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2020-12-13 美詩美文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雖是多年好友,但在很多人看來,兩人的脾氣卻完全不一樣。

從存世的詩作來看,詩仙應該是個脾氣不小的人,被刺史李邕怠慢,他直接就是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你別瞧不起人。但杜甫不一樣,其詩作沉鬱,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的脾氣應該是極好的,性格也是很穩重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杜甫一生存詩1500餘首,在這些詩中他發了兩次火,寫出了兩首千古名作。一次是公元761年前後,看不慣大將花敬定賞樂時用天子的禮制,他寫了首《贈花卿》。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諷刺人能到這個程度,讓人以為是誇人,當真是高明!

另一次,則是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全唐詩》一共四萬多首,論懟人小美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什麼是高級的發脾氣。我們來讀一讀全詩:

《戲為六絕句.其二》唐.杜甫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為何只對這首詩服氣呢?咱們來看看這首詩,全詩僅28個字,懟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懟人的同時,他還誇了4個人: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別看杜甫平日裡不發火,但這一發火隨手這麼一寫,就是兩個千古名句,小美要給他送上大寫的服。

當年初唐四傑為扭轉文壇的綺麗之風,把詩歌的題材從宮廷移到市井,把詩風從柔綺轉變得更有氣勢,正是他們讓後來的唐詩擺脫了齊梁之風,為唐詩走上詩歌巔峰鋪好了方向。但當時卻偏有一群守舊文人,他們認為四傑這些作品缺少美感,雖然四傑都已不在了,但他們卻仍多有指責。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杜甫力排眾議,寫下了這首詩。

詩的前兩句,是第一個千古名句。「王楊盧駱當時體」指的是四傑的作品在當時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了,哪怕以後會被超越,他們也是當時的牛人。大家別小看這句詩,因為這7個字,初唐四傑的排名基本就被定下了。四傑還在世時,就已經在排初唐四傑了,當時的排名有多種說法,據說楊炯還不願意排在王勃之後。後世之所以都認可了「王楊盧駱」的說法,和杜甫在這首詩中的認定不無關係。

詩的後兩句,又是第二個千古名句,如今很多人文人還喜歡引用它來懟人。說實話,小美在古詩詞中很少見到有文人這樣懟人。一個「爾曹」,就已極盡鄙夷之氣,就差指著別人鼻子說了。而後「身與名俱滅」更是解氣:你們這些人,註定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身不會在,名也留不下。最後,用萬古流傳的江河來讚美四傑,有高度也有想像力。

咱們一般人發脾氣,多半就是發發牢騷,常常是說不到點子上的。但杜甫這28個字,讓我們見識了什麼是高級的發脾氣:既有理有據,又能說得深入人心。 傷心時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開心時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發脾氣時就是一句「爾曹身與名俱滅」,這就是杜甫。有性格也有脾氣,嬉笑怒罵,才是詩聖的真性情。

相關焦點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好多人都會背,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他憂國憂民,寫的詩也是多反映現實。杜甫的詩有好多都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但是杜甫有一首非常精彩的絕句卻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後世對於杜甫的讚頌和崇拜,是一點都不亞於李白的。這位現實主義詩人,流傳下來的佳作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對後來文學界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在《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詩歌被選入的是最多的,一共是38首。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這123家有唐代詩人有宋代詩人,互相摻雜使人難以辨認,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唐詩三百首》一定要選,還因為《千家詩》選的太隨意,都是隨手可見的詩,隨意拿來編入書中。這樣一來,就造成編選者可能喜歡那種就選那種,比如說選了很多五七言律詩絕句,而古詩體裁甚多,只選這幾種詩,也就只能讓兒童知道這幾種體裁的詩歌,這是很不完善的。
  • 10首巔峰唐詩七律,杜甫獨佔5首,李白和崔顥各有1首
    七言律詩是唐詩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七律格律嚴謹,可以融入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唐人七律之中,以杜甫的成就最高,杜甫的七律,可謂包羅宇宙,寫盡人事。如果要試著排出唐詩七律的十魁首,自然杜甫居多。以下是根據每首七律的思想、藝術成就,以及流傳度試著綜合排名。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把唐詩窄化成《唐詩三百首》,還有比這更大的災難嗎? | 對話西川
    藉由本書,西川回到唐代詩人寫作的現場,以詩人的身份走向李白、杜甫們,並用文字讓他們活轉過來,再次成為有血有肉的人,進而與他們展開寫作者之間的對話。現今的讀者接觸的唐詩,大部分來自課本,有些讀者讀過《唐詩三百首》,而了解《全唐詩》的人少之又少。
  • 《唐詩三百首》中的「高級黑」,不仔細讀還以為在誇人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並不太出名的詩人,他叫鄭畋,字文臺,會昌年間的進士,曾經做到同平章事,在《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十六首詩。他曾經寫過一首很著名的詩叫《馬嵬坡》,一看這首詩的名字,我們就知道,這首詩和唐玄宗、楊貴妃有關,那麼,這位詩人在自己的詩中,對這件著名的歷史事件是如何評價的呢? 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 唐詩四萬首,酒詩佔七千,來品品唐朝高度發達的酒文化
    唐詩四萬首,酒詩佔七千,來品品唐朝高度發達的酒文化唐朝,一個令人心神嚮往的朝代。自唐立國伊始至安史之亂,國家穩定,繁榮昌盛,政通人和,文化矚目。唐詩四萬首,酒詩佔七千。詩文化呈現著空前絕後的繁盛之勢,酒文化的發展之勢不言而喻。榷酤之制,指的是政府對酒實行的專賣制度,政府壟斷釀酒技術,不僅設立了一個專門管理釀酒的部門「良壇署」,而且還設有專門的門店來賣酒,誰叫賣酒是暴利行業呢?
  • 杜甫這首寫給李白的唐詩,呈現出的完全是一個粉絲的心態
    在唐代詩人的群體當中,李白,杜甫都是名氣很大的。他們在後世的名氣不相上下,但是在當時,李白的名氣要比杜甫高很多。李白曾經有過輝煌的人生經歷,畢竟在詩人中能夠直接服侍唐玄宗、楊貴妃的人不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的地位。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不過相對而言,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要少了一些,杜甫思念李白的詩篇卻有很多。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交際當中的地位懸殊。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送給李白的一首唐詩。雖然表達敬佩之情,但是其中所用的詞語在今天看來卻並不什麼好詞。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 唐詩三百首中排名第一的七律,非杜甫的《登高》莫屬
    能在《唐詩三百首》中排名七律第一,在全唐詩乃至所有詩中就都能排名七律第一了。詩歌的體裁不同,有古詩、律詩、絕句、樂府等多種,其中以五言和七言為多見,四言、三言、六言等比較少。在古詩的範圍內,沒有人能和李白比,在律詩的範圍內,沒有誰能和杜甫比。
  • 杜甫最精彩唐詩都是寫一個人的孤獨,這首詩更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
    而在五言律詩的創作當中,杜甫同樣奉獻了最精彩的作品。今天談到的這首《登嶽陽樓》,就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更是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雖然杜甫的人生經歷比較悲催,但是在文學史上、在詩歌史上都收穫了絕高的人氣,收穫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榮譽。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常思報答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湧泉相報談到「詩聖」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憂國憂民的情懷,無比為人稱道。他的詩多以記錄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變化,表述了儒家仁愛精神以及強烈的患憂意識,後人稱讚其詩為「詩史。」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趙之藺  《全唐詩》現存詩48000多首,作家2200餘人,一般讀者只能看選本。作詩難,選詩亦不易。自唐以來,選本達數十種,但能通行者不多。原因如紀曉嵐所說:「求詩於唐,如求材於山場,各肖其人之學識。自明以來,詩派屢變,論唐詩者亦屢變,各持偏見,未協中聲。」即是說選者偏狹,各持己見,不夠全面。
  • 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這一首能排第一,李白也只能寫一首詩佩服
    每個詩詞愛好者的心裡,都藏著一個詩詞歌賦滿天飛的唐朝,哪怕是簡單學過幾首唐詩的青少年,心裡也有一首自己最愛吟誦的詩,有一個自己最欽佩的詩人,這詩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詩,這人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人。古人留下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其中一首可排第一,詩仙李白無可奈何,只能作詩一首表示佩服之情。
  • 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人人都會背,但真能讀懂的人卻很少!
    說起古詩來,估計每個人都有那麼幾首能夠倒背如流,而能寫出這些詩句的詩人,無不都是驚才絕豔之輩。像是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寫下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句,正是因為他的詩,都反映當時社會現狀,就被後世將其稱為「詩史」。
  • 《唐詩三百首》共有多少詩篇呢?看完你會驚訝,或許一生也讀不完
    提起《唐詩三百首》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甚至還能讓很多人回想起小時候背詩的「傷痛」。另外《唐詩三百首》作為老師與書店老闆重點推薦的讀物,各位的家裡的書櫃裡也斷然少不了這本書,那麼各位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唐詩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之多嗎?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且五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然而你最熟悉的居然是這首
    據記載,乾隆所作的詩詞總量達到了42613首!四萬多首,這是什麼概念,乾隆活了88歲,我們假設一年365天,則一共32120天。即使乾隆是打娘胎裡就開始寫詩,那麼也要平均一天寫1.3首。我們看看經常背的詩仙詩聖們一生寫了多少。
  • 罵人的最高境界是誇人,杜甫的這首「諷刺」詩,被多少人用來誇人
    有的直抒胸臆、破口大罵,這種是諷刺詩的下乘之選;有的諷刺詩就比較高級了,罵一個人的時候,被罵的人聽不出來,仔細琢磨後才知其用意。比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一句詩廣為流傳,通常被我們用來讚美歌聲或演奏的樂曲動聽。其實,它出自杜甫的一首絕佳諷刺詩《贈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