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2020-12-17 老張侃詩詞

唐詩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其興盛經歷了漫長的積累。李白杜甫出現在唐朝絕非偶然,但是卻也是多少代詩人們的積澱後的結果。我們今日談論唐詩,談論李杜,只不過是摘取了文學史上最燦爛的花朵。而它的蛻變過程,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新生一樣,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波折。

在唐詩發展之前,齊梁詩風在當時蔚然成風。那種類似宮體詩的創作方式雖然在格律上有所突破,但是其內容之單薄、詩風之萎靡、格調之纖弱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隋唐開啟了古代歷史上最出色的王朝,而詩詞風格也由此發生了很大變化。

而這個起到重要作用的詩人,就是陳子昂。而這首具有典型意義的唐詩,就是他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唐詩很短,而且字數並不標準。前兩句每句5個字,後兩句每句6個字,全文只有22個字。從格式上來說,這不像是一首詩歌,畢竟連字數都不統一;但是從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卻是最經典的唐詩之一,哪怕是格式上存在瑕疵。

這是唐詩中最早表現懷才不遇情感的唐詩。詩人登高望遠,萬千景色收入眼底,化為內心的波濤洶湧。如此秀麗江山,卻無自己施展才華之所,如何不讓人感慨!登高望遠,萬千景色在詩中無一字提及,只是抒發感慨,卻開拓了雄渾的意境。唐詩之言之有物,自這首詩開始。

前兩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極言詩人登高,極言詩人的孤單,也極言詩人對這個世界的失望,對自己命運的惋惜。少有才華,卻無用武之地,只能在最好的時光裡獨自感慨,如何不讓人遺憾!

詩人看到的是天地之遠,是歷史之久。眼前這深闊的一切賦予了詩人無盡的思索和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只看到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想到自己在這天地間的渺小,止不住的淚流滿面。

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就是在於懷才不遇。其中真情實感,都融入在字裡行間當中,情真意切,讀來令人動容。這種充實、真誠的情感影響了後來者的詩歌創作,尤其是李白杜甫,詩詞創作中多有抒發不平之作,其實都出自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主題這一脈。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不過相對而言,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要少了一些,杜甫思念李白的詩篇卻有很多。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交際當中的地位懸殊。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送給李白的一首唐詩。雖然表達敬佩之情,但是其中所用的詞語在今天看來卻並不什麼好詞。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 李白模仿閨怨心理寫成的唐詩,全文30字,題目兩字大有講究
    李白給我們的印象,就如同那個浪子一樣,年少的時候就懷揣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夢想,一路遊歷了祖國的山河大川,只為了尋找一份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在他的唐詩當中,更多地呈現出壯麗山河的景色,追憶歷史的懷古之思,還有那些懷才不遇的苦澀。
  • 唐詩103 《天末懷李白》 (杜甫)
    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兇險。  7.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舊羅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從璘實出於愛國,卻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樣。所以說,應和屈原一起訴說冤屈。  8.汨羅:汨羅江,屈原自沉處,在今湖南湘陰縣。
  • 杜甫這首寫給李白的唐詩,呈現出的完全是一個粉絲的心態
    但是杜甫懷念李白,想念李白,期待和李白再次相見的古詩,卻有好幾篇。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寫給李白的一首思念對方的古詩。在這首古詩當中,杜甫極盡溢美之辭,誇讚李白的詩詞才華,呈現出來的完全是一個粉絲的心態。且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唐詩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有何成就?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古人寫諸葛亮的詩,這一首被視為壓卷之作,讓李白杜甫黯然失色
    唐朝被譽為詩的國度,以諸葛亮為題材的詩歌也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詩聖杜甫和詩仙李白,都曾有過緬懷諸葛亮的詩篇。杜甫寫諸葛亮的詩,最有名的莫過於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每日書法分享|唐詩三百首——李白《獨坐敬亭山》
    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鬱不平。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標題僅一個字全文僅20字,小學生會背卻不懂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僅20個字,卻如詩如畫美得讓人心醉 推薦語:山的壯闊和高低沒有關係,水的風採和深度也不相關,一首詩的精彩與否和字數也是不搭噶的。試問古代眾多朝代當中哪一個朝代的佳作最多,出的詩人最令後世敬佩,相信大家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道:唐朝。
  • 10首巔峰唐詩七律,杜甫獨佔5首,李白和崔顥各有1首
    七言律詩是唐詩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七律格律嚴謹,可以融入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唐人七律之中,以杜甫的成就最高,杜甫的七律,可謂包羅宇宙,寫盡人事。如果要試著排出唐詩七律的十魁首,自然杜甫居多。以下是根據每首七律的思想、藝術成就,以及流傳度試著綜合排名。
  • 杜牧一首和李商隱題目一樣的唐詩,所表達的內容卻有很大差別
    作為晚唐最重要的兩個詩人,杜牧和李商隱延續了唐詩最後的精彩。後世通常把他們兩個人相提並論,和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一起並稱為小李杜。這兩個詩人一同生活在唐代晚期,而且他們兩個人都各自會有才華,對於當時唐王朝的狀況非常的痛心疾首,寫出的唐詩也表達出了對於王朝衰落的困惑,也寫出了對於自己懷才不遇的那份憂鬱和傷心。
  • 被詩詞耽誤的化學家——李白、杜甫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詩的頂級經典作家,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似乎都和化學風馬牛不相及,怎麼會成化學家
  • 被詩詞耽誤的化學家--李白、杜甫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詩的頂級經典作家,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似乎都和化學風馬牛不相及,怎麼會成化學家?
  • 【趣味化學】被詩詞耽誤的化學家——李白、杜甫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詩的頂級經典作家,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似乎都和化學風馬牛不相及,怎麼會成化學家?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基本都是表達欽慕、思念之情,然而有一首卻是「罵」李白的。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水平到底誰更勝一籌
    說起唐詩,我們不得不說起李白,也不得不說起杜甫,一人稱詩仙,一人謂詩聖,有人問誰的詩歌水平更勝一籌呢?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屬於同一時代的詩人,李白年長杜甫11歲,兩人有深交,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一生也都活了五、六十年的光景。
  • 李白有多狂?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歷史的詩壇上,李白和杜甫是一對閃耀千古的雙子星座。李詩的豪放瑰麗,杜詩的沉鬱頓挫,是唐詩最華麗的篇章,也讓無數後人如醉如痴。然而,他們在世的時候,雖然都懷才不遇,但兩人的影響力卻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對於李白的狂,寫得最為傳神的,寫得最絕的,還是這首七絕《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首詩的開頭一句,就寫盡了兩人離別的慘狀——「秋來相顧尚飄蓬」。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告別了曾經寄託無限希望的官場。他與同樣不得志的杜甫在山東見面,並且結伴同遊。
  • 許多人都能背誦杜甫精彩的絕句,但他們並不包括在唐詩三百中
    如果說唐代詩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和杜甫,他們是一個詩仙,是一個詩聖。李白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但杜甫則不同,杜甫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生活中沒有受到重視,直到死後才被認出來。如果你問我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杜甫一定是其中之一。他關心國家和人民,他的詩歌也反映了現實。
  • 唐詩三百首中排名第一的七律,非杜甫的《登高》莫屬
    能在《唐詩三百首》中排名七律第一,在全唐詩乃至所有詩中就都能排名七律第一了。詩歌的體裁不同,有古詩、律詩、絕句、樂府等多種,其中以五言和七言為多見,四言、三言、六言等比較少。在古詩的範圍內,沒有人能和李白比,在律詩的範圍內,沒有誰能和杜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