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排行榜第一名竟然是這首,李白曾為其題詩,跟張若虛無關

2020-12-20 歷史閒聊者

唐詩在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學史上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閃亮符號。一些唐代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留下了燦若星河的偉大作品,僅《全唐詩》就收錄的就有近5萬首。那麼在這麼多詩歌中,哪一首可以算上第一唐詩呢?

2011年,武漢大學文學教授王兆鵬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唐詩排行榜》,在書中,他運用統計學的方法選出了排行前一百名的唐詩,排名第一的不是出自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詩人,而是崔顥的《黃鶴樓》,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創作年代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創作者崔顥雖然名氣遠不如李、杜那麼響亮,但是也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詩人,有多篇佳作傳世,這首《黃鶴樓》是他獲評最高的作品。

在詩中,作者以傳說故事起筆,引出黃鶴樓。接著以近、遠景相互交替的形式,將黃鶴樓登臨江上、高聳入雲、煙波浩渺的壯美和周圍綠樹芳草、白雲悠悠、水天一色的秀美巧妙的進行結合,使整首詩將仙人傳說、樓上秀色和樓外美景融為一體,大氣磅礴卻又柔情萬種。

此外,這首詩不僅在寫景,更是通過寫景將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晴朗的傍晚,崔顥登上黃鶴樓,向自己家鄉汴州所在的西北方向眺望,只看到了漢陽樹木和鸚鵡洲的芳草。因此引發「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感嘆。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首詩雖然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在唐朝那個詩歌異常繁榮的年代,它為什麼能力壓其他作品,被排第一呢?

其實這個排行榜並不是對唐詩的藝術性進行排名,而是根據他的古代選本數量、現代選本數量、6歷代點評數量、相關論文數量以及全錄、摘錄次數等數據進行的綜合影響力排名。在這些數據排名中,《黃鶴樓》有三個單項數據排名第一,綜合指標得分最高,因此被排為《唐詩排行榜》第一名。

雖然這個排名不涉及藝術性,但是,這首詩的藝術成就也是不容忽視的。南宋詩人嚴羽就曾說過:

唐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更著名的應該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為此詩擱筆的傳說。

據說,李白在武漢遊歷期間,想要寫首讚美黃鶴樓的詩,但是,在他看到崔顥的這首詩後,便擱筆不提,而是說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前頭」的名言。後來,李白更是模仿《黃鶴樓》的風格寫出了《鸚鵡洲》《登金陵鳳凰臺》等佳作。

相關焦點

  • 李白死後葬於採石江邊,不斷有人在其墓上題詩,世人調侃班門弄斧
    在後世人的眼中,李白也就是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了。相傳李白死後葬於採石江邊,江邊立著一塊墓碑紀念他。李白生前曾寫下非常多流傳於世的名作,但在他死後有許多的人竟也在他的墓碑上題詩。而以下要介紹的這首詩,也是明朝詩人題在李白墓碑上的,在此之後幾乎就斷絕了其他人莫名其妙的題詩。在這一首詩中,詩人既高度讚揚了李白一生的成就,也在勸誡他人莫再班門弄斧。
  • 一首不合規則的七律,竟然好到詩仙李白不敢題詩
    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鶴樓聞名遐邇,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均在此題詩留字,詩仙李白也曾登臨黃鶴樓卻未題詩,這是為什麼呢?傳說他因為看到一首當時無名詩人的詩寫的太好而放棄題詩,這是一首什麼詩呢?這首詩有什麼好呢?
  • 趣味唐詩課33:唐詩榜第一名
    一桶,你說如果唐朝詩歌有個排行榜,哪首詩能排一名呢?朵狸,你開什麼玩笑!誰敢做這麼個排行榜?不說別人,就說來咱們這的那些唐朝老頭兒,哪個是省油的燈?誰能服氣誰?一桶,我告訴你,現代人,還真弄了個「唐詩排行榜」,是用大數據統計數來的。
  • 中華書局出的《唐詩排行榜》它沒進前30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全唐詩》只記錄了他兩首詩作,文史學家甚至連他的生卒年都只能說個大概,對他的生平我們也知之甚少。但他卻能躋身千年文壇最有名氣的詩人行列,他就是張若虛。那首讓他一詩成名的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
  • 《唐詩三百首鑑賞》(1—18章)張若虛 王績 王勃 賀知章 陳子昂
    目前,社會上有大量的唐詩編本,而其中衡唐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的唐詩選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為當時社會風俗和詩家清規的限制,以「溫柔敦厚」的中庸之道,來選擇詩文。
  • 唐詩閒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王兆鵬在2011年搞過一個《唐詩排行榜》,就是給整個唐代詩人寫的所有詩歌排定座次,我覺得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原因是中國歷來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唐代又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最繁盛的時代,《全唐詩》收詩近5萬首,每個讀者各有所愛。但也正因此,這個排行榜就有了極強的話題性。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張若虛,初唐詩人,以「文詞俊秀」聞名長安。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江浙一帶)四士」。名聲雖不及「初唐四傑」,但勝在這四位人士都各有所長。賀知章,李白的粉絲,為人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鑑風流之士。他也是杜甫《飲酒八仙》詩裡的酒仙之一,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還擅長寫草書,落筆精絕。
  • 唐朝誰寫的這首詩,為何連李白都自嘆弗如?
    小編今天就圍繞黃鶴樓,介紹一首號稱"唐詩七律第一",並讓李白自嘆不如的詩歌,即崔顥的《黃鶴樓》,讓大家一起來領略詩歌的內涵和氣勢。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崔顥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 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這一首能排第一,李白也只能寫一首詩佩服
    每個詩詞愛好者的心裡,都藏著一個詩詞歌賦滿天飛的唐朝,哪怕是簡單學過幾首唐詩的青少年,心裡也有一首自己最愛吟誦的詩,有一個自己最欽佩的詩人,這詩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詩,這人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人。古人留下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其中一首可排第一,詩仙李白無可奈何,只能作詩一首表示佩服之情。
  • 李白爭強好勝寫了一首七律,也沒能蓋過這「唐人七律第一」的唐詩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對於古人來說,登樓望遠吟詩作賦乃是體現個人才華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詩人自身心胸、境界的最好體現。崔顥《黃鶴樓》中所寫乃是弔古懷鄉,而在李白的這首七律唐詩之中,有對歷史的憑弔,有對景色的描繪,還有對於現實的深刻思索,尤其是對於帝都長安的仕途之路,內心有擔憂,更有期望。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以盛唐為主,達150首,尤以李白、杜甫、王維三家居多,選了98首,幾達全書的1/3。其次是田園派的孟浩然,邊塞派的岑參、高適、三王(王昌齡、王翰、王之渙)。中唐則突出韋應物、劉長卿,在10首以上,白居易雖只選6首,但有《長恨歌》、《琵琶行》等長詩,亦見其重。晚唐則以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為多。對於小家名篇如王灣《次北固山下》也曾顧及。大致代表了唐詩概況。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竟然是第一唐詩,憑什麼?
    這首《黃鶴樓》在歷史上名氣極大。當代有學者做過一本《唐詩排行榜》,他統計了很多數據,比如歷朝歷代選唐詩的數據,歷朝歷代評點唐詩的數據,二十世紀學者研究唐詩的論文數據,等等。根據這些數據,他計算出了一百首影響力最大、最被人關注的唐詩,並做了一個排行榜。排行第一的就是崔顥《黃鶴樓》,真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唐詩!
  • 李白這首入選唐詩300首的唐詩只有6句,卻成就最含蓄的相思古詩
    雖然李白給我們的印象是那個充滿豪情的大詩人,但是他的情感細膩表達也有精彩之處。比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他一首入選唐詩300首的詩歌。這首古詩只有六句,卻成就最含蓄的相思古詩。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春思》,是李白很有名氣的一首思婦詩。在古典文學當中,「春」往往有兩層含義。其一代表的是春天,其二則是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思愛情。在李白的這首古詩當中,寫出了一個在春天思念遠方丈夫的思婦形象,可謂將兩個「春」完美融合。
  • 張若虛是誰,憑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要說到唐代誰寫的詩好百弟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畢竟上了那麼多年的學背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詩 不過百弟記得以前還學過一首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被贊為「孤篇蓋全唐」難道是說比李白和杜甫的詩還要好?
  • 4首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經典,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選是損失
    月光傾瀉而下,隨著江潮的奔湧閃耀千萬裡,這綿延的春江哪一處不在明月的映照之下。 這首詩起首四句單拿出來其實就是一首水平很高的唐詩,但實際上它洋洋灑灑有幾百字,全詩都保持著這種的高水平,讓人不得不嘆服張若虛的筆力。這樣的詩未能入選《唐詩三百首》,實在可惜。 二.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相較於,唐朝那些詩仙、詩聖等大詩人來說,詩人張若虛人如其名,像一個不曾真實存在過的人。現存的史料中,有關他的介紹只有短短26個字:「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他僅有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婦孺皆知的傳世佳作,被後人冠以「孤篇橫絕,壓倒全唐」的美譽。世人很難相信,這首詩從唐至元,幾乎沒人提及。
  • 唐詩極簡史:29首巔峰唐詩,重溫大唐盛世289年
    杜審言曾經說:「比文章,屈原、宋玉寫不過我;比書法,王羲之得跟我學。」他自負如此,因此當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陰縣這個小地方任職時,一肚子的不高興。這首滿腹牢騷的詩,就是那時候寫的。被明朝的胡應麟盛讚為「初唐五律第一」。
  • 唐詩憑什麼排名
    十幾年前曾根據某刊發文章的數量,來確定古文學研究者的次第,發出後反應一般。想想也是,列前者關門竊喜,居後者也無話可說,誰讓你不抱貞守一呢?最近出版的《唐詩排行榜》(以下簡稱《排行榜》),用極其複雜而周密的辦法,列出一百首排名最先的作品。刊出後,學界、媒體和網絡吵得不可開交,質疑者認為這是惡搞經典,甚至斥責「我們的文科教授怎麼成了數字的傀儡」。
  • 42歲李白最得意忘形的一首唐詩,可惜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李白雖然一直吐槽懷才不遇,但是終究還是過了幾年好日子的。公元742年,42歲的李白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唐玄宗聽聞李白名氣,下詔讓其入京。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南陵別兒童入京》,堪稱李白最得意洋洋的古詩。尤其是這首唐詩當中的最後一句,詩人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盡顯揚眉吐氣的味道,可以稱得上是李白最得意的古詩。雖然此時的他已經年過不惑之年。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不過相對而言,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要少了一些,杜甫思念李白的詩篇卻有很多。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交際當中的地位懸殊。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送給李白的一首唐詩。雖然表達敬佩之情,但是其中所用的詞語在今天看來卻並不什麼好詞。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