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這一首能排第一,李白也只能寫一首詩佩服

2021-01-09 歷史天地會

每個詩詞愛好者的心裡,都藏著一個詩詞歌賦滿天飛的唐朝,哪怕是簡單學過幾首唐詩的青少年,心裡也有一首自己最愛吟誦的詩,有一個自己最欽佩的詩人,這詩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詩,這人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人。古人留下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其中一首可排第一,詩仙李白無可奈何,只能作詩一首表示佩服之情。

近五萬首唐詩,作詩人二千多位,詩詞各具特色,每一首都妙不可言,要是想從中評出一個第一,我們就不能在寫作藝術上下手,而要著重詩詞的影響力方面。說白了就是要統計各個朝代對某首詩的關注和評價,以及人們對它的感興趣度。

曾經有很多學者,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大數據進行篩選,篩選的條件有 :古現代選本、有關論文的篇數等十幾項內容,共耗時十七年,最後創造出了「唐詩影響力指數排序」這篇文章,給出了一個排行榜。這裡面綜合指數最高的是崔顥的那首《黃鶴樓》,以0.8的分數超過第二名0.2分。

開篇一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借用傳說,提升了意境,給人一種心靈得到淨化,時空悠遠的心理體驗。整篇詩詞,用詞盪氣迴腸,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人所創造的意境深遠宏偉,讓人讀來不僅深陷其意境裡,更沉醉在美景裡。

計算機利用大數據能把這首詩推到第一的位置上,肯定有它的依據:歷代的選本能將讀者的喜好反映出來,歷代的點評能將專家的欣賞之情反映出來,如果兩方面都兼備了,那這詩的影響力一定不小。

相傳詩仙李白曾到過黃鶴樓,欣賞風景之餘,來了興致,想在這個地方作一首詩,抬頭看到了被刻在城牆上的崔顥的作品,佩服不已,於是筆鋒一轉,寫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寫完放下筆就離開了。

崔大詩人的一首《黃鶴樓》,連才高八鬥的李白都為之欽佩,不想在它旁邊提筆創作。但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他還是寫了一首《金陵鳳凰臺》,目的可能就是為了和崔顥一試高下。「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崔顥寫黃鶴,他就寫鳳凰,崔顥寫鸚鵡洲,他就寫白鷺洲,這裡面的用意不用多說大家應該也明白了。可惜的是,就算是詩仙李白,都沒有超越這篇經典之作——《黃鶴樓》。

幾萬首的唐詩,是古人就給我們的魁寶,所以我們有義務將它們傳承和發揚下去。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多多互動討論哦。

相關焦點

  • 這位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寫入教材,網友:十分感恩
    根據統計,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寫了四萬多 首詩,這個數字十分誇張,可見他對於寫詩這件事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要知道,中國著名詩集《全唐詩》裡面一共才收錄了四萬多首唐詩,這些詩可是差不多三千多位詩人共同寫的。不過這只是打個比方,乾隆的詩和那些被收錄的唐詩可沒什麼可比性。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黃鶴一去不復返」一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也不顧什麼對仗,這首詩全是古體詩的句法。可是,正如林黛玉所說「不以詞害意」,雖然格律不嚴明,但氣象恢宏、氣概蒼莽雄大,富有繪畫美、音樂美,讀來詠嘆不絕,是題詠黃鶴樓的絕唱。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自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曹寅、彭定求等人開始編校,共計900卷,目錄12卷,「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百二十餘人」,也就是說,唐代至少超過2200人寫了近5萬首詩,並流傳至清代。但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裡,杜甫的詩都是入選最多的,有入選35首的,也有入選38首和39首的,在百度百科裡查閱到陳婉俊補註是38首杜詩,其實是不對的,六甲番人仔細查閱了陳注影印本,其實應該是39首,這或許大家是將陳注的《夢李白》二首當成一首了。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李白爭強好勝寫了一首七律,也沒能蓋過這「唐人七律第一」的唐詩
    關於李白和崔顥,在文學史上有那麼一段文人軼事。當年李白登上黃鶴樓,正要詩興大發,卻不料看到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其中更有「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名句,頓時沒有了寫詩的底氣,直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唐詩三百首》裡不該遺漏的經典,寫得很有趣,最後兩句還是名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是不寫,那也是會吟。可見這部經典詩集,它對於後世的影響力,而且它還是很多人啟蒙的讀物,裡面收錄了唐詩最重要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一共是有311首詩。每一首詩都是優中選優,最終才有資格入選,不過儘管編撰者很用心,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漏掉了。
  • 李白很有俠氣的一首詩,十字絕句,令人擊節嘆賞!
    盛唐是唐朝最為繁盛的時期,從公元712年到762年稱為盛唐,這時期是詩歌最為繁榮,成就最高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的詩人或哀嘆自身命運不濟,或高歌理想,或融於山水。在這一時期湧出非常多的著名詩人,百花齊放,共同營造出了讓後世震撼「盛唐氣象」。
  • 《唐詩三百首》中的一首新娘詩,句句俗氣,卻受到名家們一致好評
    不過或許因為這並不算很雅的事,所以文壇這方面的詩詞作品並不多。以唐詩為例,雖然朱慶餘寫過一首《近試上張籍水部》,開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看起來是寫洞房,事實上也不過是藉此詩來問張籍自己科考結果如何。要說真正意義上寫洞房花燭的詩,還要數王建的《新嫁娘詞三首》。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6期: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在我們現代漢語的語境裡,"王八"這個稱謂,是不禮貌的,每每我們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想起一些不好聽的話,但如果我們去翻《全唐詩》的話,卻能發現,有不少,寫給"王八"的詩。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這首詩的作者名為崔塗,是晚唐詩人。史書中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只知他大約在888年前後在世。在唐僖宗年間,他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卻十分坎坷。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外漂泊,足跡遍布巴蜀、吳楚、秦隴等地。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4首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經典,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選是損失
    對於整個唐詩整理統計地比較全的當屬在康熙年間編校的《全唐詩》,共收錄了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面對這般數量的《全唐詩》,基本很好有人能夠通讀,大家一般所看的都是各種不同的唐詩選本,而其中最流行且最被家喻戶曉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晚唐無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李白曾為他寫過《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將她的盛世美顏寫到了極致,以致後人甚至猜測詩仙對她有覬覦之心。 唐玄宗被逼無奈,下令勒死楊貴妃,這便是著名的「馬嵬兵變」。 無論當初唐玄宗是如何寵愛楊貴妃,可他最後還是為了自己,將楊貴妃送上了絕路,所以後世對於唐玄宗荒淫誤國,又護不住佳人,大都抱有譴責態度。 可是晚唐卻有一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 李白王維王昌齡,誰能毫無爭議的奪得唐詩七絕第一的桂冠
    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頂峰,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句。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評出誰是唐代詩人的第一,估計是一件很難的事。很多人會說杜甫,因為杜甫對後世詩人影響最大;也肯定很多人會說李白,因為李白的詩最天才,空前絕後。總之是爭論不休的。先按下這個話題,換一個更容易的回答。在流傳後世的唐詩中,哪一首堪稱唐詩七絕第一呢?
  • 唐朝誰寫的這首詩,為何連李白都自嘆弗如?
    小編今天就圍繞黃鶴樓,介紹一首號稱"唐詩七律第一",並讓李白自嘆不如的詩歌,即崔顥的《黃鶴樓》,讓大家一起來領略詩歌的內涵和氣勢。《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崔顥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
  • 《全唐詩》中最大的破綻 卻造就了一位無名詩人 至今很少有人發現
    眾所周知《全唐詩》是康熙帝下令修訂的著作,用了一年的時間,收集了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唐詩,作者達二千二百餘人,總共是900卷,僅目錄就有12卷,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和賞鑑唐詩的寫作風格,也為後世提供了一個方便,更是對唐詩的一個總結,而其中所收集的一首明朝詩,也是有原因的。
  •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然而你最熟悉的居然是這首
    那麼乾隆一生中究竟寫了多少詩呢。據記載,乾隆所作的詩詞總量達到了42613首!四萬多首,這是什麼概念,乾隆活了88歲,我們假設一年365天,則一共32120天。即使乾隆是打娘胎裡就開始寫詩,那麼也要平均一天寫1.3首。
  • 有人說李白《靜夜思》不符合平仄對嗎?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 有人說,李白的《靜夜思》不符合平仄,該怎樣看?今天在原來回答的基礎上再做一些補充。除了解釋為什麼這首詩不符合格律外,把《唐詩三百首》裡的29首五言絕句作了分類,有助於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這本書。
  • 古人寫諸葛亮的詩,這一首被視為壓卷之作,讓李白杜甫黯然失色
    唐朝被譽為詩的國度,以諸葛亮為題材的詩歌也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詩聖杜甫和詩仙李白,都曾有過緬懷諸葛亮的詩篇。杜甫寫諸葛亮的詩,最有名的莫過於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李白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有意思,而且在臨走的時候,為了感念汪倫的情誼,寫了那首著名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說實話,在李白眾多詩作中絕非一流。但因為寫的應景真切,所以讀來非常動人。而汪倫也因為這首詩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