脫束縛,讓靈魂得到真正的自由與釋放。
這不僅是古人在精神上的追求,更是如今的我們,正在實現的目標。雖然束縛古人的那道枷鎖已經不在,但是我們的心中卻依舊要時刻警醒,不要讓任何事物給自己造成捆綁。更不能讓今天的我們,成為未來的桎梏,要把這種勇於超脫的思想繼續傳承下去。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還請多多關注。每天了解一點詩詞文化,讓您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此聲明,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